

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试题-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选词填空,选择填写正确的一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按要求写句子,根据课本内容填空,课外知识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积累与运用(45分)
1.请按要求书写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注意书写美观。(4分)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
lí míng( )时分,几名环卫工人已经来到路边打扫落叶zhǐ xiè( ),每一天,每一年,在这yán hán kù shǔ( )中lǚ xíng( )着自己的职责,即使只有微薄的bà chu( )。我想dīng zhǔ( )那些lǎn duò( )的、不讲文明的人,不要对此zhì zhī bù lǐ( ),请爱护我们的环境。
笔画笔顺 。(2分)
“熏”字共( )笔,第四笔是( );“斩”字共( )笔,第三笔是( )。
4.请选择读音、书写、意思全都正确的一组( )。(2分)
A. 长喙(yuán) 熟悉(xi) 强逼(qiǎng) 果实累累( léi léi)
B. 牺牲 流连其间 繁殖 水蒸气
C. 娇健 兼职 慈祥 不可记数
D. 干将发硎(古代有名的将领) 万马齐喑(沉默)
学而不厌(满足)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要紧 重要)
5.选词填空,选择填写正确的一项( )。(2分)
(1)为了任务,这几天的车间____极了,到处都是货物。
(2)趁着___,小通讯员溜进人群中,躲过了敌人的追击。
(3)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___的喊声。
A杂乱 纷乱 混乱 B杂乱 混乱 纷乱
C混乱 纷乱 杂乱 D纷乱 混乱 杂乱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我们现在虽然生活在太平盛世,但不能忘记我们国家曾遭受的屈辱历史。
B当他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别人后,便下定了决心,登门造访,负荆请罪。
C这件衣服挺漂亮,美中不足的是价格太贵。
D爷爷身体好,说起话来声音震耳欲聋,非常洪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B朱熹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读书三到法”。
C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也可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可以回读。
D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方整,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小白蛇对海力布说,海力布是她的救命恩人,她要报答海力布。(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我卖力地呐喊助威,目的为的是最后能饱览那一大沓画片。(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写自己在成长中的“第一次”,要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见过“左顾右盼”的场景吗?请描写出当时的具体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9分)
(1)古诗词运用: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壮丽。看到阳光从繁茂的林间穿过,清澈的泉水围绕着松林,我们就会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 , 。”看到江南春三月细雨朦胧间桃花落满溪流的美景,我们就会吟诵起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 。”面对如画的江南美景,南宋权贵们不禁沉迷其中“ ,直把杭州作汴州。”
名言警句运用: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正如朱熹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正如《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事情不能不懂装懂,正如《论语》中告诫我们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积累:郭沫若赞美白鹭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梁启超论述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全在中华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强则国强,……古人谈到读书时就会告诫我们 , ,是知也。
10.课外知识阅读:(5分)
(1)在课外阅读中,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把它们的名称写下来吧。(至少写出两个)
(2)假如你能穿越进这些民间故事中并且改变人物的命运,你最想成为哪一个人?为什么?
(3)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具有 的性格特征。( )
A、勤劳善良 B、无恶不作 C、贪婪 D、拾金不昧
阅读理解。(25分)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节选)
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④”。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③云:说。④见:同“现”。
1.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在你认为对的答案后面划上“√”。(1分)
A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 )
B把书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 )
C端正坐姿。( )
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用“ ”画出来。(2分)
短文告诉我们,读书要先( ),再此基础上进行( ),这样才能有所得。(2分)
5.多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请你根据短文找出两点。(2分)
(二)中国刺绣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刺绣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三国吴王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绣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刺绣闻名,自汉以来,刺绣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的刺绣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
刺绣在我国的历史已有二三千年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震绣”。至周代,有“绣绩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它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开始在衣服、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上刺绣图腾和各式纹样。
短文从“什么是刺绣、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刺绣。(2分)
2.文中第4段主要使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2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虞舜之时,已有刺绣。
B.刺绣只可以用于衣服装饰。
C.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
D.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
4.请介绍一种我国的其他民间传统技艺,最少运用一种说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父亲的秘密(节选)
假期里,父亲和他8岁的儿子去森林里游玩时迷了路。那里有一个废弃的木屋,晚上他们挤在里面,生起一堆火。
第二天,他们仍然围着木屋不停地画着圈,出去的尝试再次失败。让父亲稍感欣慰的是,木屋外面有一口水井,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了。
第三天,父亲决定出去找些野生蘑菇吃。出发前,父亲把衣服撕成布条,系在木屋周围的树干上。这样如果有人经过,就会发现这些布条和小屋,再发现小屋里的他们。
那天父亲很晚才回来,他拣回了一小把蘑菇。儿子问:“这蘑菇不会有毒吧?”
父亲说:“不会。在走出去之前,我们天天喝鲜蘑菇汤。”父亲朝儿子做一个鬼脸,儿子发现父亲的脸有些浮肿。父亲一连出去拣了三天蘑菇,每次回来都精疲力尽,大病初愈的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猎人经过那里,布条把他引到了小屋,最终把他们带出森林。
十几年过去,一次儿子回家时提回一小袋蘑菇,说是真正的野生蘑菇。父亲把蘑菇倒在水池里仔细清洗。突然他低下头,挑出了两个蘑菇,扔进旁边的垃圾筒。
儿子问:“爸,您干什么?”
父亲说:“这两个蘑菇,有毒。”
“有毒?”儿子怔了一下,“您怎么知道?”
父亲笑了,说:“还记得十几年前我们的那次历险吗?那三天的时间里,我可能尝遍了世界上所有的蘑菇……”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父子俩因__________而身困密林,第二天,又面临一个新的困难:________。第三天起,⽗亲为解决这两个困难采取了两个办法:(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2分)
2.文章结尾省略号的作用是( )。(1分)
A.表示语言中断。 B.表示语意含蓄,让读者去想。
C.表示列举省略。 D.表示语音延长。
3.父亲为什么能从儿子提回家的那一小袋野生蘑菇中挑出两个有毒的呢?(2分)
4.你知道父亲的秘密是什么吗?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体会。(4分)
,
。
三、习作与生活。(30分)
有人欣赏一句诗歌,因为它富有哲理;有人欣赏某个人,因为他睿智成熟;有人欣赏一件东西,一处风景……你最欣赏的是什么呢?请你以“我最欣赏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
写的时候请注意:1.你为什么欣赏,把原因写具体;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3.字数450字左右。
提示:
1.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竖写时,要自右向左书写。
3.字距要均匀,上下要对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