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临汾同盛高级中学有限公司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作为《论语》首章,并不必具有深意。但由于首章突出的“悦”、 “乐”二字,似可借此简略谈论《今读》的一个基本看法:即与西方“罪感文化”、 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 (即此世间) 的设定,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 (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 (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 。 “乐感文化” “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作为儒学根本,首章揭示的“悦”、 “乐”,就是此世间的快乐:它不离人世、不离感性而又超出它们。学习“为人”以及学习知识技能而实践之,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悦之,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 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性的,是“我与你”的快乐,而且此“乐”还在“悦”之上。 “悦”仅关乎一己本人的实践,“乐”则是人世间也就是所谓“主体间性”的关系情感。那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
    (选自李泽厚《今读》 )
    材料二:
    “乐感文化”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 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颜乐处”所揭示的安贫乐道、豁达自信的处世理想和人生态度,“曾点气象”所描述的寓无限于有限、即自由而超自由的审美精神,无不体现着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因此,笔者尝试从《论语》来看“乐感文化”的内涵并进行分析。
    0 第一,“乐生”的生命精神。 《论语·乡党》云: “厩焚,子退朝,曰: ‘伤人乎? ’不问马。 ”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之后首先问“伤人了没有”,没有问马,这可以看出夫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此其一。其二,《论语》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强调人们要自强不息、韧性奋斗。其三,《论语》 中这种“乐生”的生命精神,还体现为“慎终追远”的生命关怀。
    第二,“乐群”的生存智慧。中国“乐感文化”以“一个世界”的预设为立足点,不构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因此没有上帝天国可以依赖,只得靠个人自己的奋斗、靠人与人彼此之间从物质上到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所强调的忠、孝、礼、义、仁的重视,对人际和谐的强调。因此,《学而》中才会有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的言论。为什么《论语》要求我们这么做呢? 这是由于“乐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认为,我们人类走不若马、力不若牛,又没有外在的上帝可以依靠、没有一个“超人”帮助我们。
    第 1 页 1
    怎么办呢? 只能自己依靠自己,只能相互依靠,彼此团结。
    第三,“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儒学为核心的“乐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认为没有上帝、 天在可以依赖,“人生一无所本,被偶然扔掷在此世间,无所凭依,无所依皈”。但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对生活悲观失望. 而是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卫灵公》) , 以人为本,依靠“乐群”的生存智慧,相信人自身的力量。这种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体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四,“乐感”的人性追寻。就人性完满的角度而言,“乐感文化”表现为“乐感”的人性追求。所谓人性完满‘是通过“诗”“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塑造一个完人,更是“乐生”的生命精神、 “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完满呈现。通读《论语》可以发现,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 “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之,当孔子问及曾点之志时,曾子不假思索地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曾点气象”。由此可见,此一“乐感”的人性追寻,仅靠“诗” “乐”等艺术形式的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乐生”的生命精神、 “乐群”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终将中国“乐感文化”这一“文化——心理”结构内在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总之,“乐感文化”包含“乐生”的生命精神、 “乐群”的生存智慧、 “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乐感”的人性追寻等多重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学术价值。对“乐感文化”的研究在坚持中华文化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应对异质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特别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选自张鹏举《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有删节)
    1. 关于“乐感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乐感文化”中,“乐”比“悦”层次更高,是超乎个人的关系情感。
    B. 西方有“罪恶文化”,日本有“耻感文化”,中国文化精神有“乐感文化”。
    C. 中国“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表现为“孔颜乐处”和“曾点气象”两种类型。
    D. 研究“乐感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论语》在中华民族民族性格塑造过程中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B. 在儒家的人生哲学中,很重视“诗” “乐”在君子人格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C. 坚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精神便体现为“乐观”的生活态度。
    D. “乐感文化”四重内涵应相互配合,才能将“乐感文化”的诗性智慧完满呈现出来。
    3. 下列各项中,最不合适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C.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卜平。
    D.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共 4 页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乐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4分)
    5. 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分析你对其中最能体现的“乐感文化”内涵的认识。 (6分)
    ①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
    ②外卖诗人王计兵,在生活的奔波忙碌中选择用诗句的形式记录生活,写下“生活给了我多少积雪,我就能遇到多少春天。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本题共4小题,16分)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 , 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 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 刨花(抿头发用) 、 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
    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 我饿了,想吃东西。 ”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 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
    “熟藕。 ”
    那还不好办! 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 吃得! 她的病好了! ”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 “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 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
    “托您的福。 ”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4 页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止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一句既衔接了上文内容,又引出了熟藕摊和工老。
    B. 小说叙写刘小红生病时,“街坊们都来看她”,从街坊们对孩子的关系,透露出这里民风的淳朴和生活的祥和。
    C. 小说中+老和刘小红之间超越普通邻里的情谊,可以用费孝通《乡上中国》中“血缘和地缘”的相关理论解读。
    D. 最后王老的死亡为小说整体蒙上一层淡淡的阴霾,作者借此表达所有美好的事情终将逝去,发出小城注定只能成为过往的慨叹。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开篇侧面描写刘小红美,寥寥儿笔便戛然而止,开始写东街的街尾两旁的店铺,用笔新奇,吸引读者兴趣。
    B. 小说一波三折,通过设计小红的生病又康复、小红的出嫁、王老的去世等情节,来为小城生活增添色彩。
    C. 小说塑造人物方面着色浅淡,不做刻意褒贬。以调侃的笔调突出“白水窦章”的守财,但并非奸邪,刻画出小城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缩影。
    D. 文章以生动飘逸的语言描写了风土人情,在人物出场前饶有兴致地介绍了酱园、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用繁杂华丽的笔法为人物故事做了铺垫。
    8. 本文取名“熟藕”有何意蕴? 请简要分析。(4分)
    9. 有人评价注曾祺的小说“有一种漫不经心”的随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聊且园记
    [清]钱谦益
    侍御莱芜李君雍时①、谒余而请曰:“余为园于城之北隅,其中亭之曰‘可以’,槐柏翳如,花竹分列,凿沼矢鱼,蹲石阴松,此余之所茇②也。其东亭之曰‘学稼’,植以梨枣,杂以柿杏,亭之后,除地筑场,诛茅为屋,沟塍迂错,鸡犬识路,此余之所作劳也。其西亭之曰‘学圃’,树桑成阴,蔬得以避喝,渫井为池,土得以滋坟,荣木周遭,瓜果狼藉,此余之所食也。折而南,其中有斋曰‘则喜’,夹窗助明,琴书搘柱、余之所抱膝而深居也。梅树盘纡,编为虎落,丛生蔓延,香雾杂遝③,树之眉曰‘梅花深处’、东树桃李,西树杏,交亚蔽亏,为梅外藩,以明余之比于梅也。其北则老树攫拏,茂林晻霭,三径未绝,窗如深山。又折而西北,地势忽泻,清池呀然,长林覆之,若眉著面,桃李缘堤,莲藕盈池,无时不花,靡夕不月,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合而名之曰‘聊且园’。子其为我记之。 ”
    余惟侍御荷橐簪笔④,供奉赤墀⑤,今且巡行云中、上谷间、宣威种落,一丘一壑,岂其所有事乎?东夷不
    第 3页靖,泱辰而克我河东⑥,士大夫之辱,不止于四郊之多垒也,又何燕游之足云乎?侍御之名园曰“聊且”,“聊且”之为言,苟然而已之辞也。今之苟然者多矣,苟然于庙堂而国论坏,苟然于疆图而戎索坏。侍御之所谓苟然者园亭燕游之事而已其所告诫于世者不已多乎?若以附于止足之义,如公子荆⑦所云,其于“聊且”之云,固不相背,要亦所谓同枕而异梦者,何足以发侍御之指哉?侍御僇力王家,为天子复河东故地,正佟夷之诛,使吾辈得握三寸管,为太平之幸人,他日幅中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天启元年四月初五日记。
    【注】①李雍时:李九官,字相虞,号雍时,莱芜人。万历三十九年(1611)进士。官至浙江巡抚。著《聊且园集》。②茇(bá),在草舍住宿。③杂還(tá):同“杂沓”。纷杂繁多貌。④簪笔:谓插笔于冠或笏,以备书写。谓读书做官。⑤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⑥靖:安定。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日为“浃辰”。⑦公子荆:卫献公子,名荆,字南楚。卫国大夫。其善治居室,知足而止,得到孔子的褒扬。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二处需要断句,请将其字母填入答题横线处。(3分)
    侍御之所谓A苟然者B园亭燕游C之事D而已E其所告诫F于世者G不已多乎?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杂记。
    B. 南,向南走,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劝学》 “上食埃上,下饮黄泉”的“上”用法相同。
    C. 荷囊,指担着行李。这里的“荷”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中的“荷”意思相同。
    D. 指,意图,与《史记屈原列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人”的“指”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记叙侍御李雍时“聊且园”的胜景,园景风光秀丽、园圃交映、突显主人的意趣高雅,叙议结合,言简意丰。
    B. 全文以李雍时的请求而起,以对国事评议而止,借园名“聊且”谈论当下政事,褒奖李雍时为国家效力建业的品质,并告诫世人要以国事为重,不可苟且。
    C. 谈到国家“东夷不靖”外敌当前的情势,作者暗暗劝导李侍御,不要在四郊还有很多危机的时刻云游宴饮,这是士大夫的耻辱。
    D. 文章最后通过想象未来造访“聊且园”的场景,描绘出作者理想中昌平盛世的缩影,借此表达了对国家能够拥有美好未来的希冀。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 桃李缘堤,莲藕溋池,无时不花,靡夕不月,余之所行吟而觞咏也。
    (2) 他日幅巾杖屦,访侍御东海之滨,坐斯园而访陈迹,以余知言者也,其乐为何如?
    14. 作者替李侍御撰写《聊且园记》时,借“聊且”一字抒发了诸多情思。试问他是如何表达自己观点的?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3分)
    1 ' 4 页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廿三)①
    陈子昂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②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③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为武则天赏识之时。②珠树:《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③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雄雌珠树林”与“委羽玉堂阴”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的“叹息”埋下伏笔。
    B. “何知”一句中实写美人对翡翠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像翡翠鸟一样收获当权者的重用
    C. 作者以翡翠鸟自喻,借物伤怀,慨叹自己 心为国却明珠蒙尘,惨遭摧残。
    D. 本诗在抒发个人际遇时伤情浓重,但表达缓和,整体风格哀而不伤。
    16. 金朝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里写道“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表达了对陈子昆诗歌中风骨的肯定。请结合这首诗谈谈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苏轼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对人生及宇宙的看法,以“ , ” 一句强调万物和我们皆可永恒。
    (2) 占人写诗文时常常使用借代手法,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增添作品的感染力。女“ , ”。
    (3)小明在假期旅游时看到了“江水与天色相连”的月夜美景,他便把“ ”两句诗作为朋友圈游记文案的开场白,赢得了大家的点赞。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心理韧性,就是面对困境时个体所具备的心理适应、调节和“反弹”的能力。其中“反弹力的大小,尤能反映一个人心理韧性的强弱。巴顿将军曾说过,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峰顶的高度,( 甲 ) 。
    心理韧性关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心理韧性,你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梦想。
    乐观向上,是心理韧性强的鲜明特征。人的生命之旅的一个又一个站台,无不是悲欢相续、忧乐交融的。具有乐观向丨的心理品质,生命中快乐的时光会逐渐增加,忧伤悲哀的阴影会逐步消散,前
    第 4进的路上会闪烁希望。乐观,源于内心的知足。坦然于人生的不完美,满足于生活中的小确幸,不在得与失的纠缠中蹉跎岁月,不在进与退的纠结中浪费时光,就可以把每天的日子过得充盈而快乐。
    拥有“成长思维”,是心理韧性强的重要标志。相对于“固定思维”,拥有“成长思维”的人,不回避人生的挑战,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坦然地与压力共存,积极地应对环境变化,从而使人在抗挫与解困中获得更快的成长。在生活的海洋中,有汹涌波涛,有湍急水流,还有危礁险滩, A是不可能的。有了直面挫折的成长思维,就会对成败得失看得透、想得开、放得下,在收放自如中与自己和谐相处。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快乐、满足、郁闷、烦躁的时候,这些积极的、消极的情绪,每天都会产生,( 乙) 。发泄情绪是一种本能,管理好情绪则是一种本事。过度的情绪反应会害己伤人,而适度的情绪表达则有益于身心健康。一句看似粗鲁的“滚一边去,坏心情”,可以让你很快释怀。
    心理韧性不强的人,遇到失利时,习惯归因于非自身因素、 B , 喜欢与他人比较和计较,十分在意别人的眼色和评价,自我纠结、焦虑不安,消耗了自己的心智资源。
    18.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你就是高三(2) 班的李小明同学吧,考得真不错啊。”班主任王老师赞许地说道。
    B.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论着对未来职业的畅想。
    C. 不管拿出了什么成绩,只要你尽力而为,就是最值得尊重的。
    D. 他忍不住摇着头自嘲道,“你啊你,还是那个老样子,不长记性。”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 原文第五段波浪线句“ 一句看似粗鲁的‘滚 一边去,坏心情’,可以让你很好释怀”,有人觉得应该删去,有人则表示反对。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3分)
    22. 步入高二的小刚同学,觉得自己很难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有点颓废。请你结合材料,就提升心理韧性,用三个动宾关系短语,给他提三点建议。(6分)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作者李娟的同名散文集也引发了读者的关注。作者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当刚回到阿勒泰的李文秀还在被一事无成困扰着时,她问妈妈:“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妈妈张凤侠说: “啥叫有用,李文秀,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 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是不是?”
    这段讨论成为了社交媒体上讨论的热点,对此你有何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定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