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docx、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小时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5分,50分)
1.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结果。下列反应中,水做氧化剂的是
A.2H2O22H2O+O2↑B.Cl2+ H2O=HCl+ HClO
C.CO2+ H2O=H2CO3D.2Na + 2H2O=2NaOH + H2↑
2.下列事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篝火晚会B.小树成长C.冰雪融化D.铁锅生锈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组合,正确的是
A.AB.BC.CD.D
4.下列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Mg2+、Na+、Cl-、OH-B.K+、Ag+、NO、Cl-
C.K+、Na+、SO、Cl-D.Na+、Cu2+、NO、Cl-
5.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结果。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HCl→ H2B.CO→CO2C.SiO2 → SiD.FeCl3 → FeCl2
6.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得失
B.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做氧化剂
C.氧化剂氧化其他物质时,本身被还原
D.还原剂在反应中本身被还原
7.依据下列实验事实证据,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AB.BC.CD.D
8.根据下列反应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强弱,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A.B.
C.D.
9.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铜粉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C.向大理石上滴加醋酸:
D.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沉淀完全:
10.已知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性越强。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溶液中的现象仅为产生白色沉淀
B.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C.图曲线能正确表示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情况
D.图中B点对应体积为
11.钠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及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物质B为钠在常温下与氧气的一种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为酸性氧化物,物质A为碱且是电解质
B.反应④可通过加入还原剂实现转化
C.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红色固体析出
D.反应③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可作膨松剂
12.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XO=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Z2>B2>A3+
D.X2+是XO的还原产物
13.为从粗食盐水中除去、、等离子,以制得精盐水,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中主要有和,也可能有一些
B.②中加入过量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
C.中主要只有、、这3种离子
D.③中发生的反应只有
14.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下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过程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
D.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15.氮循环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无机氮循环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海洋无机氮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2中,可能需要参与反应
B.过程3中,发生的均为还原反应
C.过程4中,生成至少转移电子
D.过程5中,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
16.四氯化钛(TiCl4)极易水解,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即产生“白烟”,常用作烟幕弹。其熔点为-25 ℃,沸点为136.4℃。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部分加热和夹持装置省略),用Cl2与炭粉、TiO2制备TiCl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中应盛装饱和食盐水
B.冷凝管有冷凝、回流和导气的作用
C.反应结束时,应先停止③处的加热,后停止①处的加热
D.该设计存在不足,如④、⑤之间缺少防止水蒸气进入④的装置
17.价一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下图为铁元素的价一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丝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加热发生转化③
C.实现转化⑤可以加入溶液
D.Fe与强氧化剂可以发生转化⑥
18.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19.“氯气对水一心一意,水偏弄成三分四离”其中“三分四离”指的是新制氯水中的七种微粒。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的是
A.新制氯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有氯气分子和存在
B.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HClO存在
C.向新制氯水中加入饱和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HCl
D.久置氯水黄绿色消失,且产生气泡,该气泡说明氯气分子从溶液中逸出
20.某小组为探究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热分解产物,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通入氮气的目的有;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B.实验中观察到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可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和CO
C.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D.样品完全分解后,取少许装置A中残留物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可证明残留物中含有
二、解答题
21.(12分)某小组同学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后,欲探究的性质:
【预测】
(1)聚焦中的核心元素O,元素O的化合价为 ,预测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理由是 。
【实验和观察】
(2)实验①中,观察到溶液与发生了反应,紫色褪去同时有无色气体产生,经分析知紫色转变为无色,该实验证明具有 性(填“氧化”、“还原”)。高锰酸钾发生了 (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氧化产物为 (填化学式),氧化剂与还原剂微粒个数比为 。
(3)实验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是为了验证的 性(填“氧化”、“还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已知:淀粉溶液遇会变蓝)。
(4)实验室常用催化分解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 。
【结论】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
(5)该实验也能说明、和三者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2.(11分)我国河南、广西和贵州等省份高硫铝土矿储量较高,其主要成分为和,还含有少量、。现以高硫铝土矿为原料生产金属和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②通入足量空气,写出“焙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碱浸”之后“滤液1”中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为 (填化学式)。
(3)向“滤液1”中通入过量,含金属元素的阴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液2的主要溶质是 (填物质名称)
(4)过程⑥若采取物理方法可以使用 (填物质名称)分离。
(5)纯度检验:将少量产品溶于稀硫酸中,再滴入酸性溶液,若酸性溶液褪色, (填“能”或“不能”)说明产品中含有,理由是 。
(6)“焙烧”的过程中采用多层逆流焙烧,优点是 (任答一点)。
23.(12分)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实验室可通过(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分解制备一定量的,反应原理为。某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控温装置已略去)进行制备实验并探究的性质。已知实验温度下,不分解。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加热后,如何检验反应已经发生? 。
(3)实验室鉴别、的简单方法为 。
(4)探究的性质。已知能在酸性条件下与KI反应,生成。取制得的固体配成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1中表现的性质为 ,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实验2中表现的性质为 ,用双线桥法标出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情况: 。
24.(15分)现有常见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图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
(1)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乙的原理: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写出金属C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4)金属A的某种含氧化物可用作供氧剂,写出其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向某浓度的D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充分反应后,得到和的混合溶液丁。向上述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盐酸,所得气体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生成混合溶液丁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点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选项
碱
酸
盐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A
苛性钠
硝酸
碳酸氢钠
氧化铜
三氧化硫
B
碳酸钠
硫酸
食盐
氧化镁
一氧化碳
C
烧碱
醋酸
碳酸铵
二氧化氮
三氧化硫
D
氢氧化钾
盐酸
烧碱
氧化铝
二氧化碳
选项
A
B
C
D
实验
铜丝能导电
固体不导电
溶液能导电
熔融能导电
结论
铜是电解质
固体中不含离子
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电离
是电解质
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确认Cl2无漂白作用
将鲜花放入干燥的Cl2中
B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C
制取干燥纯净的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NaOH溶液,然后收集
D
确认金属活泼性: Fe>Cu
将金属铁投入CuSO4溶液中
实验组别
操作
现象
实验1
取少许配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
溶液变蓝
实验2
取2mL新制氯水,滴入新配制的溶液,振荡
氯水褪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docx、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pdf、2024-09-27高一9月份考试化学答案docx、化学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试题鹤岗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化学答案鹤岗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