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考试化学试卷(B)(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考试化学试卷(B)(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13题,共18分。1~8题,每题1分;9~13题,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天工开物》中描述以竹为原料造纸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①B. ②⑤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砍竹备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②加碱蒸煮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③捞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④压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⑤烘干过程中涉及通过燃烧提供热量,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
综上涉及化学变化的是②⑤,故选B。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食醋、啤酒B. 牛奶、冰水混合物C. 液氧、二氧化碳D. 洁净的空气、食盐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啤酒中含有水、酒精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二氧化碳也由一种物质组成,二者都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液体的倾倒
C. 给液体加热D. 处理实验废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B、向试管中倒入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错误;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要用外焰加热,先均匀加热,后对准药品固定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呈45°角,手握长柄,故C正确;
D、实验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而不是倒入下水道,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放出热量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光,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 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俯视读数为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 )
A. 大于10 mLB. 小于10 mLC. 等于10 mL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刚在量取液体时,开始采用俯视读数为15mL,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开始液体的实际体积小于15mL,倒出一定量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5 mL,仰视读数,读取数值小于实际数值,则液体的实际体积大于5mL,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选B。
6. “人造雪”在冬奥会中使用。其原理是:造雪机将水变成雾状的小液滴,喷向寒冷的天空,小液滴变成小冰晶,落在地上形成了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造雪的过程,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B. 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水制成雪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D. 水变成雾状小液滴,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造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说法正确;
B、水制成雪的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大小没有发生改变,说法错误;
C、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所以不可能水分子停止运动,说法错误;
D、水变成雾状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说法错误;
故选:A。
7. 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B. 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
C.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D.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质量几乎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种分子,如O原子可以构成O2、O3这两种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原子质量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 镓(Ga)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和通讯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镓元素的部分信息及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
B. 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C. 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D.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不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不符合题意;
D、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反应前是混合物,反应后是纯净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B错误,符合题意;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氧气是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CO
B.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
C.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原子
D.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比较和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故C错误;
D、做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如图装置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相同,不能比较MnO2和CuO对分解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 氢气+氧气水
B.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C. 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D. 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气+氧气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乙炔+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有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x、y两种元素,y元素的核电荷数为a,与的核外电子数相同,x元素的核电荷数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y的核电荷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根据x、y两种元素离子与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即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所以的核外电子数为,故x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即电荷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3. 如图,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氧气,会造成瓶内压强增大,充气气球内的气体沿导管逸出,故会观察到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题,32分)
14.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_____。
(3)指出如图不正确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①A操作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②B操作导致的后果是______。
(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图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______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b (2) ①. e ②. i
(3) ①. 会使试管底部破损 ②. 液体沸腾时会溅出
(4) ①. 7.4 ②. 2.6
【解析】
【小问1详解】
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时应垫上陶土网,b为烧杯;
【小问2详解】
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应用药匙,e为药匙;
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i为胶头滴管;
【小问3详解】
①取用块状固体时,若将固体直接丢入试管中,可能会使试管底部破损;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否则可能液体沸腾时会溅出;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砝码为5g,游码为2.4g,则实际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为5g+2.4g=7.4g;
若食盐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由于左盘上的质量=右盘上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则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5g-2.4g=2.6g。
15. 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 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画出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2)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 。
(3)A 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________周期,A 和 B 两种粒子的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1) ①. 11 ②. (2)BC
(3) ①. 二 ②. 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则钠原子的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小问2详解】
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A、B、C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
【小问3详解】
A 所表示的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 和 B 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6. 酸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Ⅰ.普通酸奶含有乳糖,经调查,近50%的成年人表现有乳糖不耐受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因此在保证营养不损失的前提下,乳糖含量较低或无乳糖的酸奶成为乳糖不耐受消费者的需求。无乳糖奶的工艺流程为:原料乳→标准化→添加6%的白砂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接种酵剂(直投式发酵剂)→发酵(37°C、42℃)→4℃低温储存。
(1)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______(填“有”或“没有”),理由是______。
Ⅱ.探究发酵酸奶中添加乳糖酶对乳糖水解效果的影响
在37℃,向普通酸奶中添加不同剂量乳糖酶(剂量分别为1000U/kg、1500U/kg、2000U/kg、2500U/kg。发酵3小时,测得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3小时内,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B. 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
C. 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
Ⅲ.酸奶的酸度会影响口感,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为70.00~100.00T(数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
(3)酸度由乳酸(C3H6O3)形成,乳酸分子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Ⅳ.保存时间和温度对酸奶酸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4)由图可知,温度与酸奶酸度的关系是______。
(5)28℃时,若要酸奶酸度不超过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围,最多可保存的天数是______天(填整数值)。
【答案】(1) ①. 有 ②. 杀菌、发酵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2)ABC (3)3:4
(4)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酸奶酸度越高
(5)4##四
【解析】
【小问1详解】
无乳糖酸奶的工艺流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理由是杀菌、发酵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小问2详解】
由材料中的信息和图1信息可知:
A、添加相同量乳糖酶,发酵酸奶中乳糖残留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故说法正确;
B、相同发酵时间,乳糖残留量均随乳糖酶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故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乳糖残留量与时间、乳糖酶添加量有关,故说法正确;
故选ABC;
【小问3详解】
乳酸( C3H6O3 )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3:4;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温度越高,酸奶酸度越高;
【小问5详解】
根据题干,一般人可接受的酸奶酸度为 70.00~100.00T (数值越大,酸奶酸度越高),由图可知,28℃时,若要酸奶酸度不超过一般人可接受的范围,最多可保存的天数是4天;
17.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可以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 ②③⑦①④⑤⑥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D. ⑦③①②④⑥⑤
(5)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装置应用______。(填字母)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③. 氧气不易溶于水
(3)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4)B
(5)AD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字表达式为:;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E为排水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集满;
【小问4详解】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先连接仪器,然后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药固定仪器,加热制取氧气,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⑦②③①④⑤⑥,故选:B;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则选择A,又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应选择D,故填:AD。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进行了一些探究活动。
【实验回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示意图如图
(1)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_。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设计实验1】取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氧气中实验。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结论】
(2)就0.38mm铁丝而言,铁丝燃烧对氧气体积分数的要求是______(“>”“=”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考试化学试卷(A)(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考试试卷(A)(无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天门市华斯达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考试化学试卷(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