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港澳班)(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港澳班)(解析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出题人:黄卓辉;审题人:孟佑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B. 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 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D. ④地位于②地西北方向
2. 根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同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
A. ①与②B. ③与④C. ②与③D. ①与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②位于低纬度,A错误;③位于180°经线上,④位于西经度,B错误;①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C正确;④位于②东北方向,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其余为西半球,南北半球以赤道划分。由此可得③④均位于北半球,西半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通过经纬度判断两地的相对方向:先判断南北方向(纬度越靠近北极,南北方向越靠近北方;纬度越靠近南极,其南北方向越靠近南方);后判断东西方向(①若两地均为东经,则度数大的在东方;②若两地均为西经,则度数小的在东方;③若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则将两地经度数值相加:若度数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数所在地在东方,西经度数所在地在西方;若度数之和大于180°,则东经度数所在地在西方,西经度数所在地在东方)。
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所在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绕转中心为太阳B. 方向为自东向西
C. 周期为一年D. 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4. 春分日(3月20日或21日),地球处于图中( )
A. a位置B. b位置C. c位置D. d位置
5. 我们正在进行期中考试期间(11月12~13日),地球公转位置在( )
A. d、a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a、b之间
6. 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 昼夜现象B. 昼夜交替现象C. 地方时的差异D. 季节变化.
7. 成都(北纬31°,东经104°)在图中哪一位置时白昼最长( )
A. a位置B. b位置C. c位置D. d位置
【答案】3. B 4. B 5. A 6. D 7. C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空间指向不变,B错误,A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在a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在b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在c时,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图中地球公转的位置在d时,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11月12~13日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根据上题分析可知,d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a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故此时地球公转位置在d、a 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A错误;昼夜交替现象和地方时的差异是地球自转产生的,BC错误;季节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有关,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成都(北纬31°,东经104°)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北温带,一年中在夏至日这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对应图中c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下图为太平洋某岛屿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形成该群岛的主要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
A. 侵入岩B. 喷出岩
C. 沉积岩D. 变质岩
9. 上图示板块的水平运动属于( )
A. 地质构造B. 岩浆活动
C. 内力作用D. 变质作用
【答案】8. B 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从图中岩浆上涌可判断出形成该岛屿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从地表火山口地貌可判断出为喷出型岩浆岩,B正确。
【9题详解】
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图示板块水平运动为地壳运动水平运动,是内力作用,C正确。
【点睛】
10.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井可能位于( )
A. 浙江省B. 福建省C. 广东省D. 海南省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地一年中有一天太阳能够直射井底,表明当地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上,该井位于我国境内,因此应位于北回归线上。在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四个省中,北回归线只穿过广东省,因此该井可能位于广东省,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 下图为某区域沿49°N的地质剖面。读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属于( )
A. 背斜B. 向斜C. 地垒D. 地堑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从塞纳河向两侧岩石的形成年龄越来越老,即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构造,B正确;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A错误;地垒和地堑属于断层构造,岩层发生断裂,且有明显位移,图中没体现有断层分布,CD错误。故选B。
在冷空气的影响下,2015年2月20日夜间起,黑龙江省迎来羊年最强降雪。截至22日17时,哈尔滨持续降雪42小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形成本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B.
C. D.
13.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气温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12. B 13. A
【解析】
【分析】本题组以2015年2月20日,黑龙江省迎来羊年最强降雪这一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了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对天气的影响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寒风”、“降雪”等描述,可知主要是受到冷锋的影响,图中A为暖锋,B为冷锋,C为气旋,D为反气旋。故B项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寒风"、“降雪”等关键词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哈尔滨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控制该地区,气温下降。故A项正确。
【点睛】判断冷锋和暖锋
(1)把握本质:看谁主动。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掌握方法:四看。
①看符号:如下图,注意符号标在锋面前进方向的一侧。箭头表示锋面的移动方向,实际表达中要去掉。
②看雨区:冷锋降雨范围主要在锋后(狭窄区域),暖锋降雨主要在锋前(宽阔区域)。
③看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④看降水强度:冷锋多形成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4. 正确判读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的是( )
A. ①是极地低气压带B.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C. 甲是极地东风带D. 乙是西南信风带
15. 因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的气压带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6. 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答案】14. C 15. D 16. D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①位于北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②位于北纬60度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B错。甲位于①②之间,为极地东风带,C正确。乙位于纬度30°~60°之间,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D错。故选C。
【15题详解】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④表示赤道低气压带,D正确。①极地高气压带,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而形成,A错。②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均受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BC错。故选D。
【16题详解】
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不易形成降水,所以低气压带降水相对较多。结合前面分析可知。②④属于低气压带,降水较多。①③属于高气压带,降水少。D正确。故选D。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成因与性质总结如下图: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下图为四幅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流状况看A是____,从气压状况看B是____。
(2)C和D两个锋面,过境后气温升高的是____(填字母),会给北方夏季带来暴雨的是____(填字母)。
(3)2018年9月,我国北方“秋高气爽”,而南方却饱受超强台风“山竹”肆虐,这因为北方受____(填字母)天气系统控制,南方受____(填字母)天气系统控制。
【答案】(1) ①. 反气旋 ②. 低压
(2) ①. D ②. C
(3) ①. A ②.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四幅天气系统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天气系统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A气流从中间向四周辐散,为反气旋;B气流从四周往中间辐合,说明气压四周高,中间低,为低压。
【小问2详解】
C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D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为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的是暖锋,为D;会给北方夏季带来暴雨的是冷锋,为C。
【小问3详解】
结合第一小题分析可知,A为反气旋,B为气旋。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属于典型的反气旋天气,超强台风“山竹”属于气旋。
18.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月____日前后。
(2)图中晨线是弧____,昏线是弧____。
(3)此时E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乙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时,日落时间是____时。
【答案】(1) ①. 南极点 ②. 12 ③. 22
(2) ①. AB ②. BC
(3) ①. 12 ②. 18 ③. 3 ④. 21
【解析】
【分析】本题以光照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小问2详解】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即弧AB;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即弧BC。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E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C 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乙点所在纬线昼弧跨270°,昼长为270°÷15°=18小时,日出时间=12-18÷2=3时,日落时间=12+18÷2=21时。
19.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M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N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3)在图中M和P处,若开挖一条隧道应选择哪处并说明缘由
(4)简述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1)M地是背斜。地壳运动使M地岩层向上拱起。
(2)经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M处,该处为背斜拱形结构,牢固,P处为断层地基不稳。
(4)地壳运动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侵入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及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M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受水平挤压形成的。
【小问2详解】
N地地貌为向斜山,经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后下弯曲,形成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小问3详解】
建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向斜和断层处都不适合建隧道。断层处岩层破碎,地质基础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坍塌、渗漏,影响施工安全。
【小问4详解】
O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是花岗岩被抬升到地表后,遭到风化、侵蚀形成的。地壳运动使岩层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结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作用剥落,棱角逐渐消失,形成球状地貌景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港澳班)(原卷版)-A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15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