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最佳辩手孟子,我吵架没输过,作者简介,作品简介,《孟子·公孙丑下》,文体介绍,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疏通文意,比不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别急,你先坐下来,我们讲讲道理!
    君王视我如土芥,我视君王如寇雠君王不听我的劝,换个君王继续劝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的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和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作者表明的主张或观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言论、名言警句、公理等。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件、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论证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加以证明,使自己的观点有一个证实的方法。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对比论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论证。比喻论证:用比喻的修辞进行论证。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者…也,判断句,译为…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也,判断句,译为…是…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这篇短文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又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
    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
    3.中心论点已经得到论证,为什么还要继续写“故曰,域名不以……战必胜矣”?
    ①否定“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的作用,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将论点的范围从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仁政”政治主张。②对比论证,强调“得道”是实现“人和”的重要途径。
    4、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方法:明确观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衔接语衔接格式:首先…,其次…,然后…,最后…
    对比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人和要施行仁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举例论证:战争需要人和
    反面论证:治国需要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思路: 首先开篇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其次举出一个战争的事例:以攻城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以守城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由此论证战争需要人和。 然后作者从反面论证了治国需要人和。 最后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明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孟子》文章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举例说明。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①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式构成排比。②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结果却弃城而逃,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和”的重要。③句式整齐,读起来富有气势,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连用三个否定句构成排比②否定“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的作用,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由此,将论述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③句式整齐,读起来富有气势,更有说服力、感染力。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近亚圣,文体知识,同叛背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