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词诵读,超凡脱俗不求名利,菊的意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和生平经历。2.读懂诗意,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3.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田园诗:描写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活
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及对仕途的厌倦
赠答诗:对亲友的敦厚之情
神话诗:借用神话寄托政治理想
咏怀诗:壮志未酬的苦闷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①景物类:溪水、山石、松林、柳、明月、菊花、竹、稻香、蛙声、桑榆、桃李等。②动物类:鸡、犬、眠蚕、白鹭、黄鹂、燕子、牛羊、蝉、布谷鸟、莺等。③人物类: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①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赞美山河。②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③表达向往自由、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④厌恶世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指导】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朗读时可按照“二三”式来停顿,语调宜舒缓。前四句宜读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足自豪之情;后六句重在抒发回归田园的乐趣,宜读出自得之乐。
结庐在 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
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指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较强的交往。
指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等。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采摘菊花,内心闲适淡泊,偶然抬头,看到南山美景。傍晚山间的云气十分秀丽,飞翔的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东边的篱笆。也指代菊圃。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诗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
《饮酒(序文)》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第一层(1~4句):叙结庐之事。第二层(5~8句):描田园之景 。第三层(9~10句):抒隐居之情。点明主旨,作者以为隐居生活有人生真正的意趣。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心远地自偏处闹市若幽兰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2. 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传神地表达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状态。“见”是无意中看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表现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
“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白居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红楼梦》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品味“见”与“忘”字哪个更贴切
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
3.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夕阳西下,南山雾霭缭绕,景色优美,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叽叽喳喳地叫着纷纷归巢; 借景抒情,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人应该返璞归真。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广州中考)“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关注诗歌标题及诗歌题材;②抓“诗眼”或关键词;③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明确其特定含义;④借助“注”或“序”,从中寻找线索;⑤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⑥抓尾句,一般尾句多是主旨句,以议论或抒情的句子为主。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随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结合本诗和作者生平经历,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
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
33岁任江州刺史桓玄的幕僚。
因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401年,借母亲去世,丁忧归家,闲居三年,田园避世。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
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
未满三个月即弃职归隐。
质而绮, 真且纯,自可传之千古, 樽中酒, 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淡泊名利孤标傲世
怎样看待陶渊明的隐居?
① 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②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③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写了什么; 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陶渊明的《饮酒》诗中,“ ”,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走进作者,整体感知,诗词释义,主旨归纳,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朗读指导,诗词赏析,文章主旨,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文本特色,诗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背诵此诗,自主学习,时代背景,作家作品,诵读诗歌,疏通诗意,合作探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请赏析这两个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