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33页。
名著导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他通过自学,考取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还为了拥有一个供自己观察研究昆虫的“实验室”,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荒石园”。法布尔在其中对多种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伟大的作品。创作背景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被誉为“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昆虫的史诗”)一书。作者名片 《昆虫记》也叫作《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世界》《昆虫的故事》,英文名称是《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该书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和人生,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题目解说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各种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在书中,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式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主要内容常见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内容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学巨著,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一是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这本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原则,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等,感知昆虫的生命过程。结构框架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①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②小鞘既是它的寓所,也是它的防御工具;③小鞘能帮助石蚕在水里自由地升降或停留在水中央。石蚕——潜水艇主要昆虫的特性及作者评价①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②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①身材娴美优雅;②身上武器、暗器很多,遇到危险时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自我保护;③捕食时会采用“盯人战术”,给敌人施加压力;④会吃掉自己的同类。螳螂——美丽的“杀手”昆虫卡片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①藏于胸部的尖利如锥的嘴是一个精巧的吸管,能刺穿柔滑的树皮,吸食树汁;②幼虫掘土时将体内汁液喷在泥土上,可使之成为泥浆;③脱壳时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④无休止地歌唱,并不是为了召唤伙伴、求偶;⑤从卵长成成虫需要四年之久,之后却只有五个星期的生命;⑥视觉灵敏,听觉迟钝。蝉——勤勉的歌唱家动物的本能是无法改变的。昆虫想要生存下去,除了本能之外,还需要具备一种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教导它应该接受什么,应该拒绝什么。①怕冷,将巢建筑在烟囱等温度高的地方;②身体中间部分十分瘦小,但后部非常肥大,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③孤僻,喜欢流浪,将巢穴筑在离家族成员较远的地方;④能在短时间内筑起橡树果子般大的巢;⑤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筑巢;⑥将蜘蛛作为食物,蜂卵总是放在蜘蛛身上最肥的地方,方便幼虫进食。舍腰蜂——辛苦忙碌的泥水匠蜂斑纹蜂是温厚的,门卫“老祖母”是尽职而警觉的。①腹部底端有沟,并藏着刺,用来保护自己;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互不侵犯,用舌头建筑小巢,小巢内壁光滑,不透水;③性情温厚,不愿伤害霸占它们的巢穴和食物甚至伤害它们幼子的蚊子;④家族中会有一个作为门卫的“老祖母”维持进出秩序,赶走侵略者。斑纹蜂——挖隧道的矿蜂蟋蟀的生命形式虽然微小,但充满了灵动和大自然的智慧①住所必须亲手挖掘,并选在排水优良、拥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的地方;②右前翅盖在左前翅上面时发出乐音,声音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而且无休止地延续下去;③为女伴们歌唱、战斗;④会发出距离不定的幻声,以迷惑来捕捉它的人。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并不认为蝗虫有百害而无一益。①虽然偷吃庄稼,但可作为火鸡和母鸡甚至是人的食物;②发声微弱,时断时续(发声是因为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的颤动;只要阳光照射,它就一直抖动,阳光越强,抖动越强烈);③长鼻蝗、灰蝗虫、红股秃蝗不发声。蝗虫——追逐阳光的歌手富有母爱,努力工作,团结一致,以丝认路。①把身上的毛给它的卵做温暖的外套;②像游牧民族一样,过着迁徙生活;③即使走错巢,它们也会很平静,和平相处,团结吐丝织巢;④随机产生松毛虫头领,队列无论如何永远照着头领的路线和方式走;⑤在出走的路上吐丝线留作回家的路标,也让大团队的各部分按既定路线行走,行动一致;⑥可以利用它们怕雨雪天的特性进行天气预报。松毛虫——气象播报员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养活而不择手段。潜进别人的茧子或巢里,把卵产在睡得正酣的幼虫旁边,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或巢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寄生虫——无耻的盗贼金蜂灰蝇把自己的卵放在别人预备好的猎物上,这些“坏种子”变成成虫后,将要把这猎物当作成长所需要的食物,而让洞主人的孩子们活活饿死。天才的纺织家、万能的几何学家、聪明的电报专家。①不用仪器,不用练习,能随手把一个圆等分;②不会被蛛网粘住是因为它身上涂了一层“油”,但与黏性丝接触太久,也会造成黏附,所以蜘蛛常静止在“休息室”里;③蜘蛛网中的螺旋线容易吸收水分,能让蛛网在极热的天气也不会变得干燥易断;④蛛网符合高深的几何原理;⑤能利用蛛网上的斜线来分辨囚徒挣扎的信号和风吹动的假信号。圆网蛛——纺织高手就是在土壤的下面,它的小灯还是点着的,永远为自己留一盏希望的灯。①捕食时,先将猎物麻醉,使其失去知觉;②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雌性比雄性要多两节;③有“蔷薇花”般的吸盘可以将自己黏附在支撑物上,也可以用来清洁身体;④发光的原因是氧化作用。萤火虫——屁股上挂灯笼的猎人极其节食,是和平的使者。①食量很小;②被关进笼子可以倒悬着生活直到衰老死亡;③友好平和,不好斗不好战。蚱蜢——面恶心善的“小鬼”要敢于奋斗,才能有所收获。①善咬,能把人的指头咬出血;②杀戮方法是先刺杀猎物的颈部,然后再咬住主宰其运动的神经,使它立刻失去抵抗能力;③将卵产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土地里,暴露在雨雪中,这样才能孵化。螽斯——凶残的假面骑士全心为幼子,伟大的母爱;不为美食改变目标,可谓矢志不移。①非常怕冷又全身裸露的它们拥有会移动的“茅屋”(衣服);②母被管虫在产卵后会舍弃自己的衣服以保幼子安然生活,即使死了还要拿身体当屏障来保护幼子;③幼虫从出生后就开始为自己做衣服,即使面对美食也不改变它的目标。被管虫——聪明的裁缝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1.总结观察的经验:法布尔仔细地观察每一种蜂,有时亲自饲养,有时坐在树林里或草地上连续观察几个小时,还因此发现了许多新种类的蜂。这体现了法布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2.设计观察实验。示例: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的实验报告步骤:(1)设计一个观察蚯蚓的实验,准备10条蚯蚓、一个有盖的黑色盒子。(2)把湿土倒在盒子的一边,另一边倒上干土,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上盖子,5分钟后掀开盖子观察。专题探究(3)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失误。(4)实验三次后,实验结果如下:第一次:干土中的蚯蚓有3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1条。第二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2条。第三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8条,中间的蚯蚓有0条。(5)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几次观察,我发现蚯蚓喜欢潮湿的生活环境。如果去小河边,可能会挖到蚯蚓;如果去菜园里土地肥沃的地方,也可能会找到蚯蚓。相反,在干燥的马路旁是很难找到蚯蚓的。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1.总结科学探究的经验: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行为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有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法布尔研究昆虫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2.设计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提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设计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重复进行几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1.示例:红蚂蚁会偷其他家族的孩子来侍候自己的家族。它们一般抢劫不同种类的蚂蚁,把它们的蛹运到自己窝里;不久后,小生命从蛹里出来,新生的异族就成为它们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蚂蚁的霸道、蛮横、聪明。2.示例:狗生性灵活,反应十分敏捷。当看到有老鼠、虫蚁出现时,狗便展示其自身的本领,快速地捕捉盯紧的“猎物”。在狗的视线范围内,几乎没有一只猎物能够脱离它们的“五指山”。狗的食量不大,却很挑剔。狗最爱吃肉或是骨头,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狗的智力在低等动物界中也是非比寻常的,是人类的智力的四分之一。通过人工训练的狗能做许多高难度的动作:能在低空中极其准确地接住从较高空中掉下来的微细物品;后脚踮地,前爪与人类握手,像和人类打交道的朋友一般……(1)查阅资料在阅读科普文时,要提前查阅资料,才能实现有效阅读。(2)精读与圈点批注相结合在阅读中,可以合理使用圈点和批注的方法,做好标记,这能够有效提高阅读效率,也便于日后的精读。(3)反复阅读反复诵读,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主题思想,也更能学习到其中的精髓。因此,我们在阅读时,最好把《昆虫记》阅读两遍。阅读方法(一)关注对昆虫的描写(二)关注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三)关注法布尔对生命、自然的态度阅读建议阅读进度表1.走近名著。中考真题 《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_”。在这本书中,_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昆虫的史诗蝉蜘蛛螳螂2.名著阅读。 几乎每次进餐后,它(蓝图拉毒蛛)都要整理一下仪容。譬如用前腿上的跗节把触须和上颚里里外外清扫干净。 嗉囊装满后,它(绿色蝈蝈)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上述两段文字均选自《__________》,分别描写的是蓝图拉毒蛛和绿色蝈蝈进食后的________,说明了昆虫也同人类一样有着________的良好习惯。昆虫记生活习性讲卫生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