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下列物理概念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孤舟
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
C.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
D.在花样滑冰比赛中判断运动员滑冰的技术难度时,是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的
2.(4分)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是( )
A.位移 时间 速度B.速度 速率 质量
C.速度 位置变化 位移D.路程 时间 速率
3.(4分)如图所示,在校运会上,身高1.70m的小丽同学参加铅球比赛,第一投就获得了9.30m的好成绩,则本次投掷( )
A.铅球通过的位移一定等于1.70m
B.铅球通过的位移一定等于9.30m
C.铅球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9.30m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4分)某车启用全新动力标识,新的命名方式直接与车辆的加速性能联系起来,如图,TFSI前面的那组数字称为G值,单位为m/s2,计算公式为“”,式中Δv为从静止加速到100千米/时的速度变化量,Δt为不同车型的百千米加速时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变化率越大
B.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增加的越多
C.100千米/时是指车辆百千米加速的平均速度
D.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千米加速时间约为2.22s
5.(4分)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第4s末,物体A、B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两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不同,5s末A、B相遇
D.两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6.(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7.(4分)如图,某办公室有一竖直铁质的公告栏,通知纸用磁吸块压在公告栏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知纸受到5个力作用
B.公告栏对通知纸的摩擦力和磁吸块对通知纸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通知纸受到公告栏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其自身重力大小
D.磁吸块对通知纸的压力和公告栏对通知纸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8.(4分)如图所示,风景秀丽的平直公路两旁种植着间距相等的树木,一辆汽车沿该公路行驶,遇到危险时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公路上的摄像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拍下了汽车的位置分别处在A、B、C处,则可推断汽车最终( )
A.停在D处B.停在E处
C.停在EF之间D.停在F右侧
9.(4分)两辆游戏赛车a、b进行实验,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四幅图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的是( )
A.B.
C.D.
10.(4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复印机纸盒里放一叠共计10张复印纸,每一张纸的质量均为m,用一摩擦轮以竖直向下的力F压第1张纸,并逆时针转动摩擦轮,确保第1张纸与第2张纸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纸张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张纸到第9张纸之间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B.桌面对第十张纸的摩擦力向左
C.第1张纸受到摩擦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2张纸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11.(12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长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图中的P点,橡皮筋的另一端拴接两个细绳套,用两弹簧测力计A、B拉两个细绳套使结点到O点,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如图,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仍使结点到O点。
(1)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 N。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应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细绳套的方向
B.实验前,应将弹簧测力计进行校零
C.实验时,应保持细绳套与长木板平行
D.实验时,两个细绳套必须等长
(3)实验时,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与一个弹簧测力计去拉细绳套,均使结点拉到O点,则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倍增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4)如果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合力为F,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为F′,则 (填F或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2.(8分)如图所示,当轻质弹簧竖直放置时,在上面放一个500g的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4cm。现用该弹簧水平推这个砝码,弹簧压缩量为2cm时,这个砝码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砝码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3.(10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6km/h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交通事故而刹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是2m/s2,则:
(1)汽车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
14.(15分)如图,重力为10N的木块,恰好能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速下滑;将此木块置于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拉力F拉着,木块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斜面间和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
(1)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画出水平面上木块的受力分析图;
(3)拉力F的大小。
15.(15分)如图,固定的两端开口竖直圆管内有一静止薄圆活塞,活塞离下开口距离s=9m。从上端开口处向下运动的小球撞在活塞中心后,小球以v0=4m/s的速度竖直反弹,活塞向下匀速运动,刚好在下端开口处两者再次相碰。运动中球与管壁不接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活塞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与活塞之间的距离l。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下列物理概念中,判断正确的是( )
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孤舟
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
C.诗句“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考系是河岸
D.在花样滑冰比赛中判断运动员滑冰的技术难度时,是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的
【答案】D
【分析】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是可以看作质点。
【解答】解:A、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中参考系选择的是河岸,故A错误;
B、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时,需要考虑无人飞机的形状,故不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故B错误;
C、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远树来”所选择的参考系是船,故C错误;
D、研究花样滑冰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姿态对应的技术难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动作不可忽略,运动员不能把运动员看作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2.(4分)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是( )
A.位移 时间 速度B.速度 速率 质量
C.速度 位置变化 位移D.路程 时间 速率
【答案】C
【分析】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如速度、加速度、位移、位置变化等都是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运算时遵循代数运算法则的物理量是标量,如速率、路程、时间、质量等都是标量。
【解答】解:位移、速度、位置变化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是矢量;而时间、速率、质量和路程只有大小无方向,是标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4分)如图所示,在校运会上,身高1.70m的小丽同学参加铅球比赛,第一投就获得了9.30m的好成绩,则本次投掷( )
A.铅球通过的位移一定等于1.70m
B.铅球通过的位移一定等于9.30m
C.铅球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9.30m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D
【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线段长度,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解答】解:AB、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线段长度,铅球通过的位移大小约为
故AB错误;
C、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由题中信息无法求出铅球的路程。故C错误。
故选:D。
4.(4分)某车启用全新动力标识,新的命名方式直接与车辆的加速性能联系起来,如图,TFSI前面的那组数字称为G值,单位为m/s2,计算公式为“”,式中Δv为从静止加速到100千米/时的速度变化量,Δt为不同车型的百千米加速时间。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变化率越大
B.G值越大,车辆的速度增加的越多
C.100千米/时是指车辆百千米加速的平均速度
D.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千米加速时间约为2.22s
【答案】A
【分析】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无关;G值是加速度的10倍,G值越大,加速度越大,提速越快;100公里每小时是指末速度;由计算公式“”求加速时间。
【解答】解:AB、由题设所给的G值的公式可知,G值越大,该车的加速度越大,速度的变化率越大,但车辆的速度增加不一定越多,故A正确,B错误;
C、100千米/时是指车辆百千米加速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
D、由
从静止加速到100千米/时,
则标识为45TFSI的车辆百千米加速时间约为
Δt==×10s≈6.2s
故D错误。
故选:A。
5.(4分)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第4s末,物体A、B的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两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不同,5s末A、B相遇
D.两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两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由图象的斜率可知速度大小。
【解答】解:A、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A的斜率大于B的,故A的速度要大,且A从3s开始运动,运动方向都沿x轴的正方向,故A错误;
B、由x﹣t图象可知,B从5m处开始运动,而A从0m处开始运动,故二者开始位置不同,故B错误;
C、两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分别为5m和10m,但t=5s时AB位置相同,即相遇,故C正确;
D、因5s的位移不同,故5s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6.(4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
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答案】C
【分析】刻度尺的测量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在作v﹣t图线时,图线不一定要经过每一个点,偏离比较远的点可以舍去.
【解答】解:A、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长木板不一定要水平摆放,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需要估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B错误,C正确。
D、做v﹣t图线时,将偏离比较远的点可以舍去,故D错误。
故选:C。
7.(4分)如图,某办公室有一竖直铁质的公告栏,通知纸用磁吸块压在公告栏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知纸受到5个力作用
B.公告栏对通知纸的摩擦力和磁吸块对通知纸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通知纸受到公告栏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其自身重力大小
D.磁吸块对通知纸的压力和公告栏对通知纸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A
【分析】A按照重力、压力、摩擦力的顺序分析;
BC平衡力是指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力,它们的合力为零,根据通知纸竖直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
D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解答】解:A、通知纸受到重力、公告栏和磁吸块对纸的压力、公告栏和磁吸块对纸的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故A正确;
BC、通知纸在竖直方向受自身重力、公告栏对其向上的摩擦力和磁吸块对其向下的摩擦力,三者平衡,所以公告栏对通知纸的摩擦力和磁吸块对通知纸的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通知纸受到公告栏的摩擦力大小大于其自身重力大小,故BC错误;
D、磁吸块对通知纸的压力和公告栏对通知纸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而非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8.(4分)如图所示,风景秀丽的平直公路两旁种植着间距相等的树木,一辆汽车沿该公路行驶,遇到危险时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公路上的摄像机每隔相同的时间拍下了汽车的位置分别处在A、B、C处,则可推断汽车最终( )
A.停在D处B.停在E处
C.停在EF之间D.停在F右侧
【答案】D
【分析】分别计算出汽车的加速度和汽车经过B点的速度,然后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计算出汽车从B点到停止运动的距离即可。
【解答】解:设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为x,则AB=4x,BC=3x,照片的时间间隔为t,则汽车的加速度为:
a=
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
则汽车从B点到停止前进的距离为:
s=﹣
解得:s=,而BF=6x,所以汽车会停在F右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4分)两辆游戏赛车a、b进行实验,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四幅图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的是( )
A.B.
C.D.
【答案】C
【分析】v﹣t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解答】解: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v﹣t图像的面积表示位移,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即两辆赛车位移相等,由图可知,两车开始运动一段时间后,v﹣t图像能出现面积相等的只有C项,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4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复印机纸盒里放一叠共计10张复印纸,每一张纸的质量均为m,用一摩擦轮以竖直向下的力F压第1张纸,并逆时针转动摩擦轮,确保第1张纸与第2张纸之间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纸张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张纸到第9张纸之间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B.桌面对第十张纸的摩擦力向左
C.第1张纸受到摩擦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2张纸受到的合力不一定为零
【答案】B
【分析】第1张纸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第2张纸受到第1张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第3张对它的摩擦力,与第3张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而第3张到第10张的最大静摩擦力更大,更不能发生相对滑动。
【解答】解:A、设每张纸的质量为m,动摩擦因数为μ.对第2张分析,它对第3张纸的压力等于上面两张纸的重力,最大静摩擦力
Fm=μ×2mg=2μmg,而受到的第1张纸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Fm,则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同理,第3张到第9张纸也不发生相对滑动,故A错误;
B、摩擦轮逆时针转动,第1张纸向右滑动,则第2张纸对第1张纸的摩擦力向左,同理,桌面对第十张纸的摩擦力向左,故B正确;
C、第1张纸相对于轮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轮的运动方向相同,向右,故C错误;
D、第2张纸静止,受的合力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11.(12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验证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把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在长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图中的P点,橡皮筋的另一端拴接两个细绳套,用两弹簧测力计A、B拉两个细绳套使结点到O点,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如图,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仍使结点到O点。
(1)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 4.90 N。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验时应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以及细绳套的方向
B.实验前,应将弹簧测力计进行校零
C.实验时,应保持细绳套与长木板平行
D.实验时,两个细绳套必须等长
(3)实验时,分别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与一个弹簧测力计去拉细绳套,均使结点拉到O点,则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 B 。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倍增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4)如果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的合力为F,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为F′,则 F′ (填F或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1)4.90;(2)D;(3)B;(4)F′。
【分析】(1)确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再读出示数;
(2)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3)实验原理分析判断实验使用的物理方法;
(4)根据理论合力和实际合力分析。
【解答】解:(1)由图可知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0.1N,估读一位,故读数为4.90N;
(2)A、实验时应作出力的图示,因此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力的方向,故A正确;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正确;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正确;
D、实验时,只要将结点拉到O点,两个细绳套不需要等长,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
故选:D。
(3)两次均使结点拉到O点说明两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该实验的思想是等效替代法,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由题意可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应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即F′与橡皮筋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为:(1)4.90;(2)D;(3)B;(4)F′。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
12.(8分)如图所示,当轻质弹簧竖直放置时,在上面放一个500g的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4cm。现用该弹簧水平推这个砝码,弹簧压缩量为2cm时,这个砝码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k;
(2)砝码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答案】(1)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125N/m;
(2)砝码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分析】(1)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滑动摩擦力与弹簧弹力大小相等,由胡克定律求出弹力即可知摩擦力,进而求出动摩擦因数。
【解答】解:(1)弹簧上放500g的砝码时,弹簧的弹力大小F=mg=500×10﹣3×10N=5N,由胡克定律F=kx,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2)当砝码匀速运动时,有F′=F滑,可得弹力F′=kx′=125×2×10﹣2N=2.5N,即砝码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F滑=2.5N,由F滑=μmg,得砝码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答:(1)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125N/m;
(2)砝码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
13.(10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6km/h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交通事故而刹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是2m/s2,则:
(1)汽车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在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1)汽车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2)汽车在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为25m。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和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刹车后的速度和位移。
【解答】解:(1)汽车的初速度为v0=36km/h=10m/s,加速度为a=﹣2m/s2,则汽车减速的时间为:
则汽车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为:v2=v0+at2=10m/s﹣2×2m/s=6m/s;
(2)由于汽车在5s末时已经停止运动,则汽车在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为:。
答:(1)汽车在第2秒末的速度大小为6m/s;
(2)汽车在前6秒内的位移大小为25m。
14.(15分)如图,重力为10N的木块,恰好能沿倾角为30°的斜面匀速下滑;将此木块置于水平面上,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拉力F拉着,木块恰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斜面间和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求:
(1)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画出水平面上木块的受力分析图;
(3)拉力F的大小。
【答案】(1)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水平面上木块的受力分析图
;
(3)拉力F的大小为。
【分析】(1)木块所受合力为0,将力分解成沿斜面、垂直斜面两个方向的分力进行分析;
(2)对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
(3)将力分解成沿水平、竖直两个方向的分力进行分析,所受合力为0。
【解答】解:(1)木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则有Gsin30°=μGcs30°,解得,由于木块与斜面间和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此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也为;
(2)木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如图所示
;
(3)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Fcs60°=μFN=f,Fsin60°+FN=G,代入数据得,,解得。
答:(1)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2)水平面上木块的受力分析图
;
(3)拉力F的大小为。
15.(15分)如图,固定的两端开口竖直圆管内有一静止薄圆活塞,活塞离下开口距离s=9m。从上端开口处向下运动的小球撞在活塞中心后,小球以v0=4m/s的速度竖直反弹,活塞向下匀速运动,刚好在下端开口处两者再次相碰。运动中球与管壁不接触,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活塞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与活塞之间的距离l。
【答案】(1)活塞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为5m/s;
(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与活塞之间的距离l为2.8m。
【分析】(1)第一次相碰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活塞向下匀速运动,刚好在下端开口处两者再次相碰,分别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列方程,联立求解活塞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
(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所用时间,由位移—时间公式和几何关系求此时小球与活塞之间的距离l。
【解答】解:(1)第一次相碰后,小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活塞向下匀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两者在下开口处再次相碰。
对小球,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有
代入数据可得
4t﹣5t2=﹣9
解得
t=1.8s,t=﹣1s(舍去)
对活塞,有
s=vt
代入数据解得
v=5m/s
(2)设经过时间t′,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则有
v0﹣gt′=0
解得
t′=0.4s
对小球,由解得,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0.8m
此段时间内,活塞移动的距离为
s′=vt′=5×0.4m=2m
故小球与活塞间的距离
l=h+s′=0.8m+2m=2.8m
答:(1)活塞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为5m/s;
(2)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小球与活塞之间的距离l为2.8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学空港分校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10月江苏无锡新吴区江苏梅村高级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空港分校检测)[原题+解析],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梅村高级中空港分校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