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9452/0-17333138978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9452/0-17333138979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69452/0-17333138979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A4,共16页。
【说明】
1.试卷共4页,满分120分,练习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编号,并用2B铅笔把“编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迭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练习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学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积累运用(29分)
1. 根据要求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4)树绕村庄,_________。倚东风,________。(秦观《行香子》)
(5)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6)诗人常常借助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典故,表明了她对国家危难时局的担忧,同时表达了自己意欲突破家庭牢笼、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②.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④.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⑤. 水满陂塘 ⑥. 豪兴徜徉 ⑦. 鸡声茅店月 ⑧. 槲叶落山路 ⑨. 持节云中 ⑩. 何日遣冯唐 ⑪. 四面歌残终破楚 ⑫. 八年风味徒思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注意“赋”“辩”“义”“欲”“芜”“苑”“陂”“徜徉”“茅”“槲”“遣”“残”“浙”等字的正确书写。
2. 典故,指的是诗文中引用古代的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典者,典范也;故者,故事,成例也。”典故与作者思想情感巧妙融合,可以使诗歌作品言简意赅,生动典雅。请从所用典故和情感两方面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一句诗。
【答案】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的典故,二是引用了商朝伊尹梦见自己乘舟经过日月旁边,不久受到国君聘用的典故。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的用意是为了他虽遭权贵排挤,但总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一番事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此句意为: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第一句引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得文王重用,进而助周灭商的典故,第二句引用了表明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的典故。两人都是被明君赏识得以施展抱负有才华之人,作者借这两人表示自己在心境茫然之中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渴望有朝一日重新得到重用,施展抱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我们即将告别母校。今天,我无限深情地走在校园里,想把学校的一切都装进脑海。校道两旁,柳枝①婆娑;花坛上,鲜花烂漫。同学们脸上yáng yì着笑容。迎面走来的老师们②和颜悦色地向我点头。老师们的课堂风趣而不失严谨,目的是旨在让我们提高能力、掌握知识。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的情景还③历历在目。仍记得当年刚入初中时,自己是多么的懵懵懂懂、④不省人事。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后,我dùn kāi má sè,刻苦学习,róng yīng了多个奖项,获益良多。感谢学校的一草一木,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我的青春年华里,留下了许多美好温馨的回忆。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áng yì( ) ②dùn kāi má sè( ) ③róng yīng( )
4. 语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①婆娑B. ②和颜悦色C. ③历历在目D. ④不省人事
5.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师们的课堂风趣而不失严谨,目的是旨在让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B. 老师们的课堂风趣而不失严谨,目的是让我们提高能力、掌握知识。
C. 老师们的课堂风趣而不失严谨,旨在让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D. 老师们的课堂风趣却有失严谨,旨在让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答案】3. ①. 洋溢 ②. 顿开茅塞 ③. 荣膺 4. D 5.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洋溢:yáng yì,指情绪、气氛等饱满而充分流露。
顿开茅塞:dùn kāi má sè,意思是比喻立刻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
荣膺:róng yīng,意思是光荣地获得。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句中形容柳枝的交相掩映,符合语境;
B.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句中形容老师们的态度和蔼可亲,符合语境;
C.历历在目: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句中形容曾经听课的情景仿佛在眼前重现,符合语境;
D.不省人事:意思是指昏迷过去,也指不懂人情世故。句中用来形容初中阶段的懵懂、单纯,不符合语境;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病句一般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类型。
阅读原句可知,存在成分赘余和语序不当两种问题。“目的是”和“旨在”语义重复,应任删其一。“掌握知识”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所以应调整为“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主体育馆举行。本次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寓意着新时代的中国正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像浪潮一样鼻涌向前。开幕式共分为“国风雅韵”“钱塘潮浦”“携手同行”三大篇章,将通过国风之潮、自然之潮、科技之潮、运动之潮、数字之潮等对主题中的“潮”字进行具体诠释。
材料二
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有几大亮点:
①良渚之光——良渚遭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6月15日亚运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成功采集,开幕式上,良渚古城成为迎宾焦点。
②江南韵味运动员入场时,江南元素与景象营造“国韵迎宾”的氛围,引导员身穿“金社飘香”服装,手持“钱塘之韵”引导牌,背景屏幕出现“梅、兰、竹、菊”四君子图案。
③数字烟花——践行绿色低暖理念,传统开幕式上的烟花环节用“数字”烟花替代。
④数字点火——承载着全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与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6.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续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形成一组排比句,突出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纷呈,创意无限。这是一场中国风尚与亚洲风情的辉映,这是一次运动浪潮与自然之潮的交错,这是(1)___________,这是(2)____________。
7. 下面是一副有关杭州亚运会的对联,诸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上下联。
体坛健将 大幕张开 耀五洲 钱塘风情 英姿绽放 惊四海
上联: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
【答案】6. ①. 一场中国文化与亚洲文明的碰撞 ②. 一场拼搏精神与友谊之旅的交融
7. ①. 钱塘风情,大幕张开惊四海 ②. 体坛健将,英姿绽放耀五洲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分析题干可知,格式为:这是一场/次……(数量词)+四字偏正短语+与+四字偏正短语+的+二字动词。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示例:这是一轮青春活力与理想信念的竞技;这是一场视觉享受与精神熏陶的盛宴。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对联拟写的要求: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句式相同,位置相当;语意相关,上下衔接;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分析题干中词语可知,“体坛健将”和“钱塘风情”都是由两个名词构成的偏正短语,应相互对应。“大幕张开”和“英姿绽放”都是主谓短语,应相互对应。“耀五洲”和“惊四海”都是动宾短语,应相互对应。再根据语义的连贯,可组织成两句话“钱塘风情,大幕张开惊四海”和“体坛健将,英姿绽放耀五洲”。其中“海”为仄声,“洲”为平声。据此可得出上联为:钱塘风情,大幕张开惊四海。下联为:体坛健将,英姿绽放耀五洲。
8. 根据《简·爱》的阅读,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勃洛克赫斯特——当众诋毁并惩罚简·爱—— ①
洛伍德学校 谭波尔小姐—— ② ——公正
海伦·彭斯——对简·爱微笑,给予安慰—— ③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答案】 ①. 冷漠 ②. 帮助简·爱洗刷罪名 ③. 善良(仁爱、体贴等)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查名著情节识记和人物形象理解。
在洛伍德学校相关情节:学校督监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当众诋毁并惩罚简·爱,简•爱被放在一张高凳上示众。当时,简•爱可谓万念俱灰,没有一点生活的信心。就在这时,谭波小姐找到了简•爱,她没有随着督学,不分青红皂白地谩骂简•爱,而是把她和彭斯带到了自己的屋里,细心地询问详情,然后安慰简•爱:“我会照你自己证明的来看待你,我的孩子。继续做个好姑娘,你就会叫我们感到满意。” 随后,拿出一个挺大的香草子甜饼来,亲自动手,毫不吝啬地把饼切成厚厚的一片片,来招待简•爱和彭斯,让她俩“饱享了一顿神仙的盛宴”。后来,谭波小姐通过给劳埃德先生写信,了解了事情的真相,马上就在全校师生面前,为简•爱洗刷了全部罪名。
(1)根据题干“勃洛克赫斯特”“当众诋毁并惩罚简·爱”的提示可知,勃洛克赫斯特很冷漠;
(2)根据题干“谭波尔小姐”“公正”的提示,可知情节是:帮助简·爱洗刷罪名;
(3)根据题干“海伦·彭斯”“对简·爱微笑,给予安慰”的提示可知,海伦·彭斯很善良、仁爱、体贴。
9. 小说《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在她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少人温暖了她的心灵,对她产生了积极影响。请从以下人物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或事件加以分析。
A.海伦·彭斯 B.玛利亚·谭波尔 C.罗切斯特
【答案】示例:海伦教给简·爱隐忍和宽容。海伦的内心深处是纯洁的。她向往仁爱,憎恨罪恶,她在追求一种精神的、灵魂的世界。海伦让简·爱对鬼魂和死亡的恐惧有了新的感受。简·爱在想:“我也似乎觉得她是对的”,海伦的思想对简·爱产生了冲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分析能力。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积极影响”“结合具体情节或事件”来筛选内容,并加以分析,符合“80字左右”的要求即可。
A.海伦·彭斯。简·爱海伦是简在孤儿院最好的朋友,是个宽容的女孩。海伦告诉简:“生命太短促,不能用来记仇蓄恨。”当海伦遭受欺负时,简·爱会愤愤不平地说:“要是她用那根木条打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折断。”然而海伦却劝导简·爱说:“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远比草率行动,产生连累亲朋的恶果要好。从这些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到,海伦的内心是纯洁而宽容的,她虽然身处如此困厄之境,但是精神还是向往仁爱、宽容的理想世界。她让简·爱懂得了隐忍与宽容,正因她的思想对简·爱的影响,简·爱在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变得坚强。
B.玛利亚·谭波儿。她是洛伍德学校教师,是简·爱的良师益友,后来嫁给了一个牧师。书中曾提到简·爱被学校总管布罗克尔赫斯特污蔑为撒谎的孩子,但谭波儿老师并没有相信勃洛克赫斯特说的诬告简·爱的话,她让简·爱说真话,实事求是地为自己辩护,她还会去求证简·爱所说的真实性,得知事实真相以后,她便立刻召集全校师生帮助简·爱洗刷这份不该由她承受的屈辱。可以说,谭波儿小姐在简·爱的生活中扮演了母亲、师友、伴侣的角色,在简·爱接受教育成长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谭波尔小姐是一名完美的教师,她态度友善,尊重每一个学生,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她良好的品质深深影响了简·爱。
C.罗切斯特。他是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心地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冷漠,有点顽固,起初在简·爱眼中,他的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有一种男子汉气概,不算很英俊,但面孔十分坚毅,有一头浓密的黑卷发和一双又大又亮的黑眼睛。年轻时他被父兄迫害,受骗娶了疯女人伯莎·梅森,那个女人荒淫无度,过着放浪的生活,成天吼叫,罗切斯特非常厌恶她,但由于强烈的责任心和当时的一些要求不能抛弃她。罗切斯特先生为追求新的生活到欧洲各国旅游,但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反而频频遭到背叛。由于遭遇过种种不幸,他变得富有智慧,固执、冷漠下是善良,就像冰雪覆盖着的火山。他是简·爱的主人,对她说话有时会傲慢无礼,但并不漂亮的简的那种不卑不亢、争取平等的精神及聪睿的头脑将他彻底征服。当简深深的爱上他,他却又处在矛盾中,先扮演了一个会算命的老太太来试探简·爱,后来还以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来试探简·爱对自己的情感。正因罗切斯特爱情之火的淬炼,简·爱才能更明确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自己要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自尊自爱的幸福,所以在这段爱情的抉择中毅然选择离开。
示例1:谭波儿老师并没相信勃洛克赫斯特说的诬告简·爱话,她让简·爱说真话,实事求是地为自己辩护,她向劳埃德先生写信求证简·爱说的是不是真的。谭波儿老师真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当她得知了真相以后,立即召集全校师生为简·爱洗刷冤屈。
示例2:如果没有罗彻斯特的爱情的淬炼,简·爱内心深处更大的矛盾和更大的决绝力就无法表现出来。简·爱在爱情抉择中并不仅仅考虑简单生活的内容,随着性格的逐渐完善,对自我价值的更加笃定,简·爱开始追寻更加形而上的东西,如平等、自尊和幸福。
二、阅读(4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佘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佘者乎?
(选自《宋濂全集》)
10.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3)右备容臭( )
1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
【乙】
①近日始学读书,尽心观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诸公文集。每读一篇,心悸口呿①,自以为未尝识字。然性不耐静,读未终帙②,已呼羸马③,促诸年少出游,或逢佳山水,耽玩竞日。
②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敲其头、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婢不如命者,罚治之。习久,渐惯苦读,古人微意,或有一二悟解处,则叫号跳跃,如渴鹿之奔泉也!曹公曰:“老而好学,惟吾与袁伯业。”当知读书亦是难事。
(节选自袁道宏《答王以明》,有删改)
【注释】①呿:张开口合不拢,形容受到震惊。②帙:卷。③羸马:备马。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知读书亦是难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然性不耐静/然后有千里马
C. 无奔走之劳矣/如渴鹿之奔泉也
D. 古人微意/醉翁之意不酒
13.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
14. 【甲】【乙】两文所谈的学习之道有什么共同之处?从内容上看,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10. ①. 致:得到。 ②. 填:挤满、充满。 ③. 容臭:香袋子。
11. (1)曾经快步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 12. A
13. 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
14. 读书应当刻苦勤奋,【甲】文主要从条件艰苦角度谈求学的艰难,【乙】文主要从自觉自律角度谈苦读的不易。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
(2)句意为: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填:挤满、充满。
(3)句意为:右边挂着香囊。容臭:香袋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尝:曾。趋:快步走。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执:拿。叩:询问。
(2)重点词语:幸预:有幸参与。承:承受。宠光:恩宠荣耀。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知:都是知道;
B.然:但是/这样;
C.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意:意思/情趣;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意思是:回来后就自己责备自己竟然如此顽劣愚钝,将来有什么成就?于是就让一个丫鬟监督自己。“归当自责顽钝如此”连动结构,应在“此”后停顿;“当何所成”动宾结构,应在“成”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归当自责顽钝如此/当何所成/乃以一婢自监。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根据甲文“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和乙文“当知读书亦是难事”(应当知道读书也是件难事)可知,两文所谈的学习之道共同之处是:读书应当刻苦勤奋。
第二问:根据甲文“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现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可知,主要从条件艰苦角度谈求学的艰难;
根据乙文“乃以一婢自监。读书稍倦,令得呵责,或提其耳、或敲其头、或擦其鼻,须快醒乃止”(于是就让一个丫鬟监督自己。我读书稍微感到困倦的时候,将让她斥责我,有时扯我的耳朵、有时敲我的头、有时刮我的鼻子,直到叫醒我为止)可知,主要从自觉自律角度谈苦读的不易。
【点睛】参考译文
【甲】
我年幼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家境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快步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食,没有鱼肉类美味佳肴的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悬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之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大概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乙】
近日才开始用心读书,专心地阅读了欧阳修,苏洵、曾巩、陈亮、陆游等人的文集,每读一篇,都震惊的心跳,合不上嘴,竟以为自己还不识字。但是我性格耐不住寂寞,书还没读完,就呼喊让人备马,催促年少的朋友们去出游,有时遇到好的山水,就整天游赏。
回来后就自己责备自己竟然如此顽劣愚钝,将来有什么成就?于是就让一个丫鬟监督自己。我读书稍微感到困倦的时候,将让她斥责我,有时扯我的耳朵、有时敲我的头、有时刮我的鼻子,直到叫醒我为止,丫鬟没有按我的命令做,就惩罚她。时间长了,渐渐习惯了苦读,古人精妙的思想,有时有一二处看明白了,就号叫跳跃,就像口渴的鹿奔向泉水!曹操曾说:“老了还依然好学,只有我和袁遗(字伯业)。”应当知道读书也是件难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①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②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是弥足珍贵的。
③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④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⑤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溪,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⑥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 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B.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C. 文中两处划线句均运用了比喻论证,更加生动形象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趣味性。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16. 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17.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15. B 16.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人能够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借助经典,青年可以仿效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17. 放在第三段最合适,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⑤段中的“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可知,原因是他们的眼光过于挑剔,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材料中“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理解有误;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关键信息的提炼。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根据第②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第③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第④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可直接提炼答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阅读材料可知,贝多芬虽然耳聋,生活困窘,却不屈服于命运,创作出不朽名曲《欢乐颂》。他的人生经历,可以帮助青年形成与命运抗争,顽强不屈的思想。根据第③段中的“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可知本段观点。材料中贝多芬的故事与第③段中的“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相契合。所以应放在第③段,充当事实论据,进一步论证本段首句的观点。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春天吃进嘴里
王继怀
①周末去郊区,仲春的郊外蜂蝶飞舞,鸟语啁啾,放眼望去,到处春意盎然。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一阵微风吹来,嫩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朋友看到田野里的香椿和蕨,兴奋地大声说:“今晚做野菜宴,让我们把春天吃进嘴里!”
②春意撩人,触景生情,我不禁想起雪峰山下、善溪江边的故乡。大山里的故乡,春天是非常美丽的。
③梨花、桃花、李花、杜鹃花、油菜花、荠菜花……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五颜六色,娇艳欲滴,竞相绽放,点缀在青山绿海之中。悠闲自在的牛羊低头啃着刚刚露头的鲜嫩小草,澄碧清澈的山泉叮咚叮咚快乐地哼着歌儿从村子向远方流去,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催着乡亲们快快播种。山中时有云雾缭绕,清风拂面,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
④大山里的春风像醉了似的,吹破了云天,吹绿了树木。故乡有很多野菜,常见的有20多种,香椿、竹笋、野芹菜、百鸟不落、蕨、马齿苋……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山里采野菜。我们常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比赛,一双双小手将野菜从松软的土地里连根拔起,或争先恐后爬上树,将野菜投入篮子里。我们时而你追我赶,时而打闹嬉戏,大山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待看到满满一篮子野菜,我们开心地笑着,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⑤野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古人早就赞美野菜是美食,并把野竹笋、龙须菜、大口菇等列入“八珍”之内。苏东坡赞美野芹和春笋:“西喻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杨万里春游时,无心欣赏美丽春景,一心只想寻觅野菜做盘中美味,他写道:“绿暗江明非我事,且寻野蕨作蔬盘。”陆游也有采食野菜的诗句:“晨烹山蔬羡,午漱石泉洁。”
⑥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竹笋是山里人常吃的一道菜,吃法有很多种,竹笋烧腊肉、竹笋炒肉、青椒炒竹笋等,其中春笋炒黄菜尤其美味。刚从山上挖回的鲜嫩春笋,吸足了一冬的水分,出落得白白胖胖,与家乡的黄菜一起炒,清爽可口,是乡亲们招待贵宾的佳肴。还可以把竹笋煮熟后晾晒制作成笋干,乡亲们称之为“玉兰片”。
⑦俗话说:“家有香椿树,春天吃菜不用愁。”香椿也是乡亲们常吃的一道野策。香椿炒鸡蛋,椿香浓郁。
⑧嫩刺芽被称为“山野菜之王”,享有“天下第一珍”的美誉。将嫩刺芽清水洗净,用烧沸的开水一泡,捞出沥水,凉拌或者用猪肉、鸡蛋炒着吃。鸡蛋炒嫩刺芽,嫩脆清香、野味醇厚,令人回味。
⑨春到人间草木知,又是一年芳草绿。草长莺飞、旭日春阳暖的时节,我想起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鸣水声,静闻泥土芬芳,把春天吃进嘴里……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18. 本文以“野菜”为线索贯穿全文,请你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春游,我和朋友①________野菜→童年,我和伙伴②________野菜→回老家,我③________野菜
19.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1)山中时有云雾缭绕,清风拂面,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关注句式)
(2)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关注词语)
20. 某刊物转载本文时,将文章标题改为“把春天采回家”,与原题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21. 有人认为,乡愁往往表现为个人对于往昔生活的诗意怀念。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8. ①. 看到(发现) ②. 采摘(采) ③. 品尝(吃)
19. (1)句式结构整齐(或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组“所…皆为…”描写作者的见闻感受,表达作者对故乡春天美景的沉醉和赞美。
(2)运用了“融融”“习习”“浓浓”这几个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律美,写出了家乡的春意盎然。表达了作者由欣赏风景之美所引发的思乡之情。
20. 示例1:我认为“把春天吃进嘴里”好。把抽象的季节具体化为食物(或化虚为实)。概括文章“我”在春天吃野菜的主要内容。用词活泼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2:我认为“把春天采回家”好。化虚为实。“采回家”点明文章思乡主旨,表达我对家乡、春天的喜爱和眷恋。“采”字更具诗意,增强文章韵味。
21. “往昔生活的诗意”在文中体现为:作者采摘和品尝野菜都是美好的回忆,文中描写小时候采摘野菜的经历富有趣味性。作者远离故乡,故乡的一切都变得格外美好,因此作者在表达乡愁时语言富有诗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与概括。
根据题干“春游,我和朋友”的提示,找到第①段“周末去郊区,仲春的郊外蜂蝶飞舞,鸟语啁啾,放眼望去,到处春意盎然。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一阵微风吹来,嫩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朋友看到田野里的香椿和蕨”可概括出:春游,我和朋友发现野菜;可提炼出:看到。
根据“童年,我和伙伴”的提示,找到第④段“故乡有很多野菜,常见的有20多种,香椿、竹笋、野芹菜、百鸟不落、蕨、马齿苋……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山里采野菜”可概括出:童年,我和伙伴采野菜;可提炼出:采。
根据“回老家,我”的提示,找到第⑥段“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可概括出:回老家,我吃野菜。可提炼出:吃。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要求从句式角度赏析。③段画线句“山中时有云雾缭绕,清风拂面,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中“所见皆为自然,所闻皆为芬芳,所听皆为天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组“所……皆为……”描写作者在故乡的春天里所见到、所闻到、所听到的,“自然”“芬芳”“天籁”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要求从词语角度赏析。⑨段画线句“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中的“融融”“习习”“浓浓”都是叠词,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融融”写出了春光的温和舒适,“习习”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浓浓”表现了“我”对故乡深切的思念,结合第⑨段“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呜水声,静闻泥土芬芳,把春天吃进嘴里……”可知,作者由欣赏春天的美景引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可以答“把春天吃进嘴里”好,也可以答“把春天采回家”好。结合内容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如答“把春天吃进嘴里”好,可结合第①段“周末去郊区,仲春的郊外蜂蝶飞舞,鸟语啁啾,放眼望去,到处春意盎然。山林莽原遍吐着嫩条新芽,一阵微风吹来,嫩草的清香沁人心脾。朋友看到田野里的香椿和蕨,兴奋地大声说:‘今晚做野菜宴,让我们把春天吃进嘴里!’”,第⑥段“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等来谈,文章主要写“我”春天吃野菜,原标题“把春天吃进嘴里”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春天是季节,把春天吃进嘴里,这就把春天这一抽象季节具体化成的食物;“把春天吃进嘴里”,读者不禁疑惑春天如何能吃进嘴里,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把春天采回家”好,可结合第⑨段“在这春意盎然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呜水声,静闻泥土芬芳”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等来谈,“把春天采回家”这一标题中的“采回家”点明了文章的思乡主旨,把春天采摘回家,化抽象为具体,也表现了“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情不自禁的想把它采回家。“采”字也更有诗意,增强文章韵味。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根据第④段“我和小伙伴们去大山里采野菜。我们常展开一场热火朝天的比赛,一双双小手将野菜从松软的土地里连根拔起,或争先恐后爬上树,将野菜投入篮子里。我们时而你追我赶,时而打闹嬉戏,大山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待看到满满一篮子野菜,我们开心地笑着,充满着收获的喜悦”,第⑥段“每次回老家,母亲总要给我做几盘野菜,在众多野菜中,我最喜欢吃竹笋、香椿和嫩刺芽”等可知,作者回忆了童年和伙伴们一起去采野菜,回老家吃野菜,这些都是美好的回忆。
根据第⑨段“在这春意盎然的郊外,春光融融,和风习习,春天的气息也勾起我浓浓的乡愁。真想回到大山深处的故乡,仰望蓝天白云,坐听鸟呜水声,静闻泥土芬芳,把春天吃进嘴里……”可知,作者远离故乡,不禁由欣赏春天的美景引发了思乡之情,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因此作者在表达乡愁时语言富有诗意。
三、作文(50分)
22. 青春须奋斗,追梦正当时。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中选手们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远方”的巨大魅力和磅礴力量。为梦想而战,为热爱而沸腾!青春的08后们,你们是否也有期待的远方?
请以“我想去远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答案】例文:
我想去远方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正如肖复兴所说,少年的我们应去看一看远方。
一个人在家中,窗外的风吹化不开眉间尘色。闲来无事,轻捧一卷书,品一杯茶,悠悠间又消磨掉一个无趣的下午。虽说读书的时光总是令人享受的,可偏偏却只有一人。又那么凑巧,人是害怕孤独的动物,我也一样。总侍弄些不愿养的花草,孤独的睡上一个下午,这样的生活那么难过。是偶然,却又是必然的结果,我想去远方。此时此刻,倏地想起那句大众却富有哲理的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书中,我曾看到南方波澜壮阔的大海,祖国心脏北京的各种风景, 瑞士那特勇敢的登山者征服的阿尔卑斯山,非洲雪山乞力马扎罗……有太多太多神奇美妙的东西,终究只是听过,却不曾亲自领略,只是镜花水月而已。想去一些名山,去过周边的几座山,不,丘陵。但那里遍山的绿也足以震撼到足不出户的我。于是,更倾慕那些名山,幻想着瑰丽的景色。
越发讨厌自己的贫瘠,越厌烦熟悉的景致,相看两厌,但毕竟还是值得珍惜的。愿有一天我能倾尽所有去完成一桩夙愿,风轻撩发丝,她在诉说远方的美好。加油,少年!
但愿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让某座险峰上锈迹斑斑的铁链沾染我的气息,让某片海域知道我曾来过,让巍峨的雪山留下我足迹。现在我想让我的每个毛孔流淌奋斗的气息,别了旧少年。
我想去远方,用青春的朝气和蓬勃拥抱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题目“我想去远方”明确告诉我们,主题是关于对未知的远方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在这里,“远方”并不仅仅是指物理上的空间距离,更是指一种未知的、新鲜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生活状态。立意方面,青春就是一场勇敢追梦的旅程。作为08后的我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我们渴望去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去追寻那些未知的梦想。而“远方”,就是那块充满魅力和磅礴力量的磁铁,吸引着我们向前。
2.选材构思。1.为什么想去远方:可以描述对现有生活的不满足,或者是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可以是对于挑战和冒险的热爱。2.远方的魅力:可以列举远方的各种美好,比如未知的挑战、新鲜的事物、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或者是对于自我成长的期待。3.如何实现去远方的梦想:可以描述为了去远方,我们需要做的各种准备,比如知识的储备、技能的提升、资金的积累等。在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远方的魅力。比如,我们可以描述远方的风景、人文风情、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描绘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来加强文章的情感色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A4,共7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2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4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