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春夏秋冬四时转换,每个季节贮蓄的美自然不同。春天最美的是清晨,小花悄悄地绽放,贪婪地吮吸着甘露;鸟儿早早起床,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把人们从梦中叫醒。摘一片新叶贴在掌心,清晰可见叶脉和掌纹交错的神秘;更别说那些朝露里绽放的小花了,因为繁富与新奇,我们可以随意找一件美好的东西为它们设喻;晃入眼的是那些流淌在草叶间的绿意,有一些清甜,蕴含着小小的欢欣,在心中微微荡漾。夏天最美的是夜晚,不管白天是下了一场倾盆的大雨,还是持续了一整天的 zà rè,等到夜晚来临,晚风轻拂,乘凉的人们抬头一望,夜空中的繁星向大地眨着眼睛,瞬间,人们便沉浸在那片柔和与天真之中。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倾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咄咄逼人,温暖而舒适 澄澈的天空如洗过一般,更是让人 xīn kuàng shén yí。冬天最美的是雪飘的时刻,空中的雪花如鹅毛般自由飞舞,此时,整个世界停止了喧闹,就连平时人迹罕至的街区也安静下来,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飘落的轻柔。
(1)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
贮蓄( ) 咄咄逼人( )
(2)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zà rè( ) xīn kuàng shén yí( )
(3)材料中画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吮吸B.呼朋引伴C.倾盆D.人迹罕至
(4)语段中加点词“绽放”“轻柔”的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文段横线处应该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
【答案】(1)①zhù ②duō
(2)①燥热 ②心旷神怡
(3)D
(4)①动词 ②形容词
(5)句号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贮蓄:zhù xù,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2)本题考查字形。
燥热(zà rè):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吮吸: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此处指小花吸取着甘露,符合语境;
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此处指鸟儿招呼伙伴,符合语境;
C.倾盆:即把水盆倾斜。引申义为雨势很猛、很大。此处指下的雨很大,符合语境;
D.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不能用来形容有人活动的街区,不符合语境。
(4)本题考查词性。
“小花悄悄地绽放”中,“小花”是名词作主语,“悄悄地”是副词修饰谓语,“绽放”是动词作谓语,表示小花的动作;
“天地之间仿佛只剩雪花飘落的轻柔”中,“轻柔”用来形容雪花飘落的状态,所以是形容词。
(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秋天最美的是午后,阳光倾洒下来,全无夏日骄阳的咄咄逼人,温暖而舒适”是对秋日午后阳光的描述,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句末应该用句号。
2.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
B.新建成的滨湖广场,地面全部由大理石铺砌,简直成了不毛之地。
C.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D.生产的商品只有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在“作为地质工作者,爸爸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原和山坳”这句话中,荒原和山坳往往是人烟稀少、很少有人涉足的地方,用“人迹罕至”来形容是合适的;
B.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常用来形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几乎没有植被生长的地方,是一种比较宏观的、大规模的地域描述,例如沙漠、荒原等大面积的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句中说的是新建成的滨湖广场地面由大理石铺砌,这里用“不毛之地”来形容是完全错误的。大理石铺砌的广场并非是自然意义上的不生长草木的荒凉之地,而是人工建造的广场,与“不毛之地”的语义不符;
C.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球场有很多观众在呐喊助威,声音嘈杂喧闹,“人声鼎沸”能准确地描绘出这种场景;
D.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本句强调在生产商品时不断追求更好的品质才能有竞争力,使用这个成语是恰当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春天”与“地方”搭配不当,应将“地方”改为“季节”;B.“大约”与“左右”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个;C.正确;D.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4.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C.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D.小丽对同学说:“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答案】C
【解析】考查语言表达和文化常识的识记。
A.不得体,“令尊”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句中应称为“家父”;
B.不得体,“光临寒舍”是别人到自己家中的说法,不能用于说别人家;
C.得体。高寿,释义是长寿,年纪很大。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D.不得体,“惠存”是请保存,多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
5.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可见,交友应有选择,当慎重。请你参加以“结交益友”为主题的专题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 勤积累】交友之道——分享相关的成语、诗词等。
(成语)示例:肝胆相照、情同手足
补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三个,不得使用本题示例成语)
(诗词)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补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两句,不得使用本题原句)
(2)【活动二 看现状】认真阅读下面表格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一条即可)
【答案】(1)①成语示例: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 ②交友诗文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2)示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朋友的品质更加注重,对友人的相貌越来越不注重。示例二:学生在择友时比较重视朋友的性格。
【解析】
(1)本题考查知识积累。根据主题,写出与“交友之道”相关的成语和诗词。
成语示例:金兰之交、君子之交、肺腑之交、忘年之交、再世之交、管鲍之交、雷陈胶膝、刎颈之交、莫逆之交等;
诗词示例: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等。
(2)本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读表可知,小学生中把相貌作为择友标准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四,到了初中这一数据是百分之十三,高中是百分之八。小学生中把品质作为择友标准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初中生是百分二十五,高中生是百分之四十一。可得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对朋友的品质更加注重,对友人的相貌越来越不注重。
读表可知,表格中列举了学生交友的三个标准,分别是相貌、性格和品质。在这三项中,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占比最高的标准都是“性格”。而在不愿交往的人中,两面三刀的人和不讲义气的人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不愿意交往的人中所站比例都比较高,看出他们都不愿意交往品质不好的人,可得结论:学生在择友时比较重视朋友的性格,不愿交往品质不好的人。
6.临近期中,某同学对七年级前半学期的古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帮他完成摘抄本。
文人墨客,吟诗填词,饱含秋意。曹操途登碣石,临风观海:“①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李白初出峨眉,举头望月:“峨眉山月半轮秋,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岑参身处军旅,登高感怀:“③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开古诗文的扉页,经典名句犹如秋日硕果,山中珍奇,回味无穷:《论语》中兴高采烈,喜迎八方宾客的句子是“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中王湾含蓄地告诉我们时序交替、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给人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的是“⑥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咏雪》中谢道韫“⑧______________”的经典比喻,展现了咏絮之才情,成就一代才女之美名。
【答案】①秋风萧瑟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遥怜故园菊 ④有朋自远方来
⑤不亦乐乎 ⑥海日生残夜 ⑦江春入旧年 ⑧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阅读(57分)
(一)(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 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清晨落到日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儿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油油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会儿,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8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向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13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是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里啪啦一阵狂打,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觉得难过。母亲却微笑着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17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回到家里,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院子里的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突然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选自《每一朵云彩都是天空的孩子》,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了多线并进的写法,明线是围绕“老枣树”展开对“我”成长历程的叙述,暗线是以“我”对母亲的怀念表达情感。
B.文章第①段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淅淅沥沥的秋雨发出的声响,引出对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的描述。
C.文章第④段中说“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只是因为老枣树每年都会长芽、开花,结出红枣让母亲做成蒸花糕给“我”吃。
D.文章第⑦段中写母亲打了“我”又把“我”搂在怀里,这样的动作描写细腻地表现了母亲对不能满足“我”愿望时的无奈和心疼。
8.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我”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时打枣。 第三次:____________后打枣。
9.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油油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10.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1.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⑨段的画波浪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答案】7.C
8.①蒙冤憋屈 ②高考落榜
9.(1)反复强调,表达出“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0.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上,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我”对以前生活的回忆,对老枣树和母亲的怀念。
11.内容:相同点是都写了“我”在遇到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劝慰。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写“我”瘫痪后绝望至极,母亲想办法开导我,而本文画波浪线句子是写“我”蒙冤憋屈时母亲劝慰我。写法:相同点是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不同点是《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还运用了神态描写。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和写法分析。
C.文章第④段提到“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原因并非仅仅是老枣树每年会长芽、开花、结枣能让母亲做成蒸花糕给“我”吃。从全文来看,老枣树见证了“我”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在“我”遇到委屈、挫折时,老枣树成为“我”发泄情绪的对象,并且母亲还会通过老枣树来开导“我”,这才是“我”和老枣树亲近的更重要原因。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⑨段内容,因为“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是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这里可以看出“我”被同桌冤枉,心里觉得憋屈,然后母亲让“我”打枣来出气,所以是蒙冤憋屈时打枣。
第二空:从第⑪段“17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回到家里,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院子里的老枣树一通猛击”可知,“我”在高考落榜这个事件发生之后,通过打枣来发泄情绪,所以是高考落榜后打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在第④段中“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一会儿,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好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儿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花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这段话的语境下,“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油油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句中的三个“终于”起到了反复强调的作用。因为前文提到红枣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要经过芽儿生长、开花、枣儿变红等过程,这一过程漫长,而“我”一直盼望着能吃到枣,所以这三个“终于”表达出“我”盼望吃枣的急切心情。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老枣树,在文中作者多次通过打老枣树来平息自己心中的委屈和怨愤,而母亲一直默默承受着“我”的这些负面情绪,如同老枣树默默承受被打的遭遇一样。母亲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就像老枣树一直屹立在院子里陪伴着“我”成长。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因为在回忆往昔与母亲相关的点点滴滴时,“我”深刻地体会到母亲的付出与牺牲,如同老枣树一样,是一种温暖而深沉的存在于记忆中的形象,所以通过这个比喻表达出“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一、结构上的作用是照应开头。文章首段提到“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清晨落到日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末段再次提到“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儿落到地面的声音”,通过秋雨和窗玻璃声响的描写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完整。
二、内容上的作用是表达回忆与怀念。最后一段中的“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我”对以前生活的回忆。这种回忆里包含着老枣树以及与老枣树相关的经历,而老枣树又与母亲紧密相连,所以实际上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内容方面的相同点:在两篇文章中,都体现了“我”遇到挫折时母亲对“我”的开导劝慰。在《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的第⑨段“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体现出“我”因被同桌冤枉而感到委屈不想上学时,母亲对“我”的劝慰。在《秋天的怀念》中“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也体现出“我”瘫痪后绝望时母亲对我的开导,都展现了母亲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的关心与慰藉。
内容方面的不同点:《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从第⑨段“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是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可知,这里是写“我”因被同桌冤枉为小偷而蒙冤憋屈时母亲对我的劝慰。《秋天的怀念》:从“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可知,这是写“我”瘫痪后绝望至极时母亲想办法开导我,两者挫折的具体情况不同。
写法方面的相同点:两篇文章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在《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第⑨段中,“伸手抹掉”“牵起”“递给”是动作描写,“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是语言描写。在《秋天的怀念》中,“进来”“挡在窗前”是动作描写,“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是语言描写。
写法方面的不同点:《秋天的怀念》除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还运用了神态描写,如“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而《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第⑨段画线句中没有神态描写的运用。
(二)(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夏感
梁衡
①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气势是磅礴的。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选自《梁衡散文集·夏感与秋思》,有删改)
12.参照示例,请为第④段画线句子做一个朗读设计(指出重音和停连),并说明设计理由。
句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朗读设计:我想重读“特别”“小摇篮”,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之间稍停,缓慢、轻柔一点。这样设计朗读能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传达出温暖的情意。
句子: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朗读设计和理由:
13.文章⑤段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小文同学想给语文教材主编提建议,把这篇文章编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联系单元目录和导语(节选),并结合文章说说看法和依据。
【答案】12.朗读设计:示例:本句中的“看”“挥”“弯”“流”“割”“打”这些动词要重读,这样才能体现出夏天紧张、急促的旋律;“你看”后面要停顿,是为了拉长声音,引起人们注意;两个“想着”后面要停顿,是为了突出后面两个“快割”和两个“快打”;而两个“快割”和两个“快打”连读,又再次加重了紧张、急促的旋律。
13.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14.示例:合适。因为第一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本文主要是对夏天景物的描写,语言生动优美,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符合单元主题。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设计:重读“挥镰”“弯着”“流着”“快割”“快打”,在“弯着腰”“流着汗”之后稍作停顿。整体朗读的节奏稍快。
理由:重读“挥镰”“弯着”“流着”这些词语,是为了突出农民劳作时的状态,他们在田间辛勤地劳作,通过重读这些词能够让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农民劳动的辛苦场景。“快割”“快打”的重读则体现出农民们在不同劳作阶段急切的心情,他们希望尽快完成收割和打麦的工作。在“弯着腰”“流着汗”之后的停顿,一是为了符合人们正常的表达习惯,二是为了给听众以思考的时间,让这种劳作的画面感更加深刻。整体节奏稍快是因为这些描写都在体现农民劳作的忙碌,快节奏的朗读更能表现出这种忙碌的氛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在第④段中提到“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夏天里农民的劳作十分忙碌,他们要进行收割麦子、打麦子等一系列农事活动,而且在这些活动之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紧接着还要为秋苗追肥、浇水,承担着夏秋两季的农事任务,他们在炎热的夏天里辛勤劳作,流下了苦涩的汗水,所以说夏天“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首先要表明观点:合适。
理由如下:依据一:符合单元主题。第一单元的导语提到“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美的情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本文主要描写夏天的景物,如第②段“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景象,通过对夏天景色、色彩(第③段提到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旋律(第④段提到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夏天独特的美,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与单元主题相契合。
依据二:文章语言富有文学性,如第②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山坡上的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把细草比作厚发,绿烟比作长墙,生动形象地写出夏天的景色特点,营造出富有诗意的美的情境,这与单元中其他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一样,用优美的文学语言描绘自然景物,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三)(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②罢:停止,取消。
1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去后乃至 乃:____________ (2)元方时年七岁 时:____________
(3)是日 是:_______________ (4)虽乐 乐:____________
1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今 日 饮 酒 乐 天 又 雨 公 将 焉 之?
17.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18.[甲][乙]文段中画虚线句子都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5.(1)才 (2)当时 (3)这 (4)快乐
16.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7.(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要去拉元方。
(2)魏文侯与管理山林的小官约定好了去打猎。
18.都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分别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性格特点以及魏文侯诚实守信的品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1)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2)句意: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时:当时。
(3)句意:到了这天。是:这。
(4)句意:虽然现在很快乐。乐:快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要去哪里呢?
“今日饮酒乐”表人物心情,“天又雨”表明天气状况,“公将焉之”表疑问,询问对方去哪里。
故断句为: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惭:感到惭愧;引:牵、拉;之:指元方。
(2)期:约定;猎:打猎。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甲][乙]画虚线句子都是人物说话的内容,是语言描写。
根据甲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通过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晰地指出友人的无信和无礼,这体现出他小小年纪就懂得信用和礼仪的重要性,展现出懂礼识义的性格。
根据乙文“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可以看出,魏文侯用语言表达了自己即便在饮酒作乐且遇到下雨这种不利出行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和虞人的打猎约定,突出他诚实守信的品行。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友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这天,(魏文侯和大臣们)饮酒非常高兴,天下起雨来。魏文侯将要出门赴约,身边的大臣们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现在很快乐,难道可以不遵守约定吗!”于是就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开始变得强大。
(四)(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注】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19.(1)《江南逢李龟年》中表明时令的词是______,点明这是______季节。
(2)《定林所居》中“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0.两首诗歌都写到江南美景,但诗人欣赏景物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结合诗歌分析他们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9.(1)落花 暮春(晚春、春末、春天) (2)曲折(蜿蜒) 高峻(高、高耸……)
20.杜甫在暮春的江南遇到流落于此的李龟年,表达了作者对时世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慨叹;王安石徜徉乡间美好春色之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悠闲自得的心绪。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是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此句点明了诗人与李龟年重逢的时间地点,在平实的语言之中,流露出对国事凋零、人民颠沛流离的感慨,诗人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自身的衰病漂泊,寓寄着无限的伤感。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由“绕”字可见溪是曲折蜿蜒的,由“在白云间”可知山是高峻的。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诗中包孕着作者对国家、对个人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溪鸟山花共我闲”的意思是溪水、鸟儿、山、花和我一起悠闲。“闲”字写出了诗人沉浸在眼前美景中的悠然自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五)(6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根据你的《朝花夕拾》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梳理目录:
《朝花夕拾》目录
小引 五猖会 琐记 狗·猫·鼠 无常 藤野先生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二十四孝图 父亲的病 后记
21.我读《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_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的篇目,一篇即可),可以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我读《琐记》_______(填写相应的篇目,一篇即可),发现可爱的小鲁迅渐渐长大了,我可以从中读到他的求学经历。
2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原著分析“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分别体现在哪里。
【答案】21.①《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狗·猫·鼠》; ②《藤野先生》《范爱农》
22.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雪地上捕鸟的情景,弥漫着作者温馨的回忆。《五猖会》一文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不快,蕴含着对封建教育压制、摧残儿童的理性批判。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朝花夕拾》十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狗·猫·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
《五猖会》以赶会为背景,描写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
《无常》通过描写无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达了旧时代中国人民绝望于黑暗的社会,愤慨于人世的不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
《父亲的病》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回忆了隔壁家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描写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
《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据此可知,读《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狗·猫·鼠》可以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
读《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可以从中读到他的求学经历。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与理解。“温馨的回忆”指的是作品中读了让人感觉到有趣、快乐、温暖的往事;“理性的批判”指的是作者在回忆往事中对封建教育、封建孝道等的批判。根据这一理解,写出能体现这两点的对应篇目与对应内容即可。
温馨的回忆:
《阿长与》——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理性的批判:
《狗·猫·鼠》——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三、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以《温暖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必要,请用XX代替。
【答案】略。择友标准
不愿交往的人
相貌
性格
品质
两面三刀的人
不讲义气
的人
有不良嗜好的人
小学生
24%
56%
20%
49%
33%
18%
初中生
13%
62%
25%
41%
46%
13%
高中生
8%
51%
41%
56%
38%
6%
第一单元 阅读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 古代诗歌四首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本单元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用文学语言营造了富有诗意的美的情境,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中期考试卷docx、八年级第一学期中期考试语文答案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卡_八年级语文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题卷docx、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期考试题答案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卡_九年级语文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