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第1~12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血浆中的总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等,绝大部分由肝细胞合成,其中白蛋白是三种蛋白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质量的三种蛋白中,白蛋白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是最小的
    B. 如果白蛋白较多地进入组织液,则会引起组织液含水量下降
    C. 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功能受损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答案】C
    【分析】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主要是蛋白质和无机盐,影响组织液渗透压的因素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详解】A、白蛋白是三种蛋白质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则等质量的三种蛋白中,白蛋白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是最大的,A错误;
    B、如果白蛋白较多地进入组织液,导致其渗透压增大,则会引起组织液含水量上升,B错误;
    C、血浆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肝功能受损,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与组织液和淋巴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B. 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C. 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3-、NO3-等离子有关
    D.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B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
    (2)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3)免疫监视: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详解】A、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的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A错误;
    B、CO2可使呼吸中枢产生兴奋,体液中CO2浓度适度升高使脑干呼吸中枢兴奋,从而调节呼吸运动,B正确;
    C、正常人的血浆pH接近中性,与它含有HCO3-、H2PO4-等离子有关,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B。
    3.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空调房待的时间太长,容易使人头晕目眩、关节酸痛等,俗称空调病,下列关于空调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大
    B. 室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病菌含量会快速升高
    C. 空调房内,使人不能正常排汗,可能破环内环境稳态
    D. 空调房内,气流方向经常变换,使人对空气中的病菌、过敏原等的反应加强
    【答案】D
    【分析】 “空调病”在低温环境会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使关节受损受冷导致关节痛;由于室内与室外温差大,人经常进出会感受到忽冷忽热,这会造成人体内环境功能紊乱,内环境稳态失调就会引起头痛,易患感冒。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详解】A、空调风加快人体表面空气流动,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A正确;
    B、室内空气对外界几乎隔绝,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B正确;
    C、空调吹出的冷风使人体表面温度降低,让人体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C正确;
    D、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大,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D错误。
    故选D。
    4.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由神经—肌肉接点处入侵神经元,过程如图所示。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病最有效的措施。狂犬疫苗是将狂犬病病毒接种在地鼠肾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经灭活纯化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狂犬病病毒可以与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利于兴奋的传递
    B. 人被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消灭病毒
    C.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此过程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 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
    【答案】D
    【分析】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也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就发挥作用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而组成的。
    【详解】A、分析图可知,狂犬病病毒可以与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降低了兴奋的传递,A错误;
    B、抗体不能直接消灭病毒,抗体是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错误;
    C、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侵入人体的部分病毒,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神经冲动是从轴突末端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传递,从图中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被胞吞进入突触小体并沿着轴突逆行,与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D。
    5. 有些人对海鲜过敏,他们吃了海鲜以后会出现腹泻等过敏症状。如图为由海鲜中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是辅助性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
    B. 细胞④不能特异性识别过敏原,但能产生并分泌抗体
    C. B细胞活化除细胞因子的作用外还需要辅助性T细胞和过敏原的刺激
    D. 腹泻的原因是抗体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起平滑肌收缩
    【答案】D
    【分析】一、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二、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可以激活细胞②。而细胞②可以分裂分化成细胞④,细胞④可以产生抗体,细胞④是浆细胞,则细胞②是B细胞,而细胞①是辅助性B细胞,而细胞③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记忆B细胞。
    【详解】A、免疫系统中的抗原呈递细胞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图中细胞②是B细胞,据图可知,细胞①可以激活细胞②。而细胞②可以分裂分化成细胞④,细胞④可以产生抗体,细胞④是浆细胞,则细胞②是B细胞,而细胞①是辅助性B细胞,而细胞③是由B细胞分化而来的记忆B细胞。A正确;
    B、根据A的分析,细胞④是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但能产生和分泌抗体,B正确;
    C、初次接触过敏原时,B细胞的活化除需要过敏原与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
    D、腹泻的原因是上次过敏原产生的抗体在细胞表面,而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以后,与抗体结合,引起该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平滑肌收缩,D错误。
    故选D。
    6. 如图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A~C代表相关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降低时,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上升
    B. 寒冷刺激时,下丘脑控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属于神经调节
    C. B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
    D. 炎热条件下,下丘脑经②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达到增加散热的目的
    【答案】C
    【分析】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C是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详解】A、①②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血糖降低时,下丘脑某一部位兴奋,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含量上升,A正确;
    B、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的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
    C、在激素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是负反馈调节,而不是正反馈调节,C错误;
    D、炎热条件下,下丘脑经②,通过神经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以增加散热,D正确。
    故选C。
    7. 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班廷将狗的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后,制备的萎缩胰腺的提取液不可治疗患糖尿病的狗
    B. 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
    C. 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能排除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 研究者摘除大鼠的垂体,发现其甲状腺萎缩,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显著减少
    【答案】C
    【分析】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A、班廷将狗的胰管结扎使胰腺萎缩后,胰腺不能产生胰液,制备的萎缩胰腺的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可治疗患糖尿病的狗,A错误;
    B、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该实验与对照相比,是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所以该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研究者重新将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公鸡的雄性性征逐步恢复,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运用了“加法原理”,B错误;
    C、斯他林和贝利斯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稀盐酸加入黏膜磨碎,并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比沃泰默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的干扰,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的发育,并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研究者摘除大鼠的垂体,会导致大鼠的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激素含量显著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显著增加,D错误。
    故选C。
    8. 人工促进鲤鱼产卵常采用的方法是注射垂体提取物,而不是直接注射性激素,理由是( )
    A.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使性腺发育
    B. 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类固醇,只能口服不能注射
    C. 直接注射性激素,性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可能会导致性腺退化
    D. 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可以使鲤鱼生长加快,提前进入繁殖期
    【答案】C
    【分析】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
    【详解】A、垂体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但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进而促使性腺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A错误;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为固醇,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B错误;
    C、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鲤鱼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可能会导致性腺退化,C正确;
    D、垂体提取物中含有生长激素,生长激素是促进生长的,不会使鲤鱼提前进入繁殖期的,D错误。
    故选C。
    9. 由甲状腺自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称为原发性甲减,由下丘脑、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分别称为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下表所示为健康人和几种常见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激素指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体温偏低
    B. 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甲减
    C. 表中①、②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D. 给患者注射TRH后,TSH没有明显变化,则其病变部位在垂体
    【答案】B
    【分析】一、下丘脑分泌TRH,可促进垂体分泌TSH,TSH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二、根据题干和表格表格信息可知,①TRH含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继发性甲减,②中三者均低,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
    三、甲状腺激素的功能:影响细胞内有机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详解】A、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产热的作用,甲减患者临床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下降,体温偏低,A正确;
    B、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说明患者甲状腺正常,不可能是甲状腺病变引起的原发性甲减,B错误;
    C、①TRH含量高而TSH和甲状腺激素含量低,可能是垂体病变引起的垂体性继发性甲减;②中三者均低,可能是下丘脑病变引起的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C正确;
    D、垂体正常时,给患者注射TRH后,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注射TRH后,TSH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病变部位在垂体,D正确。
    故选B。
    10. 如图是某网球运动员在饭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摄食后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有关
    B. 血糖浓度正常水平的维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达成的
    C. 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D. 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是因为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答案】B
    【分析】从图中分泌物甲能使血糖降低,分泌物乙能升血糖可知,甲是胰岛素,乙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可见,这两者在血糖调节中是拮抗作用。
    【详解】A、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与胰岛A细胞无关,A错误;
    B、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调节方式被称为负反馈调节,B正确;
    C、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是因为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C错误;
    D、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B。
    11. 乙酰胆碱(ACh)的受体有A、B两种类型,位于心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位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与ACh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筒箭毒碱是B受体阻断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支配心肌细胞的该神经应属于副交感神经
    B. 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C. 临床静脉注射筒箭毒碱可使肌肉松弛
    D. 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有关
    【答案】B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由题意可知,乙酰胆碱(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能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使静息电位增强,起到抑制作用,故支配心肌细胞的该神经应属于副交感神经,A正确;
    BD、当乙酰胆碱(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能激活K+通道,引起K+外流,使静息电位增强,此时,该Ach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当乙酰胆碱(ACh)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B受体结合后,激活Na+通道,引起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此时,该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综上分析可知,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类型有关,B错误,D正确;
    C、筒箭毒碱是B受体阻断剂,使ACh不能正常与B结合,从而不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达到使肌肉松弛的效果,C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是人体排尿反射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成年患者能产生尿意但尿失禁,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c
    B. 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d→脊髓→b→膀胱
    C. 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
    D. 尿检时主动排尿需大脑经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
    【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排尿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中存在高级神经中枢,可控制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
    【详解】A、某成年人患者能产生尿意,说明膀胱→d→脊髓→c→脑的通路是正常的,但尿失禁,即能排尿,但排尿不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说明脑→a→脊髓中出现了障碍,故其受损的结构可能是a,A错误;
    B、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控制脊髓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婴儿的排尿反射过程可表示为膀胱感受器→d传入神经→脊髓排尿中枢→b传出神经→膀胱,B正确;
    C、大脑皮层可控制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既可控制主动排尿,又可抑制排尿,所以a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对脊髓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兴奋或抑制,C正确;
    D、尿检时主动排尿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的排尿,需经过a过程对脊髓进行调控,D正确。
    故选A。
    13. 如图甲、乙分别为利用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阈电位是指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绝对值从最大值降低到将能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A. 图示结果说明,用细针治疗和粗针治疗时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
    B. 用细针治疗时没有发生Na+内流,用粗针治疗时发生了Na+内流
    C. 利用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力度加大可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
    D. 图乙中 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由题图可知,用细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没有超过阈电位,没有产生动作电位,而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说明细针刺激和粗针刺激的强度存在差异,A正确;
    B、用细针和粗针治疗时膜内外电位差都发生了变化,说明都发生了Na+内流,B错误;
    C、动作电位的峰值与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有关,结合图示可知,用粗针治疗时产生了动作电位,但力度加大不能使动作电位峰值变大,C错误;
    D、图乙中bc段变化的原因是K+外流,K+外流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A。
    14. 正常人体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
    B.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
    C. 第二时相是胰岛素合成基因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
    D. 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与血糖浓度无关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的0~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是血糖升高后10~20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
    【详解】A、由分析可知,0~5 min内胰岛素可能来自胰岛B细胞中之前贮存的,因为相对第二时相,其释放更快、更多,A正确;
    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提高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B正确;
    C、第二时相是受到葡萄糖刺激后的10~20分钟,胰岛素合成基因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C正确;
    D、下丘脑中存在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血糖调节的方式有神经-体液调节,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与血糖浓度有关,D错误。
    故选D。
    15.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属于脂溶性激素。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定情绪压力。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发生应激反应时,机体通过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B. 图中激素a是肾上腺素,该激素的分泌增多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C. 糖皮质激素通过自由扩散进入靶细胞,激活细胞质中的受体,进而发挥作用
    D. 长期的情绪压力使机体释放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其功能低下
    【答案】B
    【分析】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肾上腺素,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
    【详解】A、分级调节是分层的调节方式,最高级的调节系统向下调控较低级的系统,较低级的再向下调控更低级的,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进行,存在分级调节,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A正确;
    B、通过下丘脑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释放的激素a为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因此推测该激素的分泌受交感神经支配,B错误;
    C、糖皮质激素属于脂溶性激素,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从而激活细胞质中的受体,进而发挥作用,C正确;
    D、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的情绪压力使机体释放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了免疫系统功能,D正确。
    故选B。
    16. 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型要有R型和T型,其中R型与氧结合的亲和力是T型的500倍,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都可使Hb由T型转化为R型。已知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如图表示氧分压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组织后,CO2含量下降,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结合O2
    B. 血红蛋白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实线b向虚线a方向偏移
    C. 机体运动后或炎症等能使组织温度增高,实线b向虚线a方向偏移
    D. 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a方向偏移
    【答案】D
    【分析】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人体中的血红蛋白(Hb)构型主要有R型和T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是T型的500倍,因此a为R型,c为T型,b为对照。
    【详解】A、血液流经组织后,CO2含量上升,氧分压低,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下降,有利于氧合血红蛋白释放O2,A错误;
    B、R型与氧的亲和力是T型的500倍,血红蛋白的构型由R型变为T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下降,实线b向虚线c方向偏移,B错误;
    C、机体运动后或炎症等能使组织温度增高,氧供应不足,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下降,实线b向虚线c方向偏移,C错误;
    D、肺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氧气进入体内,CO2排出体外;即在肺部毛细血管处,氧气浓度高,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升高,实线向虚线a方向偏移,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2023年我国多地出现甲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群,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RNA包膜病毒。下图是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流感病毒被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Ⅴ______(填细胞名称)结合,这是激活Ⅴ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激活Ⅴ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是______。图中g与甲型流感病毒的结合,可以抑制_______。
    (2)当同种的甲型流感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既快又多,抗体是由图中细胞______(填细胞名称)产生的,该细胞是由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3)Ⅲ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图中Ⅰ~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填序号)。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机体产生的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______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HIV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______(填细胞名称)。
    (5)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御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①. B细胞 ②. 甲型流感病毒和B细胞接触 ③. 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①. 浆细胞 ②. B细胞和记忆B细胞
    (3)①. 细胞毒性T细胞 ②. 细胞 ③. Ⅶ
    (4)①. 自身免疫 ②. 辅助性T细胞
    (5)①. 免疫自稳 ②. 免疫监视
    【分析】一、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二、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例如,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分子,与心脏瓣膜上一种物质的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损伤,这就是风湿性心脏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还有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小问1详解】甲型流感病毒被Ⅰ摄取处理后,将抗原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Th细胞,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Ⅴ即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Ⅴ细胞的第二个信号;激活Ⅴ细胞即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是甲型流感病毒和B细胞接触。图中g为抗体,抗体与甲型流感病毒的结合,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小问2详解】抗体是由图中Ⅶ细胞即浆细胞产生的。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所以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是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来的。
    【小问3详解】Ⅲ是细胞毒性T细胞能裂解被该病毒侵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VII是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所以图中Ⅰ~Ⅶ不能识别抗原的是VII浆细胞。
    【小问4详解】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所以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机体产生的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自身免疫病。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HIV攻击的主要对象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
    【小问5详解】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除具有防御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
    18.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比较复杂。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请回答以下问题:
    (1)胰岛素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发挥作用,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
    (2)在 Ⅰ 型糖尿病患者中,有些是因自身免疫使得胰岛B细胞死亡,造成胰岛素分泌机能低下。在该自身免疫中,是免疫功能中的_____功能出现了异常所致;在没有使用药物或人工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患者饭后半小时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_____正常人。
    (3)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表实验。请完善表中步骤:
    【答案】(1)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立即灭活
    (2)①. 免疫自稳 ②. 低于
    (3)①. 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 ②. 适量且等量的胰岛素溶液 ③. 与实验前相比,A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
    【分析】血糖调节过程为神经和体液调节的过程,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增多:(1)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2)促进糖类的氧化的分解,(3)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4)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非糖物质向血糖的转化和肝糖原的分解,进而提高血糖。
    【小问1详解】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可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去发挥作用,机体需要源源不断产生胰岛素的原因是因为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立即灭活。
    【小问2详解】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 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自身免疫是免疫自稳功能出现异常所致;因 Ⅰ 型糖尿病患者表现胰岛素分泌机能低下,所以在没有使用药物或人工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患者饭后半小时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会低于正常人。
    【小问3详解】要验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通过对比实验前后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的变化知晓。
    实验思路为:首先将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均分成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胰岛素溶液后,定时测定记录每只小鼠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A组每天饲喂适量阿司匹林溶液,B组饲喂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再次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胰岛素溶液,然后再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相比,A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下降,B组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小鼠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19. 暴饮暴食、过量饮酒和高盐饮食都不利于健康。人体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后会发生一系列的调节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血糖调节部分过程简要示意图 (+)表示促进
    (1)图中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过程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患者的尿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若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数量的效应。
    (2)高盐饮食导致尿量减少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其反射弧的渗透压感受器在__________。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请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该现象发生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此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尿量会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研究小组将若干实验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甲组大鼠灌胃适量乙醇溶液,乙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请评价该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属于 增加 增加
    (2)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后,增加了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3)增加 不合理,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的同时,还要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当人体的血糖调节失衡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对人体危害比较严重。
    【详解】(1)分级调节是一种激素的分泌会影响另一种激素的分泌,图中下丘脑调节胰岛素的分泌过程通过神经完成,不属于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就是俗称的“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常伴有软弱、乏力,长期高糖饮食导致的血糖浓度持续偏高,可能诱发糖尿病,患者排糖的时候伴随着排水,故其尿量会增加;若从重吸收的角度开发一种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新药物,该药物应具有增加肾小管管壁细胞膜上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数量的效应,从而可使血糖浓度降低。
    (2)水盐平衡调节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集合管上的受体结合后,增加了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可使肾小管、集合管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重吸收水量增加。
    (3)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增大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乙醇会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据此推测人体过量饮酒后尿量会增加。实验为验证乙醇是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来影响尿量,因此半小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的尿量差异的同时,还要检测并比较两组大鼠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20. 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同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与体内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快速调节有关。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始终穿着保暖的运动服,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_,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____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寒冷条件下,运动员尿量增加,其原因可能是位于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进而使尿量增加。
    (3)图中物质A是一种______,其作用于GHRH神经元,导致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应激刺激下,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及______和______机制,在多种器官、系统参与下共同维持GH含量相对稳定。
    (4)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从生长激素分泌调节过程看,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______。
    【答案】(1)①. 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2)①. 下丘脑 ②. 减少
    (3)①. 神经递质 ②. 由正电位变负电位 ③. 分级调节 ④. 反馈调节
    (4)一方面激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分析】一、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其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水平衡调节中,大量失水,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促使下丘脑合成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三、分析图示可知,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神经递质刺激后,电位变化为由正电位变负电位最后再恢复为正电位。
    【小问1详解】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中具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大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小问2详解】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汗液蒸发排出的水分减少,导致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使尿量增加。
    【小问3详解】物质A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所以为神经递质;物质A作用于下丘脑中的GHRH神经元后导致GHRH神经元分泌GHRH,说明物质A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突触后膜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该神经元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应激刺激下,高级神经中枢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合成并分泌GHRH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释放GH,为分级调节,据图分析,GH增多后,反过来抑制GHRH神经元和垂体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意义为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
    【小问4详解】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可以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结合图示及分析可知,图中激素GHRH的分泌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GH的分泌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说明一方面激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受神经系统的调节(高级神经中枢、下丘脑),另一方面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21. 秋冬季节易爆发流行性感冒,其病原体是流感病毒。感染后,人体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疼痛、发热等症状。流感病毒侵染导致的发热、疼痛、鼻塞等现象与内环境中的前列腺素含量提高有关,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异丁苯丙酸为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请回答以下问题:

    (1)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在恢复内环境稳态过程中的调节机制是____。流感病毒侵染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是由于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____的蛋白质增多引起。
    (2)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原因是前列腺素能____(填“降低”或“提高”)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即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填“降低”或“提高”),因此神经细胞产生____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
    (3)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患者体内前列腺素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引起体温上升。
    ①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____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若患者持续39.5℃高烧不退,此时产热量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患者由于发热满脸通红,原因是____。
    ②发热后服用异丁苯丙酸如何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达到退烧的效果?____。
    【答案】(1)①.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②. 组织液
    (2)①. 降低 ②. 降低 ③. 动作
    (3)①. 减少 ②. 等于 ③.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使人体散热量增加 ④. 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流感病毒通过增加环氧合酶的量进而提高前列腺素的含量增加产热导致体温升高、痛觉敏感度提高和鼻黏膜中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异丁苯丙酸可以抑制环氧合酶的含量从而减少流感病毒引发的含量升高。
    【详解】(1)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
    (2)静息电位由K+外流形成。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可推测前列腺素可以降低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导致更容易兴奋,因此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
    (3)①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会升高,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持续高烧,体温不变,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散热时神经调节的具体形式有毛细血管舒张,而发烧病人汗腺不能正常分泌汗液,所以满脸通红。
    ②异丁苯丙酸能达到退烧的效果,其原因是异丁苯丙酸能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受测者
    TRH
    TSH
    甲状腺激素
    健康人
    正常
    正常
    正常
    原发性甲减











    实验思路
    方法步骤要点
    无关变量
    将①_____的小鼠均分成A、B两组, 腹腔注射适量且等量的胰岛素溶液后,定时测定记录每只小鼠血糖浓度,求两组平均值
    单一变量
    A组每天饲喂适量阿司匹林溶液,B组饲喂等量生理盐水
    实验数据的测量与记录
    饲养一段时间后,再次腹腔注射②_____,然后再测定记录每只小鼠的血糖浓度
    实验结果
    ③_____
    实验结论
    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使小鼠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相关试卷

    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9+1高中联盟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