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人体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无机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机盐能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B.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 缺磷会影响细胞内油脂和核酸的合成
    D.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答案】C
    【分析】细胞内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有些无机盐离子如HCO3-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
    C、磷是构成核酸的重要元素,缺磷会影响核酸的合成,但油脂的组成元素是C、H、O,不含磷元素,所以缺磷不会影响油脂的合成,C错误;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例如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故选C。
    2. 某兴趣小组以唾液淀粉酶和淀粉为实验材料,研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设置三个实验组:甲、乙、丙。在其他条件相同下,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底物剩余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小组研究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温度,结果表明甲组的处理温度最高,丙组的温度高于乙
    B. 该小组研究的影响因素可能是酶浓度,结果表明甲组的酶浓度低于丙组
    C. 该小组研究的影响因素可能是pH,结果表明乙组的pH是淀粉酶的最适pH
    D. 若在t2时向甲组增加底物,则在t3时其产物总量不变
    【答案】D
    【分析】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酶活性降低。
    【详解】A、如果研究的影响因素是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从图中看甲组有底物剩余,说明甲组的酶失活了,故甲组处理温度最高,丙组和乙组均没有底物剩余,但乙组反应速率比丙组快,但并不能得出丙组的温度高于乙,A错误;
    B、如果是酶浓度影响,酶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底物剩余量越少。图中丙组底物剩余量最少,说明丙组的酶浓度应该高于甲组,B错误;
    C、如果研究的是pH,仅根据这三组的底物剩余量不能确定乙组的pH就是淀粉酶的最适pH,还需要更多的pH梯度实验来确定,C错误;
    D、从图中看甲组有底物剩余,说明甲组的酶失活了,在t₂时甲组反应已经停止,增加底物,反应也不会进行,在t₃时其产物总量不变,D正确。
    故选D。
    3.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的成绩完美收官。游泳运动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适量的游泳可以维持健康和增强体质。关于游泳比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酵解阶段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 运动员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线粒体
    C. 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少量ATP
    D. 泳池中水温相对较低,人体内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活性下降
    【答案】B
    【分析】细胞呼吸包括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产物依次是丙酮酸和[H]、CO2和[H]、H2O,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厌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CO2。需氧呼吸三个阶段都有能量释放,厌氧呼吸仅第一阶段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详解】A、糖酵解过程即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H]、丙酮酸和少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用于合成ATP )的过程,葡萄糖中的大多数能量仍保留在丙酮酸中,A错误;
    B、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CO2,故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正确;
    C、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不会产生ATP,C错误;
    D、人是恒温动物,泳池中水温相对较低,但在此环境中人的体温还是恒定的,因此人体内呼吸作用相关的酶活性不变,D错误。
    故选B。
    4.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根细胞吸收NO3-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NO3-不需要消耗能量
    B. 主动转运H+的载体蛋白同时是ATP水解酶
    C. 运输离子时,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D. 根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题图显示了主动运输NO3-的过程,首先消耗ATP将H+运到细胞外,造成膜外H+浓度高于膜内,再通过硝酸盐转运蛋白,利用H+浓度差作为动力主动运输NO3-。
    【详解】A、由图可知,NO3-的吸收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主动转运H+的过程中,H+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消耗ATP,所以载体蛋白同时是ATP水解酶,促进ATP水解,B正确;
    C、运输离子时,载体蛋白与离子结合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C正确;
    D、根细胞中产生ATP是通过呼吸作用来进行的,发生的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A。
    5. 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有很多致癌因子,长期吸烟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烟雾中的致癌因子是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
    B. 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遗传信息相同
    C. 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通常较正常细胞短
    D. 肺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增多,导致其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答案】C
    【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A、肺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烟雾中的致癌因子是诱发肺癌的外因,A错误;
    B、肺癌细胞是癌细胞,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后的细胞,其遗传信息与正常细胞不同,B错误;
    C、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通常较正常细胞短,肺癌细胞也不例外,C正确;
    D、肺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分子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其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C。
    6.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下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r是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TK和mTr的作用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
    B. AKT既能促进葡萄糖转运进细胞也能促进葡萄糖转运进线粒体氧化分解
    C. 与细胞自噬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内含催化蛋白质、DNA等降解的水解酶
    D. 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细胞自噬和凋亡
    【答案】B
    【分析】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
    【详解】A、由图1可知,当细胞外的葡萄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激活AKT和mTr,进而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因此ATK和mTr的作用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A正确;
    B、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B错误;
    C、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所以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内含催化蛋白质、DNA等降解的多种水解酶,C正确;
    D、由图1可知,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可激活AKT和mTr,进而抑制细胞自噬和凋亡,D正确。
    故选B。
    7. 下图为百合(2N=24)雄蕊中某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显微图像,①~⑤代表不同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④中染色体行为与孟德尔遗传规律密切相关
    B. 细胞②中有12个核DNA分子
    C. 细胞①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D. 细胞①和细胞④中染色体组数相同
    【答案】D
    【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 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 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错误;
    B、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减半为12条,核DNA分子为24个,B错误;
    C、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8. 萝卜硫素具有抗炎、抗癌等生理功能,由黑芥子酶(Myr)水解前体物质形成。编码黑芥子酶的基因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为AUG、GUG,终止密码子为UAG、UAA、UG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链为模板链,b链的左端为5’端,右端为3’端
    B. 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启动基因的表达
    C. 在该基因中插入一对碱基,合成的新肽链一定比原肽链短
    D.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详解】A、根据转录时模板链与转录产物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模板链是与起始密码子对应的DNA链。从给出的基因序列看,b链中的TAC对应起始密码子中的AUG部分,b链为模板链,b链的左端为3'端,右端为5'端,A错误;
    B、RNA聚合酶是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启动基因的表达,而不是与起始密码子结合,B错误;
    C、在该基因中插入一对碱基,可能导致密码子改变,但不一定会使新肽链比原肽链短,比如如果插入在基因的非编码区,或者插入后仍然编码相同氨基酸的密码子区域等情况,C错误;
    D、转录时碱基配对方式是A - U、T - A、G - C、C - G;翻译时是A - U、U - A、G - C、C - G,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9. 将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将相同数量的F1植株和白花豌豆植株种植在大田中,自然状态下授粉,下一代中白花豌豆的比例为( )
    A. 1/2B. 3/4C. 5/8D. 1/4
    【答案】C
    【分析】豌豆自然状态下是自交的,将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说明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
    【详解】将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说明白花是隐性性状,紫花是显性性状。假设紫花基因为A,白花基因为a,由题意可知,亲本基因为AA和aa,F1为Aa,将相同数量的F1植株和白花豌豆植株种植在大田中,即1/2Aa、1/2aa,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授粉,相当于是1/2Aa与1/2aa的植株分别自交,因此下一代中白花(aa)豌豆的比例为1/2×1/2+1/2×1=5/8,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流感高发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等途径传播。流感病毒是一种RNA(-RNA)病毒,其进入宿主细胞后增殖的过程如图所示。

    10. 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的-RNA为模板可以直接翻译出病毒外壳蛋白
    B. -RNA和+RNA中嘧啶碱基数相同
    C. 流感病毒通过半保留复制增殖其遗传物质
    D. 流感病毒复制遗传物质时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
    11. 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会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持续发烧40℃的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人高烧的状态下应增加衣物“捂汗”,从而降低体温
    C.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
    D. 持续高烧40℃时,人体产热和散热均大于正常水平
    【答案】10. D 11. D
    【分析】流感病毒属于负链 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 - RNA 不能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必须先在病毒自身携带的 RNA 依赖的 RNA 聚合酶作用下,以 - RNA 为模板合成互补的 + RNA。然后,以合成的 + RNA 作为信使 RNA,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翻译出病毒的各种蛋白质,包括病毒外壳蛋白等。
    【10题详解】
    A、流感病毒的-RNA不能直接翻译出病毒外壳蛋白,需要先以-RNA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才能翻译出病毒外壳蛋白,A错误;
    B、 -RNA和+RNA 互补,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二者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但二者嘧啶碱基数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流感病毒通过以-RNA 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方式增殖其遗传物质,不是半保留复制,C错误;
    D、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复制时需要RNA聚合酶,不需要D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D。
    【11题详解】
    A、人持续发烧40℃的过程中,产热量等于散热量,A错误;
    B、人高烧状态下不应增加衣物 “捂汗”,这样不利于散热,不利于降低体温,B错误;
    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还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等部位,C错误;
    D、持续高烧时,人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为维持体温,人体产热和散热均大于正常水平,D正确。
    故选D。
    12. 草原上温差较大,某动物种群在春夏季因繁殖而数量大增,秋冬季因寒冷大量死亡而数量骤减,仅有少数个体存活,第二年春天,存活下来的个体继续繁殖而使个体数量增多,形成了一个季节性的周期性波动。对该种群持续使用杀虫剂,该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达到了2%,停止使用杀虫剂后,该种群杀虫剂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三年内2%降低到了0.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天该种群中对杀虫剂敏感的个体适应能力强于抗药性个体
    B. 停止使用杀虫剂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并形成了新的物种
    C. 人持续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该过程为人工选择
    D. 该种群的抗药性基因和敏感性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答案】A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对该种群持续使用杀虫剂,该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达到了2%,停止使用杀虫剂后,该种群杀虫剂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三年内2%降低到了0.2%,说明冬天该种群中对杀虫剂敏感的个体适应能力强于抗药性个体,故不使用杀虫剂后,抗药性基因频率会降低,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停止使用杀虫剂后,该种群杀虫剂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在三年内2%降低到了0.2%,说明发生了生物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B错误;
    C、人持续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该过程形成的有利变异对害虫生存是有利的,故为自然选择,人工选择保留下来的性状一般是对人有利的,C错误;
    D、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所有基因构成的,并非只有抗药性基因和敏感性基因,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
    B. 内环境稳态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与细胞的代谢也有关
    C. 泪液、消化液等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体液
    D. 血糖浓度、尿液中的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属于稳态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不是所有疾病都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例如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无关,A正确;
    B、内环境稳态与外部环境有关,如温度、酸碱度等会影响内环境稳态;同时细胞代谢会向内环境中排出代谢废物、摄取营养物质等,所以也与细胞代谢有关,B正确;
    C、泪液、消化液等存在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也不属于体液,C正确;
    D、尿液不属于内环境成分,其无机盐离子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D。
    14. 使用化妆品时,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下图为人体脸部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体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时,③中渗透压大于②
    B. 过敏反应属于免疫缺乏病
    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 过敏时②处液体会增加,导致脸部发肿
    【答案】A
    【分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图中①为淋巴液、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
    【详解】A、图中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过敏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会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
    B、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质基质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过敏时,③组织液的液体含量会增加,导致脸部发肿,D错误。
    故选A。
    15. 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II、III两处,在坐骨神经I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表第一次偏转和第二次偏转的幅度可能不同
    B. 该电表能测出Ⅱ、Ⅲ两处的动作电位大小
    C. 腓肠肌和神经元都是可兴奋细胞,能产生动作电位
    D. 增大刺激强度,电表偏转的幅度可能增大
    【答案】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只有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坐骨神经是由多种神经纤维组成,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有差异,多根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故电表第一次偏转和第二次偏转的幅度可能不同,A正确;
    B、分析题意,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II、III两处,可以测出II、III两处的电位差,但不能测出Ⅱ、Ⅲ两处的动作电位大小,B错误;
    C、在坐骨神经I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能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在阈刺激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之间的范围内随Ⅰ处刺激强度增大,腓肠肌收缩强度增大,D正确。
    故选B。
    16. 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钠钾离子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内向膜外流动,内向电流则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时没有离子进出细胞膜
    B. ab段钠离子通道开放,bc段钾离子通道开放
    C. ac段膜内由负电位转化为正电位
    D. c点时恢复静息电位
    【答案】C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主要为钾离子外流。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据图分析,a点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此时有钾离子外流,A错误;
    B、ab段与bc段均是内向电流(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此时都是钠离子通道开放,ce段恢复静息电位,发生钾离子的外流,钾离子通道开放,B错误;
    C、ac段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即膜内由负电位转化为正电位,C正确;
    D、c点时神经纤维处于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ce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D错误。
    故选C。
    17. 将蛙的脑破坏,保留脊髓,剥离出脊髓两侧的两对脊神经根(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电刺激每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和对侧后肢发生收缩反应。剪断神经后,靠近脊髓一侧称为中枢端,远离脊髓一侧称为外周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里面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
    B. 若剪断背根,刺激背根的中枢端,同侧后肢发生收缩,刺激外周端,同侧后肢不发生收缩,则证明背根是传入神经
    C. 若剪断腹根,刺激腹根的中枢端,同侧后肢不发生收缩,刺激外周端,同侧后肢发生收缩,则证明腹根是传出神经
    D. 若捣毁脊髓,刺激一侧脊神经,两侧后肢都不发生收缩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脊神经背根中的神经是传入神经,腹根中的神经是传出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
    【详解】A、由题意“电刺激每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和对侧后肢发生收缩反应”可知,脊神经是混合神经,里面既有传入神经纤维又有传出神经纤维,A正确;
    B、若剪断背根中央处,电刺激背根近脊髓段可以产生后肢运动反应,表明神经兴奋进入脊髓中枢并通过传出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因此背根是传入功能。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表明背根无传出功能,B正确;
    C、剪断腹根,电刺激腹根中枢端,蛙后肢不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蛙后肢收缩,说明外周段连接效应器,即可判定腹根是传出神经,C正确;
    D、刺激一侧脊神经,蛙后肢会收缩,D错误。
    故选D。
    18.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号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信号分子和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信号分子均通过血液进行运输
    C. 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发挥作用都要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接触
    D. 一种信号分子可以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答案】D
    【分析】人体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 —— 体液 — 免疫调节网络,这三个系统之间通过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和作用。信息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 例如,在血糖调节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就是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详解】A、信号分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等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受体的化学本质大多是糖蛋白,但也存在其他类型,A错误;
    B、信号分子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进行扩散,并不都是通过血液运输,B错误;
    C、性激素属于脂质类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其受体在细胞内,并非都直接与细胞膜上的受体接触,C错误;
    D、一种信号分子确实可以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例如细胞因子可由多种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D。
    19. 人体有多处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之一为大脑皮层。CO2通过刺激体内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人在长跑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的控制呼吸运动,仍进行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时,血液中CO2浓度上升,会刺激下丘脑和大脑皮层中的呼吸中枢兴奋
    B. 睡眠时,体内的CO2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后,将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调控呼吸运动
    C. 机体产生的CO2随体液运输,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感受器兴奋,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D. 高级中枢通过低级中枢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的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分析】呼吸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但神经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由题:随意呼吸运动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调控;自主呼吸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是由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下丘脑中不存在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在脑干,A错误;
    B、分析题意可以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的控制呼吸运动,B错误;
    C、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随体液运输到化学感受器,并刺激感受器引起兴奋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
    D、高级中枢(如大脑皮层)通过低级中枢(如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的过程,是神经调节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并不属于反馈调节,反馈调节通常指的是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即反馈信息)能够反过来影响该系统输入信息的调节方式,D错误。
    故选C。
    20. 金秋十月桂花开,满城飘香秋意浓。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味分子直接刺激Na+通道开放,Na+内流,嗅觉感受器兴奋
    B. 气味分子使嗅觉感受器兴奋,该过程一定发生了信号转化
    C. 人闻到桂花香的过程属于反射
    D.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上升,嗅觉将变得迟钝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代谢过程发生变化,G蛋白激活了蛋白X,蛋白X催化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蛋白X在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A、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 G 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催化 ATP 生成 cAMP,cAMP 作用于Na+通道,使Na+通道开放,Na+内流,引起嗅觉感受器兴奋,A 错误;
    B、气味分子属于化学信号,气味分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导致钠离子内流,引起动作电位,故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
    C、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人闻到桂花香只是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经神经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嗅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
    D、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上升,会使 cAMP 生成增多,Na+通道开放增加,Na+内流增多,嗅觉应更灵敏,D 错误。
    故选B。
    21.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垂体分泌的促激素都会促进胰岛素分泌
    B. 胰岛素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均有影响
    C. 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可能会使人体胰岛素含量上升
    D. 患者体内血糖持续上升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答案】A
    【分析】(1)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进入肝脏和肌肉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降血糖的激素有胰岛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内蛋白酶水解,从而导致其失活。
    【详解】A、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胰岛素分泌,但垂体分泌的促激素主要作用于它所对应的内分泌腺,与胰岛素分泌无关,A错误;
    B、根据题干可知,糖尿病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而胰岛素可调节这些物质的代谢,所以胰岛素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均有影响,B正确;
    C、胰岛素受体结构异常,细胞不能正常接收胰岛素的信号,会使身体以为胰岛素不足,从而使人体胰岛素含量上升,C正确;
    D、患者体内血糖持续上升,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正确。
    故选A。
    22.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接种水痘疫苗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三次。如图为感染了VZV患者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E细胞是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VZV
    B. “某物质”和抗体都属于细胞因子,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
    C. 接种水痘疫苗对人体提供保护,属于被动免疫
    D. 第一次接种疫苗后,机体相应的B淋巴细胞会分裂形成细胞克隆
    【答案】D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第三道防线
    【详解】A、E细胞是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VZV,A错误;
    B、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某物质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溶菌酶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但只有细胞因子能通过促进相关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免疫系统起到调节作用,B错误;
    C、接种水痘疫苗(抗原)能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机体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对人体提供保护,属于主动免疫,C错误;
    D、抗原和淋巴因子作为信号刺激B淋巴细胞,使B淋巴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进入细胞周期,开始增殖并分化为效应B细胞群和记忆B细胞群,D正确。
    故选D。
    2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乙烯利溶液浸泡刚采摘的香蕉可促进其发育,提高果实的产量
    B. 玉米开花期遇到大雨,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不能减少损失
    C. 干旱条件下,赤霉素含量上升引起气孔关闭,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的核糖体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
    【答案】B
    【分析】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详解】A、乙烯利会释放乙烯气体,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促进发育或提高产量,A错误;
    B、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开花期遇到大雨影响植物的正常传粉,导致植物不能形成受精卵,不能发育出果实和种子,由于玉米收获的是种子,所以采用喷施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只对收获果实的植物起作用,而对玉米无效,不能减少损失,B正确;
    C、在干旱条件下,引起气孔关闭的主要是脱落酸(ABA),而非赤霉素,赤霉素通常与植物生长和促进生长有关,C错误;
    D、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是蛋白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D错误。
    故选B。
    24. CD28和PD-1是T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二者分别与癌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后,T细胞被抑制或被激活。现用抗CD28抗体和抗PD-1抗体分别处理T细胞,再与癌细胞混合培养,发现前者癌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后者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场所在胸腺
    B. 激活T细胞的CD28有利于器官移植
    C. 癌细胞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削弱T细胞的攻击
    D. PD-1和CD28与癌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C
    【分析】(1)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2)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T细胞的成熟场所是胸腺,T 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场所是在淋巴结、脾脏等外周免疫器官,A错误;
    B、注射抗CD28抗体组肿瘤面积增大,说明T细胞表面的CD28蛋白具有激活细胞免疫的功能,这不利于器官移植,在器官移植中,需要抑制免疫反应,避免免疫排斥,B错误;
    C、注射抗PD-1抗体组肿瘤面积减少,说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免疫的功能,即癌细胞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削弱T细胞的攻击,C正确;
    D、PD-1和CD28与癌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D错误。
    故选C。
    25. 拟南芥的开花过程受光周期途径、春化途径、赤霉素途径等的调控。在赤霉素途径中,在红光诱导下,活化的拟南芥光敏色素可以诱导相关酶的表达,促进赤霉素的合成,进而促进开花。在春化途径中,FLC基因产物能抑制植物开花,低温能诱导FLC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但该修饰在减数分裂时会被擦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赤霉素的合成是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B. 利用红光处理拟南芥种子可能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
    C. 春化作用的原理是低温通过抑制FLC基因的表达,使植物开花
    D. FLC基因的甲基化修饰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D
    【分析】光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详解】A、在赤霉素途径中,既有红光诱导下活化的拟南芥光敏色素诱导相关酶表达(基因表达调控),又有红光这一环境因素,共同促进赤霉素的合成,A正确;
    B、因为在赤霉素途径中,红光可诱导相关变化促进赤霉素合成,而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等多种生理活动,所以利用红光处理拟南芥种子可能促进种子的萌发,B正确;
    C、春化作用的原理是低温诱导FLC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FLC基因的表达,FLC基因产物减少(FLC基因产物能抑制植物开花),从而使植物开花,C正确;
    D、FLC基因的甲基化修饰在减数分裂时会被擦除,所以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错误。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生长于亚热带地区的常绿植物在越冬期常遭遇低温和强光,常绿植物会因叶绿体能量代谢失衡而存在光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______。环境因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落叶植物秋冬季节叶片会变黄,原因是______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导致落叶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减少。但常绿植物在秋冬季节叶绿素含量仍然比较高,而此时其碳反应速率已经下降,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的______减少,导致光合色素吸收的能量过剩,无法充分转化,对植物造成损伤。
    (2)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若要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需要用______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然后依据叶绿素特有的对______的吸收特性,用相应波长的光照射色素提取液后,测定______,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
    (3)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部分以______形式运送到其他细胞。
    (4)常绿植物进化出维持叶绿体能量平衡的越冬策略。红叶石楠和桂花是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植物,冬季红叶石楠保持生长,而桂花生长停滞。为了探究这两种植物冬季适应强光的差异,研究小组在冬季分别选择了等量红叶石楠和桂花的阴生叶和阳生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注:光能吸收截面代表了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能力,会随温度升高而快速回升
    ①在低温环境下,与阴生叶相比,阳生叶的相关数据反映了在______环境下植物的光合参数变化。根据表中数据,与阴生叶相比,红叶石楠和桂花的阳生叶分别通过______和______方式,保护光合结构免受强光伤害。
    ②冬季温度回升时,能更快恢复光合能力的植物是_______(A.红叶石楠B.桂花C.两者无差异)
    【答案】(1)①. H+、e-、O2 ②. 低温 ③. ADP、Pi、NADP+
    (2)①. 类囊体膜(光合膜)②. 无水乙醇(95%酒精)③. 红光 ④. 光的吸收率(吸光率、吸收光能的百分比)
    (3)①.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②. 蔗糖
    (4)①. 强光 ②. 减小光能吸收截面 ③. 减少光合色素含量 ④. A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作用下被还原,进而合成有机物。
    【解析】(1)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e-、O2,一部分光能还可用于合成ATP。秋冬季节温度降低,会抑制叶绿素合成酶的活性,进而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NADP+,碳反应速率降低,生成的ADP、Pi、NADP+减少,导致光反应合成ATP和NADPH减少,光合色素吸收的能量过剩,无法充分转化,对植物造成损伤。
    (2)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95%酒精)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由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吸收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叶绿素可吸收红光,因此可依据叶绿素特有的对红光的吸收特性,用相应波长的光照射色素提取液后,测定光的吸收率(吸光率、吸收光能的百分比),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叶绿素含量。
    (3)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溶胶)。在叶绿体内,三碳糖作为原料用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大部分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因此光合作用的产物大部分以蔗糖形式运送到其他细胞。
    (4)①阳生叶生活的环境光照强,因此在低温环境下,与阴生叶相比,阳生叶的相关数据反映了在强光环境下植物的光合参数变化。根据表中数据,与阴生叶相比,红叶石楠和桂花的阳生叶分别通过减小光能吸收截面、减少光合色素含量,进而减少对光能的吸收,以保护光合结构免受强光伤害。
    ②由于红叶石楠阳生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大于阴生叶,而光能吸收截面阳生叶小于阴生叶,桂花则相反,冬季温度回升时,由于含量较多的光合色素能快速的吸收光能,因此能更快恢复光合能力,故选A。
    27. 果蝇卷翅和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la控制),红眼和白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取一只卷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卷翅红眼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卷翅红眼雌果蝇:卷翅白眼雄果蝇:直翅红眼雌果蝇:直翅白眼雄果蝇=2:2:1:1。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______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基因A和基因B互为_______基因,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2)控制翅型的性状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子代卷翅:直翅不符合3:1的原因是_________。
    (3)控制翅形和眼色的两对基因遵循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4)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F1中卷翅红眼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_________。
    (5)将F1中的卷翅红眼雌果蝇与F1中的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直翅白眼雌果蝇的概率为______。
    (6)F1中直翅白眼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5 ②. 非等位 ③.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①. 卷翅 ②. 卷翅基因纯合致死(A基因纯合致死、AA致死)
    (3)①. 自由组合 ②. 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4)①. AaXbXb、AaXBY ②. AXB:AXb:aXB:aXb=1:1:1:1
    (5)1/10 (6)aXbY、aXbY、a、a
    【分析】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1)雄果蝇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因此对果蝇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量3条常染色体+X+Y=5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基因A和基因B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2)单独分析翅型:亲本均为卷翅,子一代出现直翅,则卷翅为显性性状,子代雌雄都是卷翅∶直翅=2∶1,说明控制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由于卷翅基因纯合致死,所以子一代卷翅∶直翅不符合3∶1。
    (3)单独分析眼色:亲本为白眼雌×红眼雄,子一代为红眼雌、白眼雄,与性别相关,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控制翅型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故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根据(2)(3)分析可知,翅型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卷翅为显性性状,根据亲本均为卷翅,子一代出现直翅,可知亲本均为Aa,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亲本为白眼雌×红眼雄,子一代为红眼雌、白眼雄,则亲本为XbXb×XBY,两对基因综合分析,亲代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由于AA致死,故F1中卷翅红眼雌(AaXBXb)果蝇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AXB∶AXb∶aXB∶aXb=1∶1∶1∶1。
    (5)将F1中的卷翅红眼雌(AaXBXb)果蝇与F1中的雄果蝇(2AaXbY、1aaXbY)自由交配,由于AA纯合致死,故F2中直翅白眼雌(aaXbXb)果蝇的概率为(2/3×1/4×1/4+1/3×1/2×1/4)÷(1-2/3×1/4)=1/10。
    (6)F1中直翅白眼雄(aaXbY)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则会形成基因型为aXbY的精子,同时另外3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XbY、a、a。
    28. 金秋十月,大多数学校选择在这个季节举行运动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至神经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内的______移至突触前膜处,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突触后膜发生_________过程。若突触间隙K+浓度______,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
    (2)运动员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原因是内环境中______(填物质)浓度降低,从而对肌细胞Na+内流的______(抑制/促进)作用减弱,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3)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__(上升/下降),______合成的抗利尿激素______(增加/减少),促进_________重吸收水分,重吸收水分______(是/否)消耗能量。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_,产生渴觉。
    【答案】(1)①. 反射 ②. 突触小泡 ③. 去极化 ④. 上升
    (2)①. Ca2+ ②. 抑制
    (3)①. 上升 ②.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③. 增加 ④. 肾小管、集合管 ⑤. 否 ⑥. 大脑皮层
    【分析】静息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这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兴奋状态,此时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解析】(1)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神经冲动传导至神经末梢,引起轴突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处,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过程,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传递至下一个神经元了。静息电位的形成时,神经元细胞膜上的K+通道打开,K+外流。若突触间隙K+浓度上升,K+外流减少,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
    (2)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低会引起抽搐,运动员长时间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原因主要是血浆中Ca2+浓度降低导致的。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缺Ca2+会出现肌肉抽搐现象,可能是内环境中Ca2+浓度降低后,对肌细胞Na+内流的抑制作用减弱,Na+内流增多,使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升高。
    (3)剧烈运动大量出汗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通过体液运输至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29. 压力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介导压力对机体作用的主要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
    (1)在压力刺激下,下丘脑神经细胞膜外形成了______电位,通过多个突触结构连接多个神经元细胞,最终将信号传到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______(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通过分泌______,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在ACTH的作用下分泌糖皮质激素,下丘脑影响肾上腺皮质活动的过程,体现了激素的______调节。糖皮质激素会作用于______(填器官或结构),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另外,糖皮质激素还会限制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与______作用相反。
    (2)糖皮质激素通过_________运送,作用于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______,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_________受阻,导致免疫力下降。
    (3)长期压力会引起肠道菌群异常进一步引发焦虑症。研究表明,肠道中的齿双歧杆菌能够通过提高血液中5-羟色胺的含量改善焦虑症状,但该过程需要通过迷走神经发挥作用。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仪器:肠道无菌的小鼠、齿双歧杆菌溶液(可口服)、生理盐水、手术器材、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5-羟色胺含量)
    I.完善实验思路
    Ⅱ.除了药物治疗,以下措施对缓解焦虑有积极意义的是______
    A.心理咨询 B.适量运动 C.暴饮暴食 D.胡思乱想
    【答案】(1)①. 负 ②. A ③.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④. 分级 ⑤. 下丘脑和垂体 ⑥. 胰岛素
    (2)①. 体液 ②. 细胞因子 ③. 增殖分化
    (3)①. 5-羟色胺 ②. 乙组5-羟色胺含量最高,甲组、丙组5-羟色胺含量低 ③. 灌胃等量齿双歧杆菌溶液 ④. 切断迷走神经后,灌胃等量齿双歧杆菌溶液 ⑤. AB
    【分析】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肠道蠕动减慢,肠道不能产生足够的血清素传递给大脑使人降低了愉悦感,进而加剧焦虑。
    【解析】(1)在压力刺激下,下丘脑神经细胞会产生兴奋,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形成动作电位;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将信号传到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该过程为神经调节,故选A;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进垂体合成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下丘脑通过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影响肾上腺皮质活动,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会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相关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维持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胰岛素能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糖皮质激素限制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与胰岛素作用相反;
    (2)糖皮质激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浆)运送,糖皮质激素作用于T淋巴细胞,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淋巴因子;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可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由于糖皮质激素抑制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从而使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受阻,导致免疫力下降;
    (3)Ⅰ、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验证齿双歧杆菌能改善焦虑症状且需通过迷走神经发挥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齿双歧杆菌及迷走神经的有无,因变量是焦虑症状,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健康小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三组;甲组小鼠灌胃适量生理盐水,乙组小鼠口服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丙组小鼠用手术器材切断迷走神经后口服等量的齿双歧杆菌溶液,将上述三组小鼠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分别用注射器抽取血液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5-羟色胺含量;预期实验结果:乙组小鼠的5-羟色胺含量多于甲、丙两组;
    Ⅱ、A、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对缓解焦虑有积极意义,A正确;
    B、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感,B正确;
    C、暴饮暴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和心理负担加重,对缓解焦虑没有积极意义,C错误;
    D、胡思乱想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不利于焦虑的缓解,D错误。
    故选AB。
    光合参数
    红叶石楠
    桂花
    阳生叶
    阴生叶
    阳生叶
    阴生叶
    光合色素含量(mg.m-2)
    257.4
    150.9
    210.0
    342.6
    光能吸收截面(×10-21m2)
    5.37
    9.37
    5.68
    4.66
    组别
    自变量处理
    检测指标
    预测实验结果

    灌胃适量生理盐水
    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湖州市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