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A. 机器人弹钢琴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 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分析】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生命现象通过生物的七大特征体现: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无生命现象,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C.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不具备生物的特征,无生命现象,不属于生物,BC不符合题意。
    D.馒头上的“白毛”是霉菌,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2.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形似海豚,胎生,喜食浮游动物。2023年3月,摄影爱好者在长江首次拍到怀孕的长江江豚,体长超过1米,前肢和后肢呈鳍状,可以通过回声定位探测环境。上述信息中,能说明长江江豚是生物的依据是( )
    A.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B. 成年江豚身体庞大
    C. 能繁殖后代D. 用回声定位探测环境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
    【详解】A.江豚主要分布在长江,不是生物的特征,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年江豚身体庞大,只是体形的大小,不能作为生物分类的依据,故B不符合题意。
    C.江豚通过怀孕繁殖后代,能够保证种族的延续,是生物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
    D.用回声定位探测环境,不是生物的特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秘境之眼》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国家森林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联合,通过布设各种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动物原生态生活视频来对动物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观察法B. 比较法C. 文献法D. 实验法
    【答案】A
    【分析】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详解】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可见,题中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比较法是一种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B不符合题意。
    C.文献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有关文献材料,全面、正确地研究某一问题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如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流程是③→①→②→④
    B. 步骤③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标志着对光完成
    C. 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
    D. 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答案】D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先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装好物镜和目镜;再利用低倍镜、大光圈对光,看到白亮的视野;然后将要观察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左眼观察,右眼睁开,看到物像后,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至最清晰。最后是整理,擦拭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将显微镜放回镜箱。
    【详解】A.在观察前,要先进行对光,即图中的③步骤;对好光后将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将玻片固定,即图中①步骤;然后顺时针旋转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降低时,必须从侧面注视物镜,即图中②步骤;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即图中的④步骤。所以,图示操作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A正确。
    B.步骤③中,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说明对光成功,B正确。
    C.步骤②中,在顺时针(从操作者的右手边看)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的过程中,双眼应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镜头,C正确。
    D.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寻找,D错误。
    故选D。
    5. 图中甲是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5×、16×)和物镜(10×、40×),乙是在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 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物像。欲将乙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放大到 640 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使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
    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 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分为目镜和物镜两种,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反光镜等组成。题图甲中,①②代表目镜,③④代表物镜。
    【详解】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A正确。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60倍扩大到64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则显微镜的视野会变暗,此时应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B错误。
    C.根据目镜(5×、16×)和物镜(10×、40×)的类型,可知,要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60倍增加到640倍,必须将原组合16×10更换为16×40,故目镜不需更换,物镜要更换成40倍的,由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即将物镜换成镜头③即可,C正确。
    D.换用高倍镜后,看到的像较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粗准焦螺旋是使镜筒大幅度升降的,此时使用易造成材料用具的损坏,D正确。
    故选B。
    6. 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下图,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 1个B. 2个C. 4个D. 8个
    【答案】B
    【分析】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越大,但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详解】A.显微镜放大倍数前能看到8个,现在可以看到1个。说明看到的视野是原来的1/8,即放大倍数是800,这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B.经计算,原来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100,现在的放大倍数是400。看到的视野是原来的1/4,原来能看到8个,现在可以看到2个。故B正确。
    C.显微镜放大倍数前能看到8个,现在可以看到4个。说明看到的视野是原来的1/2,即放大倍数是200,这与题意不符。故C错误。
    D.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放大倍数前能看到8个,现在可以看到8个,这与显微镜放大倍数前一样。故D错误。
    7.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其中物镜前端最接近玻片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头可以影响视野中光线的强弱,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小,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的视野范围越大,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数目越多。分析图可知,C图的细胞的体积最大,细胞数目最少,所以放大倍数最大;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中物镜放大倍数从大到小依次是C、B、A、D,因此C图的物镜前端最接近玻片,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瓶口竖直向上,乙瓶瓶口拉长呈S形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煮沸冷却,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肉汤变化。本实验的变量是( )
    A. 氧气的有无B. 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C. 微生物的有无D. 烧瓶容量的大小
    【答案】C
    【分析】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详解】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微生物,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 科学探究既是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方式。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干湿表不要靠近地面或置于灌木丛的顶部
    B. 观察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时,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让水变成红色
    C. 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铁盘中的土壤应一侧湿润,一侧干燥
    D. 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时,记录每分钟金鱼鳃盖开闭的次数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探究空气湿度时,干湿表的位置应能真实反映区域的空气湿度,所以不要靠近地面或置于灌木丛顶部,以免局部环境的影响,故A正确。
    B.使用红墨水染色可以使植物的导管中的水流路径更明显。因此观察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时,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让水变成红色,故B正确。
    C.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所以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土壤都湿润,故C错误。
    D.水温的变化可能影响金鱼的代谢,记录鳃盖开闭次数是观察呼吸频率的有效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10. 某小组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影响”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裸地是对照组B. 实验中灌木丛是对照组
    C. 该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D. 裸地应给适量洒水再测量,免得数据偏小
    【答案】A
    【分析】裸地上没有植物,草坪上有大面积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茂密的灌木丛中有较高的灌木,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详解】AB、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A正确、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C错误。
    D、如果裸地洒水再测量,就不是裸地空气本来湿度了,D错误。
    故选A。
    11. 如果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么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在保证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应选择下列哪种实验装置?(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
    【详解】AB.此装置变量为土壤湿度,AB不符合题意。
    C.此装置变量为光照,且两边都为湿土,符合科学性原则,C符合题意。
    D.此装置变量为光照,且两边都为干土,不符合科学性原则(鼠妇适合生活在潮湿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某研究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不妥之处是( )
    A. 水量过多B. 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C. 水温相差太高D. 水中没有水草
    【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详解】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 “谷雨前后,撒花点豆”。谷雨节气,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意味着降雨量逐渐增多,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万物茁壮成长,大地一片生机勃勃。这体现了此时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水分B. 阳光C. 空气D. 温度
    【答案】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谷雨时节,降雨量逐渐增多,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万物茁壮成长,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体现了此时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生物的形态、分布及行为与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不相符的是( )
    A. 沙漠中骆驼刺的根很长——肥料
    B. 山顶上树枝向一侧生长——风
    C. 海洋不同水层的藻类不同——光
    D. 大雁冬季会飞到南方——温度
    【答案】A
    【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详解】A.在沙漠地区,由于干旱少水,沙漠中骆驼刺的根很长,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A错误。
    B.山顶上树枝向一侧生长,是长期吹单一定向风形成的,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B正确。
    C.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分布不同的藻类植物,主要体现的是光照影响海洋中的藻类植物的分布,C正确。
    D.秋天时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D正确。
    故选A。
    15. 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提高水稻产量,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水稻田里的杂草数量,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
    A. 互利共生B. 捕食C. 寄生D. 竞争
    【答案】D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详解】A.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A不符合题意。
    B.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为食,B不符合题意。
    C.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正常生活,C不符合题意。
    D.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因此,为提高水稻产量,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水稻田里的杂草数量,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竞争,D符合题意。
    故选D。
    1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B. 油松的叶呈披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D. 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例如,蚯蚓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
    【详解】A.生物只能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等,但环境不会去适应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不是相互适应的,A错误。
    B.油松的叶呈披针形,气孔内陷,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少,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正确。
    C.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C错误。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影响柳树长出新叶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17. 科考队员自珠穆朗玛峰4300米处向上攀登,可以陆续看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然而到了6000米以上,就只能看到终年积雪的裸岩陡壁。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信息反映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不相同的是( )
    A. 雨露滋润禾苗壮B. 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 向阳石榴红似火D.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答案】B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科考队员自珠穆朗玛峰4300米处向上攀登,可以陆续看到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然而到了6000米以上,就只能看到终年积雪的裸岩陡壁体现的是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ACD.雨露滋润禾苗壮、 向阳石榴红似火、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都体现了环境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CD不符合题意。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黄蝶与菜花颜色相近都是黄色的,不易被人或其他动物发现,是一种保护色,是动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适应环境,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云龙湖风景区B. 泉山森林公园的所有植物
    C. 督公湖的所有鱼虾D. 窑湾古镇的所有生物
    【答案】A
    【分析】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云龙湖风景区,既包含了生物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正确。
    B.泉山森林公园的所有植物,只包括了部分生产者,没有其他生物部分和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督公湖的所有鱼虾,只包括了部分消费者,没有其他生物部分和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错误。
    D.窑湾古镇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19.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彼此独立的
    B.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C. 治理沙漠的目的是消灭沙漠生态系统
    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A.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故A错误。
    B.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B错误。
    C.沙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那里烈日炎炎,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低于250毫米,气候干燥,自然条件极为严酷,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在沙漠上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治理沙漠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沙漠生态系统,故C错误。
    D.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中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故D正确。
    故选D。
    20.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 消费者生产者B. 生产者消费者
    C. 分解者消费者D. 分解者生产者
    【答案】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详解】斑马鱼属于消费者,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金鱼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1. 水族箱是小型生态系统,其组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非生物部分
    B. 植物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C. ②包含细菌和真菌
    D. 其中存在食物链:阳光→植物→动物
    【答案】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①代表非生物部分;②代表微生物。
    【详解】A.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水族箱这个小型生态系统中,①代表这些非生物因素,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还是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在水族箱中,绿色植物如水草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B正确。。
    C.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通常被归类为分解者,它们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给环境,供生产者再利用。在水族箱中,很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C正确。
    D.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序列,它通常从生产者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消费者,直到最高级的消费者。然而,阳光并不是生物,它不能作为食物链的一部分。在食物链中,应该只包含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和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22. 以下语句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 梁上有双燕,青虫不易捕:植物→青虫→燕子
    C. 草尽兔狐愁:草→兔→狐→细菌
    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鹬、蚌、人都是消费者,缺少生产者,A错误。
    B.植物是生产者,青虫、燕子是消费者,故“植物→青虫→燕子”能正确表示食物链,B正确。
    C.草是生产者,兔、狐是消费者;但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能出现在食物链中,C错误。
    D.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是生产者,植物→虾→小鱼→大鱼,箭头方向反了,D错误。
    故选B。
    23. 《说苑·正谏》中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影响园中树木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露水
    B.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C. 蝉与螳螂、螳螂与黄雀之间都存在捕食关系
    D. 露水、树、螳螂都属于影响蝉生活的生态因素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非生物对生物影响的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影响园中树木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很多,包括阳光、露水、空气、水分、温度和土壤等,而不仅仅是阳光和露水,A错误。
    B.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依存的。可见,文中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故B正确。
    C.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文中所述现象包含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所以,蝉与螳螂、螳螂与黄雀之间都存在捕食关系,故C正确。
    D.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见,露水、树、螳螂是影响蝉生活的生态因素,故D正确。
    故选A。
    24. 图(一)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 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图(一)中所示的所有成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 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则图(二)中的甲代表图(一)中的蛇
    D. 物质和能量在此食物网中都是循环流动的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详解】A.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图(一)中食物链有:草→鼠→蛇,草→昆虫→食虫鸟→蛇,草→昆虫→蛙→蛇,共3条,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一)只表现出了生物部分,没有表现出非生物部分,不能成为生态系统,故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蛇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的农药含量会最高。图(二)中的甲有毒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可代表图(一)中的蛇,故C正确。
    D.生物所需的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能循环,只能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故D错误。
    故选C。
    25. 马尾松纯林容易受到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大规模发生。这是因为( )
    A. 松毛虫只能在马尾松纯林中生活
    B. 马尾松纯林中树木的营养物质比混交林多
    C. 马尾松纯林中的光线、水分更适合松毛虫的生长
    D. 混交林中食物网复杂,有多种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详解】A.混交林即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松毛虫在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上也能生活,故A错误。
    B.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相比,树木的营养物质不比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多,故B错误。
    C.松毛虫的生长不需要光线,因此“马尾松纯林中的光线、水分更适合松毛虫的生长”无依据。故C错误。
    D.混交林中生物种类多,食物网复杂,有多种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故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不变
    B.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同
    C. 只可以通过增加生物数量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答案】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详解】A.生态平衡并不意味着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绝对不变,而是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故A错误。
    B.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同,例如,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通常强于沙漠生态系统,故B错误。
    C.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仅通过增加生物数量来增强,还可以通过保护多样性、维持合适的环境条件等多种方式实现,故C错误。
    D.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复杂的食物网能够更好地缓冲和调节生态系统受到的干扰,故D正确。
    故选D。
    27. 为了更好地治理蚜虫,科研人员研究了某种细菌与蚜虫的关系,并做了如下实验:将若干蚜虫幼虫均分为两组,乙组饲喂抗生素溶液(能杀灭细菌)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两组蚜虫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如下表。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表格中的数据是各组各类数据的平均值
    B. 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豆苗是否新鲜
    C. 该细菌能促进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 用抗生素处理豆苗对治理蚜虫有效
    【答案】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表格中的数据是各组各类数据的平均值,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和避免偶然性,A正确。
    B.根据信息:将若干蚜虫幼虫均分为两组,甲组饲喂新鲜豆苗,乙组饲喂抗生素溶液(能杀灭细菌)处理过的新鲜豆苗。可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抗生素溶液,B错误。
    CD. 乙组饲喂抗生素溶液(能杀灭细菌)处理过的新鲜豆苗。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乙组中的蚜虫成长慢,而且成虫3日内产卵数为0(个),所以该细菌能抑制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所以用抗生素处理豆苗对治理蚜虫有效,CD正确。
    故选B。
    28. 荷叶具有“自洁效应”,即水滴在荷叶表面形成球状,滚落时可带走叶面的灰尘和杂质。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甲。为了探究蜡质对荷叶“自洁效应”的影响,他们将一片荷叶分为①、②区域(见下图),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处理方法中滴加在两个区域的水量应相等
    B. 半球状水滴滚落困难,不利于“自洁效应”
    C. 该实验说明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自洁效应”
    D. 物质甲对荷叶“自洁效应”不会产生影响
    【答案】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实验等。
    【详解】A.处理方法中滴加在两个区域的水量应相等,以保持单一变量,A正确。
    B.与球状水滴相比,半球状水滴滚落困难,不利于“自洁效应”,B正确。
    C.荷叶表面蜡质能够使水凝聚成球状水滴,说明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自洁效应”,C正确。
    D.“自洁效应”利于光线通过,对荷叶的光合作用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D。
    29.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温度的不同
    B. 这个实验存在的问题是蚕卵数不一样
    C. 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30℃
    D.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
    【答案】C
    【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是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皆相同。
    【详解】A.该实验是为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A正确。
    B.实验的唯一变量是温度,其它皆相同且适宜如蚕卵数、培养湿度等。因此这个实验的方案中蚕卵数应该一样,即C组也应该是1000枚卵,B正确。
    C.表格中温度是20℃时家蚕卵孵化率最高98%。因此从实验结果来看,最适宜蚕卵孵化的温度是20℃,C错误。
    D.在一定范围内,16℃时孵化的时间为10天,20℃时孵化的时间为9天,30℃时孵化的时间为8天,所以温度越高孵化出幼蚕的速度越快,D正确。
    故选C。
    30. 白菜具有营养丰富、产量高、耐储存等特点,是北方冬、春季主要蔬菜。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变量为浸种温度
    B. 白菜种子萌发过程不需要水
    C. 90℃时白菜种子活性几乎丧失
    D. 浸种的最适宜温度为30℃
    【答案】B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据图中信息可见: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浸种温度对白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浸种温度,故A正确。
    B.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故B错误。
    C.据图中信息可见:90℃时白菜种子萌发率接近零,说明种子活性几乎丧失,故C正确。
    D.据图中信息可见:浸种时温度为30℃时白菜种子萌发率最高,浸种时温度不宜超过30℃,超过30℃种子萌发率逐渐降低直至不萌发,故D正确。
    故选B。
    二、分析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31. 在“天宫课堂”第一课上,航天员叶光富介绍了他们在空间站开展的不同重力条件对细胞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在完全失重和模拟地球重力两种状态下,对心肌细胞进行培养,温度、气体浓度等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下图1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镜头,图3是观察心肌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视野。请分析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
    (1)如图1所示的显微镜,若视野较暗,可调节______(填结构名称)换用较大光圈,或者调节【______】使用______面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时,应先从侧面看着【______】(填图1中字母),转动【 】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前端接近玻片为止。
    (3)图3所示视野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污点都不移动,则污点可能在______(填结构名称)。
    (4)要使图3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______(填图2序号)。
    【答案】(1)①. 遮光器 ②. E ③. 凹
    (2)①. D ②. B粗准焦螺旋
    (3)物镜 (4)①④
    【分析】观图可知: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物镜、E反光镜、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
    【详解】(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视野较暗,可以可调节遮光器换用较大光圈,或调节E反光镜为凹面镜。
    (2)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时,转动B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应从侧面看着D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镜头。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污点都不移动,则污点可能在物镜。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数目越多。因此,要使图3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即目镜①和物镜④。
    3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CCTV13新闻直播间在《大美中国》栏目中展示了沛县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该公园是在采煤塌陷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现在成群的白鹭在碧波上翩跹,野大豆在岸边结出了成串的豆荚,金鱼藻在深水处浮动,火棘果在秋风的吹拂中红了脸颊……金秋十月,这里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统计数据显示,已有140种鸟类、210种维管植物,其中包括小天鹅、震旦鸦雀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种。湿地公园中的各种植物为昆虫等动物提供有机物,震旦鸦雀被称为“芦苇中的啄木鸟”,以昆虫为食。生物的遗体富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
    资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自此有了系统性的法律保护。该法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1)安国湖湿地公园属于______生态系统(填“自然”或“人工”)。如图所示,公园中的植物属于图中的______(填“甲”、“乙”、“丙”)。除图中明确提到的成分外,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能。小天鹅、震旦鸦雀等鸟类促进了有机物沿着______进行传递,请根据资料一中划线部分,写出一条含震旦鸦雀的食物链:______。
    (3)由资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1)①. 人工 ②. 甲 ③. 非生物部分
    (2)①. 太阳 ②. 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 植物→昆虫→震旦鸦雀
    (3)自我调节能力##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3)图中,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
    【详解】(1)安国湖湿地是通过人工建设形成的,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常作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根据图示和资料描述,公园中的植物正是这样的角色,它们属于图中的甲部分(生产者)。除了图中明确提到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这些是非生物环境,对生态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2)该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成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因此,植物、动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小天鹅、震旦鸦雀等鸟类作为消费者,在摄食过程中促进了有机物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根据资料一中的描述,可以写出一条含震旦鸦雀的食物链:植物→昆虫→震旦鸦雀。这条食物链表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流动的基本路径。
    (3)由资料二可知,人类的活动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避免不合理的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3. 2024年9月,徐州丰县宋楼镇李大楼村的百年梨园迎来了开园季。丰县属于故黄河决口泛滥区,故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在丰县境内淤积,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等作用,形成了沙土地,由于平均年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积累,使得生长在这片土地的酥梨更加香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干可知,影响酥梨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2)梨园的科技人员为探究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对结果进行统计。①选择180株大小、状况相近的酥梨苗,将它们平均分成A、B、C三组。②A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700小时的朝南坡地,B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1200小时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1700小时的朝南坡地。③定时进行科学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酥梨树开始结果。④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科技人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探究过程中选择180株酥梨苗而不是3株,目的是______。
    (3)由实验结果初步分析可知,______(填字母)组的酥梨总产量最高。
    (4)平均年日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答案】(1)①. 光照 ②. 温度
    (2)①. 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 ②.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3)B (4)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 水分、土壤等。
    (2) 科学实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为验证这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且适宜。
    【详解】(1)根据题干中平均年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可知影响酥梨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有光照和温度等。
    (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实验的变量是平均年日照时间,科技人员探究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的影响,提出了光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的假设。实验对象过少容易存在偶然性,该科技人员探究过程中选择180株面不是3株酥梨苗,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提高实验准确性。
    (3)种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1200小时的朝南坡地的B组,总产量最高、果实大、甜度高,可知酥梨适宜种在平均年日照时间为1200小时的环境中。
    (4)平均年日照时间对酥梨生长有影响,这个实例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酥梨)的生长和特性受环境(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组别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空气湿度平均值
    55.9%
    63.7%
    69.7%
    组别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毫升
    22℃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毫升
    10℃
    30个
    28只
    组别
    发育到成虫所需时间(天)
    成虫体长(mm)
    成虫3日内产卵数(个)

    5.2
    1.97
    21

    7.9
    1.47
    0


    处理方法
    用物质甲涂抹,5分钟后擦干
    不作处理
    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叶面上状态
    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
    组别
    A
    B
    C
    蚕卵数(个)
    1000
    1000
    8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幼蚕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组别
    总产量
    果实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千克

    不甜,酸味较重
    B组
    106千克


    C组
    97千克

    甜,略带酸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按要求填涂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