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下列每个小题的四个选线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秋天,玉米成熟,雨燕陆续地飞往南方,玉米和雨燕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B.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质、细胞核、液泡D. 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玉米是植物,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结构;雨燕是动物,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结构。可见,两者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正确。
故选B。
2. 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这些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
A. 液泡B. 线粒体C. 细胞膜D. 细胞核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详解】A.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色素、糖分等物质,所以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这些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液泡,故A符合题意。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故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现象与生物特征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适应环境
B. 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生物能进行呼吸
C. 葵花朵朵向太阳——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答案】A
【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错误。
B.鲸浮出水面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B正确。
C.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正确。
D.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D正确。
故选A。
4. 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可能位于反光镜上
B. 实验完毕,用清洁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C. 对光时,使用高倍物镜和大光圈
D. 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答案】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A.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①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②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③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A错误。
B.实验完毕,应使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B错误。
C.对光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意味着对光成功,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D正确。
故选D。
5.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甲、乙、丙三个异物,该同学采取下列措施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①转动目镜,乙异物随着转动;②移动临时装片,甲异物向相反的方向移动;③移动装片和擦拭目镜后,丙异物均不动。则甲、乙、丙三个异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依次是( )
A. 装片、目镜、物镜B. 装片、反光镜、目镜
C. 目镜、装片、物镜D. 目镜、物镜、反光镜
【答案】A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异物,异物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当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异物均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和目镜,则异物只可能在物镜。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①转动目镜,乙异物随着转动,说明异物在目镜上;②移动临时装片,甲异物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③移动装片和擦拭目镜后,丙异物均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目镜,只能在物镜上。
故选A。
6. 下列探究活动与其采用的主要探究方法不匹配的是( )
A. 比较葫芦藓和肾蕨的高度——测量法
B.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观察法
C.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调查法
D. 利用望远镜等工具对鸟类的形态进行研究——观察法
【答案】B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
【详解】A.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其探究方法为测量法,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其探究方法为实验法,B错误。
C.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探究方法为调查法,C正确。
D.利用望远镜等工具对鸟类的形态进行研究,属于观察法,D正确。
故选B。
7. 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甲图找到物像后不够清晰,调节②可使物像变得清晰
B. 由丙图转为丁图时需先移动装片,再将乙图的A换成B
C. 乙图中,使用物镜B看到的细胞数目比A中看到的多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答案】C
【分析】观图可知:甲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③物镜、④目镜、乙图表示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丙图是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丁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
【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用甲图找到物像后不够清晰,调节②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变得更清晰,A正确。
B.丙图是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丁图是高倍镜下看到的物像,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因此,由丙图转为丁图时需先移动装片,再将乙图的A换成B,B正确。
C.物镜越长放大的倍数越大,离玻片的距离越近,即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所以使用物镜A看到的细胞数目比物镜B中看到的更多,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实验研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照充分的视野内找不到洋葱细胞的液泡,可缩小通光孔,换用平面镜
B. 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了保证观察效果需要染色
C. 观察叶片结构时,选出最薄的一片制成玻片标本的目的是利于染色
D.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大量细胞重叠,是染色不均匀造成的
【答案】B
【分析】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
【详解】A.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选择遮光器上的较小光圈(通光孔的大小不能调整),A错误。
B.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由于口腔上皮细胞颜色非常的浅,因此为了保证观察效果需要染色,B正确。
C.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这是因为被光线透过的材料,才能被观察到。所以,观察叶片结构时,选出最薄的一片制成玻片标本的目的是利于光线透过,观察到细胞的结构,不是为了染色,C错误。
D.用消毒的牙签的钝端,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把牙签附有碎屑的钝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如涂抹不均匀,细胞可能会发生重叠,影响观察。所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发现大量细胞重叠,是涂抹不均匀造成的,D错误。
故选B。
9. 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观察。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装片没有用压片夹固定B. 反光镜位置改变
C. 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D. 光圈大小发生变化
【答案】A
【分析】后面的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既然看到白亮视野说明对光是成功的。
【详解】A.某同学迅速移动显微镜,压片夹没夹住玻片,玻片未夹住的话,玻片会移动,使物像不在视野中,所以该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A符合题意。
B.反光镜位置改变,会导致对光失败无法看到白亮的视野,B不符合题意。
C.物镜转换器发生偏转后光线无法沿着直线传播,无法看到白亮的视野,C不符合题意。
D.光圈大小发生变化,会导致视野明亮的变换,不会出现看不到物像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图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细胞层次B. ②表示组织层次
C. 比植物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D. 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没有联系
【答案】D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①细胞→②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详解】A.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①表示细胞层次,A正确。
B.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②表示组织层次,B正确。
C.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人体比植物的结构层次多了系统,C正确。
D.人体共有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D。
11. 2022年1月26日,在日本福岛县沿岸海域捕捞到一种鱼一黑鲉,经检测其体内铯(一种放射性物质)含量是日本相关标准的14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黑鲉能在深海生存,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 黑鲉的生命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黑鲉个体
C. 在捕获的黑鲉中发现了长出三条尾鳍的变异品种,这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有关
D. 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铯进入黑鲉体细胞内,依次穿过细胞壁、细胞膜、到达细胞质
【答案】D
【分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黑鲉能在深海生存,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黑鲉属于动物,其生命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黑鲉个体,B正确。
C.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在捕获的黑鲉中发现了长出三条尾鳍的变异品种,这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有关,C正确。
D.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因此,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质铯进入黑鲉体细胞内,依次穿过细胞膜、到达细胞质,无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12. 卷柏,号称“九死还魂草”,它不是柏树,长期干枯的卷柏,遇到水的浸泡,能够重新焕发生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卷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B. 卷柏的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水的限制
C. 卷柏与柏树都含有输导组织
D. 柏树依靠种子繁殖,卷柏依靠孢子繁殖
【答案】B
【分析】卷柏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以及支持地上高大的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的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
【详解】A.卷柏属于蕨类植物,其器官包括:根、茎、叶,A正确。
B.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卷柏用孢子繁殖后代,受精过程没有摆脱了水的限制,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卷柏是蕨类植物,柏树是裸子植物都含有输导组织,C正确。
D.柏树是裸子植物依靠种子繁殖;而卷柏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B。
13.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形象地描绘了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繁茂景象。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得高大的原因与其具有输导组织有关
B 石花菜、地钱、金鱼藻都不能产生种子
C. 种子外面没有种皮包被可以作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
D. 被子植物的果实容易被其他动物取食,因而比裸子植物更难生存
【答案】A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A正确。
B.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金鱼藻是金鱼藻科金鱼藻属水生植物,无根,茎细柔、漂浮、有分枝,花小,结卵圆形小坚果。所以,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B错误。
C.种子外面没有果皮(不是种皮)包被可以作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C错误。
D.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保护,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D错误。
故选A。
14. 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人类自己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B.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下层、大部分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C.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
D.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答案】B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栖息地是生物出现在环境中的空间范围与环境条件的总和。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A正确。
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错误。
C.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称为栖息地,C正确。
D.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相同的生物。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正确。
故选B。
15. 一枚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木鱼.这都与细胞分裂密不可分。如图是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图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乙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 两种细胞的分裂都是细胞质先分裂,细胞核后分裂
C. 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核
D. 动植物细胞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是不同的
【答案】B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A.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因此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A正确。
B.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B错误。
C.动、植物细胞分裂时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C正确。
D.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而动物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所以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的方式不同,D正确。
故选B。
16. 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感到疼”和“会流血”是因为皮肤中有( )
A. 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
B. 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C. 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D. 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人体的几种组织及功能,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解答即可。
【详解】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人体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是由不同的组成构成的一个器官。其中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题干中“皮肤不慎被划破”,说明皮肤中有上皮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会流血,说明皮肤有结缔组织;感觉到疼痛,说明有神经组织。因此,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制作叶横切面临时切片时,下面哪一步是多余的?( )
A. 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B.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D. 用碘液染色,便于观察
【答案】D
【分析】制作叶的临时切片时,由于叶片本身的颜色很深,所以不需要要用碘液染色。
【详解】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纱布擦拭干净。②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用双面刀片在叶片上迅速切割,把刀片在水中蘸一下,然后用毛笔选择最薄的叶片放到载玻片上。④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使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再慢慢放平,避免出现气泡。⑤吸: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制作叶横切面临时装片时,不需要染色,因为叶片本身就有颜色,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 如图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表皮后绘制的结构图,下列对a、b所示结构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为气孔,是水分散失的门户
B. b为保卫细胞,内含叶绿体
C. a的张开和闭合受b的控制
D. 菠菜叶的上、下表皮上a的数量相同
【答案】D
【分析】图中a是气孔;b是保卫细胞。气孔的关闭受保卫细胞控制。
【详解】A.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A正确。
BC.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调节和控制,在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BC正确。
D.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D错误。
故选D。
19. 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
【答案】C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其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详解】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错误。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正确。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0. 如图为在观察菠菜叶片结构实验时看到的物像,就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如下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黑圈为气泡
B. 图中的叶片结构不完整是由于双面刀片切割时操作不当导致
C. 图中的叶片表皮无色透明,有利于透光
D. 图中无法找到气孔,可通过上下移动装片来找
【答案】D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详解】A.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所以,图中黑圈是气泡,可以通过轻轻挤压盖玻片的方式清除,A正确。
B.由于双面刀片切割时操作不当,切割速度较慢,导致图中的叶片结构不完整,B正确。
C.叶片的表皮细胞是透明的,这样增加了透光率,有利于内部的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结合题图分析可知,图中无法找到气孔,可通过左右(不是上下)移动装片来找,D错误。
故选D。
21. 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 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
C. 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 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D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甲组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不进行。
【详解】A.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B正确。
C.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故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而乙组煮熟的种子未消耗氧气,故蜡烛继续燃烧,C正确。
D.通过两组对照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了耗氧气,D错误。
故选D。
22. 巴斯德实验证实了肉汤腐败的原因是( )
A. 肉汤内有细菌B. 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造成的
C. 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D. 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答案】B
【分析】食品腐烂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详解】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煮沸的肉汤放置不久就会腐败变质,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B正确。
故选B。
23. 下列提高移栽幼苗成活率的措施中,与降低蒸腾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B.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
C. 剪去部分枝叶后移栽D. 移栽后要进行遮阴
【答案】B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
【详解】A.阴天光照不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不符合题意。
B.根部带一个土坨是为了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与蒸腾作用无关,B符合题意。
C.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C不符合题意。
D.对植株进行遮荫处理,降低了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当漫步在林荫小道上,会觉得空气特别地清新湿润,此时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
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 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 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答案】C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使人感觉空气湿润。所以当你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和湿润,这得益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 以下生产生活实例所应用的生物学原理,通过降低呼吸作用来实现的是( )
A. 农田及时排涝,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产量
B. 及时进行田间松土,以利于种子的萌发
C. 将粮食晒干后入库,可延长贮藏时间
D. 向水中通入氧气,增加活鱼运输距离
【答案】C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A.洪涝灾害会使农田中的水分过多,从而植物根部获得的氧气减少,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应该及时排涝,使水分减少,氧气增加,从而促进呼吸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土壤板结,土壤中的氧气减少,不利于根的呼吸;给植物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不符合题意。
C.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C符合题意。
D.向水中通入氧气,促进鱼的呼吸作用,增加活鱼运输距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显微镜的发明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其中列文虎克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得知眼镜店有一种叫放大镜的东西,但他发现放大镜太贵,于是想到自己磨制放大镜,他经过辛勤劳动,终于磨制成了小透镜。他做了一个架子,把两块小透镜镶在铁筒的两端,后来,他又在透镜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照出所观察的东西来。这就是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如图1)。
(1)列文虎克所发明的显微镜中起到放大作用的结构相当于图2中[ ]______、[ ]______。其中透镜下边安装的铜板相当于图2中的[f]载物台,铜板上的小孔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
(2)图3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你认为该物像出现的问题是______,为减少该问题的发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3)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改为口腔上皮细胞,则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______。切洋葱辣眼睛,引起这种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______。
(4)小丁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观察到植物细胞有很多绿色的球形或椭球形的小体——叶绿体,结果如图4所示,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在细胞核的哪个方向)______。
【答案】(1)①. a目镜 ②. e物镜 ③. 通光孔
(2)①. 盖盖玻片时 ②.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3)①. 生理盐水 ②. 液泡
(4)左上方
【分析】图2中:a目镜,b粗准焦螺旋,c细准焦螺旋,d转换器,e物镜,f载物台,g反光镜。
【详解】(1) 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主要结构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所以,列文虎克所发明的显微镜中起到放大作用的结构相当于图2中a目镜、e物镜。结合分析可知,其中透镜下边安装的铜板相当于图2中的f载物台,铜板上的小孔相当于图2中的通光孔。
(2) 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会变形、会移动。所以,图3视野中有气泡,为减少该问题的发生,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剥洋葱时“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内的液泡中。
(4)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所以,图4中,细胞内叶绿体的实际位置在细胞核的左上方。
27. 生物圈中的许多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大多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______,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均在______中进行。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水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______的作用。
(3)人的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1右图的[ ]______中。
(4)图2表示的过程是______,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______。现代人都“谈癌色变”,癌细胞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1)①. 1细胞壁 ②. 线粒体
(2)细胞膜 (3)4细胞核
(4)①. 细胞分化 ②. 组织 ③. 只分裂不分化
【分析】图中的1细胞壁、2细胞膜、3叶绿体、4细胞核、5液泡、6细胞质、7线粒体。
【详解】(1)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糖分等物质。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图1是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其中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1细胞壁。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在线粒体进行。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水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细胞膜的作用。
(3)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功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因此,人的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指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图1右图的4细胞核中。
(4) 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细胞癌变是指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变成了不受有机物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因此,图2表示的过程是细胞分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现代人都“谈癌色变”,癌细胞的特点是只分裂不分化。
28. 每年3月,广场的樱花已完全开放,图一是樱花植物体的形成过程,图二表示樱花叶片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樱花植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细胞的______(填字母)。
(2)图二中⑤______的作用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在白天通过这个结构进出叶片的气体有______。
(3)图二中②和④属于______组织;③是______,大部分属于[ ]______组织;①叶脉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由此可知,叶片属于由许多组织构成的器官。
【答案】(1)a (2)①. 气孔 ②. 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①. 保护 ②. 叶肉 ③. D营养 ④. 输导
【分析】(1)图一中: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组织形成器官,d器官形成植物体。A输导组织,B保护组织,C分生组织,D营养组织。
(2)图二中:①叶脉、②上表皮、③叶肉、④下表皮、⑤气孔、⑥保卫细胞
【详解】(1)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所以,樱花植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a细胞的细胞分裂。
(2) 图二中⑤是气孔,气孔的作用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在白天通过这个结构进出叶片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表皮是叶片表面的一层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所以,图二中②上表皮和④下表皮属于保护组织。③叶肉属于D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叶脉是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由此可知,叶片属于由许多组织构成的器官。
29. 德州市减河湿地公园,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首选之地。在学完绿色植物主要类群后,某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去湿地公园采集某些植物或其结构,并制成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标本,并展开了如下讨论:
(1)同学们在湿地采集了上述五种植物的标本。可将上述植物分为ACE和BD两大类,请问分类依据是______。
(2)大气中90%的氧气主要来源于______(填字母)所代表的植物类群的光合作用;______(填字母)所代表的植物类群是生物圈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为广泛的植物类群。
(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句中的“苔花”描写了上述______(填字母)所代表的植物类群。古诗中说明了生物的特征是______。
(4)同学们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河水带回实验室进一步研究,两天后发现瓶子内壁上长出了绿膜,水也变成绿色,请写出这些绿膜所属植物类群是______(写名称)。
(5)小明同学将E类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教室阳台上作为观赏,没过几天,叶子越来越黄,最后死掉了,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______。
【答案】(1)有无种子
(2)①. C ②. D
(3)①. A ②. 繁殖
(4)藻类植物 (5)蕨类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图中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B松树属于裸子植物、C水绵属于藻类植物、D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E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详解】(1)根据有无种子,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如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如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所以,可将上述植物分为两大类分别是ACE(孢子植物)、BD(种子植物)。分类依据是有无种子。
(2) 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藻类植物,所以,氧气的主要来源是C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子植物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生活环境相差很大,但它们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被子植物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能够保护里面的种子,不少果实还能帮助种子传播。正是因为被子植物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们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因此,D所代表的植物类群是生物圈中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为广泛的植物类群。
(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的苔是苔藓,所以,诗句中的“苔花”描写了上述A所代表的植物类群的孢蒴。孢蒴中含有大量孢子,孢子是苔藓植物的生殖细胞,说明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繁殖。
(4)藻类植物中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所以,矿泉水瓶中的绿膜属于藻类植物。其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5)蕨类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所以,小明同学将E类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教室阳台上作为观赏,叶子越来越黄,最后死掉。
30. 清晨,我市有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图乙表示一天内林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6~18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因是图甲所示的[ ]______的强度大于[ ]______的强度,此时段植物叶片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_(填图甲中字母)。
(2)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_时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3)图乙中曲线6时,叶片中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答一种即可)。
【答案】(1)①. C光合作用 ②. A呼吸作用 ③. ABC
(2)18 (3) 等于
(4)①. 碳—氧 ②. 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分析】(1)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机物才能得到积累。
(2)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图甲中,A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
【详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图乙中6~18点二氧化碳浓度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图甲所示的C光合作用的结果。此时段,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A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浓度不断降低。该时间段叶片进行图甲中的C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和B蒸腾作用三种生理活动。
(2) 从图乙可以推理出,一天中18点左右,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3)图乙表示一天内林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6点表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达到相等。
(4)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农业生产上,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1. 为了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某同学进行了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用图中编号补全实验步骤:______→3→2→4。
(2)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3)[5]是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______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______。
(4)步骤[2]滴加的液体是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填“遮光”或“见光”)部分的叶片变蓝。
(5)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答案】(1)6→1→7→5
(2) 将叶片中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3)①. 叶绿素 ②. 黄白色
(4)①. 碘液 ②. 见光 (5)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①暗处理→②选叶遮光→光照→③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⑤漂洗加碘→⑥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1) 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步骤为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漂洗后观察叶色。故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6→1→7→5→3→2→4。
(2) 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为了将叶片中原有淀粉转运或耗尽。
(3) 第5步是将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 步骤2为染色,滴加的液体是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5) 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观察到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该实验同时还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2. “月宫一号”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空间生命科学与生命及保障技术中心主持修建。“月宫一号”将为人类移居月球做准备,密闭的“月宫一号”中种植粮食、水果和蔬菜,来满足实验人员的全部气体、水和食物的需要。该研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使我国此项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1)“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实验人员能在其中密闭实验持续105天,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______、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月宫一号”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依赖植物的______(生理活动)。
(2)“月宫一号”的植物舱内种植了大豆,小麦、胡萝卜、番茄、草莓等植物,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番茄开花时间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a.选取三株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以下环境中培养。
b.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请回答:
①请将上表中的?处补充完整:______,目的是______。
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的番茄植株是相同生长状态的,本实验可以形成______组对照实验,若选择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变量是______。
③若要进行一次实验就可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______。
【答案】(1)①. 水 ②. 光合作用
(2)①. 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 ②. 保证实验变量唯一 ③. 2##两 ④. 温度 ⑤. 平均增加各组中番茄植株的数量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 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 “月宫一号”内所有生物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光。“月宫一号”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依赖植物的光合作用。
(2)①探究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选择的番茄植株应该是品种、大小、成熟度相同具备开花能力的番茄植株,目的是保证实验的唯一变量。
②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照。可见,本实验可以形成2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温度。
③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番茄植株的数量太少,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如平均增加各组中番茄植株的数量。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26℃
光照充足
?
乙
10℃
光照充足
丙
26℃
光照不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