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7253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2539/1/1_1733321641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47253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2539/1/2_1733321641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47253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2539/1/3_17333216417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专题14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原卷版+解析)
展开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2022•长沙模拟)如图是摄影爱好者阿雅记录的唯美瞬间,她手中握的玻璃球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2.(2022•南宁模拟)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用手机给二维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二维码应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3.(2022•西安期末)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AR眼镜对你微微一笑,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R眼镜是凹透镜 B.AR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识别旅客时,旅客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AR眼镜“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4.(2022•南京模拟)目前我区很多学校都配备了防疫测温机器人,它可以测量面前人体的体温,并能记录人的影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通过机器人上的镜头成正立的像 B.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成像时人应在机器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D.要使机器人屏幕上的人影像变大,人要远离机器人5.(2022•汉中期末)如图所示,小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成的是实像 B.乙图成的是虚像 C.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 D.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6.(2022•苏州模拟)图甲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凤蝶照片,若为了拍摄照片乙的效果,应该(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7.(2022•徐州模拟)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的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 B.将照相机往右上方平移 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 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8.(2022•天津模拟)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9.(2022•苏州模拟)在课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中有如下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10.(2021•宝鸡期末)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11.(2022•金昌模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时制作的水球,水球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 (选填“同侧”或“异侧”)。12.(2022•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 。13.(2021•延安期末)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 物距, 像的大小,从而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14.(2022•盐城模拟)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15.(2021•长春期末)考古人员在给文物拍照时,若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适当 (选填“远离”或“靠近”)文物;如图所示,考古人员使用放大镜观看文物上的字,可以看到字正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16.(2022•黄冈模拟)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远离地面,同时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到广告片距离。17.(2021•烟台期末)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拍摄得到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检查时,想要更仔细观察患处,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就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18.(2022•苏州模拟)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屏幕用白色的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 ,幕布做得粗糙会发生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19.(2022•西安模拟)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可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 缩小的实像。摄像机镜头具有自动变焦功能,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 (选填“变大”或“变小”)。20.(2022•咸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用相机拍照时,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21.(2022•西安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三者的中心在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由该成像规律制成的。(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5)如图丙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2.(2022•丹东模拟)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 (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 (填“凸“或“凹”)透镜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2022•长沙模拟)如图是摄影爱好者阿雅记录的唯美瞬间,她手中握的玻璃球相当于(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解:她手中握的玻璃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远处的树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2.(2022•南宁模拟)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公共场所需要用手机给二维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二维码应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远离二维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解:A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AC错误;D、当二维码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D错误。答案:B。3.(2022•西安期末)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配戴AR眼镜对你微微一笑,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就可识别旅客身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R眼镜是凹透镜 B.AR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识别旅客时,旅客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AR眼镜“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解:AR眼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当u>2f时,AR眼镜的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AR眼镜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不相同,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4.(2022•南京模拟)目前我区很多学校都配备了防疫测温机器人,它可以测量面前人体的体温,并能记录人的影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通过机器人上的镜头成正立的像 B.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C.成像时人应在机器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D.要使机器人屏幕上的人影像变大,人要远离机器人解:ABC.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是人在机器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机器人记录人的影像和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B错误,C正确;D.要使机器人屏幕上的人影像变大,像距要增大,则物距要减小,则人要靠近机器人,故D错误。答案:C。5.(2022•汉中期末)如图所示,小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成的是实像 B.乙图成的是虚像 C.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 D.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解:A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则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故A错误;CD、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应用与放大镜;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而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答案:C。6.(2022•苏州模拟)图甲是用照相机拍摄的凤蝶照片,若为了拍摄照片乙的效果,应该(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解:照相机照相时,蝴蝶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胶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为使蝴蝶图片更大一些,必须使像变大,必须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缩短相机与蝴蝶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故A正确。答案:A。7.(2022•徐州模拟)阳阳用凸透镜自制了一台照相机,给小红(如图甲所示)拍照时,在光屏上出现的如图乙所示的像,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阳阳可以进行的操作是( )A.将照相机往右下方平移 B.将照相机往右上方平移 C.将照相机往左下方平移 D.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解: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此时的像成在了光屏的右下方,根据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可知,此时应将照相机往左上方平移,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答案:D。8.(2022•天津模拟)如图所示,白板上嵌入LED灯做成的两个发光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根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图看到上方箭头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下方箭头是利用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是照相机 D.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解:A、乙图上方的箭头是通过玻璃杯看到的,所以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D、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错误。答案:C。9.(2022•苏州模拟)在课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中有如下的插图,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插图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解:插图到凸透镜的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乙图;插图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丁图;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变小,插图远离凸透镜时,应先看到图甲,再看到图丙,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插图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插图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答案:B。10.(2021•宝鸡期末)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解:AC、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C不正确;B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正确;因此说法错误的是C。答案:C。11.(2022•金昌模拟)如图所示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时制作的水球,水球相当于 凸透镜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 异侧 (选填“同侧”或“异侧”)。解: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图知,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较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王亚平与她的像在水球的异侧。答案:凸透镜;异侧。12.(2022•威海中考)如图所示,小明透过水滴状的鱼肝油胶囊观察积木,发现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与该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照相机 ;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将积木与胶囊的距离 减小 。解:上面的数字“9”变成了“6”,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u>2f,2f>v>f,应用于照相机。若想让“6”变大一些,可以适当减小物距,即减小积木和胶囊的距离。答案:照相机;减小。13.(2021•延安期末)自拍杆给旅游者带来方便。如图所示,当自拍杆拉长时,可以 增大 物距, 减小 像的大小,从而 增大 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杆拉长时,增大了物距,则人的像减小,像距变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答案:增大;减小;增大。14.(2022•盐城模拟)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凸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凹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先变细再变粗 。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15.(2021•长春期末)考古人员在给文物拍照时,若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适当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文物;如图所示,考古人员使用放大镜观看文物上的字,可以看到字正立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解:考古人员在给文物拍照时,若想让成的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镜头应适当 靠近文物;考古人员使用放大镜观看文物上的字,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靠近;虚。16.(2022•黄冈模拟)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选填“二倍焦距以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一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远离地面,同时适当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到广告片距离。解:投影灯工作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广告片位于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像,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应当使投影灯远离地面,同时适当减小到广告片距离。答案: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减小。17.(2021•烟台期末)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拍摄得到的像是 实 (选填“实”或“虚”)像。检查时,想要更仔细观察患处,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 接近 (选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就会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2)检查时,想要观察的更加仔细,需要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可知,需要减小物距,即要使内窥镜细管顶端的凸透镜接近患处,像距变大,所成的像变大。答案:实;接近;变大。18.(2022•苏州模拟)如图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 放大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屏幕用白色的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 所有色光 ,幕布做得粗糙会发生 漫 反射,使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解: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作用。屏幕用白色的是因为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电影幕布的表面是粗糙的,光射到上面发生了漫反射,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答案:放大;倒立;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有色光;漫。19.(2022•西安模拟)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 凸 透镜,可跟踪拍摄运动员比赛时 倒立 缩小的实像。摄像机镜头具有自动变焦功能,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 变大 (选填“变大”或“变小”)。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想使被拍摄运动员的像更大一些,像距更大,则应使镜头焦距变大。答案:凸;倒立;变大。20.(2022•咸阳期末)如图所示,是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用相机拍照时,成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 缩小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镜头需要向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解: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胶片相当光屏,拍照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拍完远景再拍近景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所以镜头需要向远离胶片的方向移动。答案:倒立;缩小;远离。21.(2022•西安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10.0 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处 。(3)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的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是由该成像规律制成的。(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上 (选填“上”或“下”)方移动。(5)如图丙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远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解:(1)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cm;(2)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处;(3)图乙中,物距为:u=15.0cm,凸透镜的焦距10.0cm比较,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一样;(4)实验中,成的是倒立的像,蜡烛变短,蜡烛的像将向上移动;(5)当放入眼镜后,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短了,眼镜的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则眼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所以该眼镜是远视镜。答案:(1)10.0;(2)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处;(3)放大;投影仪;(4)上;(5)远视。22.(2022•丹东模拟)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 缩小 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10cm<f<20cm 。(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 注水 (填“注水”或“抽水”),使其焦距变 短 (填“长”或“短”),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 右侧 (填“左侧”或“右侧”)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 凹 (填“凸“或“凹”)透镜矫正。解:(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3)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10cm<f<20cm;(3)注水;短;(4)右侧;凹。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