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73503/0-17333653594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73503/0-17333653594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473503/0-17333653594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二(上)11月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3年9月29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间出现在北京时间17时58分,是赏月绝佳时。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反映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与最圆中秋圆月所示的“地相”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2. 不考虑天气状况影响,下列城市中能欣赏到“最圆中秋月”的是( )
A. 拉萨B. 乌鲁木齐
C. 哈尔滨D. 成都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A中,地球在日、月中间,月球的亮面正好对着地球的夜半球,看到满月,与最圆中秋圆月所示的“地相”相符合,A正确;图B中,月球在地日中间,月球的亮面背对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相,为朔,一般出现在初一前后;图C、图D日、地、月位置大致呈三角形,看到的是半个月亮,不是满月,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材料月亮最圆时间出现在北京时间17时58分,位于120°E以东的哈尔滨,9月29日因纬度较高,昼长时间较短,且位置靠东,日落较早,已经天黑,可以欣赏到“最圆中秋月”,C正确;拉萨、成都纬度较低,白昼较长,且位置靠西,日落较晚,此时还没有日落;乌鲁木齐纬度与北京大体相当,昼长时间差别不大,但经度位置靠西,地方时间比北京时间晚,此时还没有日落,故都看不到“最圆中秋月”,ABD错误。故选C。
风信子是一种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野生风信子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米以上凉爽湿润的石灰岩地区。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因此,对降水十分敏感,有水则叶绿花开漫山遍野处于生长期,无水则叶黄花枯凋零成片处于休眠期态。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风信子最适宜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
4. 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上看,北半球风信子最适宜生长的地带应为( )
A. 甲B. 乙
C. 丙D. 丁
5. 北半球的风信子叶绿花开漫山遍野处于鼎盛状态的时间大约在( )
A. 3~5月B. 6~8月
C. 9~11月D. 12月~次年2月
【答案】3. B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且对降水十分敏感。热带草原气候常年气温较高,夏季多雨为雨季,冬季少雨为旱季,不适宜生长;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也不适宜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光照不足,也不适宜生长;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适宜风信子生长。B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风信子最适宜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这里夏季炎热干旱导致风信子地上部分枯萎,风信子生长停止,并进入休眠期,而冬季温暖湿润利于风信子地上部分生长开花结果,图中丙地带正好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区。C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上两题可知,风信子的生长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深刻,由于风信子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所以,风信子生根、出芽、开花和结果的鼎盛状态应在北半球温暖湿润的冬季,即每年的12月~次年2月,而夏季因气候高温干旱缺水,导致风信子枯萎处于休眠状态。D正确。故选D。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我国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6月某日14时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最易出现扬沙天气的地点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7. 判断甲乙之间锋面类型及移动方向( )
A. 冷锋东南B. 暖锋东南
C. 暖锋西北D. 冷锋西北
8. 推测丙点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 )
A. 温度升高B. 天气转晴
C. 湿度降低D. 风力不变
【答案】6. A 7. A 8. C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扬沙天气主要是来自西北内陆的冷空气带来的沙尘,此时为6月份,甲地沙源较多风力更大,乙地位于河西走廊,其地表植被覆盖度相较于甲地更多,且此时乙地风力小于甲地,故甲出现扬沙天气的可能大于乙地,丙地露点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扬沙概率较小,且乙地植被较多;丁地附近有锋线活动,根据图中两个锋线位置来看,在甲丁之间的位置有锋面气旋活动,丁地附近的应该为暖锋,而丁地处于暖锋锋前,目前处于过境前的状态,单一气团控制,且距沙源地比甲地远,扬沙条件差于甲地,综合比较,甲地形成扬沙的几率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从图上来看,甲南部、丁南部附近有锋线活动,根据图中两个锋线位置来看,在甲丁之间的位置有锋面气旋活动,根据锋面气旋的知识点可知,甲南部锋线应为冷锋,丁地附近的应该为暖锋,BC错误;冷锋由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在我国,大体是由北向南运动为主,从图中走向来看,应由西北向东南,A正确,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丙地干线上是三角符号向东南,说明干线会缓慢向东南移动,干线即将到达丙地,干线东南部湿度更大,西北部的冷空气向东南运动,会使得丙地温度会降低,A错误;丙地目前为晴天,故不会出现转晴,B错误;干线东南部温度较高,与西北部温差明显,温差变化会引起风力发生改变,从露点温度可以看到,冷空气一侧的湿度更低,冷空气向东南运动,会导致丙地湿度进一步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南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6—9月,该时段是松花江干流中下游河段的洪水多发期,洪峰一般出现在每年的8月。该河段流经松嫩平原、山前过渡带和三江平原,河流地貌特征多样。下图示意松花江干流中下游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9. 曲流河道向简单辫状河道的变化反映出( )
A. 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B. 下蚀作用增强,侧蚀作用减弱
C. 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均减弱D. 侧蚀作用和下蚀作用均增强
10. 图示废弃河道的主要成因是( )
A. 雨季河岸低洼地积水成河B. 河流凹岸不断被侵蚀,河流发生改道
C. 河流凸岸不断被堆积,形成地上河道D. 旱季河水下降低洼地出露
11. 复杂辫状河道沙坝分汊主要发育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
C. 秋季D. 冬季
【答案】9. A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曲流河道变为简单辫状河道,沙坝北侧河段拓宽,说明侧蚀作用增强;该地位于松花江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道拓宽之后,下蚀作用减弱,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废弃河道是曲流发育之后,河流凹岸不断被侵蚀,河流发生改道,原有弯曲河段被废弃掉,发生截弯取直形成的,B正确;雨季河岸积水、河流凸岸堆积、旱季河水下降都不是废弃河道产生的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由简单辫状河道发育为复杂辫状河道,河流沙坝增多,说明河流沉积作用增强,该地位于松花江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夏季降水量增多,导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河道沉积,形成沙坝,河流形成复杂辫状河道,B正确;春季、秋季、冬季河流含沙量较小,不利于复杂辫状河道形成,ACD错误。所以选B。
乌鲁木齐地区芦草沟地处北天山山前不同地质构造与博格达复杂地质构造的交会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断层较为发育,这里距离乌鲁木齐市很近,仅有20多千米。下图示意乌鲁木齐地区芦草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芦草沟地区黄土下覆盖有厚厚的卵砾石层,说明其形成时期( )
A. 寒冷潮湿B. 寒冷干燥
C. 温暖湿润D. 温暖干燥
13. 多年来当地地震局关注断层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研究芦草沟地区的地质构造走向及特征
B. 探索当地岩石圈及岩石形成的地质环境
C. 保护芦草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牧民生产
D. 保障乌鲁木齐市的工程抗震和城市安全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卵砾石是一种沉积岩,多为河流冲洪积形成,乌鲁木齐市芦草沟地区黄土层下覆盖有厚厚的卵砾石层,说明在黄土沉积形成前,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由此可判断,该地区卵砾石层形成时期应当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乌鲁木齐市芦草沟地区地处北天山山前不同地质构造与博格达复杂地质构造的交会部位,新构造运动强烈,有多个断层群、活动断层较为发育,而且距离乌鲁木齐城区较近,因此,搞清这些断层的构造特征,对准确地评价其地震危险性,保障乌鲁木齐市工程抗震和城市安全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选D。
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下图示意年份某月份北印度洋感热通量分布状况(单位:cal/cm2),正值代表热量由下向上传递,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北印度洋感热通量的分布特点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 )
A. 1月B. 4月
C. 7月D. 11月
15. 该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为负值的原因是( )
A. 淡水汇入B. 吸热蒸发
C. 纬度较高D. 洋流影响
16. 感热通量的分布会加强海面的风向,推测此时该海域加强的风向( )
A. 偏西风B. 偏东风
C. 偏南风D. 偏北风
【答案】14. C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为负值,说明气温高于水温(或水温低于气温),而北印度洋东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为正值,说明气温低于水温(或水温高于气温);两地纬度接近,太阳辐射接近,此处水温除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与洋流运动有关。夏季,该海域西侧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底层冷水上泛,形成(沿岸)寒流,使该地区水温低于气温,热量由上向下传递,感热通量为负值;而冬季时该海域西侧受东北季风影响,此处为暖流,并不会出现水温低于气温的现象,春秋两季此处洋流运动并不显著,故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北半球夏季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感热通量是指由于温度不同而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负值代表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为负值,说明气温高于水温(或水温低于气温),而北印度洋东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为正值,说明气温低于水温(或水温高于气温);两地纬度接近且纬度较低,太阳辐射接近,此处水温除受太阳辐射影响外,还与洋流运动有关。夏季,该海域西侧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底层冷水上泛,形成(沿岸)寒流,使该地区水温低于气温,热量由上向下传递,感热通量为负值,D正确,C错误;由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西侧为热带沙漠气候,淡水汇入微小,影响不大,A错误;同纬度热量接近,西侧却为负值,说明并非蒸发因素,排除B。故选D。
【16题详解】
依据图文信息可知,7月份,北印度洋西部沿海地区感热通量数值属于负值区域,海气感热通量的特点是热量由上向下传递,存在下垫面温度低于大气温度的现象,受其影响,此时段北印度洋西部海区形成冷性高压,与东北部印度低压的气压梯度加强,故北印度洋海面的偏西风会进一步加强,A正确,B错;高低压两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对南北风影响不大,排除CD。故选A。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区域之一,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太阳年总辐射平均值为4518.9-6689.0MJ·m-2,1991-2020年西北地区太阳年总辐射平均值为4538.0-6564.0MJ⋅m-2。下图示意近60年(1961-2020年)和近30年(1991-2020年)西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值空间分布。
(1)简述西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平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影响西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高值区与低值区地区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3)与近60年相比,说明近30年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高值区范围缩小的原因。
【答案】(1)大致中部高,向西北、东南减少;其中青海西北部太阳辐射总量最为丰富,陕西南部太阳辐射总量最低;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小。
(2)青海西北部气候干旱,多晴天,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更丰富。陕西南部降水天气多,且海拔较低,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最低。主要因素是地势和天气状况。
(3)受气候变暖影响,云雨天气增多;空气尘埃增多,反射作用增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来看,我国西北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大致中部高,数值最高,向西北、东南方向减少;其中青海西北部太阳辐射总量最为丰富,可达到6300-6930MJ⋅m-2,陕西南部太阳辐射总量最低,数值为3780-5040MJ⋅m-2;整体东部地区数值较为密集,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西部整体数值较为稀疏,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小。
【小问2详解】
青海西北部距海更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多晴天,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更丰富。陕西南部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天气多,且海拔较低,云雨天气多,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最低。故两地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势和天气状况。
【小问3详解】
近3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较为明显,受气候变暖影响,该地云雨天气增多,晴天时数较少,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受人类活动增强、火山活动增强的影响,空气中尘埃增多,大气反射作用增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减少,太阳总辐射高值区范围缩小。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带气旋多是中纬度地区不同性质气团交汇、波动而形成的低压系统,又称锋面气旋。如图示意源自北美大陆的温带气旋多年平均移动路(图中黑粗线)。
(1)简述图示温带气旋形成后的气流运动特征。
(2)指出图示温带气旋在大西洋上的移动方向及影响因素。
【答案】(1)气流运动状况:中心气流上升运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移动方向: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移动因素:位于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温带气旋属于低压系统,且图示位于北半球,受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图示温带气旋形成后的气流运动特征为中心气流上升运动,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50N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受西风带的影响图示温带气旋在大西洋上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影响因素为位于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火在干旱、半干旱和湿润的季风区都有发生,植被和气候是影响古火的主要因素。古火演化不仅影响全球生态系统,而且对局地气候环境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炭屑是有机体不完全燃烧或高温分解所产生的深褐色或黑色无机碳,具有在空间上随大气运动分布广、在时间上相对连续的特点,可以记录数百万年的古火活动,是古火及环境演化的重要标志。哈尔滨荒山位于松花江支流阿什河右岸,海拔约180m,主要由黄土—古土壤序列和河湖沉积物组成。荒山岩芯黄土(冰期)—古土壤(间冰期)中炭屑总浓度为1715~24071粒/g,平均值为5803粒/g,炭屑总浓度表现为古土壤层偏高,黄土层偏低的趋势。下图示意荒山地理位置。
(1)分析荒山岩芯中古土壤比黄土中炭屑浓度高的原因。
(2)指出荒山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并说明植被对古火发生产生的影响。
(3)简述荒山地区古火发生时炭屑颗粒的传播特征。
【答案】(1)古土壤形成时期为间冰期,气温高,发生古火的频率高;间冰期气候较温暖、湿润,荒山地区植被茂盛,可燃物丰富,古火发生频率高,因此古土壤层炭屑浓度较高。
(2)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给古火的发生提供了可燃物,枯枝落叶增多,增加了古火发生频率,促进了古火的蔓延。
(3)古火发生时,通过风力传播,细粒炭屑传播路程较长,沉积地点离源区较远;粗粒炭屑传播距离较短,在原处或近处沉积,沉积地点离源区较近。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炭屑是有机体不完全燃烧(或高温分解)所产生的深褐色或黑色无机碳化合物,炭屑浓度高,说明古火较多。由所学知识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由材料可知,古土壤层发育于间冰期,气温较高,发生古火的频率高;间冰期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荒山地区植被茂盛,可燃物丰富,古火发生频率高,古火发生后,燃烧物产生的炭屑量较大,沉积在土壤中,因此古土壤层炭屑浓度较高。
【小问2详解】
由图示纬度可知,荒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由材料可知海拔约180m,海拔较低,因此当地应主要生长适合在温带季风气候区生长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植物本身是可燃物,尤其是落叶林,产生大量的枯枝落叶,给古火提供了可燃物,增加了古火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树木枝干往往距离较近,火灾发生时,促进了古火的蔓延。
【小问3详解】
森林火灾一般发生在干燥期。古火发生时,说明当地空气较为干燥,则可推断,炭屑主要通过风力搬运(传播)。风力搬运能力强弱与风力大小和搬运物粒径大小有关。细粒炭屑容易被风力搬运,传播路程较长,沉积地点离源区较远;粗粒炭屑不易被风力搬运,传播距离较短,在原处或近处沉积,沉积地点离源区较近。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控制及相关多种因素影响,从2023年7月29日始,在北京140年来最强暴雨的影响之下,一场洪水突袭京津冀。多条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天津地处海河入海口,洪压力巨大。下图为本次京津冀地区暴雨的形成原理图。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本次华北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
(2)从海河流域的水系特征的角度解释天津防洪压力巨大的原因。
(3)为减轻天津防洪压力,说出在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答案】(1)台风带来了大量海洋水汽,其中心附近气流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暴雨;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与台风中心气压差大,偏东风(东南风)势力强盛,强风输送水汽作用强;水汽受太行山、燕山地形阻挡,抬升形成暴雨。
(2)海河支流众多,且支流流域面积较大,河网密布,洪水来水量大;海河大致自西向东流,流域呈扇状水系,汇聚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海河干流较短,泄洪能力差。
(3)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划定蓄滞洪区,分流洪水;开挖入海运河,分流入海。
【解析】
【小问1详解】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中心附近气流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形成暴雨,通过水汽输送路线2给华北带来了大量海洋水汽;根据我们的所学知识,华北地区的雨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有关,图中显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与台风中心气压差增大,偏东风(东南风)势力强盛,强风输送水汽作用强;华北位于太行山脉东侧、燕山南侧,水汽受太行山、燕山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形成暴雨。
【小问2详解】
海河水系由北部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部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组成,海河流域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3%,强暴雨使河水水位猛涨,支流众多洪水来水量大;海河流域呈扇形水系,西高东低,西边的山脉支流众多,是“扇面”,然后慢慢汇聚到“扇柄”入海,天津正是处于“九河下梢”的“扇柄”位置,所以承担着洪水入海的“重任;众多支流汇水入海河,但海河下游干流较短,泄洪能力差,增大了天津的防洪压力。
【小问3详解】
流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主要是平原,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因此应加固大堤,疏浚河道,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流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不易排水,应划定蓄滞洪区,分流洪水,减轻洪水危害;海河下游干流较短,开挖入海运河,分流入海,减轻天津防洪压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三校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十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