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7357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3571/1/1_173336772185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47357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3571/1/2_173336772185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647357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473571/1/3_1733367721858.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地理 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济南高新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1.地理课上,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图,用方框表示亚欧大陆,用阴影部分表示中国,示意中国的地理位置。下列同学所画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CD错误;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部有北回归线(23.5°N)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无地区位于寒带,即无北极圈(66.5°N)穿过,A错误,B正确。故选B。2.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促进我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有关我国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B.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C.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答案】B【解析】我国有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我国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胡焕庸”线即黑河—腾冲一线东部人口较为稠密,其主要影响原因有( )①地势较低平②气候较适宜③交通较便利④开发历史悠久,经济较发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造成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从自然原因看,我国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地形平坦,多平原和丘陵,气候温暖湿润,生产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而西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草原、山地,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从社会原因看,我国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而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城镇少,城镇人口少。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较为稠密,其主要影响原因有①②③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图为1950年后我国两类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及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C.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D.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逐年增加5.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A.就业困难、住房紧张 B.劳动力比例下降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6.当前,我国提倡“三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B.改变人口分布现状C.缓减人口老龄化问题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答案】4.C 5.A 6.C【解析】【4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人口总数不断增加,A错误;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慢,B错误;老年人口比重增加,C正确;劳动年龄人口比重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D错误。故选C。【5题详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会导致劳动力比例下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给养老服务业迎来机遇,BCD正确;就业困难、住房紧张是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带来的问题,A错误。故选A。【6题详解】由图的信息可知,我国的老龄化进一步加重,为缓解我国的老龄化,我国实施“三孩政策”,C正确;“三孩政策”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A错误;不能改变人口分布状况,B错误;放开“三孩政策”不是取消计生政策,而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D错误。故选C。7.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片头介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回的天地,还是冰与火的乐章。其中“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道出了我国( )A.大部分位于高纬度,终年严寒 B.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C.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 D.热带面积广,光热条件好【答案】C【解析】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少部分位于低纬度,没有高纬度,A错误;我国东西距离长,时间差异大,但这与四季的变化、南北气候的差异没有关系,B错误;我国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明显是导致“四季轮回的天地,冰与火的乐章”的原因,C正确;热带面积仅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少数地区存在,D错误。故选:C。8.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D.内蒙古高原西部气候干燥——地形因素【答案】C【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势因素,A错误;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纬度因素,B错误;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C正确;内蒙古高原西部气候干燥——海陆因素,D错误。故选C。9.古人用“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句,表达季风可以使作物高产丰收,增加财富。使中国东部地区作物高产丰收的“南风”主要指( )A.西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答案】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来自于太平洋,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故根据题意选B。读我国五城市气候资料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五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乌鲁木齐 B.呼和浩特 C.银川 D.南宁11.下列关于图中城市降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乌鲁木齐—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B.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C.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D.南宁—降水少,季节变化小【答案】10.A 11.B【解析】【10题详解】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我国月均温,七月最高,一月最低。由图可知,图中五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乌鲁木齐,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从冬春降水量、夏秋降水量比重大小判断季节变化大小,所以乌鲁木齐降水量季节变化最小,呼和浩特、银川、拉萨降水量季节变化大,南宁季节变化较大。因此乌鲁木齐降水少,季节变化小,故A错误。银川的降水少, 季节变化大,故B正确。拉萨降水较少, 季节变化大,故C错误。南宁降水多, 季节变化较大,故D错误。故选B。寒假期间,张红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她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张红一家的旅行路线最有可能是( )A.从上海到兰州 B.从香港到成都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长春到三亚13.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东西跨经度广 B.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C.南北跨纬度大 D.海拔高低不同14.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着装都是以轻薄衣物为主,说明我国夏季( )A.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 B.降水南多北少 C.降水东多西少 D.南北温差大【答案】12.D 13.C 14.A【解析】【12题详解】寒假期间为冬季,我国冬季越往北气温就越低,“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说明张红一家人行走的路线为由北向南,随着气温升高,才慢慢脱掉衣服,选项中只有从长春到三亚路线由北向南,故选项D符合题意。从上海到兰州,从香港到成都,都是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是变冷,从拉萨(海拔高)到北京气温都冷,是排除ABC,选D。【13题详解】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气温从南向北递减,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纬度因素影响,C正确;东西跨经度广影响时间,A错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影响降水量,B错误;海拔高低不同只会局部影响气温,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所以大部分地区着装都以轻薄衣物为主,A正确,D错误;与降水南多北少,降水东多西少无关,BC错误。故选A。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2004-2020年( )A.2020年石油消费占比最低 B.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减少C.煤炭消费占比逐年降低 D.天然气消费占比小于石油16.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5.D 16.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2004-2020年之间,我国2008和2012年石油消费占比最低,A错误。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增加,B错误。煤炭消费占比先升后降,煤炭消费占比最大,C错误。天然气占比在10%以下,而石油消费占比在15%-20%之间,天然气消费占比小于石油,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确保能源安全,①符合题意;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减少污染,使用清洁能源,③符合题意;通过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④符合题意;加强能源进口途径,保障能源输入,②不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一乙、乙一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A.土壤、地形 B.土壤、海陆 C.纬度、地形 D.海陆、纬度18.图中冬小麦分布的温度带大部分应该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答案】17.C 18.C【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和乙位于华北平原,丙位于黄土高原,其分界线山脉是太行山;甲地纬度低、乙低纬度较高,两地纬度差异大,造成了热量差异,影响冬小麦收割,AB不符合题意;丙、乙位于山脉两侧,地形差异造成了热量差异,影响冬小麦收割,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冬小麦集中的地区是华北地区,属于温度带中的暖温带,该地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C正确,ABD错误,故选C。家住河北的棉农小张去新疆参观棉花收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9.在新疆小张发现棉农出工和收工时间都比家乡晚2个小时左右,从地理的视角看其主要原因是( )A.新疆地处内陆,白天比家乡更为炎热B.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C.两地距离遥远,生活习惯存在差异D.海拔较高,日落较晚20.下面是小张在新疆棉区拍摄到的棉花收摘期生产场景照片,表明我国( )①农业生产已经全部实现机械化②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③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④新疆气候干旱,只适合大面积种植棉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9.B 20.B【解析】【19题详解】河北位于东八区附近,新疆位于东六区,两地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地方时的差异,时间相差2小时左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读图可知,新疆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没有全部实现机械化, ①错误。通过机械化,说明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②③正确。新疆气候干旱,适合大面积种植棉花,但也可以发展畜牧业、绿洲农业等,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读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有关东北三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 B.有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C.东北地区被称为“白山黑水” D.土地资源较少、土壤贫瘠,农业机械化水平低22.东北地区地表结构的大致特点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两山夹一川C.呈半环状的三带 D.沟壑纵横23.东北平原经过50多年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湿地面积锐减,针对此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对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B.建立自然保护区C.利用湿地的水土条件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 D.退耕还湿,退耕还湖【答案】21.D 22.C 23.C【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东北三省包括黑、吉、辽三个省区,A正确;有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B正确;东北地区被称为“白山黑水”,C正确;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地肥沃,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D错误。故选D。【22题详解】读图可知,东北地区的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C正确;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地形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A错误;山西省总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B错误;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湿地面积锐减,针对此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有对退化和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退耕还湖,ABD正确;利用湿地的水土条件发展农业,增加粮食产量,不合理,会进一步破坏湿地环境,湿地进一步减少,C错误。故选C。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以北京最为典型。坐北朝南的正房一般在四合院中轴线上,左右两侧为厢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幼辈住房。图1为北京四合院景观图,图2为北京市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各小题。24.四合院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低温少雨 D.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25.四合院作为文化景观,其文化内涵有( )①反映中国建筑的对称之美②反映古人长幼尊卑的观念③围合式居住突出防御外敌侵扰的功能④闭合而露天,既防风沙也能自然通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24.B 25.A【解析】【24题详解】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四合院是北京传统住宅的代表。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夏季多雨;气温位于25℃以上,夏季高温。故选B。【25题详解】四合院作为文化景观,其文化内涵有反映中国建筑的对称之美,反映古人长幼尊卑的观念,围合式居住突出防御外敌侵扰的功能,①②③正确。闭合而露天,既防风沙也能自然通风不能反映文化内涵,④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共5小题,满分50分)26.在我国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示意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分布的植被是 。(2)与西安相比,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更________(早/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________。(3)西安与长春两地中,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________。(4)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进程,反映该地区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产生这种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答案】(1)常绿阔叶林 (2)①.晚 ②.海拔高 (3)长春 (4)①.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②.纬度因素【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分布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与西安相比,拉萨树叶变绿的时间更晚,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拉萨比西安海拔高,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春天来得晚。【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西安与长春两地中,秋季树叶先变黄的是长春,长春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秋季来得早。【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我国跨越纬度广。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树叶变绿的进程,反映该地区春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气温逐渐递减,产生这种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香港和澳门面积狭小,人口稠密,澳门更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陆地空间,两地均通过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除去人工造陆,还有“自然造陆”的案例,比如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山东省东营市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造陆“功臣”正是黄河。材料二 香港、澳门位置示意图(图1)和黄河各段含沙量、输沙量示意图(图2)。材料三 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优势与香港、澳门合作,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合作,从最初的“前店后厂”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粤港合作模式。(1)香港和澳门不仅采取填海造陆的方式增加陆地面积,而且同时大力建造摩天大楼。两地这样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港澳在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过程中,可提供哪些优势,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答出两点即可)(3)请谈一谈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合作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4)请谈一谈对香港与澳门填海造陆影响的看法。(5)简述黄河能够“自然造陆”的原因。【答案】(1)人多地狭(少)(或人口密度非常大)(2)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 (3)祖国内地寻求不断发展,从低端产业起步,不断升级产业,在争取效益的同时还兼顾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4)利:可以缓解香港和澳门土地不足的现状。弊端:破坏海洋(湿地、植被)生态(自然)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生活(破坏生物多样性)(5)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在入海口处,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泥沙淤积,使得海洋变陆地。【解析】【小问1详解】读材料可知,港和澳门面积狭小,人口稠密,要想有更多的陆地空间,两地均通过填海造陆扩大土地面积,方法主要包括“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和“下海”填海造陆。【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和澳门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优势与港澳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小问3详解】读材料可知,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合作,从最初的“前店后厂”模式发展到现在的粤港合作模式,原因是祖国内地寻求不断发展,从低端产业起步,不断升级产业,在争取效益的同时还兼顾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小问4详解】两地人多地少,海域面积广阔,填海造陆有利影响是,可以缓解香港和澳门土地不足的现状,缓解人地矛盾。填海造陆的弊端是,会破坏自然生态,出现盐碱化以及地表沉降,海水倒灌,破坏海洋(湿地、植被)生态(自然)环境,影响海洋生物生活(破坏生物多样性)。【小问5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因为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增大;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低平,水流平缓,流速变慢,本来混合在水中的泥沙沉积下来,造成泥沙淤积,使得海洋变陆地。28.某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结合图1、图2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观察发现】(1)图1中的A、B两瓶水,浑浊的是____瓶,该水样取自黄河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实验探究】(2)观察图2可以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乙两杯对比来看,较浑浊的是____杯,该杯对应的植被情况是 。【联系实例】(3)黄河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出 的景观。【提出对策】(4)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措施有 等。【答案】(1)①.B ②.中游 (2)①.乙 ②.稀疏 (3)千沟万壑 (4)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A瓶水取自黄河源头,B瓶水取自黄河中游。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剧增。因此B瓶水浑浊。【小问2详解】根据图2可知: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乙两杯对比来看,较浑浊的是乙杯。乙杯对应的植被稀疏,保持水土的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小问3详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沟壑纵横的景观。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台湾海峡西岸。图1为我国南方地区略图,图2为台湾省简图。(1)材料中提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海峡(图1中丙)是________海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区简称______。(2)海峡西岸经济区覆盖范围广,往东北方向可衔接(图1中甲)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往西南方向可衔接(图1中乙)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乙工业基地是国家最先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3)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省的贸易合作紧密。台湾省的优势产业是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4)台湾因盛产_______,有“东方甜岛”的美称。(5)台湾晒盐业发达。海水晒盐依靠自然蒸发,受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盐业生产是“阳光下的产业”,“先问天,后晒盐”,更佐证了盐业生产对天气条件依赖性强,台湾晒盐业最可能布局图2中ABCD四地中的_____地,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解释 。【答案】(1)①.台湾 ②.闽 (2)①.长江三角洲 ②.珠江三角洲 (3)高新技术产业 (4)甘蔗 (5)①.B ②.台湾的西南海岸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量大【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材料中提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海峡是台湾海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区是福建省,简称闽。【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甲是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乙是珠三角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乙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国家首先选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其临近港澳。【小问3详解】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省的贸易合作紧密,台湾省的优势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台湾工业的“硅谷”是新竹。【小问4详解】台湾以热带、亚热带气候为主,因盛产甘蔗,有“东方甜岛”的美称。【小问5详解】由图2可知,ABCD四地中,台湾晒盐业最可能布局在B地。台湾西部平原面积广大,西海岸沙滩广布,晴天多,日照充足,处于山脉背风坡,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因此台湾有“海上盐仓”之称。所以台湾晒盐业分布在B处的气候原因是:这里位于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降水少,日照长,蒸发量大,适合晒盐。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