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8小题,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K-39,Ag-108,Ca-40,Fe-56,Cu-64,Zn-65,S-32,Cl-35.5
    第I卷(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生活常见的现象,其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干冰进行人工降雨B. 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C. 充有稀有气体的霓虹灯通电发出彩色光D. 烹饪美食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烹饪美食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第19届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举行。“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下列做法与“绿色亚运”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推广使用新能源,提倡绿色出行 B. 废弃电池收集后深埋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C. 限制燃放烟花,提倡“数字烟花” D. 将工厂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推广使用新能源,提倡绿色出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废弃电池收集后深埋处理,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故B符合题意;
    C、限制燃放烟花,提倡“数字烟花”,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工厂废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在一次“荒野求生拓展活动”中,小刚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简易装置从河水中获取饮用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杯中的水是饮用水 B. 河水通过活性炭吸附也能获取该饮用水
    C. 获取饮用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D. 从河水中获取饮用水是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装置的原理:河水中的水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在塑料膜上凝结成水珠,滴落到水杯子,此方法获得的水是饮用水,故A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河水中的氯化钠等物质,不能得到该饮用水,故B符合题意;
    C、温度越高,河水中的水蒸发得越快,获取饮用水越快,所以获取饮用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河水中获取饮用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
    B. 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
    C. 霉变大米经高温蒸煮后也不可食用
    D. 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CO中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C、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性质稳定,高温也不被破坏,因此经高温蒸煮后也不能食用,以防影响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时候会生成一氧化碳,冬季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要注意通风,防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 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是科学探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研磨后闻气味
    B. 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药品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不能凑到瓶口去闻,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2个铁离子:2Fe2+B. 3个一氧化碳分子:3CO
    C. 2个氮原子:N2D. 硝酸铵:NH3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离子表示为:2Fe3+,不符合题意;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一氧化碳分子表示为:3CO,符合题意;
    C、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氮原子表示为:2N,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铵根离子显+1价,硝酸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H4NO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
    C. 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
    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如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无溶质析出),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如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4价,故B正确;
    C、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则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混合),但一定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种金属的原子的结构不同,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FeSO4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症。已知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铁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
    B. 铁元素位于第五周期
    C. 铁离子的核外有24个电子
    D. x=2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元素信息图中正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铁原子的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选项错误;
    C、铁离子是1个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则1个铁离子核外有23个电子,选项错误;
    D、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x=26−2−8−14=2,选项正确。
    故选D。
    10.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下列物质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
    B. 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
    C. 因为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所以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因为氢氧化钠显碱性,所以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不同,不符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故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故选D。
    11. 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与手性分子有关。手性分子的化学式相同,但性质不同,如图中柠檬烯,一种结构的柠檬烯(S-柠檬)闻起来是柠檬味,其对称结构的柠檬烯(R-柠檬烯)闻起来是橘子味。下列有关柠檬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S-柠檬烯和R-柠檬烯的组成、结构完全相同B. 柠檬烯的化学式是C10H16
    C. 柠檬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D. 一个柠檬烯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S-柠檬烯和R-柠檬烯都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但是结构不同,故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1个柠檬烯分子由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构成,则柠檬烯的化学式是C10H16,故B说法正确;
    C、柠檬烯的化学式是C10H16,则柠檬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16)=15:2,故C说法正确;
    D、由图可知,1个柠檬烯分子由10个碳原子和16个氢原子构成,则一个柠檬烯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2. 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的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灼烧羊毛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棉花时有烧纸气味,现象不用,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和银均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无法通过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的方法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钙固体,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HCl均与氢氧化钠反应,原有物质被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A。
    13.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一种燃料)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 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 该反应对于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故A不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的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的生成,不属于置换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C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储存时发生了置换反应
    B. 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Ba(NO3)2
    C. 该转化中共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还原时发生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储存时,一氧化氮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BaO转化为硝酸钡,由于该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氧气也参与了反应,即二氧化氮和氧化钡、氧气转化为硝酸钡,均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
    B、该技术能将氮氧化物最终转化为氮气,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BaO,故B错误;
    C、根据D选项可知,X为二氧化碳,故该转化中,一氧化氮和氧气转化为二氧化氮,该反应中氮元素由+2价转化为+4价,氧元素由0价转化为-2价,氧化钡和二氧化氮、氧气转化为硝酸钡,该反应中氮元素由+4价转化为+5价,氧元素由0价转化为-2价,还原过程中,一氧化碳和硝酸钡转化为氮气、氧化钡和二氧化碳,氮元素由+5价转化为0价,碳元素由+2价转化为+4价,故该转化中氮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O、Ba、N的个数分别是5、11、1、2,生成物中含C、O、Ba、N的个数分别是0、1、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5个C、10个O,故X的化学式为:CO2,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面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B.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用等质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 氢氧化钙溶液加足量的水稀释
    【答案】B
    【解析】
    【详解】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继续溶解至饱和,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硝酸钾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A不正确;
    B、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一开始不产生沉淀,至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开始生成沉淀,直至氯化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根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则用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剂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足量的水稀释,随着水的加入,溶液的碱性减弱,pH 变小,但是溶液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溶液pH会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等于或小于7,故D不正确;
    故选:B。
    16. 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X元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X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B. 戊代表的物质均不易溶于水
    C. “甲→乙→丙”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D. 将丙物质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转化可知,甲、乙、丙、丁、戊均含有X元素,且X元素除0价外只有+2、+4两种价态,可以确定X为碳元素。再根据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可知,甲为单质碳,乙为一氧化碳(CO),丙为二氧化碳(CO2),丁为碳酸(H2CO3),戊为碳酸盐。
    【详解】A、根据分析,X元素是碳元素,碳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不同的单质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但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戊为碳酸盐,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也可以是难溶性碳酸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乙→丙”的转化即“碳→CO→CO2”的转化,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实现,也可以通过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根据分析,丙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石蕊遇酸变红,将丙物质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颜色由紫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类比、迁移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D.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如活泼金属能够与盐酸反应得到氢气气体,而本身却不是碳酸盐,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也会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也会生成盐和水,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但是铝制品比铁制品不容易腐蚀,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保护内部的铝防止其生锈腐蚀,故铝制品不易被腐蚀。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不一定都是碱溶液,只要显碱性就可以,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8. 下列实验中,实验装置与现象、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答案】BC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用火柴点白烟,白烟被点燃,说明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白烟不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该反应无气体参与或生成,化学反应前后,天平平衡,可以证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说明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前,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9. 小元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能力时,得到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B.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D.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A,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故A正确;
    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错误;
    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C错误;
    D、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要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t1℃时,B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至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由图可知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 >A>C,故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CuCl2、KOH、NaNO3、Ba(NO3)2
    B. K2CO3、Ba(OH)2、KOH、稀HNO3溶液
    C. Na2SO4、Na2CO3、稀HCl、稀H2SO4溶液
    D. NaCl、AgNO3、Ca(NO3)2、稀H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铜溶液是蓝色,其他三种溶液都是无色的,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O3溶液,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稀H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Ba(OH)2,与碳酸钾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KOH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B符合题意;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产生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C不符合题意;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该溶液为AgNO3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的值为11 B. 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5
    C. W由三种元素组成 D. W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1g+20g+4g=10g+4g+0g+xg,x=11,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中氧气与水的质量变化之比为:,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水的质量增加,水是生成物,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是反应物,W的质量减小,W是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中含氧元素,故W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3g+1g=4g,故W中不含氧元素,故W由两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W中碳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符合题意。
    故选AD。
    22. 某固体粉末可能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②过滤,向滤液中缓慢加入盐酸至过量,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粉末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B. 不可能只含有一种物质
    C. 不溶物一定是碳酸钙D. 一定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取少量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搅拌,有不溶物,该不溶物可能是固体粉末中本身含有的碳酸钙,也可能是微溶的氢氧化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②过滤,向滤液中缓慢加入盐酸至过量,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盐酸,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而滤液中的氢氧化钠可能是固体粉末中本身含有的氢氧化钠,也可能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故固体粉末的组成可能是: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但是不一定含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 该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物质,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不溶物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不一定含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第Ⅱ卷(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52分)
    23.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是实现美丽中国的保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花生油B. 馒头
    C. 羊肉片D. 西红柿
    (2)小明发现奶奶经常食用的钙奶饼干成分表中有碳酸钙这种物质,食物中补充适量的钙元素可以预防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状腺疾病B. 贫血病C. 骨质疏松、佝偻病D. 智力低下,侏儒症
    (3)春天学校组织学生到郊外踏青,妈妈给小明带了用糯米和火腿瘦肉制作的肉粽,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讲,小明最好再带些_______。同学们在树林里发现了马蜂窝,老师提醒别干“捅马蜂窝”的傻事,因为马峰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蜇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______(填调味品)先做简单处理,缓解疼痛。返回时老师提醒同学们要把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随身带走,这个行为有利于缓解_______(填一种环境问题)。
    【答案】(1)C (2)C (3)①. 水果 ②. 食醋 ③. 白色污染
    【解析】(1)A、花生油富含油脂,不符合题意;
    B、馒头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羊肉片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西红柿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不符合题意;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人体缺少铁元素,容易得贫血病,不符合题意;
    C、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符合题意;
    D、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少锌元素会导致儿童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侏儒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糯米富含糖类,火腿瘦肉富含蛋白质、油脂,还缺少维生素,最好再带些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
    马蜂体内含有一种碱性物质,蛰咬后疼痛难忍,若发生此事故,就医前可用厨房中的食醋先做简单处理,利用酸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缓解疼痛;
    废弃塑料如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会导致白色污染。故把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垃圾随身带走,这个行为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24. 科技缔造生活,创新筑梦未来,材料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1)碳晶地暖环保、节能、安全,其构造如图所示。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挤塑板和_______。
    (2)吸附材料具有多孔、表面积大的特点。活性炭吸附NO2的过程中,会伴有C与NO2的反应,产物为两种常见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我国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应用了新型金属结构材料—镁锂合金,下列不属于镁锂合金性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硬度高B. 密度大 C. 抗腐蚀 D. 耐磨性高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过滤”、“吸附”或“蒸馏”);
    (5)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国际社会一致认为需要加强合作,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尽快实现“碳中和”。我国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我国的责任与担当。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石油和___________。海水碳储存,可以缓解空气中CO2过多的问题,随海水储存CO2年代的变迁,测得海水的pH变化如图所示,海水的pH变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聚氯乙烯膜
    (2)
    (3)B
    (4)蒸馏
    (5)①. 煤 ②. 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显酸性
    【解析】(1)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聚氯乙烯膜;
    (2)由题文可知,反应是碳和二氧化氮反应生成两种常见无毒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为氮气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3)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更大、抗腐蚀性能更强、耐磨性更高、密度要小,故选B;
    (4)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蒸馏得到纯净水;过滤是将不溶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故填煤;
    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显酸性,导致海水的pH变小。
    25.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研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二: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3)选用药品。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的同种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上表中实验Ⅱ对应如图曲线___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小组同学不用实验Ⅲ药品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小组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用C装置制取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你认为用C装置制取气体,反应物需要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5)选择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表。
    利用如图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参考上表信息,对集气瓶中的液体(水、酒精、饱和NaHCO3溶液)进行选择,你选择的液体是___________(填“水”、“酒精”或“饱和NHCO3溶液”)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气体从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答案】(1)分液漏斗
    (2)①. B ②. 控制反应速率 ③.
    (3)①. 乙 ②. 反应速率太快
    (4)液体与块状固体
    (5)①. 饱和NHCO3溶液 ②. b
    【解析】(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或C为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锰为粉末状,故不能使用C装置作发生装置,故选B;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下的速度,故该装置的优点为控制反应速率;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后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反应一会儿后,不再产生气泡,故实验Ⅰ对应如图曲线丙,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实验Ⅱ中对应图中曲线乙;
    实验Ⅲ用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接触面积大,反应太快;
    (4)C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使用多孔隔板是为了放置固体达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目的,故用C装置制取气体,反应物需要具备的条件是液体与块状固体;
    (5)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因为二氧化碳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所以选择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液体小,故气体从b口通入。
    26.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_____,如果操作过程中俯视读取量筒刻度读数,最终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偏大”、“偏小”或“不变”)
    (2)实验乙:能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丙:该实验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从而得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
    【答案】(1)①. 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 ②. 偏大
    (2)①. 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②.
    (3)①. 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 ②.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1)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所以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中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是错误的。俯视读取量筒刻度读数,使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最终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偏大。
    (2)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故填: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3)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故填:下面蜡烛先灭,上面蜡烛后灭;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7. 竹麻通过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浸泡以及打浆、抄纸等步骤可制得纸张。某兴趣小组模拟古代造纸技术,他们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澄清溶液中溶质是什么,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含有KOH; 猜想二:含有KOH、______; 猜想三:KOH、Ca(OH)2
    【设计实验】
    【交流反思】
    (1)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含有KOH、Ca(OH)2的废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某小组同学对废水做如下处理(见下图)。C烧杯中出现______现象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答案】 ①. K2CO3 ②. 无明显现象 ③. K2CO3 ④. 产生白色沉淀 ⑤. ⑥.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分析】将一定量的生石灰、K2CO3用足量的水溶解,生石灰会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之后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据此回答。
    【详解】猜想假设:溶质的成分可能包括生成的氢氧化钾和没有反应完的碳酸钾。
    设计实验: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结论说明猜想二不正确,则溶质中不含碳酸钾,那么加入稀盐酸后不会看到气泡产生,故现象为无明显现象。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结论说明猜想三正确,则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钙,要验证氢氧化钙的存在,一般加入的试剂与氢氧化钙产生沉淀即可判断,故可以选择加入碳酸钾溶液等可溶性碳酸盐,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反思:(1)步骤2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钾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
    (2)A烧杯中含有的溶质为KOH、Ca(OH)2,B烧杯中加入酚酞后溶液遇碱变红,C烧杯中加入稀硫酸会与KOH、Ca(OH)2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溶液的红色会逐渐变淡,当溶液由红色完全变为无色时,说明水中已无KOH、Ca(OH)2。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计划对废旧手机电路板中的铜和贵金属进行分类回收(废旧手机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他们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铜会转化为铜离子,不考虑金银等离子发生类似的反应。
    (1)步骤①-④的过程中均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步骤③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滤液4中阳离子有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1)引流
    (2)使铝和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
    (3)、
    (4)Fe2+、H+
    【解析】(1)步骤①-④都是过滤操作,即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2)废旧手机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五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l>Fe>Cu>Ag>Au,加入硫酸后,只有铝和铁与硫酸反应,故步骤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使铝和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故填:使铝和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
    (3)由第(2)小问可知,渣1中含有铜、银、金。加入足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铜与硫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滤液2中含有硫酸铜、硫酸、过氧化氢,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4)由第(3)小问可知,滤渣3中含有铜和过量的铁,加入过量稀硫酸,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此时溶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剩余的稀硫酸,故滤液4中的阳离子有亚铁离子和氢离子,故填:Fe2+、H+;
    29. 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受热分解后得到三种氧化物,某兴趣小组对草酸的有关性质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
    (1)草酸受热分解的三种氧化物可能是CO2、CO和_______(填化学式),该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阅读资料】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会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为验证猜想,将草酸受热后得到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A、B、C装置。
    【实验结论】
    (2)当观察到装置A中变蓝、B中变浑浊、C中________的实验现象时,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3)①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还有一个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②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H2O ②.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产生黑色沉淀
    (3)①. 在末端加一个酒精灯,将气体点燃 ②.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测草酸中含有氢、碳、氧元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草酸分解得到的三种氧化物可能是CO2、CO和H2O;
    (2)猜想二成立,故三种氧化物是CO2、CO和H2O,A中变蓝,说明生成物中有水;B中变浑浊,说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根据“向氯化钯溶液中通入CO,会产生黑色沉淀”可知,C中产生黑色沉淀,说明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3)①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处理方法是在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将气体点燃;
    ②草酸受热分解得到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 环境保护是我国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重金属污染问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防治重金属污染是我们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沉淀法除去水环境中的铜离子,并测定硫酸铜的含量。取400gCuSO4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求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
    【答案】(1)Na2SO4、CuSO4
    (2)解:设参加反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解得x=16g
    则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答: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4%。
    【解析】(1)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由图可知,当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铜并没有完全反应,所以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化学式分别是:Na2SO4、CuSO4,故填:Na2SO4、CuSO4;
    (2)详见答案。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金属铝和金属镁的化学性质不同
    不同种金属原子的结构不同
    C
    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碱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选项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方法或选用的试剂
    A
    鉴别羊毛和棉花
    灼烧法,闻气味
    B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C
    除CaCO3中混有的少量CaCl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CO2中混有的少量HCl
    通入NaOH溶液,再通入浓硫酸干燥
    选项
    A
    B
    C
    D
    装置
    现象
    白烟引燃了烛芯
    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天平依然平衡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水中白磷燃烧
    结论
    白烟可能是二氧化碳
    证明化学反应前后质
    量守恒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
    素组成的
    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物质
    H2O
    O2
    W
    CO2
    反应前的质量/g
    1
    20
    4
    0
    反应后的质量/g
    10
    4
    0
    x
    实验编号
    药品

    块状大理石、14%稀硫酸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粉状大理石、7%稀盐酸
    物质种类

    酒精
    饱和NaHCO3溶液
    每毫升液体中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1mL
    3.6mL
    几乎不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______
    猜想二不正确
    2、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许______溶液
    ______
    猜想三正确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五)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五)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单双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正月十五闹花灯, 端午插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