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备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介绍,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三苏”,“苏辛”,乌台诗案,《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赤壁赋》,夜游赤壁之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轼:字 ,号 ,谥号: , 人。 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 、弟 合称 。 他开创了 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 。 他因 被贬黄州,在此期间,写下了 、 以及千古流传的词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窕tiǎ之章。少shǎ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兮兰桨jiǎng,击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yǐ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不绝如缕lǚ。舞幽壑hè之潜qián蛟jiā,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然,正襟jīn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jīng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bì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于江渚zhǔ之上,侣lǚ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舟,举匏pá樽以相属。寄蜉fú蝣 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慕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zhòu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zú莫消长zhǎng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shùn;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客喜而笑,洗盏更gēng酌zhuó。肴yá核hé既尽,杯盘狼籍jí。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胐:农历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既,已经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上弦、下弦:初7-8;22-23
读音一:zhǔ动词①接连,跟随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②连缀,撰写衡少善属文。(《张衡传》)③聚集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吕氏春秋》)④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⑤邀请,劝请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赤壁赋》)
读音二:shǔ(l)名词①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②等,辈: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③亲属: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与妻书》)(2)动词①隶属,归属: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②管辖,掌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第一段: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漂浮去所要去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的样子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并不知道所要停留的地方,飘飘摇摇的样子好像要脱离人世,羽飞升成仙进入仙境。
四赋心境:心胸舒畅,无拘无束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月下赤壁——开阔、朦胧、清幽、空灵泛舟赤壁——良友相伴、古诗佐酒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补充:香草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4、所倾心的对象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香草美人”在古诗文中经常用来象征“君臣关系”。 “美人”是“君”,“香草”是“臣”。香草为美人添香,正如贤臣使君王更圣明。
(1)动词①断开,截断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②断绝孔子绝粮陈蔡。(《论衡》)③停,止,消失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④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⑤超过博见强志,过绝于人。(《汉书》)
(2)形容词①达到极点以为妙绝。(《口技》)②没有出路的,封闭的,陡峭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3)副词①很,非常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②完全,绝对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第二段: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打着拍子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香兰做的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心中的情思悠远,眺望美人,美人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奏,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尾声细弱而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悲 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三段:苏子不禁容色改变,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河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长达千里,旗子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劝酒,像蜉蝣一样在天地中寄居,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生命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携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1)客人为何而悲?英雄落幕自身渺小人生短暂理想难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寄”写出了人生的短暂“渺”写出了人类的渺小
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的对比,突出“客”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悲伤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想超脱尘世又无法逃避现实的悲伤
(2)作者是如何抒写这种悲情的?对比: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吾辈与英雄人物的对比,悲自身渺小比喻:人生短暂,感触生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现实:不可乎骤得
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先生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失意悲观中又保持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情怀。
(1)第四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有何变化?(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4)作者的观点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江上之清风有声,山间之明月有色,江山无尽,天地无私,风月长存,声色俱美,正可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融于自然,在恬淡幽静、气氛清新的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
(3)那苏子认为该怎样度过人生呢?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 既 白。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杯子再次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了,杯盘凌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天明。
(1)第五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梳理本文情感变化的脉络
任务1:本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
(1)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
(3)山川相缪 (通“缭”,盘绕)(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以”通“已”,停止)(5)杯盘狼籍 (通“藉”,凌乱)
举酒属客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属教坊第一部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如
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扣舷而歌之(3)正襟危坐而问客/羽化而登仙(4)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惟江上之清风 (2)凌万顷之茫然 (3)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白(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5)扣舷而歌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 (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月出于东山之上(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
5.乎(1)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吗。(2)相与枕藉乎舟中(3)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4)知不可乎骤得
介词,相当于“于”,在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助词,无义,调整音节。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词类活用(指出用法,解释词义)
动词使动,舞,使……起舞; 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正,形容词使动 使……整齐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顺流而东也
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东:名作动,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
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
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变白
四、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古今异义(4)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指明月停留。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5)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
1. 判断句 (语气词“也”,表判断)(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固一世之雄也2. 被动句(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 省略句(3)(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4)(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5)(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
4. 倒装句(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9)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12)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13)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立生活,不跟别人往来。不绝如缕:像细丝一样连着,差点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微弱。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的样子。沧海—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杯盘狼籍: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用以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逝而去。旌旗蔽空:旌旗遮蔽了太阳,形容军容或队伍壮盛。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很多。
之一、人称代词1、代自身或对方。可译为“我”或“你”。 例:(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蔺颇蔺相如列传》(2)君将哀而生(使…活下去)之乎? 《捕蛇者说》2、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事、物,译为“他”“他们”“它”等。 例:(1)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2)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鸿门宴》二、指示代词,可译为“此”、“这”、“这样”例:(1)之二虫,又何如?《逍遥游》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3)胡为乎遑遑于何之? 《归去来兮辞》四、结构助词1、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例:(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2、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与中心语是领属关系,可不译。 例:(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3、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与中心语是同一关系,可译为“这样的、那样的”说是指示代词也可。 例:(1)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例:(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取消独立性后该句子就做了某句子的成分了),可不译。 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3)主人疑狗之不吠也。 (4)若风之摇草木。6、用在前置宾语和谓语之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例:(1)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7、用在中心语之后,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例:(1)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2)马之千里者。《马说》 (3)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五、语气助词1、“之”字用在句末,在动词、形容词或时间名词后面,凑足音节,无实义,不译出。例:(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作者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赤壁赋》中写洞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洞箫声想到自己的凄凉身世,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课课件ppt,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简介,题目解说,知识卡片,写作背景,课文探究,课文分析,结构图解,主题归纳,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课前预习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赤壁赋,背景知识,文体知识,诵读全文,挖空填写,情景默写,重点虚词,宾语前置,知识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获奖课件ppt,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