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徜徉书海,领略时序之美。春天,鸟鸣应和着溪水歌唱,到碧绿的菜畦边走一走,与春天撞个满怀;夏天,听窗外热烈粗犷的骤雨,赏荷叶荫蔽下的红莲,与夏天来场约会;最美的当属秋天,菊花泼泼洒洒,在秋风中开得烂漫,黄叶沐浴着夕阳在空中流转,憔悴却又唯美;冬天也不甘寂寞,请北风常住,邀雪花做客,那雪,直落时如盐撒空中,风起时又若柳絮轻飘曼舞,也确实( )。四季总有变换的风景,而我们也应该有缤纷的心情。
(1)请用正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标点占一格)。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应和(hè)
B.菜畦(wā)
C.粗犷(guǎng)
D.荫蔽(yīn)
(3)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花枝招展
B.喜出望外
C.花团锦簇
D.美不胜收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朗润 酝酿 骄媚 絮絮叨叨
B.沉寂 遮敝 干涩 波光粼粼
C.贮畜 吝啬 祷告 翻来覆去
D.造访 憔悴 草垛 各得其所
3.下列向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在元旦晚会上,我们听到了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通过这次内容丰富的展览,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他与《大学》《庄子》《孟子》并称为“四书”。
B.小张和小宋是初中同学,毕业后一直没见面,今日遇见,小宋高兴地说“久仰久仰”。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这是一部志人小说集。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降职。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降职为龙标尉。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水何澹澹,。(《观沧海》曹操)
(2),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3)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6)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校七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
7.活动一: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书签上的赠语,使之形成整齐的句式。
友谊是茫茫大海的航灯,让人执着坚定;友谊是滋味干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8.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自谦而敬人的特色。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四句中就有两个用错的例子,请写出它们的序号:。
①小文到同学小康家去玩,临别时对小康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②小语送朋友小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文留念,小语惠赠。”
③请您斧正一下我的拙作。
④谢谢您的高见。
9.活动二: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交友方式,微信、QQ、做博……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网上结识朋友,请你在交网友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两点建议。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
10.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段中的“所爱”指
11.下列对《朝花夕拾》作品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无常》中,鲁迅描绘了儿时在迎神赛会和舞台上所见的爽直、公正的“无常”形象。
B.在《〈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
C.《五猖会》中,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可以引发读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虽粗鄙,但善良,鲁迅对阿长充满感激与怀念之情。
12.《朝花夕拾》中,鲁迅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请选择其中一位,结合书中事例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
六、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3.阅读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问题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首句用比兴手法,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朋友到夜郎西。
C.李白通过丰富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物的属性,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D.标题中的“龙标”与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的“龙标”是相同的含义,都指唐代县名。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陆少保①,字元方,曾于东都②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③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基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④,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选自《唐语林》)
①陆少保:元方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②东都:指洛阳。③直:同“值”。④以为言:就此说了埋怨的话。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尊君在不:
(2)太丘舍去:
(3)入门不顾:
15.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
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基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7.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汉语词典里,“元”有“首、大”之义;“方”有“方正”“正直”之,请销谷(甲)(乙)两篇短文内容,简述这两位“元方”是否人如其名。
八、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后面问题。
【甲】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乙】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18.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
【甲】【乙】
19.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
20.理解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见秋风起
①深秋,渐起的冷意使整个校园花草萧条,生命全无。翊飒秋风中,两株奇崛的古槐硬是挺着虬枝到现在,也再无还手之力地落个满地枯枝败叶。冬天未到,我早已佝偻了腰背,像一只僵硬的蚂蚁踟蹰着。
②“丁零零……”清脆响亮的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妈。
③“天气转冷了,你衣服够吗?棉被厚不厚?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冷空气,下降10度,不够的话我明天给你拿来”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
④“够了够了,你不用专门跑一趟了。”妈仍不放心地嘱咐了好几遍,才不舍地放下电话。
⑤从她的声音里我似乎能感受到她急促的鼻息,耳边萦回的叮咛撩动我隐约的遥想。我仿佛能看到此刻的她正拿起亲手为我新织的毛衣,铺平又叠起。其实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每年秋寒时都会第一时间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那些琐碎的唠叨如时光深处的温暖烙印,为我拂去秋寒,融化冬雪。
⑥记得还在读师范时,秋寒刚刚到达的一个大清早。我懒洋洋地拿着饭碗,不情愿地走出寝室。被迎面的寒风一吹,我浑身瑟缩,慢吞吞地朝食堂走去。
⑦下了楼,发现门口有两个熟悉的身影。走近了,却发现是父亲和母亲。父亲穿着那件洗得泛白的中山装,袖口的卷边已经磨破。他通红的脸上直冒热气,一双粗粝厚实的大手正凑到嘴边哈气。母亲的头发上沾满了细碎晶莹的冰霜,脖子里土黄的围巾衬得她的脸色有些泛黄。她把双手叉进棉裤口袋里暖手,肥大的棉裤使她瘦小的身躯看起来更加单薄。他们的身旁支着一辆 28 寸的加重自行车,一边的脚踏上扎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车子不堪重负似乎将要倾倒。
⑧“你们怎么来了?”我赶忙把母亲拉到一旁的桂花树下低声询问。父亲在一旁笑盈盈地望着我,眼里却盛满疑惑。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身乡下人的打扮在这县城里有多扎眼,我真怕会有同学看见。
⑨“这不你爸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怕你冻着,一大早就赶来了。”母亲边解释边伸手去解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我的衣裤鞋袜。“还有你最爱吃的土酱炒冬笋肉片,天冷要多吃点!”母亲又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保温杯塞到我怀里。
⑩我一边应声一边催促他们赶紧回去,父亲便骑上车带着母亲回家。我一看表:才7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15 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我愣愣地站在那儿,嗓子眼儿被哽住。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桂花树下泪流满面。父母亲每天夜晚为我看天气预报,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放心的儿子,而我却忘记了问候一声右手还植着钢板的父亲和惧寒的母亲。
⑪想起“气象先生”宋英杰接受电视采访时说的一个故事。
⑫家住北京的他看完电视后,寝不安席。他拨响了远在武汉的儿子电话。告诉儿子寒流快到武汉,嘱咐儿子注意保暖,要不就寄点衣物过去。儿子在那一头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挂了电话。他准备再拨时,哈尔滨的母亲打来电话,关切地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没有?”他来不及答话,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喷嚏。母亲急了,唠唠叨叨地说了半天“责备”的话。她问母亲那边天气,母亲说:“雪还在下呢。”
⑬他愣住了,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记了北风起处的哈尔滨和自己的母亲。
⑭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都是自上而下的?在秋风起时,父母常常惦记着远方的儿女,而我们却忘记了去关心下独守家中年迈的双亲。父母永远是我们心底最温暖的灯,照亮黑暗,驱逐寒冷。而生活在融融爱意中的我们是否能用及时的问候抚慰他们,让他们的心远离寒冬?
22.文章记叙了三件事情,请仿照例句,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例句:母亲打来嘱咐的电话让“我”添衣注意保暖,“我”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①读师范时一个秋寒的早晨,。
②北风未到武汉时,。
23.第①自然段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4.第⑩自然段画线句“捧着温热的保温杯,我在桂花树下泪流满面”表达了“我”此刻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5.多年以后,史铁生依然记得与母亲诀别那天的情景;人到中年,鲁迅依然记得在百草园捕鸟时的期待、紧张、兴奋、失望与沮丧……在你的成长中,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刻,让你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请以《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出现考生真实姓名。(2)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答案】(1)徜徉书海,领略时序之美
(2)B
(3)D
【详解】(1)本题考查汉字临写。根据题目要求,用正楷临写,做到准确、规范、美观即可。本题中“徜徉、略、序”等字易写错。
(2)本题考查字音。
B.菜畦(wā)——qí;
故选B。
(3)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运用。
A.花枝招展:通常用来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B.喜出望外:表示因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C.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根据“那雪,直落时如盐撒空中,风起时又若柳絮轻飘曼舞”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雪落下的美景,用“美不胜收”来形容最为贴切,表示景色美丽到让人看不过来,无法一一欣赏。
故选D。
2.【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形。
A.骄媚——娇媚;
B.遮敝——遮蔽;
C.贮畜——贮蓄;
故选D。
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有没有”;
B. 搭配不当,去掉“和优美的舞蹈”;
D. 表义不当,把“不发生”改为“再次发生”。
故选C。
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四书” 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不包括《庄子》;
B.“久仰久仰” 一般用于初次见面,小张和小宋是初中同学,毕业后再见面用“久违久违”;
C.《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并非“南宋”;
故选D。
5.【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排序。
排序时就要充分利用备选项所提供的隐含信息,其中包括句中的关联词语、句子的谈论话题、句子的主体、文段的行文脉络等帮助作答。
这段话是写遭遇嘲笑排挤后种子努力生长的过程,⑤句总写种子生长之不易,引起下文,故放在首位;③句“从此”是⑤句“嘲笑它,排挤它”的结果,紧接⑤句;接下来④句“虽然”一词转折,讲述种子的努力生长;紧接着是努力生长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变成了嫩芽,接②句;发芽之后开花,①句承接②句,所以顺序是:⑤③④②①;故选C。
6.【答案】山岛竦峙不知何处吹芦管影入平羌江水流正是江南好风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竦峙、芦管、羌、雁、罔、殆。
【答案】7.友谊是炎炎夏日的绿荫,让人清爽惬意友谊是悠扬和谐的曲子,让人心旷神怡。8.①②9.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详解】7.本题考查仿写。形式上,使用“友谊是……,让人……”的句式,内容上,用比喻句写出友谊的特点和给人的感受。示例:友谊是寒冷冬日的阳光,让人感到无比温暖。
8.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①句中,“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如“欢迎光临”,而句中说的是自己到别人家去,所以“光临”使用不当,应改为“来到”。“寒舍”是谦辞,用于对人称自己的家。应改为“贵府”。
②句中,“惠赠”是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而句中说的是自己赠书给朋友,所以“惠赠”使用不当,应改为“赠给”或“敬赠”。
③句和④句中的“斧正”和“高见”都使用正确,“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高见”是敬辞,称别人的见解。
故选①②。
9.本题考查提出建议。
结合题干“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在网上结识朋友”,据此可提出建议: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结合“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交友方式,微信、QQ、微博……”,据此可以提出建议: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积极向上、有正能量的人结交;不要轻信网络流传的信息,应该保持正常的心态进行网络聊天交友,在不熟悉对方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和网友直接会面;不能经常逃课或背着父母去网吧同网友聊天,不能因为上网影响学习。
【答案】10.狗•猫•鼠隐鼠11.B 12.阿长是一个粗俗、迷信却又善良、真诚的人。阿长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大”字;她还很迷信,给“我”讲各种古怪的规矩和故事。但她却费尽心思为“我”买来《山海经》,这件事让“我”对她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从她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可以看出,阿长虽然没有文化,却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她真心关爱着“我”。
【详解】10.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
结合本选段“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可知出自《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这篇文章,作者是鲁迅。《狗•猫•鼠》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文中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文段中的“所爱”指隐鼠。
1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二十四孝图》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的悲惨处境,“鲁迅对传统‘孝道’进行理性思考,认为要取其精华”错误;故选B。
1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朝花夕拾》的主要人物有保姆阿长、童年私塾老师寿镜吾、仙台医学院教授藤野先生、好朋友范爱农、父亲的邻居衍太太、作者的父亲等,从这些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
示例一:父亲。“我”儿时要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命令背书,等“我”背出,“我”也没有兴致了。父亲是一位刻板、专制、权威、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示例二: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示例三:衍太太,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形象。
13.【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标题中的“龙标”指唐代县名,诗中的“闻道龙标过五溪”的“龙标”指王昌龄;
故选D。
【答案】14.同“否” 舍弃回头看15.买者求见 /元方因告基人曰 /此宅子甚好 /但无出水处耳16.(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2)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17.①甲文中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②乙文中的元方“卖宅”一事反映出他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正直无欺。所以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分析】这两篇短文通过不同的情境展现了两位“元方”的正直品格。甲文中的元方年仅七岁,却能在面对父亲友人的无礼指责时,理直气壮地指出对方的不信与无礼,表现出早慧和正直。乙文中的陆少保在卖房时,坦诚告知买家房屋的缺陷,宁愿失去交易也不愿欺骗他人,体现了诚信和正直的品德。两位“元方”都符合其名字中“方正”“正直”的内涵。
【详解】1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句意为:你的父亲在不在?不:同“否”。
(2)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舍:舍弃。
(3)句意为: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这句话意思是: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主语前应该有停顿,表示句子的开始,“元方”前要断开;对话处要停顿,“曰”后要断开;转折词前要停顿,“但”前要断开。所以断句为: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
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重点词:
(1)与:和。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2)信:诚信,讲信用。则:就是。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甲文“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面对友人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其懂礼识礼,为人正直。后面的“入门不顾”更体现了他的刚正率直;
根据乙文“元方因告其人日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宁愿房宅卖不出去,也绝不骗人,可见陆元方的为人正直。他既做正直的人,又说正直的话,办正直的事。卖宅虽然失败,却留下了他诚实、正直的美德。由此可见这两位“元方”都可以说是人如其名。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陆少保,字元方,(陆少保)曾经要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正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房子)的人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房子)的人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刻决定不买了。子侄们埋怨了他几句,陆元方说:“不这样,就是欺骗对方了。”
【答案】18.甲:春花图乙:雪后的山19.都用了空间顺序,
甲文:树上——花下——遍地;
乙文:山上——山尖——山坡——山腰20.①蜜蜂忙碌的热闹景象,侧面写出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作者内心无尽的喜悦21.①妙在雪之小,例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②妙在雪之色,例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③妙在雪之态,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详解】18.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标题应能概括语段主要内容。
根据甲文中的“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野花遍地是”可知,本段的描写对象是春天的花。故可拟题为:春花图。
根据乙文中的“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本段的描写对象是雪后的小山。故可拟题为:雪后的山。
19.本题考查描写顺序。
根据甲文中的“树上”“花下”“遍地”可知,按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描写。
根据乙文中的“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可知,按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描写。
2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闹”是喧闹、哄闹的意思。此处用来形容蜜蜂,把蜜蜂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前句“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可知,从侧面表现了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表现了花的艳丽和春天的活力,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内心的喜悦。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可知,妙在雪之小。
根据乙文“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可知,妙在雪之色。
根据乙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可知,妙在雪之态。
【答案】22.父母空着肚子赶远路为“我”送御寒的衣物。宋英杰电话嘱咐儿子保暖,而被他忘记的母亲打电话关心他23.①环境描写;②生动地描写了深秋到来植物萧条的景象(或者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气氛);③为下文母亲打来嘘寒问暖的电话作铺垫,反衬母亲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4.①既为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和牵挂而深深感动;②又为自己因虚荣嫌弃他们的打扮(自己忘记问候父母的行为)而愧疚自责。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三个温情故事,展现了亲情的深厚与无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尤其是在寒冷的秋冬季节,父母总是先想到远方的孩子,而孩子却常常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文章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揭示了亲情的单向性和代际传递的特点,呼吁读者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及时回馈关心,温暖父母的心。文章情感真挚,发人深省。
【详解】2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格式是谁的什么事。
根据第⑥段到第⑩段的内容“‘这不你爸昨晚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冷空气,怕你冻着,一大早就赶来了’母亲边解释边伸手去解蛇皮袋,里面装满了我的衣裤鞋袜。‘还有你最爱吃的土酱炒冬笋肉片,天冷要多吃点!’我一看表:才7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15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可概括事件为:我上师范的时候,父母空着肚子赶远路为“我”送御寒的衣物。
根据第⑫段和第⑬段的内容“他拨响了远在武汉的儿子电话。告诉儿子寒流快到武汉,嘱咐儿子注意保暖”“他愣住了,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记了北风起处的哈尔滨和自己的母亲”可概括事件为:北风未到武汉时,宋英杰电话嘱咐儿子保暖,而被他忘记的母亲打电话关心他。
23.本题考查赏析描写。
细读第①段划线句可知,这是一处环境描写,从内容“翊飒秋风中,两株奇崛的古槐硬是挺着虬枝到现在,也再无还手之力地落个满地枯枝败叶”上来看,这处景物描写,表现了深秋到来之间的萧瑟景象,渲染了寒冷萧条的气氛。从结构上看,天气转凉,引出下文第③段母亲打电话来让我加衣服的情节。联系文章主旨可知,天气的寒冷与母爱的温暖形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
24.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联系文章第⑩段“我一边应声一边催促他们赶紧回去,父亲便骑上车带着母亲回家。我一看表:才7点整,而他们却空肚子骑了15里路,把掌心的温暖捎带到了我的手里”内容可知,父母空着肚子骑了十五里路,给我送来衣物,还把保温杯给我暖手,“泪流满面”表现了“我”在感受到父母无私关爱和牵挂时的内心触动。联系第⑩段“父母亲每天夜晚为我看天气预报,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放心的儿子,而我却忘记了问候一声右手还植着钢板的父亲和惧寒的母亲”分析,“我”意识到自己对父母关心的缺失,因而感到愧疚和感动,情感复杂而深刻。
25.【答案】例文:
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流逝的时光冲不淡往日的记忆,那一幕在我的心湖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深秋的下午,我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突然,我看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一个双腿截肢的中年人在地上爬着,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衫,脸上显得苍白而愁苦。他左手抱着一叠报纸,脖子上挂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沿着广场上的花坛,不停地喊着“晚报,晚报”。
他一边喊,一边在人们脚前爬行。有许多好心人都忍不住地可怜他,这个给他五角,那个给他一元。给钱的人都把他当成了乞丐,并没有注意到他左臂上的报纸。他接过钱,放进那个破旧的书包里,把一份份的报纸递了上去。那些好心人都吃了一惊,这才看见他左手上的报纸,可是谁也没有去接。
这时,他那拿着报纸的手一直举着,脸上露出坚韧而执着的表情,不停地说:“这是您买的报纸,请拿着。”好心人不解地望着他,直到接过那份硬塞过来的报纸,他这才继续向前爬行。 眼前的一幕,仿佛是晴空中的一道霹雳在我的脑海中炸开,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刚才中年人那执着的神情。这个用劳动换来生存的人,让我对流浪者的态度改变了。我错了,我不应瞧不起他们,他们之中有好样的,应该挑起大拇指称赞!
他靠卖报得来的钱虽然不多,但那是用自己的勤劳换来的。也许你要说他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就不失尊严吗?不,那并不失尊严,因为他身残志坚,活得有骨气,我佩服他。中年男人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仍在坚持,靠自己的劳动,捍卫着生命的尊严,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学习呢?
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为“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那一幕”表明在文中要写清具体的一件事,或一个场面,体现出记忆中的“一幕”。“我难以忘怀”表明“那一幕”给我的感受,也就是为什么要写“那一幕”。围绕这个题目,首先要确定写“哪一幕”,然后要思考那一幕为什么令我“难以忘怀”,这需要同学们深入挖掘“那一幕”背后的意义,揭示它让我难以忘怀的真正原因,从而深化主旨,使文章深刻感人。
第二,思路。此题要求写记叙文。可以采用顺叙或倒叙的顺序,记叙自己经历的“那一幕”。记叙的详略一定要安排好,侧重体现另我“难以忘怀”的部分。具体写一件事,或者一个场景,然后水到渠成的阐发自己的感触及领悟到的深刻意义。要在记叙中穿插多种描写,特别是注意细节刻画,避免平铺直叙,以充分体现我对那一幕的难以忘怀,记忆犹新,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叙述过程中适当抒情、议论,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点缀其间,事、情、理融为一体,充分体现那一幕令我难忘的原因。议论、抒情不宜过多,做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即可。
第三,选材。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印象非常深刻的事件,才能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那一幕”不必是什么大事件,也不必是众所周知,主要是选自己感动的事,难以忘怀的事,才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选材的角度很多,也很灵活,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中选取真实的“一幕”,也可以是自己观看电影、电视中的某一个特定镜头,还可以是在阅读中读到的难忘的一个情景。总之,选择的这一幕是对我十分有意义、有启发的,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终生难忘的就可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问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活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乌鲁木齐市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活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