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二年级上册心里健康
- 二年级《为班级服务》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年级心理健康《不当小马虎》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二年级心理健康《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说说委屈的事》心理健康教学设计改 教案 0 次下载
- 《朋友眼中的我》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二年级第十七课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观察》教学设计
展开《学会观察》教学设计学科:心理健康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主题:《学会观察》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观察的常见顺序,如由近到远、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等,并能在实际观察中灵活运用。 深刻理解抓住事物基本特征的方法,包括颜色、形状、动作、质地等方面,且能熟练运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等)进行全面观察,从而显著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细致度。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形式多样、动静结合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图片、触摸实物、参与游戏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的乐趣,进而学会根据不同观察对象和情境,巧妙运用所学到的观察技巧。 在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察思路。3. 情感与态度目标: 大力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帮助学生通过持续的观察实践,逐步建立起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发现细节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进而更加珍视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二、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1. 让学生扎实学会按照多种既定顺序(如由近到远、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等)进行系统的观察,确保在观察过程中不出现遗漏或混乱的情况。2. 使学生深入掌握抓住事物基本特征(如颜色、形状、动作等)的实用技巧,同时帮助学生理解针对不同类型对象(如动植物、生活用品等)应采用的相应观察方法,以便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2.2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活中观察力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活动,更要将观察内化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日常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 助力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境(如室内外环境、不同观察目的等),灵活、恰当地应用所学的观察技巧,能够自主调整观察顺序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三、教学准备 3.1. 工具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放大镜,方便学生在观察实物细节时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微小之处,如树叶的叶脉、昆虫的身体构造等。 准备足够数量的尺子,用于在“测量错觉”等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自己的视觉判断,从而深刻体会到工具在观察中的重要辅助作用。 分发便签纸给学生,以便在“找细节游戏”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记录下所发现的细节内容,方便后续的小组讨论和分享。 准备多种颜色的彩笔,在“实物观察挑战”活动中,让学生可以用彩笔生动形象地画出所观察到的实物特征,增强观察成果的直观展示效果。3.2. 材料准备: 精心挑选并收集一系列动植物照片(如形态各异的树叶、色彩斑斓的昆虫、可爱的小动物等),这些照片将在“观察顺序教学”“观察特征教学”等环节中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观察方法和技巧。 准备多幅错觉图片和隐藏细节图(如经典的《找茬》图或富有挑战性的隐藏人脸图),用于在“找细节游戏”“测量错觉”等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视觉上的易错点,进而深入理解观察的要点。 准备丰富多样的实物(如不同形状和纹理的树叶、款式各异的文具盒、大小不一的玩偶等),这些实物将在“多感官观察体验”“实物观察挑战”等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全面观察,切实感受观察的乐趣和收获。3.3. 视频和课件: 精心制作简短的自然观察视频,视频内容涵盖大自然中各种生动有趣的观察场景,如鸟儿筑巢、蜜蜂采蜜、花朵绽放等,通过展示观察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观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 准备配套的教学课件,课件中包含清晰的图片、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以及互动式的动画效果等,用于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四、教学过程 4.1导入新课1. 趣味问题引入(互动提问): 老师面带微笑,手中拿着一片精心挑选的、形状较为独特且颜色鲜艳的树叶,走到学生中间,高高举起树叶,亲切地问学生:“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里这片树叶呀,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可以先仔细看看它的颜色哦,然后再看看它的形状呢。”引导学生先从最直观的方面去观察树叶,初步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 邀请几位同学站起来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所看到的树叶特征(如颜色是翠绿色的,形状像一把小扇子等),对积极回答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点头称赞、口头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呀”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积极性。 进一步提问:“同学们,要是让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片树叶,你们觉得还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地方吗?比如说,用手摸一摸它,会有什么感觉呢?或者凑近闻一闻,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从更多的感官角度去思考观察的可能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最后,老师用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期待的语气揭示主题:“今天呀,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怎样观察,看看怎样才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细节,让我们一起开启观察之旅吧!”2. 分享故事或案例: 老师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哦。有一天,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园里玩。花园里的花开得可漂亮啦,五颜六色的。小明特别喜欢在花园里跑来跑去,探索那些新奇的东西。忽然,他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他就特别好奇,小鸟在哪里呢?于是,他就开始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环境来。他先是看了看周围的大树,又看了看花丛,最后,他发现了在一棵大树的树枝上,有一个小小的鸟巢,里面还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欢迎小明呢。同学们,你们看,通过仔细观察,小明就找到了小鸟的家啦。那大家想不想也像小明一样,通过观察去发现更多有趣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观察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乐趣,从而更好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4.2、学习观察方法 1. 观察顺序教学: 展示图片: 老师打开教学课件,展示一幅较为复杂的动植物图,画面中有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停歇在一朵盛开的花朵上,周围还有一些形态各异的树叶和小草。老师先快速地将图片在屏幕上扫一眼,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要一起来学习观察的顺序哦。首先,我们来试试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 接着,老师指着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步观察: 第一步:从整体到局部:老师先让学生一起看图的全貌,然后问道:“同学们,从整体上看,这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呀?是很热闹呢,还是很安静呢?”引导学生从整体氛围的角度去描述。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细看细节,比如:“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只蝴蝶哦,它的翅膀上有什么样的花纹呢?还有这朵花,它的花瓣是几片呢?再看看那些叶子,它们的纹路是怎样的呢?”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先对整个画面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再深入到具体的细节部分。 第二步:由近到远:老师接着说:“接下来,我们来试试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哦。”然后指着图片中离学生最近的蝴蝶,问:“同学们,我们先看离我们最近的这只蝴蝶,它的颜色是不是很鲜艳呀?那再看看远处的背景,那里有一些小草和大树,它们和蝴蝶相比,看起来是不是小很多呢?”通过这样的对比引导,让学生理解由近到远的观察顺序,先关注离自己最近的部分,再逐渐延伸到远处的背景部分。 第三步: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老师最后说:“最后,我们来试试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哦。”然后指着图片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依次引导学生观察,比如:“我们从左到右看哦,先看到这只蝴蝶,然后是这朵花,再然后是旁边的叶子,这样依次看下来,是不是就不会遗漏什么啦?”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的观察顺序,确保在观察过程中能够全面、系统地覆盖整个画面。 小练习: 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图片内容是一幅有多种动物和植物的森林场景图。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观察提示顺序: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 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提示顺序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用便签纸记录下小组内成员所发现的细节。观察时间设定为5分钟左右。 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站起来,按照观察顺序说出他们小组发现的细节,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老师在各小组汇报的过程中,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比如:“这个小组观察得很仔细呀,不仅看到了动物的颜色,还注意到了它们的动作,非常棒!”或者“这个小组在由近到远的观察中,对远处的背景描述得稍微简单了些,下次可以再深入一些哦。”通过这样的小练习和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顺序的应用。2. 观察特征教学: 通过比较法教学: 老师拿出两片不同的树叶,一片是边缘比较光滑、颜色较浅的枫叶,另一片是边缘有锯齿状、颜色较深的桑叶。老师将两片树叶分别举在两只手上,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说:“同学们,我们现在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观察事物的特征哦。大家看看老师手里这两片树叶,它们有什么异同点呢?”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片树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它们的异同点。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枫叶的颜色比桑叶浅,桑叶的边缘是锯齿状的,枫叶的边缘比较光滑。”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比如:“对呀,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枫叶的颜色确实比桑叶浅一些,而且枫叶的形状也和桑叶不太一样哦,枫叶一般是掌状的,桑叶一般是卵形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和互动,让学生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特征。 总结常见特征: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常见的事物特征:颜色、大小、形状、动作、位置等。然后,老师拿起一个文具盒,举在手中,说:“同学们,我们现在以这个文具盒为例,来看看它有哪些特征哦。” 引导学生观察文具盒,然后按照黑板上写的特征分类进行描述。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文具盒的颜色是蓝色的,它的大小比我的手掌大一些,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它现在在老师的手里,位置是在教室的前面。”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实例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常见事物特征的概念,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观察中。3. 多感官观察体验: 老师先拿出一片真实的树叶,轻轻地传递给第一排的同学,然后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要通过多种感官来观察这片树叶哦。大家先摸一摸它,感受一下它的纹路,是不是有一些凹凸不平呀?”第一排的同学摸完后,将树叶依次往后传,每个同学都认真地摸一摸树叶,感受它的纹路。 当树叶传回到老师手中后,老师又说:“现在,大家再凑近闻一闻这片树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呢?”同学们纷纷凑近闻树叶的气味,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老师说:“我们还可以用眼睛再仔细看看这片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哦。”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通过这样的多感官观察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观察的丰富性,明白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通过触摸、闻等多种感官来进行。4.3、实践与互动1. 活动一:找细节游戏(隐藏图像观察) 步骤: 老师先将教室的灯光调暗一些,营造出一种稍微神秘的氛围,然后通过投影仪在大屏幕上投影一张包含多个隐藏细节的图片(如找隐藏人脸)。图片上可能是一幅复杂的森林场景,里面隐藏着几张若隐若现的人脸。 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找细节的游戏哦。大家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然后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观察技巧去寻找图中的细节,特别是那些隐藏起来的人脸哦。找到后,就用便签纸记录下来你们发现的细节,包括人脸的位置、表情等。” 学生们迅速分成小组,开始认真地观察图片,运用所学的观察技巧,如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等顺序,仔细寻找隐藏的细节。每个小组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有的同学负责观察图片的上半部分,有的同学负责观察下半部分,有的同学负责记录等等。 讨论: 观察时间结束后(大约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站起来,分享他们小组找到的细节数量和方法。比如,有的小组代表可能会说:“我们小组一共找到了3张人脸,我们先从整体上看了看图片,确定了可能隐藏人脸的区域,然后再从近到远、由左到右地仔细寻找,最后找到了这3张人脸。”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你们是怎么确定那些可能隐藏人脸的区域的呢?”然后,各小组之间就观察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的讨论。 老师在各小组分享和讨论的过程中,适时给予总结和指导,比如:“大家都做得很好,观察不仅需要细致,还需要有方法。像有的小组先确定可能隐藏人脸的区域,这就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哦。但是,也有一些小组可能忽略了一些细节,比如人脸的表情,下次可以再仔细一些哦。”通过这样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观察的要点和技巧。2. 活动二:测量错觉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似不同长度的线段,一条线段看起来明显比另一条长一些,实际上两条线段是等长的。老师说:“同学们,大家看看黑板上这两条线段,你们觉得哪条更长呢?”引导学生先进行视觉上的猜测。 很多同学可能会根据视觉判断,认为看起来长的那条线段更长。然后,老师给每个学生提供一把尺子,说:“现在,大家用尺子去测量一下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看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们纷纷拿起尺子,认真地测量两条线段的长度,结果发现两条线段是等长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同学们,大家看看,为什么我们的眼睛容易被迷惑呢?这就说明,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眼睛,有时候还需要借助工具来进行准确的观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使用工具观察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视觉错觉的存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警惕性。3. 活动三:实物观察挑战 学生们先分成小组,每组4 5人。然后,老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件实物(如玩具、树叶或其他小物品)。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件实物,你们要按照我们刚刚学到的观察顺序,记录尽可能多的细节,并用彩笔画下观察到的特征。观察时间为5分钟哦。” 各小组的同学拿到实物后,迅速按照观察顺序,如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等,对实物进行全面的观察。有的小组拿到的是一个玩具小熊,他们先观察小熊的整体外形,然后再观察小熊的眼睛、鼻子、嘴巴等细节;有的小组拿到的是一片树叶,他们先观察树叶的整体形状,然后再观察树叶的叶脉、边缘等细节。 观察结束后,各小组间展示作品,互相提问,补充遗漏的观察点。比如,一个小组展示了他们画的玩具小熊的画,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可能会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小熊身上的绒毛纹理呀?我们观察的时候发现那个纹理很特别呢。”然后这个小组的同学就会意识到自己遗漏了这一细节,从而更加明白全面观察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小组间互动交流,学生们能够从彼此的观察成果中学习,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察能力。四、总结与拓展1. 课堂总结: 老师微笑着看向同学们,温和地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堂课学习的观察顺序和技巧哦。我们首先学习了观察的顺序,像从整体到局部,就好比我们观察一幅画,先看整个画面的感觉,再去细细琢磨里面每一个部分的细节;还有由近到远,就像我们看风景,先关注离我们近的景物,再把目光延伸到远处;以及由左到右或者由上到下,这样能保证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不会遗漏任何地方呢。” 接着,老师继续引导:“然后我们还掌握了抓住事物基本特征的方法呀,像通过比较不同的事物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特点,常见的特征有颜色、大小、形状、动作、位置等等哦。而且我们还体验了用多种感官结合去观察,不只是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呢,这样能让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加全面细致。” 最后,老师总结道:“同学们,观察可是一件非常有趣又很有用的事情哦,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知道大自然里各种奇妙的景象,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特点,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加细心和智慧呢。所以呀,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可要多多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观察方法哦。”2. 课后任务: 观察日志:老师认真地布置任务:“同学们,课后老师希望你们能完成一个‘观察一本小书’的任务哦。每天都要记录一种观察到的事物,可以是阳台植物的变化,比如今天它长出了一片新叶子,或者下雨时水滴的形状,是圆圆的还是椭圆的呀,把这些有趣的发现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就像写日记一样,我们下节课可以一起分享大家的观察成果哦。” 亲子活动:老师热情地介绍:“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亲子活动呢。希望同学们能和家长一起去户外观察季节特点哦,比如现在是秋天,你们可以看看树叶是不是变黄了呀,天空是不是格外蓝呢,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绘制成一幅画,下节课带回课堂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感受大家和家人一起观察的乐趣呢。” 五、教学反思 1. 学生参与度: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们在各个活动环节中的表现,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导入新课环节,当老师拿出树叶提问以及讲述花园小故事时,学生们的眼神中都透露出好奇和专注,很多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观察方法环节,无论是观察图片、比较树叶还是多感官观察体验,学生们都能认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且在小组讨论和分享时也都踊跃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在实践与互动环节,学生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各个活动中。比如在找细节游戏中,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地寻找隐藏细节;在测量错觉活动中,学生们对用尺子测量线段长度充满好奇,并且在发现视觉错觉后表现出惊讶和深思;在实物观察挑战活动中,学生们认真地观察实物,并用彩笔画下特征,在小组间展示作品时也能积极提问和回答。 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效果,但也有个别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相对较低,后续教学中可以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2. 课堂氛围: 课堂讨论环节整体氛围较为活跃。在导入新课环节的简单描述树叶特征和分享花园小故事后的提问中,就有不少学生主动站起来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其他同学也能认真倾听并给予回应,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氛围。 在学习观察方法环节,特别是在比较树叶异同点和总结常见特征时,学生们之间的讨论也很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老师在其中适时地给予肯定、补充和引导,使得讨论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在实践与互动环节,各活动中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环节也都充满活力。在找细节游戏的讨论中,小组代表分享发现时,其他小组同学会积极提问和补充,大家围绕观察方法和技巧展开热烈讨论;在测量错觉活动反思时,学生们也能结合自己的体验发表见解,探讨视觉错觉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在实物观察挑战活动展示作品时,小组间的互动更是频繁,互相提问、补充遗漏观察点,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积极探索、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通过这些充分的讨论和互动,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观察的意义,不仅知道了如何观察,还明白了观察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如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让自己更加细心等。3. 改进建议: 可以尝试增加更多真实场景的观察,例如通过校园实地观察活动,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除了校园内的植物和小动物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观察校园建筑的特点,比如教学楼的外形、颜色、窗户的排列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顺序和技巧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在实践与互动环节,可以适当延长某些活动的时间,比如实物观察挑战活动,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深入观察实物的更多细节,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记录和画出观察到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收集更多类型的实物和图片资料,如不同季节的植物标本、世界各地的奇特动物图片等,丰富教学素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在课堂互动环节,可以鼓励学生更多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六、课后提升建议 1. 利用自然环境(如有条件): 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或动物,强化课堂所学内容。可以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察顺序和技巧,如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等,对校园里的植物(如校园里的大树,先观察树的整体外形,再看树枝、树叶的细节;对于校园里的花朵,先看整朵花的颜色和形状,再看花蕊、花瓣的细节)和动物(如校园里的小鸟,先观察小鸟的整体外形,再看它的羽毛、眼睛等细节)进行全面观察。 观察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在校园里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坐下来,由组长组织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如“我发现这棵大树的树干很粗,树皮上有很多纹路”“我看到那朵花的花蕊是黄色的,花瓣是粉色的”等。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观察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结合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事物以画画或手工形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激发兴趣。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专门的艺术创作时间,比如每周安排一节美术课与心理健康课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绘画创作。例如,如果学生观察到了校园里的一只小鸟,就可以用画笔描绘出小鸟的外形、羽毛颜色、眼睛神态等细节;如果学生观察到了一片树叶,就可以用手工制作的方式,用彩纸剪出树叶的形状,再用画笔描绘出叶脉等细节。 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室里巡视,对学生的创作给予指导和鼓励,如“你画的小鸟羽毛颜色很鲜艳,画得真不错”“你用手工制作的树叶叶脉很逼真,很棒”等。创作完成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一个专门的展示区,或者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展示,让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到这些作品,同时也能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关于观察和艺术创作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