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 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 教案第1页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 教案第2页
    初中语文教材同步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蒹葭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蒹葭》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使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蒹葭》的意境美,激发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2. 引导学生思考对理想或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二、教学重点
    (一)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1. 分析“蒹葭”“白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2. 探讨“伊人”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二)诗歌的艺术手法
    1. 学习《诗经》的重章叠句、叠词等艺术手法。
    2. 理解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和谐。
    三、教学难点
    (一)诗歌深层含义的探讨
    1. 深入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疑难句和特殊句式。
    (二)诗歌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1.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情感,提高情感共鸣能力。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展示深秋清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自然景象,如蒹葭、白露等,让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通过提问,如“你们认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受?”来激发学生对诗歌情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背景介绍,铺垫基础
    (1)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让学生了解《蒹葭》的文化地位。
    (2)讲述《蒹葭》的创作背景,如先秦时期的社会环境和诗人可能的情感状态,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激发思考,引导探究
    (1)提出问题,如“你们认为‘伊人’在诗中代表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新课呈现
    1. 课文朗读与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一遍《蒹葭》,注意体会诗中的韵律和节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的开头,用"苍苍"来形容蒹葭,给人一种秋天萧瑟的感觉。"白露为霜"则描绘了深秋清晨的景象。大家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速和停顿,尽量把这种意境表现出来。
    2. 生字生词学习
    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比如“蒹葭”(jiān jiā),指的是一种芦苇,常见于水边。“溯洄”(sù huí)是指逆流而上。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们在这首诗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大家在记单词时,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理解它们在诗中的意义。
    3. 诗歌意境与情感探讨
    现在,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蒹葭》的意境和情感。诗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这里的“伊人”可以是心中的理想,也可以是具体的爱人。而“在水一方”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伊人”代表了什么?诗人为何会用“在水一方”来形容这种距离感呢?我们可以分组讨论一下,每组分享你们的理解。
    (1)意境分析
    分析“蒹葭”“白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2)情感表达探讨
    探讨“伊人”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艺术手法学习
    学习《诗经》的重章叠句、叠词等艺术手法,理解诗歌节奏和韵律的和谐。
    (三)深入探究
    1. 意象与情感的解析
    (1)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象征
    在《蒹葭》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里的“蒹葭”和“白露”不仅仅是秋天的自然景观,更象征着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蒹葭”和“白露”,并分享它们在个人情感中可能代表的意义。
    (2)情感的体验与表达
    诗人对“伊人”的渴望与追求贯穿全诗,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表达了追求过程中的艰难与无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以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
    2. “伊人”象征意义的探讨
    (1)“伊人”的多维解读
    “伊人”在诗中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形象。它可以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也可以是他所爱之人。让学生思考“伊人”在现代社会可能代表的意义,比如理想、目标或追求的对象,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伊人”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共鸣
    通过对“伊人”的探讨,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深度。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来探讨“伊人”的象征意义,并准备一个简短的表演或演讲来展示他们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句式与修辞分析
    1. 多音字与形近字辨析
    在《蒹葭》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多音字和形近字,这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上下文准确辨识它们的读音和意义。例如,“溯洄从之”中的“溯”字,读作sù,意为逆流而上;“跻”字读作jī,表示登高,这里用来形容道路艰难。通过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字词的正确用法。
    2. 特殊句式的识别与理解
    《蒹葭》中的句式结构多样,其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的倒装句和省略句。例如,“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实际上是“所谓伊人者,在水一方”的省略形式。通过分析这些特殊句式,帮助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表达习惯,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修辞手法的赏析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如排、对仗、拟人等,这些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苍苍”和“为霜”形成了排比,加强了对深秋景象的描绘。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提升他们对诗歌美感的感知。
    4. 情感与意象的结合
    《蒹葭》中的情感表达与意象紧密相连。如“道阻且长”不仅描述了实际的道路艰难,也隐喻了诗人追求理想或爱情的不易。通过讨论“伊人”在不同段落中的位置变化,如“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引导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深化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通过意象的运用得到体现。
    5. 课堂互动与情境模拟
    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模拟诗人的角色,描述在不同情境下对“伊人”的思念和追求。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诗歌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6. 作业与延伸活动
    (五)情感体验与表达
    1. 诗歌情感的感知与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伊”的深切思念和渴望。让学生尝试用现代语言描述自己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意象的理解,以及这些意象如何引发对“伊人”的联想。
    2. 情感体验的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组模拟诗人与“伊人”之间的对话。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冲突和心理活动。
    3. 情感表达的写作训练
    鼓励学生以诗人的视角写一篇日记或信件,表达对“伊人”的思念之情。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具体地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4. 情感与意象的联系分析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蒹葭”“白露”等自然意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5. 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
    让学生尝试用绘画、音乐或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蒹葭》中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学生可以更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6. 情感体验的课堂分享
    在课堂的最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写作作品或艺术创作。通过分享,学生可以相互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7. 情感体验的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体验和表达情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感体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1. 诗歌内容回顾
    通过对《蒹葭》的朗读和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所描绘的深秋清晨的景象,以及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愫。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份情感的真挚与深沉?
    2. 艺术特色分析
    我们学习了《蒹葭》中的重章叠句和叠词等艺术手法,这些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例如,“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的“道阻且长”反复出现,强调了诗人追求“伊人”的艰难。同学们,你们能否从这些艺术手法中体会到诗歌的美感?
    3. 情感价值探讨
    《蒹葭》中的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诗中的“伊人”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或所爱之人,而河流则象征着追求过程中的障碍。同学们,你们认为“伊人”在你们心中代表着什么?你们如何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
    4. 课堂互动与思考
    (七)布置作业
    1. 要求学生背诵《蒹葭》并默写。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蒹葭》的感想或赏析文章。
    五、板书设计
    《蒹葭》
    作者:先秦 ·无名氏
    诗歌意境:深秋清晨,河边寻找“伊人”
    艺术手法:重章叠句、叠词
    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评估
    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度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法调整
    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探索更多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教学手段。

    相关教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吟诵,三章节,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探究写法 提升素养,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