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高二期中考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高二期中考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A4,共10页。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 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
D. 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2.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尿酸、甘油三酯、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原尿中水的重吸收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C.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离子和化合物分别是Na+、Cl-和蛋白质
D. 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与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大致相等
3. 血红蛋白可将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器官和组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血红素的氨基酸含有N、S、Fe等元素
B. 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C. 血红蛋白中谷氨酸被缬氨酸替代会降低运输氧的能力
D. 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是判断人体是否贫血的标准
4. 褪黑素是由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一松果体”途径对人体生物钟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一松果体一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
B. 光信号刺激机体完成褪黑素的分泌,该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图示褪黑素的分泌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该激素含量的稳定
D. 光周期信号刺激机体产生褪黑素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5. 下表是血浆、组织液和骨骼肌细胞内液某些成分的浓度及总渗透压的比较(浓度单位为mEq·L-1,渗透压单位为mOsm·L-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Na+、C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
B. 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
C. HCO3-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
D.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
6. 图为脊蛙某反射弧部分结构,两个电流表的电极均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外表面,若分别在甲、乙、丙、丁处给予足够强度的电流刺激,只引起一个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7. 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会去挠被涂抹的部位。此现象说明( )
A. 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
B. 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
C. 一侧的传入神经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有联系
D. 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做出反应。
8. 根据下图人体结构模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果结构为肾小球,则尿素浓度 A 处低于 B 处
B. 如果结构为肝脏,则刚进食后血糖浓度 A 处高于 B 处
C. 如果结构为胰腺,则刚进食后胰岛素浓度 A 处低于B 处
D. 如果结构为甲状腺,则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 A 处低于B 处
9. 反馈调节是机体对稳态调节的重要形式。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水平上升,此时胰岛素又会反过来影响胰岛分泌胰岛素,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B.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该过程与反馈调节有关
C. 血糖浓度降低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
D. 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动物生理水平的调节过程中,也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
10. 研究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
B. 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 研究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该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法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 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死亡与否
C.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时,不可用碘液进行检验
D. 沃尔默通过实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促胰液素
12. 下列关于细胞膜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有关
B. 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选用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
C.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
D.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控制物质的进出
13. 加拿大学者斯坦曼1973年发现了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DC)而获得了诺贝尔奖。DC是一种免疫细胞,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DC细胞功能相似的细胞有T细胞和巨噬细胞
B DC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以及淋巴器官内
C. DC细胞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D. DC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如图表示人体中甲、乙、丙、丁4种体液间的某种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可发生在甲中
B. 乙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
C. 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 甲、乙、丙中可有激素、尿素、氨基酸、纤维素
15. 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酶用来消化食物,如图是胰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B.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证明了机制2,同时否定了机制1
C. 若切断迷走神经后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则可证明机制1的存在
D. 若切断通往小肠的神经后肠道内的盐酸仍能引起胰液分泌,则可证明机制2的存在
16.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B. 大量失水,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 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会大幅降低
D.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17. 术后伤口的强烈疼痛折磨着患者,图示为该过程中一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镇痛机制详见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促进。
A. 痛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中的感受器
B.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到正
C. 芬太尼的作用是促进K+外流,引起膜电位变化,抑制Ca2+内流,进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
D. K+外流与Na+内流过程是通过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属于协助扩散
18. 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代表CO2,则b→c时段细胞呼吸强度增加
B. 若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一→性器官一→性腺
C. 若X代表血糖,则c>d的变化过程可能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D. 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c点时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三、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9分)
19.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数字代表结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排尿反射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是指____。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神经中枢的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作出应答反应。
(2)某患者神经系统部分受损,但能产生尿意。若该患者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的____(填数字)部位。
(3)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分析婴儿经常尿床的原因是____。
(4)图中的“刺激”作用于下丘脑使其某物质分泌增加,那么图中的“刺激”指的是____,某物质是____,该物质的靶细胞是____。
20. 回答下列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问题: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提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若促进Na+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若促进 Cl-内流,则引起后一个神经元抑制,为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 某种神经元后,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将电表接于 B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两侧,此时电表指针偏转如下图所示,这是因为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_状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存在电位差,使电表指针向左偏转。
(2)在突触间隙注入一定量的乙酰胆碱,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方向,若电表指针__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偏转,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兴奋,若电表指针,则说明乙酰胆碱引起该神经元抑制,在注入乙酰胆碱的同时不能刺激 A 神经元,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下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M、N 为反射弧上位点,D 为神经与肌肉接头部位,是一种与 B、C 类似的突触。据图作答。
若对 A 施加一强刺激,则细胞膜内表面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若刺激图 1 中 M 点,则 A 点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是由于图中_____________(字母)处只能单向传递兴奋导致。若某药品,它可以阻止神经递质与受体作用后的分解,因此,服用后,突触后神经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4)若某人被生锈的铁钉扎到了脚掌,由于伤口过深,医生为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素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根据下图所示免疫过程回答。
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序号及名称是[]_____,与物质甲合成、分泌有关的含磷脂的细胞器有_____。该人感觉痛之前有了抬脚反应,这是因为_____中有调节该活动的低级中枢。医生给盗墓人注射抗毒素血清时,他手脚并未缩回,这说明缩手、缩脚反射可以受_____的调控。
21.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密切相关,图中甲和乙为人体不同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示为人看到酸梅流唾液的反射弧中的一部分,则信号分子X是___;此反射需要位于___中的高级中枢参与。
(2)若图示为人体血糖升高时进行调节的部分过程,则甲为胰岛___细胞,该过程中X的分泌属于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一体液”)调节。
(3)若图示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其分泌存在着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挑选两组处于生长期的健康且大小、性别相同的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测定两组兔血液中___激素的含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②第4天开始,一组兔正常饲养,另外一组兔___。
③一段时间后依次测定和记录两组兔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
请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___。
22.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如图为其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APC为抗原呈递细胞,a~g代表免疫细胞
(1)新冠病毒的 _____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后,通过过程①、②侵入细胞并释放出病毒的RNA,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经③_____、④_____过程合成子代病毒。
(2)图(乙)中b细胞,在接受到抗原信号和 _____的信号(第二信号)刺激,同时受到 _____的促进后,开始增殖分化为c和d。细胞f是 _____。
(3)新冠肺炎患者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间质性肺水肿。试分析新冠肺炎患者出现间质性肺水肿的原因是 _____。
(4)2022年3月1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增加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手段。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T处固定有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检测原理应更改如下:抗原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结合垫处含有足量的、可移动的、与胶体金结合的抗体1,T处固定由抗体2,抗体1和抗体2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红色。C处固定有抗体1的抗体,与抗体1结合也呈红色。
此方法可以检测抗原或者抗体,其原理 _____。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过程中此特异性结合共发生 _____次。若待测样本中不含新冠病毒,显色结果为 _____,结果为阴性。
23.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5)题。
资料一:肾上腺素俗称“救命激素”,机体在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时,如畏惧、焦虑、剧痛、暴冷、暴热以及剧烈运动等,肾上腺素参与应激反应。
(1)在应激反应时,人体先后发生两个过程,过程一:内脏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直接支配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多;过程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人表现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等特征。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分析,过程一说明______;过程二说明______
(2)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升高,细胞的代谢情况发生改变,该现象对应激反应的生理意义是______
资料二:肾上腺素受体有α、β两类,β类又有β1、β2两种,它们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十分广泛。不同药物可以分别阻断α、β1、β2受体的功能。为探究在引起糖原分解、使血糖迅速升高的效应中受体的参与情况,科研人员用若干只健康兔分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表2
(3)由生理盐水配制的肾上腺素注射液作用于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具体目的是______
(4)分析并比较表1、表2结果,能得出的两个结论分别是______
Na+
K+
Cl-
HCO3-
蛋白质
总渗透压
血浆
153.2
4.3
111.5
25.7
16.0
305.4
组织液
145.1
4.1
118.0
27.0
1.0
303.5
骨骼肌细胞内液
12.0
150.0
4.0
12.0
47.0
304.0
步骤一:注射ɑ、β1阻断剂,15min后测血糖浓度( mml/L)
步骤二:注射生理盐水或肾上腺素,10min后测血糖浓度( mm/L)
对照组1
10.79
10.05
实验组1
11.32
14.70
步骤一:注射ɑ、β2阻断剂,15min后测血糖浓度( mml/L)
步骤二:注射生理盐水或肾上腺素,10min后测血糖浓度( mm/L)
对照组1
10.67
10.24
实验组1
11.79
14.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17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高二期中考试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