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冲刺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冲刺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文件包含期中冲刺卷原卷版docx、期中冲刺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城市道路上常出现下图几种标志,其中与控制噪声源有关的标志是( )
A.B.C.D.
【答案】B
【详解】A.标志表示禁止载货汽车驶入,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志表示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产生,故B符合题意;
C.标志表示严禁玩火,故C不符合题意;
D.标志表示前方路口禁止一切车辆向左转,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详解】①图中,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②图中,速度随时间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③图中,路程不随时间改变,表示物体静止;④图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水凝固成冰
B.酒精蒸发
C.水蒸气液化成水
D.钢水浇铸成钢锭
【答案】B
【详解】A.水凝固成冰,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现象,此过程需要吸热,故B符合题意;
C.水蒸气液化成水,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钢水浇铸成钢锭,是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固现象,此过程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D
【详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故选D。
5.暑假,小江与家人坐空调旅游大巴去黄果树旅游,途中发现车窗变模糊了,该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答案】A
【详解】夏天,空调旅游大巴内部温度较低,车外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车窗后,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上,使车窗变得模糊不清,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厂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超声波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电磁波
C.判断地震的方位是利用了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
D.摩托车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详解】A、工厂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地震发出的是次声波,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某次跑步中,小明以6m/s运动了前一半路程,又以9m/s运动完了后一半路程。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6m/sB.7.2m/sC.7.5m/sD.8m/s
【答案】B
【详解】设全程的路程为2s,则前半程的运动的时间为
后半程的运动的时间为
全程的总时间为
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深夜保安员在巡查时发现小偷,于是就吹起高频警哨,小偷听不见,但警犬却可以听见,并从远处奔过来,这是因为( )
A.高频警哨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
B.高频警哨发出的声音音色只有狗喜欢听
C.高频警哨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而又在狗的听觉范围内
D.以上均不对
【答案】C
【详解】ABD.高频警哨,顾名思义就是其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非常高,而音调跟频率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C.这只特殊的口哨,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而警犬会听到,所以保安吹响这只特殊的口哨时,虽然小偷听不到,但警犬会听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9.如图 A、B、C 表示三种测量木条 ab 长度的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正确B.B 正确C.C 正确D.都有错
【答案】D
【详解】A.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故A错误;
B.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故B错误;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知道A、B、C图都有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0.在物理课堂上,同学们对匀速直线运动知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假如你作为裁判,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4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答案】C
【详解】ACD.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故AD错误、C正确;
B.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40km,但不确定物体在一小时内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故选C。
11.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温度计读数时的情景,图丙是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图丁是小明和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按从上至下的顺序安装器材
B.图乙的读数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C.图丙中,B是沸腾时气泡的情况
D.图丁中,图像不同的原因是初始温度和水的质量可能不同
【答案】D
【详解】A.图甲中,应按从下至上的顺序安装器材,故A错误;
B.图乙是俯视,读数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B错误;
C.图丙中,B是沸腾前气泡的情况,沸腾前气泡越变越小,故C错误;
D.如图丁所示,初始温度不同,即初温不同,但是加热到沸腾的时间确相同,说明水的质量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2.如图,冬季有暖气的房间很干燥,常需要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超声波加湿是用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而初夏很多球馆内湿气太重,往往需要开空调除湿,空调除湿是利用低温把吸入空调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后再把干燥空气送回房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汽化形成的,水雾扩散消失不见不需要吸热
B.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液化形成的,然后在空气中汽化要吸热
C.室内空气进入空调后,其中的水蒸气遇低温被液化,所以再送回房间的空气干而冷
D.上述的增湿和除湿都几乎不改变室温
【答案】C
【详解】AB.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水的状态没有改变,没有发生物态变化,而水雾扩散消失不见是水雾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AB错误;
C.空调除湿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放热液化成水,送回房间的空气温度变低,水蒸气含量减少,故C正确;
D.超声波加湿器加湿时,水没有发生物态变化,室内温度几乎不变;空调除湿时,送回空气温度变低,室内温度下降,故D错误。
故选C。
13.某同学周末坐汽车回家.与之并排的货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汽车B.货车C.地面D.路旁的树
【答案】B
【详解】A. 该同学坐汽车回家,相对于汽车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B. 该同学坐汽车回家,与之并排的货车在超车,以货车为参照物,该同学是向后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在后退.符合题意;C. 该同学坐汽车回家,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D. 该同学坐汽车回家,相对于路旁的树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方向是向前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1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山间浓雾的消散B.露珠的形成
C.冰冻的河流解冻D.霜的形成
【答案】D
【详解】A.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消散是雾的汽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河流解冻,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如图,一位旅客正与 2022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合影。图中“冰墩墩”的“身高”约为( )
A.0.2 mB.0.5 mC.1.5 mD.3.0 m
【答案】C
【详解】由图知道,2022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与一个成年人的身高相差不多,故1.5m较符合题意。
故选C。
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共18分。
16.早晨,我们听见的闹铃声,是由闹铃 产生的;我们能分清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
【答案】 振动 音色
【详解】[1][2]闹铃声是由闹铃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的材料不同,产生的音色不同,所以能根据音色分清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7.下列情境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吸收热量的是 ,放出热量的是 。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 ④初春,冰雪消融 ⑤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
【答案】 ④ ①②③⑤
【详解】[1][2]④冰雪消融是发生了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①⑤露珠和“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②③冰花和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液化和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综上所述,物态变化吸收热量的是④,放出热量的是①②③⑤。
18.(1)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我国芯片技术飞速发展,据报道:我国中科院技术全球首创有了2nm芯片,2nm= m。
(2)某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时,每周二下午安排50min足球兴趣拓展,50min合 s。
【答案】 2×10﹣9 3000
【详解】(1)[1]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所以
(2)[2]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所以
19.利用雾森降温系统可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选填“升高”或“降低”).
【答案】 汽化 降低
【详解】水雾是液态,水雾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这一过程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起到了降温的作用.
20.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用大小不变的力拨钢尺,改变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探究的是 与频率的关系;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 法。
【答案】 音调 控制变量法
【详解】[1][2]若用大小不变的力拨钢尺,改变伸出桌边的长度,则其他条件不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1.甲、乙两个小车同时、同向运动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填“甲”或“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s,乙车移动距离为 。
【答案】 甲 0
【详解】[1]由图可知,甲车的s﹣t图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表示甲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即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乙车的s﹣t图是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乙车的路程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即乙车静止,所以经过5s,乙车移动距离为0。
22.如图所示,扬声器发出声音的 (响度/音调)变大时,会观察到小纸屑跳起的高度 (变大/变小);观察到小纸屑跳动的频率变低,说明扬声器播放的歌曲的音调 (变高/变低)。
【答案】 响度 变大 变低
【详解】[1][2]扬声器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时,说明扬声器振动的振幅变大,因此,会观察到小纸屑跳起的高度变大。
[3]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如果观察到小纸屑跳动的频率变低,说明扬声器播放的歌曲的音调变低。
23.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约是 cm。
【答案】2.45
【详解】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4cm刻度线与3.5cm刻度线之间,可估读为3.45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
识图、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请根据其 s-t 图形完成 v-t 图像。
【答案】
【详解】由 s-t 图可知,该汽车的速度为
可知汽车的速度为20m/s,v-t图如下
25.小明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跑步10s经过的路程为30m,请在如图两个坐标系中画出他运动的v-t图像和s-t图像。
【答案】
【详解】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小明同学在10s内经过的路程为30m。我们可以使用速度的定义式来计算他的速度
在v−t坐标系中,由于小明同学是匀速跑步,所以他的速度v是一个常数,不随时间t变化。因此,他的v−t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纵坐标表示速度,为3m/s,横坐标表示时间,从0开始;在s−t坐标系中,小明同学的速度是3m/s,所以他的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可以在s−t坐标系中绘制出这条直线,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从0开始,并且每过1s,路程增加3m。如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6.为了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的变化,小明用图甲中的装置对水加热,并从90℃开始计时,每隔1分钟记录水的温度,有关数据如下表:
(1)聪明的同学发现,数据表中第 分钟的数据记录有误;
(2)纠正错误后,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在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 ;
(4)丙图中的 (a,b)图是水正在沸腾时的情景;
(5)实验后小明移走了酒精灯,并将烧杯小心地放在桌面上,此时烧杯内的水 (能/不能)沸腾,其原因是 。
【答案】 7 98 保持不变 a 不能 不能继续吸收热量
【详解】(1)[1]由乙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第5分钟水的温度到达98℃不再升高,因此水的沸点应为98℃,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分钟的数据有错误。
(2)[2]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应的标度,然后确定对应点,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像,见下图
(3)[3][4]根据乙表中的数据知,水沸腾时,不断加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水的沸点,分析表格可知:水的沸点是98℃;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5]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并且不断有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则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中的a。
(5)[6][7]实验后小明移走了酒精灯,并将烧杯小心地放在桌面上,烧杯内的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内的水不能沸腾。
2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第1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3)请根据上表中数据在丙图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象.
(4)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原因是 .
【答案】 B 92 98 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叙述合理也可)
【详解】(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的顺序是从下到上,所以需要先调整的是B部分;
(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90上2格处,所以温度计示数为92℃;表格中的数据在温度到达98℃时温度不在变化,所以水的沸点是98℃;
(3)在图丙上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
(4)撤掉酒精灯后 ,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说明撤掉酒精灯后水还能继续吸热,即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
简答题与计算题,28题4分,29题4分,30题6分,31题6分,共20分。
28.冬天,小明放学回家,一进入房间,所戴的眼镜马上就模糊不清了,他摘下眼镜,过了一会儿又戴上,发现又能看清东西了。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答案】见详解
【详解】冬天,小明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房间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后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眼镜马上就模糊不清了;摘下眼镜,过了一会儿后,随着镜片温度升高,附着在镜片上的小水珠汽化为水蒸气散布到房间里,所以再戴上又能看清东西了。
29.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向乙地;
(1)如果前半程的速度为40km/h,后半程的速度为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如果前半时的速度为40km/h,后半时的速度为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答案】(1)前半程的速度为40km/h,后半程的速度为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8km/h;
(2)前半时的速度为40km/h,后半时的速度为60km/h,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0km/h.
【详解】析:(1)先算出以40km/h的速度行驶前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算出以60km/h的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汽车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求出前半时的路程和后半时的路程,得出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2S,
汽车行驶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1==;
行驶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
t2==;
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
t=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h;
(2)前半时行驶的路程:
S1=v1t=40km/h×0.5h=20km,
后半时行驶的路程:
S2=v2t=60km/h×0.5h=30km,
全程:
S=S1+S2=20km+30km=50km,
全程的时间:
t=1h,
全程的平均速度:
V===50km/h.
故答案为(1)48;(2)50.
30.新疆果子沟大桥跨越伊犁河谷,北起蒙琼库勒南至将军沟隧道,成为亚欧大通道的咽喉,是对“一带一路”经济的巨大推动,线路全长4.4km,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m,设计最高时速80km/h,一辆货车以设计时速通过全部线路需多少分钟?大桥建成前,从蒙琼库勒南至将军沟隧道迂回84km,若汽车也以80km/h的速度行驶至少多少分钟?
【答案】3.3min,63min
【详解】解:(1)由题知,大桥全长4.4km,设计最高时速80km/h,车辆不违章,根据速度公式得,通过全部线路最少行驶时间
(2)大桥建成前,从蒙琼库勒南至将军沟隧道迂回84km,若汽车也以80km/h的速度行驶至少的时间
答:一辆货车以设计时速通过大桥全部线路需3.3分钟;大桥建成前,从蒙琼库勒南至将军沟隧道迂回84km,若汽车也以80km/h的速度行驶至少63分钟。
31.汽车从甲站出发到乙站。先以5m/s的速度前进了100m,然后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5min,最后又用3min前进了60m,到达乙站。求:
(1)汽车通过前100m所用的时间;
(2)汽车在中间5min内通过的路程;
(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案】(1);(2);(3)
【详解】解:(1)汽车通过前100m所用的时间为
(2)汽车在中间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总路程为
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总时间为
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答:(1)汽车通过前100m所用的时间为;
(2)汽车在中间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
(3)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6
98
9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冲刺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文件包含期中冲刺卷原卷版docx、期中冲刺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摸底检测卷-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共16页。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冲刺卷(一),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