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1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2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3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4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5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6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7页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第8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蜀国建立,吴国建立,西晋建立,西晋灭亡,三国时期,少数民族内迁,魏国建立,东晋建立,东晋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点1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知识点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考点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知识点1 人口迁徙与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 知识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
    知识梳理+素养拓展+真题研析
    大单元主题+情境创设+解题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北方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开发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易错易混点: 曹操是东汉末年历史人物,而非三国时期人。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2023·湖南衡阳·4)《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 “草船借箭 ” “苦肉计 ” “借东风 ”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官渡之战发生在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决战,曹军获胜,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东晋获胜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用火攻大破曹操大军,曹操北撤,此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桂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54年,创造了 “围魏救赵 ”战法,打败魏军
    Q:依据结构图和所学,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与发展趋势。
    1.时代特征:政治上,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经济上,江南地区大开发。2.发展趋势: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分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2020·湖南永州·3)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①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②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A.八王之乱的爆发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江南地区的开发D.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2024·湖南中考·2)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期,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
    八王之乱的爆发推动了北方人民南迁,该说法因果倒置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在西晋之前,不符合题意
    北人南迁不会推动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会推动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2023·湖南怀化·4)魏主下诏: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
    根据题干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并结合所学可知, “北俗之语言 ”即鲜卑语,这段材料表明孝文帝禁止官员在朝廷上说 “北语 ”,属于语言方面的汉化改革,即学习说汉语
    A.改汉姓 B.穿汉服 C.通汉婚 D.用汉语
    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名著。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2023·湖南怀化·3)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的著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农政全书》是明朝时期徐光启的农学著作,时间晚于《齐民要术》
    《天工开物》是明朝宋应星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学著作
    (1)材料一中的“_____”处大概念应该填什么?
    民族交融,一脉相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晋末年人口迁徙的方向并说明原因。
    方向:北方中原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材料二:西晋末年至南朝末年人口迁徙示意图
    原因: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意义?
    特点:①形成了杂居共处的局面;②南北方民族发展格局不同;③民族交融过程长、规模大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中原地区的汉族纷纷南迁,在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形成了杂居共处的局面,改变了各民族传统的分布格局和经济生活。在长期的交融过程中,北方形成了以异源同流为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南方则形成了以同源异流、异流同源为特点的民族发展格局。在各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汉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为隋唐时期更高层次的民族大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自段云红《论魏晋南北朝中国各民族的发展特点》
    意义:①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②为隋唐时期更高层次的民族大交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课件

    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件)-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湖南专用),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蜀国建立,吴国建立,西晋建立,西晋灭亡,三国时期,少数民族内迁,魏国建立,东晋建立,东晋灭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课件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这是一份(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练习课件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1页。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课件)专题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