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共4页。
    【教研天地】那些诗意的心向往之——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 开场白:追梦逐美节目,我是主持人包老师,为探索古人求美之旅,节目中,学生可以扮演任意角色,如陶渊明、柳宗元、魏学洢或苏东坡、君子、伊人追求者,作为本节目的嘉宾。一、美之所在(一)有请嘉宾上台发言,你追求的美好是什么?格式:我是_____________,我追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我是陶渊明,我会追求一个安宁祥和,衣食富足的和谐社会。生答: 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内心的平静和景色的美好。魏学洢:对工艺品的赞美之情。伊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二)请嘉宾根据文段,后台准备30s,一会进行30s的自述,讲一讲,你追求的美好美在哪里? (美好社会)《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美好风景)《小石潭记》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美好爱情)《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示例:我是陶渊明,我追求的桃花源美在:桃园生活美在井然有序的生活,文中写:“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排排房屋排列整齐,井然有序。1.我是陶渊明,我追求的桃花源美在:预设:①土地、良田、美池、桑竹:桑竹:除了风景优美,也可以指生活富足②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生活井然有序、安定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幸福祥和风景美:青葱的竹林、高大的桑树,波光粼粼的池塘。总结:衣食住行都富足,联系到外面的世界-战乱、民不聊生。2.我是柳宗元,我追求的石潭美景美在: 预设:①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A.灵巧自由,其实也是柳宗元的对自由的向往;B.动静结合的手法。C.让学生读,发现学生重读“乐”,让学生读出灵巧的感觉,读得好让全班学着读一遍。D.谈终于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引出对水的描写。鱼-明明常用条、尾,但却用头,写出鱼的肥大,在水中畅快地游动。让学生读“佁然不动......乐”读出快活、灵巧。仿佛真的看到鱼“佁然不动”,语气放轻,俶尔远逝。②潭水:“如鸣佩环”、“水尤清冽”A.水的清凉、侧面描写。B.带出“游鱼”。3.我是君子,我追求的淑女美在: 预设:文静美好——追问:怎么就文静美好了?拒绝君子——矜持、自重。总结:这样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子,一定会让人一见倾心。4、第二部分我们来总结一下,学生读:桃花源:美在安稳有序的生活;美在优美和谐的环境;美在和乐闲适的氛围;美在物质富足的保障;美在淳朴热情的民风 。二、心之所向1、师生互读: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2、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美好的景物描写背后,都跳动着作者的一颗心,让我们来看看,面对幸福社会桃花源,美丽景色小石潭,作者跳动着一颗什么心?示例桃花源:向往的心3、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求美的过程,请从字数变化、用词炼字、词性特点、句式章法等角度对追求过程进行品析:(ppt上呈现)《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说如此”《小石潭记》:“......隔篁竹,....下见小潭水”《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学生答到:动词——让学生读,读出重音、快速急切;字数——简洁;重章叠句——反复又反复,加重情感,更显深情。句式变化、字数变化——句子摇曳生姿,具有句式变化之美。总结:说得特别好,寻找的目的不一样,寻找的方式也不一样。2、(ppt上呈现,让学生读)重章叠句,最一往情深的寻找。动词连用,最惊喜好奇的寻找。短句连动,最急功近利的寻找。三、素履以往1、那么,各位嘉宾们,你们最终追求到了自己心之所向了吗?大家读一读,“不”字重读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求之不得,寤寐思服。2、师:陶渊明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没有追求到。柳宗元是想借美丽自然景色排解内心被贬的忧闷,也没有得到解脱。关雎、蒹葭中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没有结果。3、为什么会没有结果呢?同学们读背景。 文段一:我是陶渊明,我生活在东晋王朝极端腐败,这里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可我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我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长期归隐田园,躬耕田野。 文段二:我是柳宗元,我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官之后,我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4、每个人都有现实当中的困境,困这个字:中间是树,是生命,树往上长,就是努力向上的生命,可是现实,就是外面的房子,严丝密合,把他们困住了,困境,就是生命最本真的理想与向往与围困着的现实之间的矛盾。5、作为嘉宾,请你结合背景材料来说一说,他们的困境是什么?生:示例:陶渊明:想接济天下,但现实不允许柳宗元、苏轼(陶渊明、柳宗元,苏轼的不说,但提到和《记承天寺夜游》同样被贬黄州):满腹才华,满心报国却报国无门君子、《蒹葭》中的追求者:追求心上人也没有好结果。师总结:陶渊明:社会之困;柳宗元、苏轼:仕途之困;《关雎》《蒹葭》:情感之困。6、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困,每个人都想突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做?(停几秒)不急,我们先看看《蒹葭》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师评价:读出一往而深)7、文中的角色,无论是对理想社会、对仕途、或是对心上人的追求,都是一往而深。那颗追求美的那颗心,比困境本身更有力量。 同学们,同学们,到此,我们的节目就结束了,现在,你就是你自己,看到了你明白怎么脱困了吗? 请反身而诚,自我观照,你自己为主人公,用以下格式进行造句:无论__________(追求时的困难),我对_________所追求的美好)的追求永远不变。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