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皖豫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于提升乡村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光彩。”这正是对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深刻阐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独特优势,创新文化传承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不仅能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能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进而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乡村节庆等,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面振兴目标。
    传统文化资源,是指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统艺术、民俗风情、历史遗迹、宗教信仰、文学作品等,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历史传承性、民族独特性和价值永恒性上。它们经过时间的洗礼,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每种文化资源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是民族身份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是永恒的,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还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灵感源泉。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资源,并进行传承与创新,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更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深入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摘编自韩小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语文试题 第1页(共8页)
    材料二: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深刻追溯,更是为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可以有效提升乡村社会的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这种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首先,增强文化认同与归属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智慧结晶,是乡村社会的历史根基和精神寄托。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增强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文化认同和归属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增强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提升乡村道德水准与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和道德规范,如礼仪、勤俭、仁爱、诚信等。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塑造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乡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成果也能够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者,激发乡村创新活力。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创新的源泉。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乡村社会的创新活力。例如,将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元素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中,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乡村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营造,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够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外,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和经验。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例如,发挥乡村自治文化的优势,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功能,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的水平和效能,促进乡村社会的长治久安。
    最后,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和创新。这些举措有助于拓展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钱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其在提升乡村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B.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历史记忆,有精髓也有糟粕,在传承时要加以辨别,精髓部分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C.为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成果。
    D.在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智慧和经验,就能建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资源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价值会随着人们的深入挖掘而不断丰富。
    B.材料二谈到的乡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乡村居民文化自信的一种体现。
    C.材料二列举了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具体事例,证实了激发乡村创新活力的可能性。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推动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能使乡村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腾飞。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材料一“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从甲骨文到简体汉字,汉字形态历经变迁,但其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和身份标识。
    B.明代椅子和木雕餐具柜经过重新设计,以时髦的新形式与北欧家具一起出现在时尚杂志中。
    C.青岛大学民间工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研学、文创设计、助力三农,建立起一体化实践平台。
    D.中秋假期,齐云山景区围绕非遗体验主题,举办沉浸式体验的徽州传统“拜月礼”。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答:
    5.近年来,各地纷纷致力于打造古镇旅游胜地,然而,“千镇一面”的现象日益凸显,古镇的独特性和文化韵味逐渐淡化。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如何做才能避免“千镇一面”。(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故乡的方向
    万吉星
    ①山,绵延起伏的乌蒙山。
    ②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像一匹碧绿的绸缎,被风一抖,掀起一波又一波皱褶,随意地披在茫茫群山上,绿得耀眼,绿得让人心里发痒。
    林宇腆着个将军肚,仰起头,闭上眼,把脖子伸得老长,贪婪地呼吸着山林间清新的空气。“天然氧吧,绝对的天然氧吧! 如果把莲峰山开发成森林度假公园,肯定能吸引大批的游客。”作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的总经理,说这话时,他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两眼放光。
    “那片开阔地,可以作为房车营地。”“那两座山峰间的峡谷上,适合建一个高空玻璃栈道。”“还有那林间,简直就是天然的山地自行车赛道。”考察团一行跟随着林宇的思路,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高见,仿佛已经看见了森林公园的雏形。
    “在那个山坡上,可以建一个观景台。”大家顺着林宇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有一个山坡,是附近的制高点,绝佳的观景位置。 “只不过……”他停顿了一下。对面的山坡上,骇然矗立着一个坟堆,比平时所见的坟更大更高,周围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个坟堆就更加显眼。 离坟堆不远的地方,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 同行的县长立马安排乡长,“明天就派工作组去安排拆迁,不能耽误森林公园建设的工期。”
    茅屋的主人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蹲在火塘边闷头抽着旱烟。任工作组说得口干舌燥、苦口婆心,末了,老人斩钉截铁从嘴里蹦出来几个字:“房子可以拆,但坟坚决不拆,给多
    语文试题 第3页(共8页)
    少钱都不拆!”他一激动,忍不住咳嗽起来,胸膛激烈地起伏着,几根稀疏的胡须一翘一翘的。
    工作组没办法,村里也拿老人没辙。大家都不知道老人从何而来,姓甚名谁,据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说,老人不是本地人,一九四九年就来这儿了,在山坡上搭个茅草屋,守着那座坟几十年了。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孤僻,很少和村里人有来往,大家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纷纷猜测那肯定是他家祖坟,不让搬迁,还不是怕坏了风水呗。
    拆迁工作停滞不前,森林公园建设进度也受到了影响。县长一拍桌子:“不能影响十几亿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啊。”
    挖掘机轰隆隆开上了山坡。就在挖掘机巨臂高高扬起时,老人拄着木棍一瘸一拐地赶了过来,一下子趴到坟头上:“要挖就连我一起挖吧!”乡长叫来几个年轻人,架着老人的膀子,把他拖到了一边。
    挖掘机巨臂再次高高扬起。老人使出浑身力气,挣脱拽着他的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地喊道:“不能挖,里面躺着的是英雄啊!”
    现场突然变得一片寂静。众人将老人搀扶起来,他深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缓缓说出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
    那是一九三五年,红军主力在乌蒙山区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他所在的侦察班奉命进行侦察,获得了重要情报,但在返回途中,被围困在这个山坡上。
    ③夜,乌蒙山的夜,像墨汁泼的一样漆黑。班长抽完最后一袋烟,把大家集中起来说:“天一亮,敌人就会发起进攻,所剩的弹药不多了,必须趁天黑派个人把情报送出去。”
    没有一个人作声。静,死一般的寂静。
    “铁柱!”班长点了他的名,他是整个班里面年龄最小的,那年刚十五岁。
    “我不去,要死大家死一块。”
    “死什么死,都死了谁去送情报?”班长照着他的屁股就是一脚。他哭了,班长把所有人的干粮都集中起来给他带上,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好活着,给侦察班留个种,如果有机会,给弟兄们垒个坟,坟头要朝着北方。”
    那夜,战斗很激烈,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两天后,送完情报的他回到那片山坡,给班长和战友们垒了一座坟,坟头正对着北方。
    一九四九年,他回到这个村子,在山坡上搭了个茅草屋,陪伴着班长和战友们,这一陪,就是几十年。
    人们纷纷沉默了。
    莲峰山森林公园的项目推进得十分顺利。④那座坟经过修葺,更加庄严肃穆,更加显眼,周围砌起了围栏,入口处,立起了一块“莲峰山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牌子。
    阳光下,坟头前,墓碑上“红军坟”三个大字鲜红鲜红的,像战士们的鲜血一样红。老人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迎着北方,敬了一个军礼。
    那是故乡的方向。
    (有删改)
    语文试题 第4页(共8页)
    文本二: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一中对林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可看出他作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虽有投资眼光但不顾一切追求商业价值。
    B.山坡上的比平时所见的更高大的坟堆、没人知道守坟老人的来历等内容,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拆迁工作影响了森林公园建设,县长带人控制住老人后,命令挖掘机进行强拆,老人无奈说出“里面躺着的是英雄”的真相。
    D.文本二中通过“我”的视角描写小通讯员牺牲后的模样,通过担架员的话交代了小通讯员牺牲的详细经过,正面刻画了他的形象。
    7.关于文本一中环境描写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先写“山”,再写“绵延起伏的乌蒙山”,“山”的形象不断具体,增强了画面感。
    B.②句写森林,“像一匹碧绿的绸缎”有静态的美感,“掀起一波又一波皱褶”写其动态美。
    C.③句用“像墨汁泼的一样漆黑”描写乌蒙山的夜晚,渲染了班长无法送出情报的绝望。
    D.④句属于环境描写,通过描写“红军坟”修葺后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烈士的崇敬。
    8.两则文本中的“铁柱”和“小通讯员”都是小战士,分别塑造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文本一在莲峰山开发的故事中嵌套了老人讲述红军坟的故事,请简要探讨这种“嵌套故事”的表达效果。(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 题。
    八月,袁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 曹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盾,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 绍遣骑救琼。 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节选自《三国志·武帝纪》)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以至弱A当B至强C若不能D制E必为所乘F是天下之大G机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济,成功,与成语“同舟共济”“人才济济”中的“济”意思不同。
    B.发,出发,与《琵琶行》“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发”意思相同。
    C. “追之不及”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失向来之烟霞”中的“之”用法相同。
    D.辎重,古代泛指人们外出时携带的物资,后也常指军队携运的物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兵力悬殊,受伤的士兵占了十分之二三,且粮草不足,曹操想要撤回许都。
    B.孙策想趁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下时袭击许都,但被刺客杀死,刘辟、刘备等人反叛曹操响应袁绍,最终被曹操打败。
    C.曹操与袁绍相互对峙好几个月,兵力少粮草用尽,士兵疲惫不堪,曹操向运粮的人保证十五天内打败袁绍。
    D.在攻打淳于琼等人的营寨时,曹操不惧袁绍派来的骑兵,带领士兵拼死作战,最终打败淳于琼等人,把他们全杀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盾,众大惧。
    译文:
    (2)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
    译文:
    14.曹操《短歌行》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材料中有哪些事实可以作为曹操任用贤才的例证?请简要概括。(5分)
    答:
    语文试题 第6页(共8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同颜少府旅宦秋中
    高 适
    传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
    逸气旧来凌燕雀,高才何得混妍媸①?
    迹留黄绶②人多叹,心在青云世莫知。
    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③。
    【注】①妍媸:美丑。②黄绶:古代官员系官印的黄色丝带,借指官位。此处指颜少府为县尉。③瑕疵:此处指“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等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友人的消息谈起,听说友人昨夜满怀惆怅悲伤,独自坐在书斋中。
    B. “木落”描绘了树叶纷纷凋零的景象,以凄凉的氛围烘托友人的心境。
    C.尾联通过抒情为友人鸣不平,同时劝慰友人要以平和心态看待仕途挫折。
    D.本诗逻辑清晰,先写友人状态,再分析原因,最后直指官场不公,具有较强感染力。
    16.诗中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娟随父母参观了杜甫草堂,他想起《登高》中“ , ”两句诗,为杜甫晚年潦倒困苦、借酒消愁的遭遇而悲叹。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描写周瑜的儒将风采,用“ ”写其婚事,表现了周瑜少年英俊,志得意满。
    (3)李白生性洒脱,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高呼“ , ”,直接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权贵的蔑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 小题,18分)
    注意力是人的一项 A 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它与人的认知能力、动作技能、表征技能、自我控制能力等 B ,不但会对孩子学习效率、学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影响到其未来的工作成就、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关乎孩子未来的发展。
    ( 甲 ):一是注意力的稳定性,即人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上的时间;二是注意力的广度,即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也称注意的范围;三是注意力的分配,它取决于人同时进行的若干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对活动的熟悉程度等;四是注意力的转移,指人在从事一件事后是否能快速进入下一件事,或在做事被打断后能否很快回归到原来的事情上。其中,注意力的广度,与孩子注意对象的特点和自身经验有关。孩子注意
    语文试题 第7页(共8页)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注意的范围也就越大。 同时,( 乙 ),对注意对象越熟悉,注意的广度也越大。
    我们通常说的注意力,在脑科学中被称作“有意注意”。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①一个人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需要经过训练,它是长期努力的结果。②家长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是培养其注意力的保证。③研究表明,疲劳会加速注意力。④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20~35 分钟后,会开始出现注意力衰退现象,⑤而最初的15 分钟注意力衰退的速度最快。另外,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40分钟后也需要短暂休息,或者用“无意注意”如看有趣的东西取代。不同的孩子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不同,家长要按照孩子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安排,提高其学习效率,塑造他的注意力日周期节律。 比如,跟孩子一起构想学习计划,制订时间表,哪个时间段学习什么科目,或进行相对有趣的学习任务。一段时间后孩子形成习惯,到了某个时间段, ( 丙 )。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 ————————————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6分)
    答:
    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1.下列各项中,与原文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
    B.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的称谓。
    C.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D.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
    22.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刚的注意力,请你结合材料给他的父母提两条建议。(3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百合花》中掩护担架员因伤势过重而牺牲的小通讯员是战争时期的英雄;《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兢兢业业的售货员张秉贵等是和平时期的英雄。对于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
    请你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 第8页(共8页)语文安徽高一上期中答案. pdf
    1/5 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21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的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D项,“就能建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错,说法绝对。
    2.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思路点拨 D项,“能使乡村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腾飞”错,夸大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3.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信息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一可知“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历史传承性、民族独特性和价值永恒性上”,A.体现了历史传承性。B.体现了历史传承性、民族独特性和价值永恒性。C.是“青岛大学民间工艺博物馆”的尝试,不能体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特点。D.体现了历史传承性、民族独特性和价值永恒性。
    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
    答案 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对民族历史记忆的深刻追溯,更是为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从五个层面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论证。③论证方法上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结合材料深度解读的能力。
    答案 ①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农耕文化、发展乡村节庆等,保持古镇的独特性。②在传承古镇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可以将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元素融入现代文化产业中,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利用传统元素改善古镇环境,提升古镇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内容、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的能力。思路点拨 A. “不顾一切追求商业价值”错,小说中的描写并不能体现这一点。C. “县长带人控制住老人后,命令挖掘机进行强拆”错,县长并没有到现场,也没有带人控制老人后强拆。D. “正面刻画了他的形象”错,担架员讲述“小通讯员”牺牲的过程,属于侧面描写。
    7.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能力。
    思路点拨 C项,“渲染了班长无法送出情报的绝望”错,班长并没有绝望,而是要趁着天黑让铁柱把情报送出去。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 ①铁柱:勇敢无畏,忠诚坚定,信守承诺,重情重义,崇高无私。他坚定地执行班长的命令,并在完成送情
    — 1 —
    报的任务后回来为战友们修坟,一生守护战友。②小通讯员:勇于牺牲,舍己救人。在面临手榴弹的威胁时,小通讯员毫不犹豫地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战友们的安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重要情节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案 ①增加情节的复杂性。嵌套故事的形式有利于创建复杂的情节结构,使故事更具吸引力。②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红军坟的故事相对独立,便于展现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形象,更突出甘心守护红军坟的老人的形象。③增强主题的深广度。小故事的嵌套,既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赞美了老人守护红军坟的坚守精神,也引发读者思考旅游开发与革命教育之间的关系,主题更加多元、深刻和广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 C E F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文中“之”是代词,“失向来之烟霞”的“之”是助词,用法不同。
    12.答案 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相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刘辟、刘备等人反叛曹操响应袁绍”错,原文“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说的是刘辟等人叛乱,而刘备是袁绍派过去协助刘辟的。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 (1)袁绍向曹营射箭,箭如雨下,走路的人都要用盾牌遮挡,众人非常害怕。(关键词“矢”“行者”“蒙”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2)袁绍的谋臣许攸贪婪财物,袁绍不能满足他,许攸就前来投奔曹公,趁机劝说曹公攻打淳于琼等人。(关键词“足”“因”“说”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1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的能力。答案 ①听从荀彧的建议与袁绍决战。②采用荀攸的计策,半路截击袁绍的运粮部队。③信任并采纳许攸的建议攻打淳于琼等人。(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八月,袁绍的军队营寨相连逐渐向前推进,靠着沙丘扎营,东西绵延数十里。曹公也分设营寨与袁绍的军队相对峙,交战失利。当时曹公的兵力不足一万,受伤的士兵占了十分之二三。袁绍再次进军逼近官渡,筑起土山,挖掘地道。曹公也在营内筑起土山、挖掘地道来应对。袁绍向曹营射箭,箭如雨下,走路的人都要用盾牌遮挡,众人非常害怕。当时曹公粮草很少,给荀彧写信,商议想要撤回许都。荀彧认为:“袁绍把全部兵力聚集在官渡,想要与曹公一决胜负。曹公以最弱小的力量抵挡最强大的敌人,如果不能制服对方,必然会被对方利用机会打败,这是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机。况且袁绍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豪杰罢了,能够聚集人才却不能任用。凭借曹公的神明威武,再加上顺应天意,哪有不成功的道理!”曹公听从了荀彧的意见。
    孙策听说曹公与袁绍相持不下,就谋划袭击许都,还没出发,就被刺客杀死了。
    汝南投降的贼人刘辟等人反叛响应袁绍,攻打许都附近地区。袁绍派刘备协助刘辟,曹公派曹仁打败了
    — 2 —
    他们。刘备逃走,于是曹军攻破了刘辟的营寨。
    袁绍的几千辆运粮车到达,曹公采用荀攸的计策,派遣徐晃、史涣半路截击,大败袁绍的运粮部队,把运粮车全部烧毁。曹公与袁绍相互对峙好几个月,虽然多次交战斩杀敌将,然而兵力少粮草也用尽了,士兵疲惫不堪。曹公对运粮的人说:“再过十五天为你们打败袁绍,不再劳累你们了。”冬季十月,袁绍差遣车辆运粮,派淳于琼等五人率领一万多士兵护送,在袁绍营寨以北四十里的地方住宿。袁绍的谋臣许攸贪婪财物,袁绍不能满足他,许攸就前来投奔曹公,趁机劝说曹公攻打淳于琼等人。曹公身边的人对此感到怀疑,荀攸、贾诩劝说曹公采纳许攸的建议。曹公于是留下曹洪守卫营寨,自己亲自率领五千步兵和骑兵在夜里出发,正好在天亮时赶到。淳于琼等人看到曹公的兵力少,就出兵在营寨门外摆开阵势。曹公迅速攻击他们,淳于琼退守营寨,曹公于是攻打营寨。袁绍派遣骑兵救援淳于琼。曹公身边有人说:“敌人的骑兵逐渐靠近了,请分兵抵抗他们。”曹公发怒说:“敌人到了背后,再报告!”士兵们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等人,把他们都斩杀了。袁绍刚听说曹公攻打淳于琼时,对长子袁谭说:“趁他攻打淳于琼等人,我们去攻打、拔掉他的营寨,他们就一定无处可归了!”于是派张郃、高览攻打曹洪。张郃等人听说淳于琼被打败,就前来投降。袁绍的军队大规模溃败,袁绍和袁谭丢弃军队逃走,渡过黄河。曹公追赶没追上,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图书、珍宝,俘虏了他的部众。曹公在收缴的袁绍的书信中,发现了许都官员和自己军队中的人写给袁绍的信,全部都烧毁了。冀州的各个郡大多向曹公献城投降。
    15.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思路点拨 不是抒情,应是议论。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答案 ①颔联,称赞友人过去“逸气凌燕雀”,其鸿鹄之志超过常人,现在却“高才混妍媸”,与普通之辈混为一谈,今昔对比中表达出对友人仕途不得志的不平与同情。②颈联,写友人“心在青云”,胸怀青云之志,而现实却“迹留黄绶”,仅仅担任县尉这样的微职,远大理想与现实境遇的对比中表达出对友人仕途不得志的不平与同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能力。
    答案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羽扇纶巾 小乔初嫁了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每空1分)
    1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 A 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B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案 甲:人的注意力包括四个方面 乙:自身经验越丰富 丙:注意力就比较容易集中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 语句①:把“是否”删掉。语句③:在“注意力”后加“(的)衰退”。(每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
    — 3 —
    思路点拨 A.引号作用为引用。B.引号作用为特定称谓,与原文用法一致。C.引号作用为特殊含义。D.引号作用为强调。
    22.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提出建议的能力。
    答案 ①要对小刚进行长期的训练。②引导小刚做好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或:根据小刚注意力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对于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人们对英雄的界定并不一致。第二层“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界定标准”,强调对英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当谈及“英雄”这一概念时,我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伟人,或是现代社会中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普通人。然而,英雄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文化、个人价值观的差异而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本题要求考生基于这一认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探讨“英雄”的多重含义及其背后的价值。写作要求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并没有限定文体,可以写一位英雄的故事,也可以说出自己界定英雄的标准。写记叙文时,要注意在叙事中塑造人物形象;写议论文时,要举具体英雄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①每个时代都有英雄;②英雄是民族的脊梁;③英雄可以是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等等。
    评分细则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
    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跨类给分。
    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
    — 4 —
    注意事项:
    1.明确文体。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
    2.缺标题扣2分。
    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
    4.错别字: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
    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
    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7.抄袭:一字不改,照搬原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5 ——

    一类
    (20~16分)
    二类
    (15~11分)
    三类
    (10~6分)
    四类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如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如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刃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句子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相关试卷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pdf、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pdf、安徽卓越县中联盟皖豫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豫名校联盟&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安徽省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5月联考三模语文试题pdf、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