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79987/0-17333844168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79987/0-17333844168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79987/0-173338441684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氢元素——B.氮分子——N
C.铁离子——D.氧气——
2.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
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3.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筒读数B.吸取液体
C.倾倒液体D.液体加热
4.《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杼织布B.粉碎矿石C.海水晒盐D.五谷醇酒
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投入商业运营,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需要用到稀有金属铼。铼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关于铼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铼属于非金属B.铼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铼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6.2D.三价铼的氧化物化学式为
6.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电动自行车、智能手机等。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为+1价,则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7.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AB.BC.CD.D
8.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圆满发射。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B.C.D.
9.在一定条件下,有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化合物B.反应后甲的质量是3.4g
C.丁可能与该反应无关D.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是9:8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因为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D.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所以能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二、科普阅读题
11.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地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阅读上文,分析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_________。“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1的名称是_________。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_________。
(2)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的。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若要生成氢气,则需电解水_________g。
三、实验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1)写出图中仪器名称:①_________。
(2)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该装置还需如何改进?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
两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组实验】: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
图2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
(4)在实验室中常用A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写出红磷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5)实验操作规范、准确。下列有关图2的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
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
(6)查阅文献发现,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但实际实验中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能达到空气总体积的,其可能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_。
【B组实验】查阅资料发现,加热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更为精确。按图3装置进行实验(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
A.装置是底面积为50,高为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为单位的刻度,B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他辅助装置略)。
(7)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
a、连接装置并通过上移玻璃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观察到A中液面与B中液面始终_________(填“相平”或者“不平”)时,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b、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处;
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
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的高度使A、B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
(8)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理论上约为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13.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以空气质量“检测站”为载体,多角度的对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成分、处理等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网络调查近期山西空气质量
【网络查询】通过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查得某日的山西空气质量如下表所示:
【讨论交流】
(1)空气质量最优的是_________地区,空气质量指数(AQI)越_________,空气质量越优。各地的首要污染物几乎都是,对人体可能造成_________的危害。
任务二:微型空气“检测站”监测空气质量
【调查研究】
(2)微型空气“检测站”可在_________等位置成网状铺设。可实现对环境空气污染物、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的监测。
【反思评价】
(3)某地每日定时在路面洒水,好处是_________。
任务三:实验探究本地空气中二氧化硫是否存在
【背景研究】
(4)山西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可能会产生二氧化硫、_________(一种即可)等空气污染物。
【提出问题】本地空气是否含有二氧化硫?
【调查资料】二氧化硫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硫。
【进行实验】
(5)
【归纳总结】
(6)煤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
【成果分享】
(7)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认识到了空气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学会了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使用。在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为改善空气质量,作为中学生,你可以做的是_________。
14.趣味实验——“大象牙膏”是向锥形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洗洁精、催化剂,产生的气体使瓶内的起泡剂迅速涌出,形成大量柱状泡沫。
【提出问题】影响“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实验】实验记录:
【解释与结论】
(1)写出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洗洁精在本实验中作_________。
(2)由实验①可知,在常温、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_________(“易”或“不易”)分解。
(3)进行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
(4)实验③与实验⑤对照,表格中x=_________,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5)欲探究催化剂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_________(填序号)。
【反思与评价】由实验可知,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种类、催化剂浓度、温度等。
【拓展】
(6)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发现图中U形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
B.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C.过氧化氢分解吸热
(7)仔细分析实验记录,还可设计探究_________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四、填空题
15.Ⅰ.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到“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装置可将自然水净化。其中活性炭过滤层不能除去水中的______(填字母)。
A.色素B.异味
C.难溶性杂质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生活中应使用“无磷洗衣粉”,这里的“磷”是指_________(填“元素”、“离子”、“分子”或“原子”)。
Ⅱ.化学兴趣小组从水库采集了一瓶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进行水的净化。其实验过程如下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
(4)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Y可除去液体B中的色素与异味,其中物质Y的名称为_________。
(5)若要将“净化水”转化为“纯水”,应选用的装置是下图乙中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氢元素符号为H,故A错误;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氮分子可表示为,故B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铁离子可表示为,故C错误;D、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故B不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故C符合题意;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A、量筒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要在有刻度的一侧读数,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B操作错误;C、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操作正确;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操作错误;故选:C。
4.答案:D
解析:A、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海水晒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五谷醇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A、铼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5,铼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铼离子,则铼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不是75,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元素显-2价,三价铼的氧化物化学式为,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C
解析:
9.答案:B
解析:A、甲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甲一定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可知,反应后甲的质量为1.6g,符合题意;C、化学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D、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是:(3.0g-1.2g):(3.6g-2.0g)=9:8,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原子核、质子都带正电,但它们不是阳离子,故A错误;B、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的组成,但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B错误;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原子和离子,纯净物指的是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因此纯净物可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还有可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单质铁等,故C错误;D、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燃烧能生成水的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D正确;故选:D。
11.答案:(1)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蒸发;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
(3);7.2
解析:
12.答案:(1)试管
(2)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
(5)d
(6)未夹紧止水夹,红磷放入集气瓶较慢等
(7)不平
(8)12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应该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长管a端通入,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则氧气验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放在b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已收集满;
(4)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a.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气体受热膨胀,气体膨胀的体积大于消耗氧气体积,故说法正确;
b.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气体体积逐渐恢复,故压强减小,故说法正确;
c.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填充了消耗气体的空间,压强逐渐恢复到标准大气压,故说法正确;
d.木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会补充氧气消耗的体积,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不一致,故说法错误;
故选d;
(6)未夹紧止水夹、红磷放入集气瓶较慢等实验时都会造成气体逸出,后期会由水填充此部分逸出气体,使测得的结果偏大,故燃烧过程中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但实际实验中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也能达到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7)连接装置,往B中加水,使A、B液面保持水平,盖紧A的密封盖,再把B管向上轻提,若出现液面差,则气密性良好;
(8)空气中有约五分之一的氧气,理论上水应上升总高度的五分之一,原管中气体的高度为15cm,则水试验后水的高度15cm-15cm×=12cm,原水面位置在15刻度处,故现在应在12刻度处。
13.答案:(1)运城;小;呼吸道疾病
(2)居民区、公路边、大型商圈、工业园区
(3)降尘,增加空气湿度
(4)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5)本地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
(6)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7)植树造林种草、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
解析:
14.答案:(1);起泡剂(合理即可)
(2)不易
(3)催化剂种类对“大象牙膏”实验效果的影响
(4)10%;温度
(5)③④/④③
(6)B
(7)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解析:(1)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洗洁精在本实验中作起泡剂。故答案为:;起泡剂。
(2)由实验①可知,在常温、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过氧化氢不易分解。故答案为:不易。
(3)进行实验②③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故答案为: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4)实验③与实验⑤对照,表格中x=10%,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故答案为:10%;温度。
(5)欲探究催化剂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③④(除去催化剂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故答案为:③④;
(6)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盛有催化剂的小试管中,发现图中U型管内右侧液面上升,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放热。故答案为:B。
(7)仔细分析实验记录,还可设计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15.答案:(1)D
(2)元素
(3)引流
(4)吸附沉降;活性炭
(5)Ⅰ
解析:
A
B
C
D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5.0
1.2
2.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3.0
3.6
0.5
地区
太原
大同
阳泉
晋城
运城
临汾
长治
朔州
晋中
忻州
吕梁
AQI指数
67
62
70
57
44
62
58
69
54
54
78
首要污染物
级别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收集的本地空气通入盛有少量品红溶液的试管中
红色褪去
_________
序号
洗洁精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浓度
过氧化氢浓度
温度/℃
“牙膏"喷出所需时间/s
①
5滴
无
无
10%
20
无明显现象
②
5滴
碘化钾
10%
10%
20
48
③
5滴
酵母
10%
10%
20
10
④
5滴
酵母
5%
10%
20
42
⑤
5滴
酵母
x
10%
5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文件包含辽宁省营口市第一中学2024-25学年度九年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pdf、辽宁省营口市第一中学2024-25学年度九年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共3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营口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