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西部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西部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A4,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4分)
1.(4分)语段阅读
卷首语:朋友,在你思绪徘huái① 、前途迷茫时,在你身边告诉你,你并不孤身一人;朋友,在红尘繁杂、世界喧嚣时,如同水波浩miǎ② ,无声地给予你安wèi③ ;朋友,亦可在人声dǐng④ 沸、车水马龙时,和你一起激扬文字,笑语欢歌。
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补全卷首语。
二、活动一:汉字溯源颂挚友(33分)
班级打算设计以“朋友”为主题的墙报,以下是设计草图,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设计主题字
2.(8分)小组想从以上两句诗中挑选一句,置于板块一,你更喜欢哪一句?结合诗句内容,说明理由 。
3.(8分)小金不解古人在造字时为何将“朋 ”“友 ”都设计成并列形式。请结合以下字源材料,向他解释。
板块
4.(6分)交友之道;小组挑选了三幅漫画与《论语》中的三句话丰富该板块,但在张贴时将顺序打乱了。请根据图片,重新匹配对应的句子。
配文: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图一 ②图二 ③图三
5.(11分)板块三:分门别类
小组将一些与“友 ”相关的古诗文进行了整合归类,请你补全。
三、活动二:经典梳理觅真友(18分)
班级里组织了“跟着古人学交友”活动,同学们引经据典,搜集阅读古人关于“交友”的诗文,整理出了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完成以下活动。
【梳理资料】
(甲) 送韩侍御之广德①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③。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④。
【注释】①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三年(758)。韩歆被贬为广德令,李白为其送行。韩侍御即韩歆。②贳(shì)酒:赊酒。③倾:尽,用尽。④泉明:陶渊明,唐人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渊”字尽改为“泉”字。这里把韩歆比作隐居的陶渊明,这是对他的安慰和赞美。
(乙)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②。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 ____, 见孺子③ 焉。 ”乃共克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⑤以白母,请设馔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⑦邪? ”对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 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告归乡里:请假回家乡。③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④克:约定 ⑤具:详细。⑥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⑦审:确定。
6.(3分)【解决难点】在读故事时,小语遇到了几个不能理解的词语,请你借助方法提示,帮他解惑。
7.(2分)称谓代表礼节,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在文中横线上,我们应该填 (A.尊亲 B.家亲)
8.(3分)小语发现文中有个句子没有停顿,你觉得该怎么断句?(限断3处)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9.(3分)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小语遇到了读不懂的句子,请你根据上下文帮他翻译。
对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违 。”
10.(3分)【讨论探究】交友之道,贵相知心。甲诗和乙文都体现出真挚的友情,请结合甲诗和乙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11.(4分)【获得启示】班级就“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发表看法,请你参考下列表格,选择下图中最重要的一项特质,并模仿示例,进行留言。
(本图来源于《道德和法治》书中《友谊之树常青》)
小文:《割席断交》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错朋友会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所以,找朋友时必须要了解对方的特长爱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我:
四、活动三:名篇探秘话益友(56分)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2.(5分)【记事要有条理】作者把“父爱”放在许多具体的事件中写,将父亲写“活”了。班级同学做了以下梳理,请你帮他们填写下图。
13.(5分)【写人要关注细节】细心观察,好的文章总是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读文中划线的 A、B句。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语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文中划线的A句做朗读设计,说明设计理由。
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②请你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为文中划线的B句进行赏析。
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
14.(5分)【选材要突出中心】对于本文的选材,班级同学在研讨过程中产生以下疑问,请你帮助他们解惑。
⑴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损于“父亲”形象的完美,应该删去。
⑵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我”和儿子,对父亲形象塑造作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删去。
15.(5分)【叙事要融入情感】亲子之情是纯粹的、美好的,但亲子间的相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秋天的怀念》以及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不同。
16.(6分)在探究过程中,班级同学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以下对话,请你参与。
小语: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名著《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样生活在旧社会,同样都关注孩子的学习,而父亲的教育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小文:哦,我也想起来了……是《五猖会》中的一个情节,主要讲的是: 。
小语:说得对。我想,当时的小鲁迅一定是很痛苦的。
小文: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有一次周末,我在看球赛,正看得起劲,爸爸进来了,虎着脸,非要我去写作业,害得我那一天一直没有好心情。
小语: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还是给这样的父亲提几点建议吧!
17.(30分)通过参与以上学习探究活动,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了吗?请围绕以下任意一个情境,完成写作任务。
◎情境一:七年级的小语比较内向,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跟她谈谈如何交朋友。
◎情境二:如果能打破时空壁垒,你最想和书中哪个人物做朋友?李白、陈元方、谢道韫、鲁迅……你们会如何相处,会去做什么事呢?
◎情境三: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要好朋友吗?也许是一棵树、也许是一个人……可以借助文字回忆交友过程中让你难忘的事件。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西部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4分)
1.(4分)语段阅读
卷首语:朋友,在你思绪徘huái① 、前途迷茫时,在你身边告诉你,你并不孤身一人;朋友,在红尘繁杂、世界喧嚣时,如同水波浩miǎ② ,无声地给予你安wèi③ ;朋友,亦可在人声dǐng④ 沸、车水马龙时,和你一起激扬文字,笑语欢歌。
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补全卷首语。
【答案】徊;渺;慰;鼎
【知识点】字体书写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的基础题目,旨在考察考生对汉字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汉字书写的准确性。解题时,考生需要首先准确读出每个拼音的发音,然后根据发音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汉字。在这个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汉字的意义和语境,确保所选汉字符合句子的整体意思和语境要求。
具体来说,对于第一个拼音“huái”,考生需要联想到与“徘徊”相关的汉字,而“徘徊”意味着来回地走,犹豫不决,因此可以确定“徊”是正确答案。对于第二个拼音“miǎ”,考生需要思考哪些汉字与“浩渺”搭配,而“浩渺”通常用来形容水面广阔无边的样子,因此可以确定“渺”是正确答案。第三个拼音“wèi”,考生需要联想到与“安慰”相关的汉字,而“安慰”意味着使心情安适,因此可以确定“慰”是正确答案。最后一个拼音“dǐng”,考生需要思考哪些汉字与“人声鼎沸”搭配,而“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因此可以确定“鼎”是正确答案。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准确读出拼音的发音,避免因为发音不准确而导致选错汉字;二是要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和语境要求来选择汉字,避免因为汉字意义不符合语境而导致错误;三是要注意汉字书写的准确性,避免因为书写错误而失分。
故答案为:徊;渺;慰;鼎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汉字拼音的掌握情况以及汉字书写的准确性。解题方法主要是通过准确读出拼音的发音,然后根据发音在脑海中搜索对应的汉字,并结合句子的整体意思和语境要求来确定正确答案。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拼音发音的准确性、汉字意义与语境的匹配性以及汉字书写的准确性。
此外,本题还考察了考生对常用成语和词语的掌握情况,如“徘徊”、“浩渺”、“安慰”和“人声鼎沸”等。这些成语和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掌握它们的正确写法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拓展迁移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多阅读、多写作来加强对汉字拼音和书写的掌握,同时也可以通过学习成语和词语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拼音输入法、在线字典等工具来辅助学习和记忆汉字拼音和书写。
二、活动一:汉字溯源颂挚友(33分)
班级打算设计以“朋友”为主题的墙报,以下是设计草图,请你参与完成。
板块一:设计主题字
2.(8分)小组想从以上两句诗中挑选一句,置于板块一,你更喜欢哪一句?结合诗句内容,说明理由 。
3.(8分)小金不解古人在造字时为何将“朋 ”“友 ”都设计成并列形式。请结合以下字源材料,向他解释。
板块
【答案】2.示例一:我更喜欢A句。因为这句诗明确了好朋友的定义——真正的良朋好友,是可以与自己和睦相处,无需攀比竞争的。(示例二:我更喜欢B句。因为这句诗将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大海的深度作了比较,夸张但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3.“朋”像两串贝壳系在一起,突出交往双方的品性都如贝壳般珍贵;“友”像两手交握,表示亲近。二字都设计成并列形式,凸显了“朋友”互相依靠的关系。
【知识点】材料探究;见解表述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将诗句与特定主题相结合的能力。
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先理解诗句的含义,再明确主题的要求,然后通过对比和分析,选择更符合主题的诗句,并给出充分的理由。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技巧上,学生需要学会从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入手,理解诗句的寓意和情感色彩。同时,也要学会将诗句与主题相结合,进行联想和想象,以更深入地理解诗句的内涵。
易错点上,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诗句理解不够深入或主题把握不准确而导致选择错误或理由不充分。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给出答案。
拓展迁移上,学生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如选择并解释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等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可以将这种鉴赏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汉字造字原理的理解和对字源材料的分析能力。
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字源材料,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同时,还需要运用联想和推理等思维方法,将字源材料与古代汉字造字原理相结合,得出合理的解释。
技巧上,学生需要注意对古代汉字造字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具体的字源材料分析中。此外,还需要注意对图片中信息的准确提取和解读,避免误解或遗漏重要信息。
易错点上,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古代汉字造字原理不熟悉或对字源材料理解不准确而导致解释错误或无法得出合理的答案。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
拓展迁移上,学生可以将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如解释其他古代汉字的字源或造字原理等。同时,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上,提高自己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本题是一道选择题,要求从给定的两句诗中挑选一句作为墙报板块一的主题字,并结合诗句内容说明理由。这主要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如何将诗句与“朋友”这一主题相结合的能力。
解题思路如下:
理解诗句:首先,需要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两句诗的含义。A句“无相争处是良朋”强调了朋友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不应有攀比和竞争;B句“好友之情比海深”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分析主题:接着,要明确墙报的主题——“朋友”。这一主题要求所选诗句能够体现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或特质。
对比选择:将两句诗与主题进行对比,看哪一句更能体现“朋友”这一主题。A句侧重于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强调了和谐与尊重;B句则侧重于朋友间情感的深厚。
给出理由:根据对比结果,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一句,并结合诗句内容和主题给出充分的理由。理由可以包括诗句的寓意、表达方式、情感色彩等方面。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不要望文生义或误解诗句的意图。
结合主题进行分析,确保所选诗句与主题紧密相关。
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能够体现自己的思考和鉴赏能力。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更喜欢A句。因为这句诗明确了好朋友的定义——真正的良朋好友,是可以与自己和睦相处,无需攀比竞争的。(示例二:我更喜欢B句。因为这句诗将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与大海的深度作了比较,夸张但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3.根据图片理解信息和图片中的文字文本,我们可以向小金解释古人在造字时为何将“朋”和“友”都设计成并列形式的原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图片中的文字文本并未直接提供“友”字的字源解释,但我们可以基于“朋”字的解释和古代文化常识来推测“友”字并列形式的含义。
对于“朋”字,图片中的文字文本展示了其字源与“丰丰”和“一事贝壳”(与“一串贝壳”数量相等)有关。虽然这里的“丰丰”并未直接解释为两个并列的人形,但我们可以联想到“朋”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态,它们通常是由两个并列的“月”(或类似人形的符号)组成,象征着两个人并肩而立、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一事贝壳”与“一串贝壳”数量相等的解释,可能是在说明“朋”字所代表的两个人在物质或价值上的平等和相互认同。
将这一解释推广到“友”字上,我们可以推测“友”字设计成并列形式的原因也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并列、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古代,“友”字通常指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的人。将两个“又”(在古代可能代表手或人的象形)并列在一起,可能是在形象地表达两个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前行的场景。
因此,我们可以向小金解释:古人在造字时,将“朋”和“友”都设计成并列形式,是为了形象地表达人与人之间平等、相互支持和共同前行的关系。这种并列形式不仅符合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准确地传达了“朋”和“友”所代表的含义。
故答案为:“朋”像两串贝壳系在一起,突出交往双方的品性都如贝壳般珍贵;“友”像两手交握,表示亲近。二字都设计成并列形式,凸显了“朋友”互相依靠的关系。
4.(6分)交友之道;小组挑选了三幅漫画与《论语》中的三句话丰富该板块,但在张贴时将顺序打乱了。请根据图片,重新匹配对应的句子。
配文: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图一 ②图二 ③图三
【答案】B;A;C
【知识点】漫画释义;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将三幅漫画与《论语》中的三句话重新匹配,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每幅漫画的情境以及《论语》中每句话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漫画(图一):图中一个穿着传统服装的人物坐在地上,似乎在聆听旁边人物的教诲或建议。这个场景传递出一种虚心接受教导的氛围,配文“同学误解你也不必生气”。与此相匹配的是B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讲的是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表现出一种君子的涵养和态度。在这里,可以引申理解为即使自己有所不知,也能虚心向他人学习,不生气、不愠怒,符合漫画中坐着人物虚心受教的态度。
接着,第二幅漫画(图二):图中三个人物面对面站着,交谈、讨论。这个场景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A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恰好表达了在任何人的交往中都能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与漫画中人物交流的场景相吻合。
最后,第三幅漫画(图三):图中一个人物背对着观众,坐在地上,文字提示“每日自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是自我反省的意思,因此可以推断C句与图三相匹配。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分析每幅漫画的情境以及《论语》中每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匹配结果。
故答案为:B;A;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漫画情境的理解和《论语》中句子的应用能力。
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首先理解每幅漫画所表达的情境,然后结合《论语》中的句子进行匹配。这需要学生具备对《论语》句子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技巧上,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漫画中的人物、动作、表情等元素,推断出漫画所表达的主题或情境。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论语》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找出与漫画情境相匹配的句子。
易错点上,学生可能会因为对漫画情境理解不准确或对《论语》句子掌握不够深入而导致匹配错误。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拓展迁移上,学生可以将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如根据漫画情境匹配名言警句、古诗词等。同时,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漫画和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5.(11分)板块三:分门别类
小组将一些与“友 ”相关的古诗文进行了整合归类,请你补全。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甲】亲友(含“友”字意思相近也可给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思君不见下渝州;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不知何处吹芦管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补全与“友”相关的古诗文整合归类板块,包括诗文、释义和出处等信息的填写。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古诗文的准确记忆和理解,以及根据板块主题“友”进行相关的联想和归类。
首先,我们来看“师友”部分。这一部分已经给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诗文和释义,要求填写对应的释义和出处,以及另一句与师友相关的诗文和释义。根据《论语》的内容,我们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进一步解释,即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则反省自身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并加以改正。因此,这两句诗文的释义可以填写为“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而“温故而知新”则是《论语·为政》中的另一句与师友相关的诗文,意思是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认识,也可以成为老师。所以,这部分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接着,我们来看“亲友”部分。根据板块主题“友”和给出的诗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特别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将思友之情托付给明月,希望它能随着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因此,这部分的诗文和释义可以填写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将思友之情托付明月”。而“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则是《次北固山下》中王湾托鸿雁传递思亲家书的诗句,虽然与“友”不直接相关,但可以作为亲友间传递情感的另一种方式,因此也放在这一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战友”部分。这部分要求填写与战友相关的诗文和释义。根据给出的诗文《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和《夜上受降城闻笛》,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在军旅之中对故园的思念和对战友的深情。其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了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怜惜和想象它们在战场旁盛开的情景,暗含了对战友和家乡的深深思念。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则是李益在巡边时听到芦管声,彻夜望乡,与将士同悲的诗句,也表达了战友间的深情厚谊。
综上所述,通过准确记忆和理解古诗文,以及根据板块主题进行相关的联想和归类,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
故答案为:1、择其善者而从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3.温故而知新;【甲】亲友(含“友”字意思相近也可给分)4、我寄愁心与明月;5、随君直到夜郎西;6、归雁洛阳边;7、思君不见下渝州;8、遥怜故园菊;9、应傍战场开;10、不知何处吹芦管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根据主题进行联想和归类的能力。
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首先准确记忆和理解古诗文的原文、释义和出处,然后根据板块主题“友”进行相关的联想和归类,找出与主题相关的诗文并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技巧上,学生可以通过多读多背来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联想和类比等方法来加深对古诗文内涵的把握。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对古诗文中关键词语的把握和理解,以便更准确地填写释义和出处等信息。
易错点上,学生可能会因为对古诗文的记忆不准确或理解不深入而导致填写错误。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拓展迁移上,学生可以将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题目中,如根据主题填写古诗文名句、根据诗文内容填写释义和出处等。同时,也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古诗文的欣赏和理解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活动二:经典梳理觅真友(18分)
班级里组织了“跟着古人学交友”活动,同学们引经据典,搜集阅读古人关于“交友”的诗文,整理出了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完成以下活动。
【梳理资料】
(甲) 送韩侍御之广德① 李白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②与君倾③。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④。
【注释】①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三年(758)。韩歆被贬为广德令,李白为其送行。韩侍御即韩歆。②贳(shì)酒:赊酒。③倾:尽,用尽。④泉明:陶渊明,唐人为避唐高祖李渊讳,“渊”字尽改为“泉”字。这里把韩歆比作隐居的陶渊明,这是对他的安慰和赞美。
(乙)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①,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②。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 ____, 见孺子③ 焉。 ”乃共克④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⑤以白母,请设馔⑥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⑦邪? ”对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 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释】①太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②告归乡里:请假回家乡。③孺子:小孩子,指张劭的子女。④克:约定 ⑤具:详细。⑥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⑦审:确定。
6.(3分)【解决难点】在读故事时,小语遇到了几个不能理解的词语,请你借助方法提示,帮他解惑。
7.(2分)称谓代表礼节,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在文中横线上,我们应该填 (A.尊亲 B.家亲)
8.(3分)小语发现文中有个句子没有停顿,你觉得该怎么断句?(限断3处)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9.(3分)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小语遇到了读不懂的句子,请你根据上下文帮他翻译。
对曰:“ 巨卿信士, 必不乖违 。”
10.(3分)【讨论探究】交友之道,贵相知心。甲诗和乙文都体现出真挚的友情,请结合甲诗和乙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11.(4分)【获得启示】班级就“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发表看法,请你参考下列表格,选择下图中最重要的一项特质,并模仿示例,进行留言。
(本图来源于《道德和法治》书中《友谊之树常青》)
小文:《割席断交》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志同道合。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错朋友会造成“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局面。所以,找朋友时必须要了解对方的特长爱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相处,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我:
【答案】6.到;③;对……说;这样
7.A
8.至其 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9.元伯回答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失约。”
10.甲诗作者在韩侍御被贬为广德令后,赊酒为其送行,还趁着月色为他欢歌送行,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李白在朋友失意时安慰他,赞美他,重情重义,体现了他们真挚的友情(或:他们是“知心”朋友)。
乙文范式和张劭一同请假回家乡时,范式告诉张劭,两年后回来时会去他家拜访。两年后,张劭母亲不相信范式能守诺言,但张劭却坚信他不会违约,而范式也果然说到做到。他们彼此信任,坚守诺言(或:坚守诚信),体现了他们是“知心”朋友。
11.示例1:《送韩侍御之广德》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重情重义。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朋友落难失意时,不但不陪伴,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导致失去了朋友。所以,我们应学习李白,做一个重情义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示例2:《鸡黍之交》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坚守诚信。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总是言而无信,导致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也失去了朋友。所以,我们应学习范式,做到言而有信,才能获得信任,获得真正的友谊。
【知识点】套用式仿写;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解题方法包括课内迁移法、查阅字典法、语境猜读法和成语关联法。技巧在于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结合句子语境和上下文进行推断。易错点在于对古文词语的陌生感,需要加强对古文的学习和积累。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称谓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古文中的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句子语境进行正确选择。技巧在于加强对古文称谓的学习和积累。易错点在于对古文称谓的混淆和误解。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句子的断句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境,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正确断句。技巧在于加强对古文语法和阅读习惯的学习和积累。易错点在于对古文句子的误解和断句不准确。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境,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准确翻译。技巧在于加强对古文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和积累。易错点在于对古文句子的误解和翻译不准确。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能够深入理解甲诗和乙文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提炼出交友之道中的真挚友情。技巧在于加强对古文内容的阅读和思考,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易错点在于对古文内容的误解和提炼不准确。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并能够将交友之道中的真挚友情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6)本题考查的是对古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能够深入理解甲诗和乙文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提炼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技巧在于加强对古文内容的阅读和思考,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并能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易错点在于对古文内容的误解和提炼不准确,以及无法将启示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阐述。拓展迁移方面,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其他古文的学习中,提高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并能够将古文中的智慧和启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译文】
《送韩侍御之广德》:昔日绣衣的荣耀已不足以令人自豪,今晚我赊酒与你一同畅饮。暂且到东山借月色,尽情高歌一夜,送别像陶渊明一样隐居的你。
《鸡黍之交》: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人。年轻时在太学读书,是儒生,和汝南郡张劭是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请假回家乡,(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该回来的时候,我将前往贵府拜见你的母亲大人,并看望你的孩子。”两人互相约好日期.后来约好的日期将要到了,张劭把这件事详细告诉了母亲,请求母亲准备酒食等待范式的到来.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话,你怎么会如此肯定地相信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讲信用的人,肯定不会违背约定的.”张劭的母亲说:“如果真是那样,当然得替你们准备酒食.”约定的日子到了,范式果然前来赴约,登堂拜见张劭母亲后,接着开怀畅饮,兴尽才离开.
6.句子“后期方至”:通过课内迁移法,联想到《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去后乃至”,可以推断“后期方至”中的“至”意为“到”。因为两句都描述了某人后来才到达的情境。
句子“二人并告归乡里”:通过查阅字典法,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典》中“并”字的义项,结合句子语境,选择最符合的义项③“一同”。因为句子描述的是两个人一起请假回家乡。
句子“式谓元伯曰”:通过语境猜读法,结合上下文,可以推断“谓”在这里的意思是“对……说”。因为句子描述的是范式对张劭说的话。
句子“若然”:通过成语关联法,联想到“理所当然”,可以推断“若然”在这里的意思是“这样”。因为“若然”通常用于表示假设或条件成立时的结果。
故答案为:到;③;对……说;这样
7.在古文中,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根据句子“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____,见孺子焉。’”可以推断,这里应该填写的是对张劭父母的尊称。因为范式是在告诉张劭他回来后会去拜访张劭的父母。在古文中,“尊亲”是对他人父母的尊称,而“家亲”则是自己父母的谦称。因此,应该选择“尊亲”。
故答案为:A
8.断句需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境进行。句子“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描述了范式在约定的日子到达张劭家,进行了一系列活动的情境。根据语法结构和语境,可以将句子断为“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这样断句后,每个部分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符合古文的阅读习惯。
故答案为: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9.翻译句子需要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境进行。句子“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描述了元伯对范式的信任和肯定。根据语法结构和语境,可以将句子翻译为“元伯回答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失约。’”这样翻译后,既保留了句子的原意,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故答案为:元伯回答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失约。”
10.本题要求结合甲诗和乙文的内容,分析交友之道中的真挚友情。甲诗中,李白在朋友韩侍御被贬为广德令后,赊酒为其送行,还趁着月色为他欢歌送行,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这体现了李白对朋友的安慰、赞美和重情重义。乙文中,范式和张劭在分别时约定两年后相见,两年后范式果然如约而至,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和坚守诺言。这些情节都体现了真挚的友情和交友之道中的贵相知心。
故答案为:甲诗作者在韩侍御被贬为广德令后,赊酒为其送行,还趁着月色为他欢歌送行,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李白在朋友失意时安慰他,赞美他,重情重义,体现了他们真挚的友情(或:他们是“知心”朋友)。
乙文范式和张劭一同请假回家乡时,范式告诉张劭,两年后回来时会去他家拜访。两年后,张劭母亲不相信范式能守诺言,但张劭却坚信他不会违约,而范式也果然说到做到。他们彼此信任,坚守诺言(或:坚守诚信),体现了他们是“知心”朋友。
11.本题要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并参考给定的示例进行留言。根据示例,可以选择甲诗或乙文中的某个情节或主题作为启示点,然后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阐述。例如,可以选择甲诗中李白对朋友的安慰和赞美作为启示点,阐述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一个重情义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或者选择乙文中范式和张劭之间的彼此信任和坚守诺言作为启示点,阐述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到言而有信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真正的友谊。
故答案为:示例1:《送韩侍御之广德》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重情重义。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朋友落难失意时,不但不陪伴,不帮忙,反而落井下石,导致失去了朋友。所以,我们应学习李白,做一个重情义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友谊。示例2:《鸡黍之交》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友谊需要坚守诚信。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总是言而无信,导致失去了他人的信任,也失去了朋友。所以,我们应学习范式,做到言而有信,才能获得信任,获得真正的友谊。
四、活动三:名篇探秘话益友(56分)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2.(5分)【记事要有条理】作者把“父爱”放在许多具体的事件中写,将父亲写“活”了。班级同学做了以下梳理,请你帮他们填写下图。
13.(5分)【写人要关注细节】细心观察,好的文章总是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请按要求赏读文中划线的 A、B句。
①请你从重音、停连、语气、语速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文中划线的A句做朗读设计,说明设计理由。
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②请你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为文中划线的B句进行赏析。
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
14.(5分)【选材要突出中心】对于本文的选材,班级同学在研讨过程中产生以下疑问,请你帮助他们解惑。
⑴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有损于“父亲”形象的完美,应该删去。
⑵文章第④段主要是写“我”和儿子,对父亲形象塑造作用不大,未能突出中心,可以删去。
15.(5分)【叙事要融入情感】亲子之情是纯粹的、美好的,但亲子间的相处方式却不尽相同。请结合《秋天的怀念》以及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它们的不同。
16.(6分)在探究过程中,班级同学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进行以下对话,请你参与。
小语: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名著《朝花夕拾》里的一篇文章,同样生活在旧社会,同样都关注孩子的学习,而父亲的教育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
小文:哦,我也想起来了……是《五猖会》中的一个情节,主要讲的是: 。
小语:说得对。我想,当时的小鲁迅一定是很痛苦的。
小文: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有一次周末,我在看球赛,正看得起劲,爸爸进来了,虎着脸,非要我去写作业,害得我那一天一直没有好心情。
小语:这个话题很有现实意义,我们还是给这样的父亲提几点建议吧!
【答案】12.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清明节前;初中时;父亲为我倒酒、点烟
13.A句:示例1:A句中“裁成”“逗拢”“粘牢”重读,体现出父亲做水品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示例2:A句中“一块一块”要慢读,体现出父亲做水品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B句:排比手法(关联词“没有”“只”),三个“没有”连用,体现出了这场戏的无趣,而父亲却乐在其中,耐心地陪伴着“我”,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4.⑴虽然父亲的这些行为不值得提倡,但这些事件能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⑵第④段主要记叙了“我”学拼音给孩子回信;对孩子谈恋爱,我“闻而不问”;乐意让孩子、孙女叫“我”“老头子”等事件,展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家风,突出“我”对父亲教育观的认同,因此不能删去。
15.《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的,默默付出的,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而“我”对母亲的爱一开始并不理解,在母亲过世后才幡然悔悟。(2分)本文中“我”和父亲的相处是平等和谐的,父亲会陪“我唱戏,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并不强求等。
16.父亲在“我”即将观看五猖会前要求背诵《鉴略》。;①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②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执行自己的意愿。(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满分,合理即可。)③父母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将学习和玩耍完全对立起来。
【知识点】语速与语调;停顿与节奏;重音;梳理、概括文章情节;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梳理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文章,找出与父亲相关的关键事件,并确定它们的时间点和具体内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易错点在于可能遗漏文章中的某些细节,导致梳理不完整。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梳理全面准确。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和赏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文章中的句子,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动词或修辞手法。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动词或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易错点在于可能无法准确找出关键动词或修辞手法,或者无法准确分析其表达效果。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选材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文章中心和主题,以及分析各部分内容对文章中心和主题的突出作用。通过仔细分析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哪些部分应该保留,哪些部分可以删去的结论。易错点在于可能无法准确理解文章中心和主题,或者无法准确分析各部分内容对文章中心和主题的突出作用。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文章整体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比较能力。解题关键在于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并理解其中亲子间相处方式的不同。通过比较和分析两篇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相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亲子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易错点在于可能无法准确理解两篇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相处方式,或者无法准确比较和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5)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情节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回忆和理解《朝花夕拾》中与父亲教育方式相关的情节,并比较和分析其与本文中父亲教育方式的不同。同时,还需要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合理的建议。易错点在于可能无法准确回忆和理解名著情节,或者无法准确分析和比较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名著情节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的能力。
12.本题要求填写关于父亲具体事件的时间线和内容。通过仔细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找到与父亲相关的几个关键事件,并确定它们发生的时间点和具体内容。首先,文章提到“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这是第一个事件,时间点是“清明节前”。接着,文章在第三段提到“我初中时爱唱戏”,并描述了父亲陪伴我唱戏的情景,这是第二个事件,时间点是“初中时”。最后,文章还提到“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这是第三个事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父亲为我倒酒、点烟”。
故答案为: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清明节前;初中时;父亲为我倒酒、点烟
13.A句朗读设计:
本题要求从朗读的角度为A句做设计,并说明理由。通过仔细阅读A句,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详细描述了父亲制作水晶球的过程,其中“裁成”“逗拢”“粘牢”等动词是关键。为了突出父亲的心灵手巧和细心,我们可以选择重读这些动词,或者通过慢读“一块一块”来强调制作过程的细致。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表达“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B句赏析
本题要求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对B句进行赏析。通过仔细阅读B句,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使用了排比手法,通过三个“没有”连用,强调了这场戏的无趣。而父亲却乐在其中,耐心地陪伴着“我”,这从侧面表现出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因此,我们可以从修辞或用词的角度对这句话进行赏析,并指出其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A句:示例1:A句中“裁成”“逗拢”“粘牢”重读,体现出父亲做水品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示例2:A句中“一块一块”要慢读,体现出父亲做水品球的细心和心灵手巧(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崇拜和敬爱之情。
B句:排比手法(关联词“没有”“只”),三个“没有”连用,体现出了这场戏的无趣,而父亲却乐在其中,耐心地陪伴着“我”,从侧面表现出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14.⑴ 对于文章第③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是否应该删去的疑问,我们需要考虑这部分内容对文章中心“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突出作用。虽然父亲的某些行为可能不值得提倡,但这些事件能够真实反映父亲与“我”之间的亲密关系,体现了文章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因此,这部分内容不应该被删去。
⑵ 对于文章第④段是否应该删去的疑问,我们需要考虑这部分内容对父亲形象塑造和文章中心的作用。第④段主要记叙了“我”与儿子的相处方式,展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家风。这既是对父亲教育观的认同和传承,也突出了文章中心“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题。因此,这部分内容也不应该被删去。
故答案为:⑴虽然父亲的这些行为不值得提倡,但这些事件能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⑵第④段主要记叙了“我”学拼音给孩子回信;对孩子谈恋爱,我“闻而不问”;乐意让孩子、孙女叫“我”“老头子”等事件,展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家风,突出“我”对父亲教育观的认同,因此不能删去。
15.本题要求结合《秋天的怀念》和本文的具体内容,分析亲子间相处方式的不同。通过仔细阅读两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而默默付出的,而“我”对母亲的爱一开始并不理解,直到母亲过世后才幡然悔悟。相比之下,本文中“我”和父亲的相处方式更加平等和谐,父亲会陪伴“我”唱戏,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并不强求。这种相处方式体现了父子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也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故答案为:《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我”的爱是深沉的,默默付出的,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而“我”对母亲的爱一开始并不理解,在母亲过世后才幡然悔悟。(2分)本文中“我”和父亲的相处是平等和谐的,父亲会陪“我唱戏,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并不强求等。
16.第1空:本题要求回忆《朝花夕拾》中与父亲教育方式相关的情节。通过回忆和比较,我们可以想起《五猖会》中父亲在“我”即将观看五猖会前要求背诵《鉴略》的情节。这个情节与本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体现了旧社会父亲对孩子教育的严厉和强制。
第2空:本题要求给现实生活中类似《五猖会》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出建议。通过分析和比较两种教育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建议: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兴趣天性;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些建议旨在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故答案为:父亲在“我”即将观看五猖会前要求背诵《鉴略》。
①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②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一味地强制孩子执行自己的意愿。(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满分,合理即可。)③父母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将学习和玩耍完全对立起来。
17.(30分)通过参与以上学习探究活动,你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了吗?请围绕以下任意一个情境,完成写作任务。
◎情境一:七年级的小语比较内向,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跟她谈谈如何交朋友。
◎情境二:如果能打破时空壁垒,你最想和书中哪个人物做朋友?李白、陈元方、谢道韫、鲁迅……你们会如何相处,会去做什么事呢?
◎情境三:你在现实生活中有要好朋友吗?也许是一棵树、也许是一个人……可以借助文字回忆交友过程中让你难忘的事件。
要求: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知识点】自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这道作文题的三个情境。每个情境都给出了不同的写作方向和背景,但核心都是围绕“写人记事”这一写作方法来展开。
对于情境一,要求写一封信给小语,主题是如何交朋友。这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内向孩子的心理和需求,然后从如何主动与人交流、展现自己的兴趣点、倾听他人等方面给出建议。在写信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亲切和易于理解,同时也要注意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
对于情境二,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题目。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书中人物,并设想与他/她成为朋友的场景。在描述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性格,同时也要注意自己与这个人物的互动和相处方式。这个题目可以很好地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对于情境三,要求我们回忆并描述与好友相处中的难忘事件。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自己的记忆,找到那些与朋友相处中让自己感动、开心或者有所收获的时刻。在写作时,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明确主题和写作方向,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表达方式。
深入挖掘素材,无论是从书中还是自己的生活中,都要找到能够支撑主题的具体内容。
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意图和情感。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以及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写作的能力。
在解题方法上,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灵活选择写作角度和表达方式。例如,在情境一中,学生需要运用书信体的格式,以亲切的语言给出交朋友的具体建议;在情境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书中人物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描述出与人物相处的场景;在情境三中,学生则需要深入挖掘自己的记忆,通过具体事件来展现与好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在写作技巧上,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细节描写,无论是人物的外貌、性格还是事件的具体经过,都要进行细致的刻画;二是要注意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你的真实情感;三是要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套写和抄袭现象,确保文章内容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透露个人信息,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综上所述,本题旨在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图一
图二
图三
朋友
关系
诗文
释义
出处
师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 ,② 。
向身边的人学习,亦友亦师。
《论语 ·述而》
子曰: “③ ,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知也能成为老师。
《论语 · 为政》
【甲】
④ ,⑤ 。
李白将思友之情托付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乡书何处达,⑥ 。
王湾托鸿雁传递思亲家书。
《次北固山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⑦ 。
李白连夜赶路,不舍友人。
《峨眉山月歌》
战友
⑧ ,⑨ 。
诗人和战友处于军旅之中,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沦陷在都城。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⑩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巡边,遥听管乐,彻夜望 乡,与将士同悲。
《夜上受降城闻笛》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后期方至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⑴
查阅字典法
二人并告归乡里
《古汉语常用字典》 “并 ”字义项:①兼;②通“屏 ”,屏除;③一同。
⑵ (填序号)
语境猜读法
式谓元伯曰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⑶
成语关联法
若然
理所当然
⑷
古诗中的友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韩侍御之广德》……
古文中的友谊
《刘柳情谊》《鸡黍之交》《管鲍之交》……
图一
图二
图三
朋友
关系
诗文
释义
出处
师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 ,② 。
向身边的人学习,亦友亦师。
《论语 ·述而》
子曰: “③ ,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知也能成为老师。
《论语 · 为政》
【甲】
④ ,⑤ 。
李白将思友之情托付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乡书何处达,⑥ 。
王湾托鸿雁传递思亲家书。
《次北固山下》
夜发清溪向三峡⑦ 。
李白连夜赶路,不舍友人。
《峨眉山月歌》
战友
⑧ ,⑨ 。
诗人和战友处于军旅之中,联想到故园的菊花——它们沦陷在都城。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⑩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巡边,遥听管乐,彻夜望 乡,与将士同悲。
《夜上受降城闻笛》
方法
句子
方法联结
释义
课内迁移法
后期方至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⑴
查阅字典法
二人并告归乡里
《古汉语常用字典》 “并 ”字义项:①兼;②通“屏 ”,屏除;③一同。
⑵ (填序号)
语境猜读法
式谓元伯曰
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
⑶
成语关联法
若然
理所当然
⑷
古诗中的友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韩侍御之广德》……
古文中的友谊
《刘柳情谊》《鸡黍之交》《管鲍之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评价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八上期中试卷终稿1pdf、参考答案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西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文件包含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诊断性测试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诊断性测试pdf、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诊断性测试参考答案docx、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诊断性测试参考答案pdf、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答卷纸_答题卡文件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瑞安西部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卷(Word版+PDF版,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