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学法指导,文学资料介绍,扫清理解障碍,品悟意境,归纳词情,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九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12《渔家傲·秋思》
难点名称
体会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词中描写边塞秋景满是苍凉与悲壮,下片抒情又苦闷凄凉,要注意这不是消极应战,而是作者深刻的体验与希望有所作为的英雄气概的表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难以理解古代戍边将士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家的交织情感,以及这种情感的真实感人的魅力。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想象切身感受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
2.通过词中关键字眼准确把握作者英雄气概和忧国思家的情怀。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情景导入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秋天是个宁静又凄美的季节,看着那纷飞的落叶和安详的夕阳,你会有怎样的秋思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首词《渔家傲·秋思》来品味他的秋思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学法指导
1.知人明事:对作者及作品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明了写作背景知识。
2.读透词意:朗诵读熟诗词,理解透词的意思及手法。
3.品悟意境:通过想象或设身处地品悟词中的意境。
4.把握情感:通过归纳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文学资料介绍
1.解题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思:思念之意。
2.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做人准则。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写作背景:1038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宋廷派范仲淹到边塞延州上任,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四、扫清理解障碍
1.指导朗诵
师示范朗诵,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语气、节奏等,让学生自由朗诵。词的停顿如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理解词意
先逐句分析句意与手法,注意解释个别难字词和难句,如难字: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长烟、燕然未勒、无计、悠悠、寐等;难句: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
五、品悟意境
1.作者笔下的边塞风光是怎样的?其中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受?
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反映出作者边塞生活的异常艰苦以及战事形势不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作者和征夫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外景异,条件艰苦,自然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但战事未平,功业难成又不甘归退,表现了作者和征夫忧国思家的矛盾心理。
3.如何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互文的手法。夜已深,将军和士兵都难以入睡,有家难归,功业未成,白发已生,哀伤落泪。此结尾将全词感情推向高潮,留下令人唏嘘的感想。
4.这首词为我们刻画了怎样真实感人的戍边将士形象?
塞下景异,条件艰苦,自然思家;而战事未平,功业未成又不做归乡的打算,坚守与思家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刻画了戍边人真实感人、引人共鸣的形象。
六、归纳词情
作者在词中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和壮志未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背诵活动
背诵这首词。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七、拓展延伸
1.请你把《渔家傲·秋思》所描绘的景色画下来,并默写本文。
2.收集抒发秋思的诗词并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品味其中的内涵。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绘西北边塞苍凉悲壮的秋景,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获奖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