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同步练习 (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81389/0-173339053474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出师表》同步练习 (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81389/0-173339053480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3.《出师表》同步练习 (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481389/0-17333905348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出师表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下册出师表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各项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驽钝(nú)
B. 裨补(bì) 阙漏(quē) 咨诹(zōu) 崩殂(zǔ)
C. 猥自(wěi) 行阵(xíng) 陟罚(zhì) 臧否(pǐ)
D. 归咎(jiù) 夙夜(sù) 忠谏(jiàn) 菲薄(fēi)
2.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陟罚臧否(赞扬和批评) 性行淑均(公正、公平) 夙夜忧叹(早)
B. 中道崩殂(指帝王之死) 悉以咨之(询问) 此皆良实(忠良诚实的人)
C. 平明之理(道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彰其咎(揭示)
D. 咨诹善道(询问) 引喻失义(恰当、合道理) 危急存亡之秋(时候)
3.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 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粗俗)
B. 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C. 诚宜 开张圣听(古义:开门。今义:开业)
D. 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古义:秋天。今义:时候)
4.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B. 有所广益 香远益清
C. 苟全性命于乱世 皆以美于徐公D. 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
5.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B. 河曲智叟亡以应
C. 亡命天涯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 请柬:新居落成,明日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叫“奏章”或“奏疏”。
B. 本文是奏章,全文以议论为主,同时在议论中融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C. 诸葛亮以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向刘备提出了三条建议。
D. 《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默写
8. 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贞良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3)写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4)诸葛亮认为先汉兴盛的原因是: , 。
(5)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6)成语“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出师表》中是这样表述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
(7)2020年1月18日,在新型肺炎病毒肆虐的严峻形势下,84岁的钟南山院士“ ”,连夜赶赴武汉,成为亿万人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选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填写)
三、综合性学习
9. 学完本课后,你所在班级举行了以“走近诸葛亮”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对联续写】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有关诸葛亮的事迹,续写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巧布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点争鸣】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以身许国。有的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因为后主刘禅实在不是他效忠的好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神接力】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堪称大英雄。请你向同学推荐另一位英雄人物,并概述其英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10.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降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陟罚臧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抚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 【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 【甲】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 【乙】文中将项羽的失败和高祖的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的特点。
(4)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①,好为《梁父吟》②。身长八尺,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④崔州平,颍川⑤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⑥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⑦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⑧。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陇亩:田地。②《梁父吟》:又作《梁甫吟》,古歌曲名。③管仲、乐毅:管仲,名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乐毅,战国时燕昭王的名将。④博陵:东汉郡名,现河北蠡县一带。⑤颍川:东汉郡名,包括现河南中部一些地区。⑥先主:指刘备。⑦卧龙:这里比喻潜居而未显达的有才能的人。⑧蒙尘:蒙受风尘,专指皇帝遭难出奔。⑨猖獗:这里是失败之意。
(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A.躬耕于南阳(介词,在)
B.先主遂诣亮(连词,就)
C.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形容词,熟悉)
D.将军宜枉驾顾之(动词,拜访)
(2)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后汉所以倾颓”与乙文中“汉室倾颓”所指内容一致,都是指东汉的崩溃、衰败。
B.甲文的语言最显著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读起来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C.乙文中“卧龙”一词选用精当,简练而传神地比喻诸葛亮才能出众,对人物描写起渲染烘托作用。
D.从甲文所选内容来看,主要写了诸葛亮结合当时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两条建议。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B项,崩殂(cú)。C项,行阵(háng)。D项,菲薄(fěi)。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理:治理。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辨析能力。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解答】
A.“卑鄙”的今义为“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C.“开张”的古义为“扩大”。
D.“秋”的古义为“时候”;今义为“秋天”。
B.正确。
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遗留/给予。B项,好处/更加。C项,在/比。D项,答应。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A项,“亡”是丢失的意思。B项,“亡”是没有的意思。C项,“亡”是逃跑的意思。D项,与例句相同,“亡”是灭亡的意思。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得体的掌握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解答】
A表达得体。
B“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作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应改为“感念”。故B不得体。
C“家严”是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故C不得体。
D“府上”是对别人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故D不得体。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平时要积累作品名称、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体裁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
【解答】
C.应该是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8.【答案】(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亲贤臣
远小人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略
9.【答案】(1)【示例】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示例】我认为诸葛亮的“忠”不是愚忠。理由:①诸葛亮在辅佐刘氏父子的同时,也是在实现自己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人生理想;②他辅佐的后主刘禅虽然愚昧,但并不算是彻底的昏君,蜀汉政权也没有被人民所抛弃。
(3)【示例】岳飞。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根据题干中诸葛亮的事迹可知,下联填写对象为“诸葛亮”,然后用拆合法来对下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可拆分为“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吉利”。根据词性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的原则可对出“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2)本题考查表达观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首先明确表态“诸葛亮的‘忠ˈ不是愚忠”,然后阐明理由,可从刘备的嘱托、诸葛亮的人生理想等方面思考作答。
(3)本题考查文学积累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所选人物是“英雄人物”,概述人物主要事迹可采用“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的基本模式作答,另外概述事迹过程中可适当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概括评价。语言要简洁、流畅。
10.【答案】【小题1】
(1)发扬光大
(2)扩大
(3)提拔、晋升
(4)询问
(5)安抚
【小题2】
(1)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2)(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下属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下属好处。
【小题3】C
【小题4】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异: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等可见诸葛亮强调德的重要性;刘邦则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并给予奖赏。
【解析】1. 略
2. 略
3. “要求”与“显得义正词严”不合文义
4. 【乙译文】汉高祖刘邦说:“我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等人回答说:“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这叫‘与人同利ˈ。而项羽则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下属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下属好处,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
11.【答案】(1)C
(2)B
(3)D
(4)①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②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同这件事。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C项,悉:副词,都。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帝不在意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而辱没自己,屈尊就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结合“由是”“遂”两个句首连词,可断句为: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从甲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来看,诸葛亮是结合历史向后主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故选D。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句重点词:愿,希望;隆,兴隆;计日而待,指日可待。②句重点词:每,常常;莫之许,即“莫许之”,宾语前置,不认同这件事。
参考译文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们并不认同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友好,说确实是这样。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您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过来。将军您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05 出师表(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阅读,对比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出师表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5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精品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