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溜索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溜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概括内容,合作探究,聚焦首领,借助旁批,品味语言,自说收获,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路脉络与主要内容,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2、通过品析语言,理解并概括出小说人物、环境特点。
3、理解文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4、学习利用批注、图表等方法研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学习小说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学习利用批注、图表归纳等方法辅助阅读。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并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认识“溜索”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溜索”吗?
溜索——一种渡河工具,中国古代称为撞,它以一条钢索或粗绳,连接山谷两侧,一头高,一头低,人可由高向低溜过河谷。除渡人外,亦可渡货物、牲畜等。
马帮——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它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围绕小说三要素,用一些数量短语来表达你从文中获取的信息。
预设:
人物:一个首领、一群马帮汉子;情节:一次溜索的经历;环境:一条怒江、两根绳索
2.请结合以上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预设:一马帮首领带领汉子们溜索过怒江。
追问:马帮首领除了带领汉子们溜索过江,还有谁?(引导学生关注“我”的存在)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猛地耳边有人笑”“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亲亲热热跺几下。”“眼睛涩涩的,使劲挤一下,端着两手,不敢放下”。
请同学补充出这些句子的主语。
这些无主语的句中,你细读会发现其实暗含着主语“我”。
因此,完整的概述:一马帮首领带领“我”和汉子们溜索过怒江。
文中隐藏的“我”有什么作用呢?借助阅读提示。
这就是课后阅读提示中所提及的“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合作探究,聚焦首领
1.小说往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又离不开核心人物,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呢?
预设:马帮的首领。
追问:为什么马帮首领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引导学生从详略安排、小说主旨两个角度感悟小说的主人公)
详略安排:这篇文章花了大篇幅描写马帮首领过溜索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
小说主旨:这篇文章表现写马帮汉子溜索飞渡峡谷时的身手矫健、无所畏惧,这种勇敢冷静的英雄本色集中体现在首领身上。
既然明确了首领是本课的主要人物,他的表现又如何呢?
学习活动:圈画描写首领的语句;品析描写方法,讨论人物形象;小组汇报交流。
(1)神态描写
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处惊不乱,临危不惧,从容、自信。
谁来模仿首领,以凳子为马,笑一笑,感受一下首领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
②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
——勘察地形,表现首领的智慧。
(2)语言描写
①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对溜索不在意,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②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我们来大吼一声试试。用方言再次尝试。
一声吼,透着野性,吼出了首领的果敢、坚毅和智慧。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认真负责、关爱他人。
③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惊喜地说:“蛇!哎呀,那老鹰是不是抓了一条蛇?” 几个汉子也踮起脚,昂着脖子,眯着眼使劲望着那鹰,兴奋地大声叫道:“是的,是的,真是一条蛇呢,老鹰真厉害。”
——比较两句话。“曲眼”就是不拿正眼瞧,透露出一种放松与舒畅,表明首领没有任何惊奇感,见过的世面太多了。
对比两段话,可见原文中首领惜墨如金,突出了马帮汉子的彪悍、朴讷。
像这样简短的对话还有哪些?
④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语言简洁凝练,却能表现首领自有的威严和关切,与手下配合默契。
(3)动作描写
①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那索一动不动。
——细心、认真、负责。
②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动作麻利、气定神闲、勇敢无畏、粗犷豪迈、具有领袖气质。
板书 人物塑造:正面描写
图文对比,感受环境
这样一个英勇无畏的首领带领他的马帮团队,顺利地溜索渡江。他们溜索的环境如何呢?请大家观察29页的插图,这幅图为我们展现了哪些景象?
索
学生勾画描写索的句子并朗读,关注旁批,回答问题。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旁批:这里直接写“索”有什么作用?
——“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铢之力”就是说很小的力量。锱铢之力”、“不是山倾”、“就是索崩”这些描写突出了索的脆弱。这根索连“锱铢之力”都不能承受,那人如果要利用它渡江的话,也太危险了!这句话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
2.绝壁、怒江
请学生勾画描写绝壁、怒江的句子并朗读。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万丈”二字突出了绝壁之高;“飞快地垂”写出了悬崖几乎呈九十度,非常陡峭,表现峡谷深邃陡峭,马帮行路艰难。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调动了视觉、听觉,写出“我”震撼、惊恐的心理感受。
“隐隐喧声腾上来”写出怒江的水十分汹涌,因为悬崖很高(万丈),但是在崖顶上还能听到怒江的咆哮。
一个“漫”,一个“荡”,再加上“远远”的修饰,写出峡谷的空旷遥远。
总结:脆若游丝的溜索,幽深陡峭的峡谷,汹涌澎湃的怒江,对图中环境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常年在这样的险境中穿行的马帮汉子,表现他们的无畏与勇敢。
板书 人物塑造:环境烘托
五、借助旁批,品味语言
自读课文要特别关注旁批。课文第二处旁批提到“类似这样干净、洗练的语言,文中处处可见。仔细品味。”何谓干净、洗练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有何妙处呢?老师精选了几段文字,我们来一起体会阿城语言的特点。
①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山不高”,“口极狭”等颇有文言腔调,用语凝练,具有典雅性。
②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
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描写汉子们溜索的动作时都运用了“小”。将“小”动词化,写出了马帮汉子在溜索上快速划过,身影愈来愈小的视觉感受,用语简练传神。“小”字使汉子们渡江的画面在读者的脑海呼之欲出。“小”字不仅具有画面感,还暗示速度快、溜索距离长。
③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扎”字体现了老鹰速度之快,动作迅猛。
《溜索》是阿城的代表作之一,他的小说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文字。
作者介绍(屏幕显示);
阿城“笔记小说”语言特点:小说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其实够奇的,但他诚心写得平淡,像说平常事平常话。文字洗练,句式短净,朴实又古典,含蓄又隽永。反而能耐人寻味,凸显神奇。被誉为“淡中出奇”的语言风格。
板书 语言艺术:干净洗练
六、自说收获,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阿城的《溜索》。除了感受到马帮汉子的英雄本色之外,这个故事还给你哪些启发呢?
——面对困难需要要无所畏惧、沉着冷静,不能软弱畏缩;要团结协作、相互信任、配合默契、关心爱护;
再想想,我们以后面对“自读课文”,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呢?
——可以结合阅读提示、利用插图、借助批注、来学习“自读课文”。
课外阅读,练笔巩固
1.阅读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和短篇小说集《遍地风流》,去认识更多的世俗众生,进一步感受阿城小说干净洗练的语言艺术,感受阿城的精神力量与人格魅力。
2.留心观察身边的人,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描写自己熟悉的某个或一群人物,写出他(们)的特点。
最后仍然请大家记住:我们是怎么读小说的。根据三要素去解读人物,概括情节,分析环境;通过文字去品析作者独具匠心的遣词造句。当然不同的小说,有侧重点不同的阅读方法,期待你的新发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溜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走近作者,听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品味,主旨感悟,写法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溜索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比感知,哪个旁批对你最有作用?,哪个旁批最能指向小说特征?,主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7* 溜索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家作品,预习检查,课文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