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天马小青柑的广告语是夏日小心肝,清爽小秘密。小青柑是用青橘去肉装入普洱茶做成的。以下制作步骤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手工挖柑:去核、去肉B. 晾晒茶叶:减少水分
C. 装填茶叶:将干茶叶装入青橘壳中D. 包装刻字: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用电烙铁在薄木片上刻字,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余步骤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2.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 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 对废旧电池做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 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故A错误;
B、实验室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故不可倒入下水道,故B错误;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故C错误;
D、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故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滴加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点燃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的量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
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嘴不要插入或接触容器口及内壁,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正上方,防止污染试剂,故B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注,说明装置不漏气,故C正确;
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失火,故D错误。
故选:C。
4. 榴莲披誉“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气味,这说明
A. 微观粒子质量很小B. 微观粒子体积很小
C. 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D. 微观粒子间有空隙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微粒在不断运动。
故选C。
5. 某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
D.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出现水雾,故C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饼干敞口放置变软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
B. 通电时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在电光源方面有重要的用途
C.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
D. 露天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造成空气污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但空气中二氧化碳不是越多越好,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危害环境,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露天焚烧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工厂排放的烟尘、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B. 液氧C. 加碘食盐D. 洁净的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括号内是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B. 空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C. 氨气与氮气(闻气味)D. 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二者,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向两个集气瓶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无变化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此方法可以鉴别二者,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氮气无臭,闻气味可以鉴别二者,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向水中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此方法可以鉴别二者,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变化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B.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C. 氧化汞汞+氧气D.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B、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反应物中没有氧气参加,不属于氧化反应,错误。
D、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故选:B。
10.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的含量太低)
C. 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红磷量不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因为集气瓶底部没有放水或是细沙,导致生成的高温物溅落,炸裂瓶底,与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无关,故A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铁丝没有燃烧,可能是因为集气瓶中的氧气不纯,铁丝无法燃烧,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因为实验开始时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也可能是因为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就马上开始收集,故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可能是因为燃烧匙内放入的红磷量不足,导致集气瓶内的氧气未被完全耗尽,所以实验结束后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1.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学校附近河水样品,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净化
①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___________。
②取少量水样3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并振荡,发现泡沫少、浮渣多,说明水样3是硬水,生活中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将其转化为软水。
③操作①是实验室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该操作的名称为___________。在此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图
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时,当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得到无色气体是_______(填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答案】(1) ①. 活性炭 ②. 煮沸 ③. 过滤 ④. 引流
(2) ①. 氢气##H2 ②. 2H2O2H2↑+O2↑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加入的物质B是活性炭。②加热的方法可以使水中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③操作①是将难溶性固体和水分离的操作,该操作为过滤,在此步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2详解】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二者的体积比为1:2,由图可知,试管1得到的气体体积较大,应为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2. 在实验室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和装置可以制取氧气。
Ⅰ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试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需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还要在此装置中作适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小郭用C装置收集氧气,为使整套装置处于完整的准备状态,下列将C装置中所缺仪器补画出来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___________(填“a”或“b”或“c”),检验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_____(填字母)。氢气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F所示,据此可推断氢气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
Ⅱ兴趣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对反应的催化剂进行了探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6)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7)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_____。
(8)要比较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___________。
(9)Ⅲ家庭制氧:小帅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一台“制氧器”,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湿润
B. 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 该装置可以随时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
D. 反应仓中液体药品可以是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1) ①. 铁架台 ②. 锥形瓶
(2) ①. A ②. ③.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Ⅲ (4) ①. c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5) ①. B ②. 密度比空气小
(6) ①. 二氧化锰##MnO2 ②. 相同条件下,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最短
(7) ①. 有 ②.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8)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9)AB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铁架台;仪器②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需要注意的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3详解】
用C装置收集氧气,使整套装置处于完整的准备状态,则集气瓶中应装满水,且导管口应在集气瓶外,因为需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将导管口插入集气瓶,收集氧气,故正确的是Ⅲ;
【小问4详解】
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应伸到c处,这样才能将装置内空气排尽;
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小问5详解】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氢气集满后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说明氢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小的物理性质;
【小问6详解】
由表可知,相同条件下,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最短,故表中所列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二氧化锰;
【小问7详解】
由表可知,实验1中未加催化剂,实验4中加入氯化钾,实验4中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短,说明氯化钾有催化作用;
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可能是因为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氯化钾对反应起了催化作用;
【小问8详解】
要比较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氧气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小问9详解】
A、氧气不易溶于水,故过滤仓可起到湿润氧气的作用,符合题意;
B、可根据过滤仓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判断排出氧气的快慢,符合题意;
C、该装置不能调控产生氧气的速率,不符合题意;
D、反应仓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符合题意。
故选ABD。
13.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氨(就是氨气,下同)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氨主要来自于人工合成。1909年,弗里茨·哈伯成功地利用氮气和氢气合成出氨。工业合成氨的流程如图1所示。为了。找到合成氨反应合适的催化剂,人们做了6500多次实验,发现铁触媒效果较好。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氮,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1913年第一座合成氨工厂建立。如今全球合成氨年产量超千万吨,期中大约80%的氨用于生产氮肥,缓解了地球上有限的耕地资源与庞大的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
(1)工业上可用分离___________的方法获得氮气,用作合成氨的原料。
(2)合成塔中的反应需要高温、高压、催化剂三个条件,合成塔中制取氨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根据图2,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200大气压、300℃B. 200大气压、500℃
C. 400大气压、300℃D. 400大气压、500℃
(5)由图2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液态空气
(2) ①. ②. 混合物
(3)加快反应速率 (4)C
(5)在相同压强下,温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在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氨的含量越高
【解析】
【小问1详解】
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可将液态空气分离得到氮气和 氧气;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可知,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由图可知,冷却后可得到液态氨、氮气和氢气,则说明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混合物;
【小问3详解】
催化剂是指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科学家研究合成氨反应的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小问4详解】
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氨的含量最高的是400大气压、300℃,故选C;
【小问5详解】
由图2可知,在相同压强下,温度越低,氨的含量越高;在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氨的含量越高。
14. 很多古诗词中都有蜡烛的身影,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某兴趣小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熔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如A图),得出结论: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
【实验探究】
【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Ⅱ探究密闭集气瓶内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因素
小组同学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如下表所示。
(3)实验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___________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如下表所示。
【小组交流】
(4)实验1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
Ⅲ蜡烛熄灭原因探究
如图1,实验中蜡烛会逐渐熄灭。同学们对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
(5)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6)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 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
D.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答案】(1)外焰温度最高
(2) ①. 烧杯内壁变浑浊 ②. 成立 ③. 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④. 能
(3)相同烛芯长度,不同蜡烛高度
(4)烛芯长度越长,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
(5)不合理 (6)D
【解析】
【小问1详解】
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炭化形成黑圈,是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小问2详解】
[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猜想①成立,所以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没有可燃性,石蜡具有可燃性,所以猜想③成立。
[实验反思]
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石蜡蒸气冷凝成固体。
[补充实验]
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因此“白烟”能燃烧。
【小问3详解】
通过实验2数据可知,该实验想探究蜡烛高度对燃烧时间的影响,其它量要保持一致。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烛芯长度、不同蜡烛高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
【小问4详解】
由实验1表中的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烛芯长度越长,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越短。
【小问5详解】
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不合理。
【小问6详解】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不是纯净的氧气,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56%,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示可知,蜡烛熄灭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氧气并没有耗尽,因此蜡烛熄灭的原因不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除了二氧化碳和氧气,还有氮气、水蒸气等,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示可知,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D选项说法正确。
编号
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5
0.5
49
实验3
5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操作
现象
结论
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观察到__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
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②不成立
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
猜想③___________
烛芯长度/cm
0.3
0.5
0.7
0.9
燃烧时间/s
16
13
11
8
蜡烛高度/cm
1
3
5
7
燃烧时间/s
17
10
9
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等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辽宁省沈阳市杏坛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