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1页。
    1.本试卷共2页,五大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请将弥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0 ②. 28.8
    【解析】
    【详解】[1]根据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得
    [2]根据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得
    2.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宇宙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________。
    【答案】 ①. 位置 ②. 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1]物理学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要选择参照物;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宇宙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 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均选填“汽车”或“地面”)
    【答案】 ①. 汽车 ②. 地面
    【解析】
    【详解】[1][2]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相当于汽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相当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是运动的。
    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2s内通过的路程是40m,后2s内的通过路程是20m,这个物体4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答案】15
    【解析】
    【详解】4s内通过的路程是
    s总=s1+s2=40m+20m=60m
    4s内的平均速度为
    5.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大。
    【答案】 ①. 振动 ②. 介质 ③. 响度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6. 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______。请你列举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_________或_________。
    【答案】 ①. 20Hz~20000 ②. 超声波 ③. 声呐 ④. 倒车雷达
    【解析】
    【详解】[1][2][3][4]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们利用超声定向性强的特点,做成了声呐,用来探测海底的深度,或者探测鱼群的位置;人们还用B超来诊病,也是超声波的应用;倒车雷达同样利用了超声波。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误差是真实值与测量值的差异,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故B错误;
    C.错误不是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测量中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可能会引起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D。
    8.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12.45cmB. 12.34cmC. 12.35cmD. 12.36cm
    【答案】C
    【解析】
    【详解】前三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是相同的,只有估计值不同,这都是有效的,第四次的测量结果中准确值与其他三个不同,所以这个记录是错误的,无效的,物体的长度为前三次记录的平均值:
    9.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5,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
    A. 4∶5B. 5∶4C. 6∶5D. 5∶6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可得,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手按住琴弦不同位置拨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音的强弱等级,是一种监测设备,并不能减弱噪声,故A错误;
    B.物体在振动,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是否听到声音与声音的响度和距离等因素有关,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手按住琴弦不同位置拨弦,琴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即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声音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大象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
    D. 我们能分辨各种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改变敲击鼓面的力度大小,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但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小明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过1s听到回声,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
    A. 170mB. 340mC. 17mD. 34m
    【答案】A
    【解析】
    【详解】声音从人传到悬崖的时间为
    根据可得,小明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下列关于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绕太阳公转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B. 乘坐缆车时,以缆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C. 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云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地球绕太阳公转,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地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乘坐缆车时,以缆车为参照物,乘客与缆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云为参照物,月亮与云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月亮是运动的,所以会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故C正确;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与加油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受油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CD。
    14.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公路旁植树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答案】A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速大小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错误;
    C.噪声的减弱途径有: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以及人耳处;公路旁植树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C。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时,请选择一条正确的视线并用虚线延长。
    【答案】
    【解析】
    【详解】用刻度尺测铅笔长度,视线要与刻度尺尺面垂直;铅笔左侧与刻度尺的0.00cm刻度尺对齐,与铅笔尖处刻度线垂直的视线如图所示:
    16. 如图中是某同学沿直先骑车然后步行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画出0﹣8s内的路程﹣时间图像。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图甲可知,该同学在0﹣2s内做速度为2m/s的匀速直线运动可得0﹣2s内的路程为
    且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2﹣4s内物体速度为零,所以路程不增加;4﹣6s内物体的速度为1m/s,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4﹣6s内的路程为
    6﹣8s内物体速度为零,所以路程不增加。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4分,第18题6分,第19题9分,共19分)
    17. 在“测量小明跑400m的速度”的实验中。
    (1)以终点处计时员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的。
    (2)发令后小明跑完400m的路程,计时如图所示。观察右侧秒表,大盘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s,小明跑400m所用的时间为_________s。
    (3)小明跑400m的速度是_________m/s。(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运动 (2) ①. 0.5 ②. 110
    (3)3.6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是相对的,以终点处计时员为参照物,小明与计时员的相对位置不断减小,是运动的。
    【小问2详解】
    [1][2]由图可知,小盘1min之间有2格,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更靠近2min,读数为1min;大盘1s之间有2格,分度值是0.5s,读数为50.0s,则小明跑400m所用的时间为
    【小问3详解】
    小明跑400m的速度为
    18. 下面为科技小组的同学探究纸锥下落的运动情况的实验。
    (1)调整好装置后,小李进行了实验,如图1所示,他用秒表测得纸锥通过OA、OB这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s、1.5s,所测量的OA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纸锥做的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为了测量纸锥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张让纸锥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纸锥到达B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纸锥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这样测出的平均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纸锥从O点释放时AB段的平均速度;
    (3)接着小明利用相机频闪拍照,探究纸锥下落的情况,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摄的图片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纸锥经过图中D点的速度为_________m/s;
    (4)下面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 ①. 0.5 ②. 1 ③. 不是
    (2)小于 (3)1.25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1][2][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OA段的路程为50.0cm,AB段的路程为50.0cm,则纸锥通过OA段的平均速度
    纸锥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因为,所以纸锥做加速直线运动。
    【小问2详解】
    纸锥从O到B的过程中通过A点时的速度不为0;OB段所用时间与OA段所用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AB段的时间,让纸锥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的纸锥到达B点的时间,这样测量的时间偏大,速度会小于从O点释放时AB段的平均速度。
    【小问3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间隔时间为0.2s时,纸锥下落的间距先小后大,最后保持不变。因此,其速度的变化应该是先变大后不变;图中C位置到E位置纸锥做匀速直线运动,照相机共曝光2次,距离为50.0cm=0.5m,则纸锥经过图中D点的速度为
    【小问4详解】
    从图2中可以看出,同样在间隔时间为0.2s时,纸锥下落的距离先小后大,最后保持不变,因此,其速度的变化应该是先变大后不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为了人们的健康生活,需要控制噪音。物理小组的同学通过下面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用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开展探究,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一些,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人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越大,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实验选用了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等材料,把手机用不同材料包裹好塞满鞋盒,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实验中将鞋盒塞满的原因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_________。他们通过探究得到下表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隔声性能最好的材料是_________。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_(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海绵材料的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_(选填“报纸”或“海绵”)的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防治噪声的三个环节中,“隔音”是在噪声的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1) ①. 调小 ②. 大 ③. 保持不变
    (2) ①. 相同 ②. 羽绒服
    (3) ①. 好 ②. 强
    (4)海绵 (5)传播过程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1][2]响度指声音强弱,与振幅和人距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手机铃声响度越响,人听不到声音时与手机的距离越大。由于房间的空间较小,距离改变的程度受到限制,故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调小。
    [3]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小问2详解】
    [1]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相同,所以才需要尽可能地塞满鞋盒。
    [2]分析数据可知,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故可得出的结论:隔声性能最好的是羽绒服。
    【小问3详解】
    [1][2]根据所得数据可知,羽绒服的材料最粗糙,报纸的材料最平滑,用羽绒服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用报纸实验时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大,故得出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小问4详解】
    海绵与报纸相比,表面粗糙稀疏多孔,所以海绵的隔音性能比报纸好。
    【小问5详解】
    防治噪声的三个环节分别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隔音”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800m的铁路桥,求火车全部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
    【答案】50s
    【解析】
    【详解】火车全部通过铁路桥行驶的路程为
    火车的速度为
    根据可得,火车全部通过铁路桥所需的时间为
    21.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5m/s的速度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是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5000m;(2)12.5m/s
    【解析】
    【详解】解:(1)由题知在模拟山路上的速度为10m/s和行驶时间为500s,由公式可得,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是路程为
    s1=v1t2=10m/s×500s=5000m
    (2)在模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路程
    s2=v2t2=25m/s×100s=2500m
    所以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
    答:(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是路程为5000m;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相关试卷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4886 ②,1cm或1mm ②,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kg的酒从升高到吸收的热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