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讲义+课件+同步练习)
1-2《齐桓晋文之事》(分层作业)-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1单元《齐桓晋文之事》)
展开
这是一份1-2《齐桓晋文之事》(分层作业)-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文件包含12《齐桓晋文之事》分层作业原卷版docx、12《齐桓晋文之事》分层作业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齐桓晋文之事》分层作业*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 三步提升 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B.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哪里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痛惜,爱怜2.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刑于寡妻 ②王说,曰:…… B.①是罔民也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①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②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D.①盖亦反其本矣 ②然后从而刑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然后从而刑之D.德何如则可以王矣4.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B.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C.百姓之不见保(被动句,标志词“见”)D.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询问“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却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其目的在于巧换话题,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谈话的主动权。B.孟子用“缘木求鱼”的比喻论证了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做法愚蠢,再以邹楚之战类比以一齐而战诸侯,指出齐胜绝无可能。C.课文最后一段,孟子提出了实行王道的举措:首先要“制民之产”,再在富民的基础上教化百姓。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D.本文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这一政治主张被齐宣王采纳并施行。6.翻译句子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归谬法,即归结为不可能法,也就是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 ① 。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甲】【乙】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人与人之间 ② 。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 ③ ,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8.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前提,联系上下文,在甲乙两处补充完整孟子三段论推理前提。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1题。甲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节选自《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 • 梁惠王上》)丙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④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节选自苏轼《孟轲论》)[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木棒。④穿窬(yú):穿壁翻墙,指盗窃行为。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的横线处。壮者以暇日A修其孝悌忠信B入以事C其父兄D出以事E其长上F可使制梃G以挞秦楚之H坚甲利兵矣。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11.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班级:姓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