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实践,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你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一髻儿( )(2)害羞( )
    2.请从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写在横线上。
    (1)________(镶、壤)上(2)________(簿、薄)雪
    3.与“看护妇”一词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填写序号即可)
    A.矮松B.穿上C.吹动D.看见
    4.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答案】1.(1)jì (2)xiū
    2.(1)镶 (2)薄
    3.A
    4.拟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1)一髻儿:yī jì ér,意思是“一束、一撮”,通常用于形容头发。
    (2)害羞:hài xiū,感到不好意思,难为情。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1)镶上:把物体嵌入或在外围加边。
    (2)薄雪:稀薄、不浓密的雪。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看护妇”名词,女护士。
    A.名词;
    B.动词;
    C.动词;
    D.动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薄雪拟人化,赋予其“害了羞”的神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落时薄雪在微黄阳光斜射下微微泛红的状态,把静态的雪写得富有动态感与生命力,仿佛薄雪也如人般有了羞涩之情。表达作者对济南冬天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根据下文语境,填写相应的诗词名句。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曹操以“①________,②________”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吟诵出“③________,④________”的诗句,既渲染了伤感的气氛,又表达了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之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⑤________,⑥________”抒发了作者羁旅异乡的悲苦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⑦________,⑧________”表达乡思愁绪。
    【答案】①水何澹澹 ②山岛竦峙 ③杨花落尽子规啼 ④闻道龙标过五溪
    ⑤夕阳西下 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乡书何处达 ⑧归雁洛阳边
    二、阅读(4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方正”篇
    【乙】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夙惠”篇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去后乃至( )
    (2)下车引之( )
    (3)人问其故( )
    (4)魏武知之( )
    7.关于【甲】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C.文中的“家君”是敬辞,指的是对方的父亲。
    D.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8.用“/”给【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9.阅读上面两则短文,结合文中波浪线的句子补全下列对话。
    (甲)陈元方说:“我父亲等你很久了,你却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听后生气地说:“________。”
    (乙)有人问何晏:“你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呆在方框中,你为什么这样做?”
    何晏便说:“________。”
    10.上述两篇文章中的孩子都言行不凡,你喜欢和谁成为朋友,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备选的人物:陈元方何晏
    我喜欢:________我的理由:________
    【答案】6.(1)才 (2)拉 (3)原因 (4)知道
    7.C
    8.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9.①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 ②这是何家的房子。
    10.①示例:我选元方。 ②他聪明、率性。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步步紧逼,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他率性。对知错的客人,元方仍“入门不顾”。一个7岁孩子能做到这样,实在令人钦佩。示例2:我选何晏。他机智、不忘本。他的智慧让人为之叹服,他用“画地自处”的方法,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用委婉的方式,既达到了自己不愿意改姓当曹操儿子的目的,又不至于得罪曹操,可谓两全其美,实在高明。面对曹操“欲以为子”这么大的诱惑,也断然拒绝,不愿改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2)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
    (3)句意: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故:原因。
    (4)句意:曹操知道了这件事。知:知道。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家君”是谦辞,用于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而“尊君”才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何晏七岁”点明了人物和年龄,是句子的起始背景;“明慧若神”单独成句,强调何晏聪慧的程度如同神明一般,突出其特质;“魏武奇爱之”则表明曹操对何晏这种聪慧的喜爱,句意完整;
    故断句: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理解。
    一空,重点字词:非:不是;期:约定;委:丢下,舍弃。
    二空,重点字词:之:助词,的;“……也”是判断句的一种常见句式,用于对事物的属性、类别等进行判断。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观表达。本题需要先分析陈元方和何晏各自的言行表现,再根据这些表现阐述喜欢某个人物并想与其成为朋友的理由。可以从他们展现出的智慧、品德、处事态度等方面入手。
    示例一:我选陈元方。陈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无礼指责,能有理有据地反驳。他指出友人 “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在年仅七岁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聪慧和明事理。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可以学习他的机智和懂得维护尊严、坚守原则的品质。
    示例二:我选何晏。何晏七岁时就聪明过人,当魏武想收他为子时,他通过画地为方并表明这是“何氏之庐”的巧妙方式,委婉地拒绝了魏武。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智慧和坚定的家族观念、自我意识,和他做朋友可以从他身上学到聪明机智和对自我身份的尊重。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站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二) (7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的,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侯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蚂蚱……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 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11.阅读文章,梳理作者在春天问候的事物和感悟。
    12.第②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3.第⑤段中,“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假如你在那里静静地坐,会想什么呢?请结合文段展开想象,把你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0字以内)
    【答案】11.(1)问候河边的柳(2)学会收藏美丽(3)问候小生灵(4)学会感恩与珍惜。
    12.承上启下或过渡,从上文“春天来了”过渡到“去探访问侯春天”。
    13.示例一:那些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种子从泥土里拔节的声音是多么悠扬动听。
    示例二:春天,就是可爱的小动物们和美丽的花海给装扮起来的,春天多么的美丽啊!
    示例三: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①空:结合第③段“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可知,作者去河边与柳相遇,感悟收获,所以这里可概括为:问候河边的柳;
    ②空:结合第④段“去问候一些花儿”“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可知,作者问候花儿,学会收藏美丽。故这里可概括为:学会收藏美丽;
    ③空:结合第⑤段“去问候一些小生灵”“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可知,这里可概括为:问候一些小生灵;
    ④空:结合第⑥段“去问候飘荡的春风”“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可知,这里可概括为:学会收藏感恩与珍惜。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
    文章第①段写“春天,真的来了”的现象,从第③段开始写“我”探寻春天的过程,文章第③到⑦段写作者探访春天的柳树、花儿、小生灵、春风、种子,说明第②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则是文章的线索,同时与标题“从春天出发”相照应。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想象心理活动。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
    选文第⑤段中说“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之后写到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儿,此时心中想的无疑是和这些声音相关的内容,句子“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声音的赞美;而句子“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由衷的喜爱和赞美!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心理活动可从:对春天的风声、鸟鸣声、花儿开放的声音的赞美;对春天给予我们希望的感慨;对春天的感悟等方面去写。
    示例: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它们把最美好的东西都献给了大自然,让我们静静地去聆听这美妙的天籁之音吧!
    (三) (15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的夏天
    ①炎炎夏日,烈日当空。嘶嘶的蝉声,像连绵的丝线,牵出遥远的童年。
    ②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姥姥家度过的。儿时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只有一把把大大的蒲扇,慢慢摇着童年的欢乐。
    ③我印象很深的是夏日的午后,姥姥总爱赶着我和表哥去午睡。姥姥嫌我们俩说话,就躺在中间隔开我们,命令我们好好地闭上眼睛。但是,我虽然人在床上,心早已飞到了外边,无奈有姥姥的“监视”,只好闭着眼在床上装睡:屏着气,眯着眼,一动不动,伺机外逃。那时就想。真不知道大人怎么那么爱睡觉。而且不一会儿就会鼾声如雷,听姥姥的鼾声渐渐均匀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他立刻会意。我们俩手里拎着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大地被晒得烫烫的,我们穿上凉鞋,叫上几个要好的伙伴,跑到姥姥家后面的园子里。
    ④这是姥爷精心侍弄的园子,一般情况下,不许小孩入内。只有这日高人稀的午后,我们才敢轻轻打开园门,进入园子。这儿的花醒着,草醒着,风儿迈着小脚慢慢地在园子里踱步。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蓖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凉。然后我们在园子里自由穿梭,没有大人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天地。一畦畦绿色的韭菜,郁郁葱葱,一垄垄,一行行,极认真而恣意地生长着。那弥漫的韭菜的清香,冲淡儿时的贫穷和枯燥,充溢着只有那个年代才有的满足。豆角架支成“人”字形,细长的豆角像小姑娘编成的小辫儿,在夏日的暖风里轻轻摇摆。一株株西红柿,枝丫间结满了果实,红得透亮,粉得诱人,绿得可爱。我们禁不住诱惑,选个熟透的摘下来,在衣服上擦擦,就着日晒的温度,一并吞吃。表哥最喜欢的是捉蛐蛐儿,在墙角,在树下,在菜畦里。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有时候,一只蛐蛐儿快要被手扣住,可是我笨手笨脚,把它吓跑了,有时也会因此踩坏姥爷的菜,招来表哥的一阵埋怨。他恐吓我:“以后再这样,不带你来了!”我只得更加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被剥夺了来园子里玩耍的权利。
    ⑤我们有时候玩够了,就走向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绿色的田野,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那么静谧、安详。那井下抽出的水,先要蓄在一个用洋灰磨成的大池子里,再由大池子的出口把水引到田间。这是我们童年见到的最凉爽好玩的水了。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围成一圈,眯起眼睛,拼命掬起大捧的水,向对方泼洒,那阵势,好像在过泼水节。这水点儿洒落在身上,凉津津,爽逸逸,冲去满身燥热。只是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掉进这池子里,浸满水的裙子,使劲儿贴在我身上,而且沉沉的,走路都迈不开腿了。小伙伴们帮我使劲地拧出裙子的水,但还是湿湿的。我穿上它,既难受又害怕,怕回家后姥姥对我进行高声大嗓的训斥。小伙伴们陪着我,悻悻地回家。从村南的田野走到村北的家,有一段长长的路,快到家的时候,这裙子越来越轻,居然奇迹般地干了,真感激这夏季的阳光,热情,泼辣,善解人意!
    ⑥那个夏天,因为那些朴素的风景,我们的童年不再寂寞;因为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我们的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文中写了哪些童年趣事。
    15.文中第③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特点?
    16.文中第④自然段划直线句子采用哪种修辞方法?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园子里一棵棵大大的蓖麻,粗壮的枝茎间,斜逸出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翡翠伞,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凉。
    17.请根据文意判断文中第⑤段画浪线句子朗读时的正确语气是( )
    真感激这夏季的阳光,热情,泼辣,善解人意!
    A.陈述B.疑问C.祈使D.感叹
    18.文末“因为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我们的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一句中,“阳光的颜色”有何含义?你觉得作者在这句话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4.在姥姥睡觉时偷偷逃出家门玩耍,在姥爷的园子里穿梭、偷吃西红柿、捉蛐蛐。在田野里看农民灌溉庄稼、玩水、掉进水池。
    15.活泼好动,机灵俏皮或淘气调皮。
    16.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蓖麻叶子的颜色和形状,表现出孩子对它的喜爱之情。
    17.D
    18.含义:阳光的颜色是七彩的,这里喻指“我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情感: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里,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让“我们”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大意对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③段“我印象很深的是夏日的午后,姥姥总爱赶着我和表哥去午睡”“听姥姥的鼾声渐渐均匀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他立刻会意。我们俩手里拎着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可知,童年时姥姥总爱催促“我”和表哥午睡,而我们也会趁着姥姥睡着后溜出家门玩耍。据此可概括为:在姥姥睡觉时偷偷逃出家门玩耍;
    根据第④段“这是姥爷精心侍弄的园子,一般情况下,不许小孩入内。只有这日高人稀的午后,我们才敢轻轻打开园门,进入园子”“一株株西红柿,枝丫间结满了果实,红得透亮,粉得诱人,绿得可爱。我们禁不住诱惑,选个熟透的摘下来,在衣服上擦擦,就着日晒的温度,一并吞吃。表哥最喜欢的是捉蛐蛐儿,在墙角,在树下,在菜畦里。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可知,“我”和表哥会趁着中午偷偷进入姥爷侍弄的菜园子,在里面踱步,并偷摘西红柿吃,和表哥一起捉蛐蛐玩耍。据此可概括为:在姥爷的园子里穿梭、偷吃西红柿、捉蛐蛐;
    根据第⑤段“我们有时候玩够了,就走向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绿色的田野,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那么静谧、安详”“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围成一圈,眯起眼睛,拼命掬起大捧的水,向对方泼洒,那阵势,好像在过泼水节”“只是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掉进这池子里,浸满水的裙子,使劲儿贴在我身上,而且沉沉的,走路都迈不开腿了”可知,有时我们也会跑到村外去看农民灌溉庄稼,然后在浇水用的蓄水池边快乐地玩水,甚至有次“我”还不小心掉进了水池。据此可概括为:在田野里看农民灌溉庄稼、玩水、掉进水池。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据画线句中“我就悄悄爬下床去”“轻轻挠挠表哥的脚心”可以看出,“我”一听到姥姥的呼吸声变均匀,就偷偷叫表哥和“我”溜出去玩。由此可见,在趁姥姥睡着溜出家门玩耍这件事上,“我”是明显的主谋,策划并执行了这次离开家的活动,从中可以看出“我”活泼好动、淘气爱玩的性格特点。“我们俩手里拎着鞋子,光着脚丫一前一后。蹑手蹑脚逃出家门”一句则充满了童真的趣味,描写了“我”和表哥偷偷溜出去玩的情景,让读者仿佛能看到两个儿童正在悄悄走出家门,表现出“我”机灵俏皮的形象特点。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修辞的赏析。
    画线句中“像张开的翡翠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蓖麻那碧绿的叶子比作翡翠伞,既形象地展示了蓖麻叶子翠绿的颜色,也生动地将蓖麻叶子像伞一般大的形状描写出来。联系“我们总是摘下一片叶子顶在头上遮凉”一句可知,作者对蓖麻叶子生动地描写,“我们”用它来遮挡太阳,传递出作为孩子的“我们”对它的喜爱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朗读和赏析。
    这句话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夏季的阳光赋予了人的特质。“真”表现了“我”对阳光真诚的感谢;“阳光”是自己要感谢的对象。根据前文“小伙伴们帮我使劲地拧出裙子的水,但还是湿湿的。我穿上它,既难受又害怕,怕回家后姥姥对我进行高声大嗓的训斥”可知,“我”在偷溜出来玩水不小心弄湿衣服后,害怕被姥姥责骂,而联系“从村南的田野走到村北的家,有一段长长的路,快到家的时候,这裙子越来越轻,居然奇迹般地干了”可知,火辣的太阳把“我”身上的衣服晒干了,让姥姥不能发现“我”玩水把衣服弄湿的事实,躲过一阵责骂,所以“热情”“泼辣”与“善解人意”这三个词语表现了“我”对夏季阳光所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阳光美好品质的赞美。因此,应该用感叹的语气朗读,充分表达“我”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文章主旨情感。
    这句话中“童年便有了阳光的颜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年比作七彩的阳光,属于隐喻。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童年的多彩和丰富,生动地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阳光的七彩正好对应了童年的多彩,这种比喻方式既形象又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感受和情感状态。前后两个分号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童年时期发生的那些稀稀落落的往事,让作者的童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联系文章第③至⑤段“一株株西红柿,枝丫间结满了果实,……我总是像个小尾巴,悄悄地跟在他身后,甘心听他指挥”“我和小伙伴们,可以立在水池边缘,……凉津津,爽逸逸,冲去满身燥热”“我一不小心,掉进这池子里,……但还是湿湿的”内容可知,这些往事包括吞吃西红柿、捉蛐蛐、玩水(泼水)、掉进水池湿了裙子等,这些简单的游戏和经历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和色彩。通过这些往事,作者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和无忧无虑,也表达了对那个纯真、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深深怀念之情。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四) 名著阅读 (8分)
    19.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_________, 《朝花夕拾》又名《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周树人 ②旧事重提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早年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希望以文字改变国民精神。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小说集《呐喊》《彷徨》,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麻木。《故事新编》则以独特视角重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满含温情与批判。杂文集如《且介亭杂文》等,针砭时弊,文笔犀利。他笔下的孔乙己、阿Q等人物,成为经典文学形象。鲁迅以深刻的思想、卓越的文学才华,对旧礼教、旧传统进行有力批判,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被誉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这部作品收录了鲁迅于 1926 年创作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它描绘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在书中,有对童年趣事的生动描述,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在百草园中的欢乐时光,捉蟋蟀、听故事等充满童真。也有对封建社会旧俗和麻木不仁的人性的批判,像《二十四孝图》中对封建孝道虚伪残酷一面的揭露。还有对师长、亲友的真挚怀念,比如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感激。《朝花夕拾》以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交织的手法,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作者自身思想的发展变化。
    20.《朝花夕拾》中的多篇作品涉及作者儿时的读书和学习经历,请结合原著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③父亲在我要去看五猖会时逼迫“我”背《鉴略》(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
    第①空,根据“事件”一项中提到的“寿镜吾先生”的名称可知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老先生是三味书屋的私塾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儿时的两段经历: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有趣的,给儿时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进入私塾后,沉闷的教学方式让作者感到枯燥压抑,想要逃离。通过这两部分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儿时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育禁锢儿童思想的厌恶,渴望解放儿童天性。
    第②空,《阿长与》通过阿长买《山海经》的细节,展现了其对孩子深沉的爱,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这位底层劳动者的怀念与感激。文章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重点记叙了阿长不辞辛苦为我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一事件不但让“我”对她充满了新的敬意,生起了感激之情,还影响“我”开始搜集绘图。
    第③空,《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却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借此表现强权教育对“我”的影响,表明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所以,根据题干“影响”内容可知,事件应为父亲在“我”即将去看五猖会时逼“我”背《鉴略》。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21.请结合《阿长与》或《五猖会》中提及的事情,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长妈妈懂得尊重童年鲁迅的读书兴趣,给他买来《山海经》,推动他读了更多绘图的书。或鲁迅的父亲强迫他在看五猖会前背书,不考虑他的兴趣,即使当时背会也会忘掉。所以兴趣的培养对于学习非常重要。(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为: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在《阿长与》中,童年鲁迅对《山海经》有着浓厚的兴趣,书中那些神奇的绘图深深吸引着他。而阿长,虽然只是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保姆,但她却能留意到鲁迅的喜好。当她费尽周折为鲁迅买来《山海经》时,极大地满足了鲁迅的求知欲。这一行为如同在鲁迅心中点燃了一把火,让他对有绘图的书更加热爱,激发了他自主阅读的兴趣。此后,他因这份兴趣而不断探索更多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不断积累。
    在《五猖会》里,情况截然不同。鲁迅满心期待着去看五猖会,这是他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但父亲却在此时强迫他背书,完全不顾及他的心情和兴趣。这种强制行为让鲁迅虽背下了书,但他的心思完全不在此,过后内容也会很快忘掉。这表明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记忆,无法真正内化为知识。对比这两个事例,足以看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就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三、综合实践 (10分)
    22.进入中学的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学校准备举办 “有朋自远方来” 专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小文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关于交友的对联,他想考考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对联的下联故意弄乱了。请你把下联整理出来后工工整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①应学 ②交友 ③人长
    上联:处事当克己短
    下联:
    (2)【任务二】在主题班会上小语同学作为主持人,在总结发言时,需要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诗句,使语言更加精彩。根据你的积累,你建议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3)【任务三】小语同学搜集了交友的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探究材料讲述了哪些交友之道?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点即可。
    材料一:
    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称为“人伦”。先儒指出,在人伦中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其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则起于国家社会。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或是限定它,它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就字源说,在中英文里“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
    材料二: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答案】(1)交友应学人长
    (2)①示例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示例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答案不唯一)
    (3)友爱,信用(诚信),道义,志同道合。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联。对联的要求: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仄起平收。
    首先分析上联结构:“处事”是动宾短语,“当”是副词,“克”是动词,“已短” 是偏正短语,“短”为仄声;下联所给词语中,第②个“交友”是动宾短语,第①个中“应”是副词,“学”是动词,第③个“人长”是偏正短语,“长”为平声。所以下联为:交友应学人长。注意字体书写工整。
    (2)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答案不唯一,根据班会主题“有朋自远方来”,任意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诗句,做总结发言即可。
    示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或是限定它,它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可知,朋友的基础需要“友爱”和“信义”;根据材料一中“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可以看出,交友最关键的是要有“爱”,即“友爱”。根据材料二A句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知,这句话指因志同道合的朋友到来而感到快乐,所以突出交友要志同道合。材料二B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呢,则表现了交友还要讲道义,讲诚信、守信用。据此任选两点概括,语言简洁即可。
    四、作文 (50分)
    23.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有这样一个朋友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 字。④文中出现的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答案】略。
    24.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里写道:“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淡淡的语言,蕴藏着的却是极为深沉的情感。
    请以《又是秋天》为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自己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 字。④文中出现的校名、人名、请用“××”代替。
    【答案】略。问候的事物
    我的感悟
    (1)
    学会收藏希望。
    问候一些花儿
    (2)
    (3)
    学会收藏歌声
    问候春风
    (4)
    问候种子
    学会播种
    出处
    事件
    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
    寿镜吾先生拒绝回答“我”关于“怪哉”虫的提问。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
    《阿长与》
    ______________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五猖会》
    ______________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相关试卷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慧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慧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慧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慧望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语文试题,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