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各地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名著阅读,名著阅读经历是人生的财富,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二、名句名篇默写默写。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4)六年小学时光匆匆而逝,有同学不禁发问:时间都去哪了?此时,你不由得想起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分。
2.一、基础知识综合
时光荏苒,你们已经历了两个多月精彩的初中生活。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展少年风采,筑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你参加班会筹备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环节一:班会开场致辞]
下面是小兴同学为这次主题班会准备的“开场词”。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我们携手漫步在青春的起点,心中带着烂[甲](màn)的梦想,脸上洋溢着稚气的笑容。回望过去,或许有徘[乙]徊于新环境的[丙]máng rán wú cuò,或许有与同学并肩奋斗的深厚情谊,或许有初尝成功的满心欢喜……但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多彩。今天,我们聚集一堂,不是为了留恋过去的足迹,而是为了在彼此的眼中看见光芒,共同绘制初中生活的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初中这片广阔的天空,勇敢地飞翔,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1) 文段中[甲]处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和[乙]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曼 huáiB. 漫 huíC. 漫 huáiD. 曼 huí
(2) 文段中[丙]处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máng( ) rán( ) wú( ) cuò( )
3.[环节二:回顾精彩生活] 小华同学负责布置板报,需要你协助做好下面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 小华想用四字词语为四张图片命名。请帮助小华选择命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英姿飒爽 ②抑扬顿挫 ③歌声嘹亮 ④一马当先
B. ①歌声嘹亮 ②英姿飒爽 ③一马当先 ④抑扬顿挫
C. ①一马当先 ②抑扬顿挫 ③歌声嘹亮 ④英姿飒爽
D. ①英姿飒爽 ②歌声嘹亮 ③抑扬顿挫 ④一马当先
(2) 小华同学想用对联展现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同时表现同学们努力向上的少年风采。请帮助小华选择补全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舞台咏歌①才艺
下联:②训赛展③
A. ①演 ②操场 ③本领B. ①现 ②赛场 ③英姿
C. ①现 ②操场 ③英姿D. ①演 ②赛场 ③本领
4.[环节三:分享学习成果]
(1) 为了活跃班会气氛,考查学生积累,班会设计了“成语接龙”游戏。请你将恰当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第一组:咄咄逼人→①_____→至理名言→言听计从→从容不迫
第二组:牢不可破→破涕为笑→笑逐颜开→②_____→地久天长
(2) 在朗诵展示时,小鸣与同学对《春》中第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 两个“盼望着”要连读,语速较快,语调较高,以表达出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之情。而“来”与“近”两字要重读,体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B. 两个“盼望着”之间要停顿,语速要慢,语调要低,以表现春天到来的速度慢的特点,而“来”与“近”两字语速要快,体现作者盼望而春未到的低落情绪,
(3) 在交流分享时,同学们谈了对初中生活的感受。其中使用修辞、加点词语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进入学校图书馆,我感觉自己进入了知识的海洋,每天都有学不完的东西。”
理解:此句以“海洋”作比“图书馆”,写出了知识的无穷无尽,表达了小明对图书馆的喜爱之情。
B. 小亮:“初中的课程比小学多了好几门,我感觉自己的书包都变成了一个包袱了。
理解:“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在这里引申为“学习压力”。
C. 小晴:“我加入了文学社,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个港湾,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
理解:“港湾”指文学社为小晴提供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安全舒适的环境。
D. 小丽:“书包是我最忠实的伙伴,默默承载知识的重量,与我共同追逐梦想的曙光。”
理解:将“书包”拟人化,无生命的书包成为信赖的伙伴,表达了小丽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5.五、名著阅读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因为经历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调整方向,促进成长。从《朝花夕拾》中选择鲁迅的两次经历,结合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对鲁迅成长的作用。(100字左右)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6.[环节四:书写青春梦想]少年勇于实践,青春始于梦想。在此环节,同学们纷纷写下青春梦想。请参考示例,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梦想和确立梦想的理由。(不超过50字)
示例: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7.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秋天的怀念》(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甲]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乙]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 文段的第一句是全段的“领起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请从文段中找出两处体现“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
(2) 文段中[甲][乙]两处对母亲的描写让人感动。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8.阅读《当爸的感觉》,完成下面小题。
当爸的感觉
梁晓声①
①我上初一的儿子,背上行李要参加军训去了。我铺开稿纸,煞有介事地思考,犹犹豫豫地写下题目——当爸的感觉。临走前,他凑过来瞟了一眼,嘲讽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
②我有些尴尬:“儿子,向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
③儿子说:“别保证。用不着保证。你发誓我都不会相信!说相声的常拿自己的家人逗哏儿,你跟相声演员犯的是同一种职业病。我充分理解!”
④我无奈地说:“好儿子,谢谢。”
⑤他说:“不用谢。因为我也开始写你了,而且已经公开发表了一篇。”
⑥我一惊,忙问:“发在哪儿了?”
⑦儿子说发在班级的墙报上了。
⑧我这才稍稍心定,又严肃地问:“都写了我些什么?为什么不先让我过过目?”
⑨儿子说:“你写我,也没先征得我的同意啊!咱俩彼此彼此。”
⑩我一时很窘,无话可说……
⑪期中考试前的一天,儿子刚吃过晚饭就写作业。写到十点半,还有一道几何题没解出来。我几次主动“请缨”,几次都遭到儿子颇不耐烦的拒绝。最后我不顾他的拒绝,粗暴参与。结果既干扰了他的思路,也浪费了他的时间。快十二点了,妻说:“你还让不让儿子睡觉了?他明天还得上学呀!”于是我强行收起他的作业卷,以命令的口吻催促他躺到床上。[甲]而我却用冷水冲了头,强打精神,继续替儿子钻研那道几何难题。半个小时后,我解出来了!
⑫[乙]第二天,见儿子一起床,我便从自己枕下摸出作业卷,故作随意地走过去。“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开窍?这有何难的?听老爸给你讲讲——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故两个三角形全等。”我自鸣得意地讲着,完全没有顾及儿子的感受。
⑬儿子一脸地疑惑:“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就全等啊?哪儿有这么一条定理?”我愣了半天,羞惭难当,无地自容。我太无自知之明了。以后,不管他写作业到多么晚,不管他看上去多么需要指点和帮助,我是再也不往他跟前凑了。
⑭上个星期,儿子的一项作业是“采访家长”。妻工作忙,只得由我来接受“采访”,否则儿子就完不成作业。于是我和儿子有了如下一次较为特别的谈话:
⑮“你是哪一年下乡的?”
⑯“这还用问?”
⑰“不问我怎么清楚?”
⑱“一九六八年。”
⑲“哪一年上大学的?”
⑳“一九七四年。”
㉑“哪一年毕业的?”
㉒“一九七七年。”
㉓“你经历过坎坷么?”
㉔“经历过。”
㉕“说说。”
㉖“这还用说?”
㉗“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
㉘……
㉙我惊讶地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陌生。或者反过来说,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他要了解他问的那一切,是多么简单!书架上陈列的,几乎每一部书脊上印着我名字的书,都有我的简历。而他从来没有触摸过我的任何一部书。他从来也不曾扫视过那一格书架一眼。这让我想到一次无意中偷听到他和几名男同学背地里如此谈论我的书:
㉚“你爸爸可真写了不少书。”
㉛“你别翻他的书!”
㉜“你自己喜欢看吗?”
㉝“我为什么要喜欢看他写的书?”
㉞……
㉟没想到,我以近二十年的精力和心血所获得的创作成果,在他眼里似乎是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仿佛一文不值的东西。
㊱“你对你至今的人生满意么?”——儿子继续“采访”我。
㊲我回答:“谈不上满意不满意。我的人生已经这样了。我习惯了。”
㊳“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兴的事,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
㊴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再前进五名!”
㊵“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
㊶我意识到,我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正如儿子也深深刺伤过我的自尊心一样。我想,有一个多少具有点儿精神叛逆色彩的儿子,也好。这样的一个儿子,时刻提醒我明白,我只不过是一个初一男生的父亲。除此之外,也许再什么都不是,更没有任何可得意的资本。
(选自《梁晓声散文集》,有删改)
①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人世间》《雪城》等,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1) 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儿子的三个生活片段。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信息的梳理。
(2) 文章记叙了家人之间的故事,加深了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其中一些细节,意蕴丰富、情味深长。结合下面两句中的细节,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而我却用冷水冲了头,强打精神,继续替儿子钻研那道几何难题。
[乙]第二天,见儿子一起床,我便从自己枕下摸出作业卷,故作随意地走过去。
(3) 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意识到,我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正如儿子也深深刺伤过我的自尊心一样。”根据上下文分析句中两个“刺伤”具体所指的内容,并说说父子间相互的“刺伤”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4) 作者“当爸的感觉”是复杂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当爸的感觉”有哪些。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9.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方正》)
(1) 下列成语中,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为期不远B. 遥遥无期C. 不期而遇D. 后会有期
(2) 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太丘舍去(离开)B. 去后乃至(才)C. 相委而去(丢下)D. 入门不顾(环顾)
(3) 《世说新语》虽然篇幅短小,却常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对“下车引之”中“引”的表达效果理解 不 正 确的一项是( )
A. 刻画出“友人”认识到错误欲改变态度缓和关系。
B. 描绘出“友人”急切地想与元方表达歉意的心理。
C. 表现了“友人”因被指责而生气想要拉住他理论。
(4) 察举制是东汉朝廷选才取士的一种制度,主要从平民或低级官吏中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入朝为官。如果举荐陈元方,请结合选文写出你的理由。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0.三、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诗歌第一句中“杨花落尽”之时正是________(时间),而“子规”的鸣叫声又有________特点。诗人借这两个意象,来表达他得知友人降职远调时________的心情。
(2) 李白诗歌想象奇特的特点在本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诗人如何借助拟人修辞实现奇特想象的。
(3) 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下面诗句 不 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项是(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七、作文
同学们,你们已经迈入初中校园两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一定经历了许多新鲜而难忘的时刻——学习求知的快乐,感受友谊的温暖,探索未知的激动,面对挑战的勇敢,收获成功的欣喜……点点滴滴,绘就了你们成长的足迹。
请以“我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 小桥流水人家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生、逝”等字词容易写错。
2.【答案】【小题1】C
【小题2】
茫 然 无 措
【解析】1.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烂漫:làn màn,汉语词语,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
徘徊:pái huái,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
故选C。
2.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茫然无措:máng rán wú cuò,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
3.【答案】【小题1】D
【小题2】C
【解析】1.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词语辨析。
英姿飒爽: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歌声嘹亮:声音圆润而响亮。
一马当先: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图一,军训时,在教官的指导下,军训队伍整齐划一,学生们身姿挺拔,精神焕发,故应用“英姿飒爽”;
图二,合唱中,学生们演唱的神情专注,集体合唱的声音应该是响亮的,故应用“歌声嘹亮”;
图三,朗诵时,四位学生的声音应该高低起伏,达到朗诵感情饱满和节奏和谐的效果,故应用“抑扬顿挫”;
图四,运动会上,一位同学率先冲向终点,故应用“一马当先”;
故选D。
2.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
动词“现”对“展”,且“咏歌”和“现才艺”相呼应,在舞台上通过咏歌这种方式来展现才艺,语言通顺合理。
名词“舞台”对“操场”,都是具体的活动场所;“训赛”包括训练和比赛,和校园生活中的体育活动等相关,与上联的“咏歌”相对,一动一静;
动宾结构“展英姿”与“现才艺”相对,“英姿”体现了同学们在操场训练和比赛中展现出的飒爽英姿,体现出努力向上的少年风采,且“姿”读一声,是平声字,作为下联末字合适。
故选C。
4.【答案】【小题1】
示例:第一组:人迹罕至 第二组:开天辟地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1.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按接龙规则填出合适成语。解题关键在于所填成语要以给出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为开头,且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开头一个字。
第一组,“咄咄逼人”最后一个字是“人”,“至理名言”开头一个字是“至”,需找以“人”开头,以“至”结尾的成语,可填“人迹罕至”。
第二组,“笑逐颜开”最后字是“开”,“地久天长”开头一个字是“地”,填以“开”开头,以“地”结尾的成语,可填“开疆拓地”。
2.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两个“盼望着”连读,语速较快、语调较高,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作者内心对于春天那种迫不及待的盼望情绪。因为当人们急切地期待某事物到来时,在言语表达上往往会比较紧凑且情绪高涨。同时,“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的“来”和“近”重读,这两个字是春天到来的关键动态体现,重读可以突出春天从即将到来变为已经到来的过程,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因为春天终于要到来而产生的欣喜之情,这种朗读设计符合原文情感。
故选A。
3.
本题考查修辞及词语理解。
C.结合“可以自由地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语境,此处主要是想表达文学社是一个可以让小晴寄托情感、安心交流想法和感受的地方,更强调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归属感。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C。
5.【答案】示例:“父亲的病为庸医所误”的经历让鲁迅看清旧医学的腐朽,使他走上了学医救国的道路;“匿名信事件”激发了他的爱国之情,促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以文学拯救民族和国家的道路。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概括。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结合题干可知要写两次鲁迅的经历,体现对他成长的作用,结合十篇内容,任选经历,言之有理即可,注意100字左右。
示例1: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让他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对封建思想产生抵触,为他后来的反封建思想奠定了基础。他留学日本时的“幻灯事件”,让他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从而弃医从文,走上文学救国之路。
示例2:阿长给他买来《山海经》的经历,让他从小就种下爱读书的种子,为日后成为文学家奠定基础。《五猖会》中父亲要求他背书,促使他意识到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进而反对封建教育,促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6.【答案】示例1.梦想:成为篮球明星,为国争光。理由:热爱篮球运动,享受在球场上的时光,希望能在国际比赛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示例2.梦想:成为优秀医生,治病救人。理由:看到家人和朋友们生病时的痛苦,想学习医术来帮助他们,让更多人恢复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先确定一个自己向往的职业或想达成的目标作为梦想,比如成为画家、医生等。然后思考是什么事或人启发了你,从这个角度出发去组织阐述理由,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紧扣梦想与启发因素来写,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1.梦想:成为杰出教师,教书育人。理由:被老师的奉献精神所感染,渴望用知识启迪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才。
示例2.梦想:成为著名作家,传递思想。理由:热爱阅读文学作品,希望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给读者带来心灵的触动。
7.【答案】【小题1】
示例:(1)“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2)“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小题2】
答案示例:[甲]处:描写母亲“悄悄地躲出去”,这一细节展现了母亲对儿子暴怒无常的深深理解和包容,她选择默默退出,是给予儿子发泄空间,体现了母爱的深沉与细腻。
[乙]处:“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一个“扑”字生动描绘了母亲在儿子绝望时迅速而坚决的反应;“忍住哭声说”的细节表现了母亲的理智与坚强;“好好儿活”这一语言的细节描写,是对儿子的鼓励,展现了母亲给予逆境中儿子的强大精神支撑,彰显了母爱的力量。
【解析】1.
【导语】这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以“我”因瘫痪而暴怒无常的情绪为背景,刻画了母亲在面对“我”的绝望和愤怒时的隐忍与关怀。母亲的默默承受和温柔劝慰,体现了她对“我”的深切关爱和不离不弃的精神。文章通过对母亲细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温暖而感人的力量,令人动容,突显了亲情的坚韧与伟大。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可知,这里描述了“我”在看到雁阵时,突然产生的暴怒行为,通过砸碎玻璃来发泄情绪;结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可知,这里进一步展示了“我”在听到歌声时,同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摔东西来发泄;结合“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可知,这里是“我”在情绪失控时,对自己双腿的愤怒和绝望的表达无常。据此任意摘抄两句即可。
2.
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可从人物描写角度进行赏析,任选一句作答即可。
[甲]句描写展现了母亲在面对“我”暴怒无常时的细腻情感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悄悄地”可看出母亲充分体谅“我”的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不想打扰“我”发泄内心的不快,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不想再次激怒“我”,而悄悄地出去,又担心“我”做出“傻事”,就偷偷听“我”的动静,在另一个地方看着“我”,她的内心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以及不放心。这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在“我”发脾气期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但她依然选择坚强地面对,用温柔的眼神看着“我”,试图用她的爱来温暖和安抚“我”。
[乙]处描写将母亲在“我”绝望时的坚定和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狠命地捶打自己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这一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紧迫感,它传达了母亲对“我”的深深关爱和不容置疑的守护。同时,她“忍住哭声”,这体现了母亲的坚强和克制,她不想在“我”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脆弱,而是用她的话语来激励“我”。她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是语言描写,这句话充满了希望和力量,它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母亲在,“我”就有活下去的理由和勇气,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坚强。
8.【答案】【小题1】
“我”被儿子嘲讽写作以他为素材 “羞惭难当”或“无地自容” 上个星期 惊讶
【小题2】
示例:[甲]通过“用冷水冲了头,强打精神”的细节,表现了父亲即使自己疲惫不堪,也要坚持替儿子钻研难题的决心和毅力,从而表达了作者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乙]父亲“见儿子一起床”,便“摸出作业卷”,“摸出”这个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想帮助儿子解题的急切心情,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小题3】
(1)“我”刺伤儿子的自尊心指的是“我”对他学习成绩再进步五名的期望。(2)儿子刺伤“我”的自尊心指的是他对“我”的经历的陌生和对“我”的作品的不喜欢。(3)什么原因导致父子二人相互“刺伤”呢?是父子之间缺少关注,导致二人彼此不能真正理解。亲人需要相互关心,才能相互理解、包容,减少误解与隔阂,增进亲情,感受温暖。
【小题4】
示例:“当爸的感觉”是指作者体验了作为父亲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儿子的关爱与责任,也有面对代沟与期望落差的无奈;既有自尊受挫的尴尬,也有在反思中成长的坚定。这些感受交织在一起,让作者深刻体会到当爸爸既充满爱意又伴随挑战的复杂感觉。
【解析】1.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生活片段,细腻地描绘了父子之间的互动与情感波动。作者梁晓声以自嘲的笔调展现了父亲在教育子女过程中的无奈与反思。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期望,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反叛,构成了复杂的亲子关系。通过细节描写,作者揭示了父子间的误解与和解,反映出亲情中的矛盾与温暖,令人深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本题考查内容梳理概括。
结合“儿子军训前”“尴尬”的心理可定位在第①段,由“临走前,他凑过来瞟了一眼,嘲讽地说:‘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可知,“我”被儿子嘲讽写作竟然以他为素材。
结合“期中考试前”“‘我’强行帮助儿子解题却出了错”可定位在第⑩-⑬段,由⑬段“儿子一脸地疑惑:‘两个锐角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就全等啊?哪儿有这么一条定理?’我愣了半天,羞惭难当,无地自容。我太无自知之明了。以后,不管他写作业到多么晚,不管他看上去多么需要指点和帮助,我是再也不往他跟前凑了”可知,“我”自作聪明后,非常羞惭,无地自容。
结合“‘我’接受儿子的采访”可定位在第⑭-㊵段,由第⑭段“上个星期,儿子的一项作业是‘采访家长’。妻工作忙,只得由我来接受‘采访’”可知时间是“上个星期”;由第㉙段“我惊讶地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陌生。或者反过来说,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他要了解他问的那一切,是多么简单”可知,“我”的心理非常惊讶。
据此可填空。
2.
本题考查词句理解与情感分析。
[甲]这句话中“用冷水冲了头”是父亲让自己保持清醒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继续替儿子钻研那道几何难题”,这本来与父亲无关,但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无私奉献。尽管儿子已经拒绝了父亲的帮助,但父亲仍然不放心,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儿子解决问题。他用冷水冲头来提神,强打精神继续钻研难题,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父亲的坚持和毅力,更表达了他对儿子学业的重视和关心。这种深沉的父爱在细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乙] 这句中“见儿子一起床”说明父亲一直在关注着儿子的动态,“摸出作业卷”可见父亲时刻准备着,“故作随意地走过去”又装作毫不在意的样子,这一细节描写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和自豪,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尴尬和不安。父亲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儿子展示自己的解题成果,但又担心儿子会嫌弃或嘲笑自己的“多管闲事”。因此,他选择“故作随意地走过去”,试图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将作业卷递给儿子。这一系列动作描写既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和自豪,也反映出他在亲子关系中的微妙心态和细腻情感,表现了父亲想帮助儿子解题的急切心情,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阅读。
第一问:结合第㊳段“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兴的事,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第㊴段“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再前进五名’”第㊶段“我意识到,我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可知,第一个“刺伤”指的是父亲在回答儿子这一问题时,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再前进五名!”这一回答让儿子意识到父亲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了解和尊重,从而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
结合第㉗段“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第㉙段“我惊讶地凝视着儿子,觉得他是那样陌生。或者反过来说,他怎么对我一无所知似的?他要了解他问的那一切,是多么简单!书架上陈列的,几乎每一部书脊上印着我名字的书,都有我的简历。而他从来没有触摸过我的任何一部书。他从来也不曾扫视过那一格书架一眼”,第㊵段“‘我的采访结束了,就到这儿吧!’儿子目不转睛地看了我一阵,淡淡地说”可知,第二个“刺伤”则是指儿子对父亲创作成果的不屑一顾,以及在“采访”过程中对父亲问题的敷衍和冷淡态度,这些行为让父亲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不理解和不尊重,从而也深深刺伤了父亲的自尊心。
第二问:父子间相互的“刺伤”引发了我以下思考:
首先,这体现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彼此的感受和需求,才能避免误解和伤害。在文章中,父亲和儿子都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导致了自尊心的受伤。
其次,这提醒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这也让我们反思了亲子关系中的平等和尊重。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同时,孩子也应该尊重父母的付出和辛劳,理解他们的期望和担忧。
4.
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作者“当爸的感觉”在文章中表现得相当复杂且多面,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无奈与尴尬:结合第①段“爸,你真天才。从我这么一个平庸的儿子身上,你竟能发现那么多可写的素材”可知,文章开头儿子对父亲以他为素材写作的行为进行嘲讽,让作者感到有些尴尬,并无奈地表示这是最后一次。这种无奈和尴尬体现了作者在尝试与儿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时遇到的障碍。
关爱与付出:结合第⑪段“而我却用冷水冲了头,强打精神,继续替儿子钻研那道几何难题。半个小时后,我解出来了”可知,当儿子遇到学习难题时,尽管儿子多次拒绝,但作者仍然选择用冷水冲头、强打精神继续替儿子钻研那道几何难题。这一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无私奉献。
期待与自豪:结合第㊳-㊴段“假如有一件最使你高兴的事,目前而言那可能是一件什么事?”“我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你的学习成绩再前进五名’”可知,在回答儿子关于最高兴的事情的提问时,作者几乎是斩钉截铁地回答是儿子的学习成绩再前进五名。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自豪,尽管这种期望可能过于单一,但也反映了父亲对儿子未来的美好愿景。
受伤与反思:结合第㊶段“我意识到,我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正如儿子也深深刺伤过我的自尊心一样”可知,文章最后,作者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深深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正如儿子也曾深深刺伤过自己的自尊心一样。这种受伤的感觉让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对儿子的期望是否合理。
理解与成长:通过这一系列的经历,作者逐渐理解了儿子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也意识到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不足。这种理解和成长让作者更加珍惜与儿子的关系,也让他更加努力地成为一个更好的父亲。
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9.【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
示例一:面对友人的爽约与无理指责,陈元方不畏惧权势,直接指出友人“无信”“无礼”,展现了他有正直不阿、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示例二:在与友人的冲突中,陈元方能够清晰分辨是非曲直,以理服人,坚持原则,体现了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坚守正义的品格。
【解析】1.
【导语】《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方正》,通过简短的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现了陈元方年少时的聪慧与正直。文章以元方与父亲友人的对话为核心,揭示了诚信与礼仪的重要性。元方在面对友人无礼指责时,冷静而有理地指出对方的失信与无礼,表现出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友人因惭愧而下车引元方,细节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心理变化,突显了元方的机智与道德感。文章虽短小,却蕴含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意思是“约定”。
A.表示某个事件或目标即将在不远的将来发生或实现,期:预定的时日或期限;
B.表示某个事情的实现或到达看起来非常遥远,期:预定的时日或期限;
C.表示没有预先约定而偶然相遇,期:约定;
D.意思是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期:日期;
故选C。
2.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进门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故选D。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原文中友人“惭”,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没有表现出因被指责而生气的情绪。此外,“引之”更可能是为了缓和关系或表达歉意,而不是为了拉住元方理论。
故选C。
4.
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题干可知要举荐陈元方入朝为官,这个标准是“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贤良”指贤能的人,“方正”指正直、刚正,“直言”指的是说话不避讳,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陈元方在面对友人失信且出言不逊时,展现出了极高的道德标准。他不仅坚守诚信原则,指出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的错误,还勇敢地反驳友人“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失礼行为。这种正直、勇敢且尊重长辈的品德,正是察举制所看重的“贤良方正”之质。
示例2:陈元方在与友人的对话中,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并据理力争,显示出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特点。这种才智不仅有助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事务,更能在国家大事上发挥重要作用。
示例3:陈元方不畏权势,敢于对友人(即使是长辈或地位较高的人)的错误行为进行直接批评,这种直言不讳的精神是察举制中“直言极谏之士”的典范。在国家治理中,敢于直言的官员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或行为中的错误,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0.【答案】【小题1】
暮春 哀婉凄切 担忧
【小题2】
示例:诗人将明月人格化,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让明月成为传递“愁心”的使者,伴随友人跨越时空限制,远行至夜郎以西。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深切同情,又展现了诗人的奇特的想象。
【小题3】B
【解析】1.
【导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自然景物和奇特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不舍。诗中“杨花落尽”象征时光流逝,“子规啼”则增添了离别的哀愁。李白以“我寄愁心与明月”这一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明月以情感,使其成为传递思念的媒介,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友人深厚的情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诗歌第一句中“杨花落尽”之时,通常正值暮春时节,也就是春季将尽、夏季初临的时候。杨花在春天盛开,随着春季的结束而纷纷落尽,因此“杨花落尽”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而“子规”的鸣叫声,则具有凄切、哀伤的特点。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怨动人,常被文学作品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或哀思之情。
诗人借这两个意象——暮春时节的杨花落尽和凄切哀伤的子规啼鸣,来表达他得知友人降职远调时的悲伤、愁苦心情。这种情感与诗歌的主题紧密相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诗人将“愁心”这一抽象的情感与“明月”这一具体的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寄”这一动作,赋予了愁心以生命力和主动性,仿佛它能够被诗人主动寄送出去。这种将抽象情感具象化,并赋予其行动能力的写法,本身就是一种奇特的想象。然后,诗人进一步通过拟人修辞,让“明月”成为了传递愁心的使者。在诗中,“明月”不再仅仅是一个无生命的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情感和行动的能力,它愿意并且能够承载诗人的愁心,一路跟随被贬谪的友人,直到遥远的夜郎以西。这种将自然景象人格化的写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使得诗人的想象更加奇特和生动。通过这种拟人修辞和奇特想象,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思念之情,也展现了自己豁达、超脱的胸怀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这种将抽象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的写法,正是李白诗歌中想象奇特特点的生动体现。
3.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求选出不是表达“送别之情”的一句。
A.这句诗通过比喻桃花潭水的深邃来强调汪伦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虽然标题是《赠汪伦》,但内容实际上隐含了离别和送别的情感,因为“送我情”已经暗示了离别的场景。
B.这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而“明月何时照我还”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归期的期盼。这句诗并没有直接表达送别之情,而是侧重于诗人的思乡之情。
C.这句诗是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劝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故选B。
11.【答案】例文:
我的初中生活
站在清澈的奔流小溪旁,我脑海中闪现出孔子的教诲:“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转眼间开学已经两个多月了。
回忆起第一次月考的情境,心中依然颤动。班主任带着命令的口吻对我说:“你的科学成绩在上次考试中并不理想,希望你能在第一次月考中挽回失地!”我勉强点了点头,内心却有些无奈:哎呀,科学一直是我的软肋,似乎注定无法超越、无法战胜!
回到家,我拿起科学书,却心不在焉地阅读,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般。我放下书本,埋怨道:“理科不行就转文科嘛!其实,科学考得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这几句不负责任的话语仿佛把我内心的压力割开。于是,我打开电脑,在虚拟的游戏中度过了原本应该紧张的一晚……
第二天,我仿佛是一个身经百战、屡战屡胜的将军,昂首挺胸,迈入了这个“战场”。
“战斗”开始了,我手持利剑,奋勇杀敌,但却忽略了自己受伤的“身体”和我的战友“剑”。战罢三百回合,我最终败在名为“科学”的敌手手下。
当我醒来时,已经回到家中。考试后的第一天,我照常走进校园,却再次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她生气地说:“你怎么回事!语文只有93分!科学、英语、数学都在退步!好好反省一下吧!”我低头赤耳地离开办公室,内心思索:我一定要迎头赶上!然而一回到家,这份决心已经烟消云散,再也无法找回……
临近期中,我陷入沉思:“该怎么办!如果考糟了,又要被批评了!”果不其然,老师再次叫我到办公室进行思想工作。如今,我意识到悔改还不算太晚。我再也不想继续以前的模式,言而无信,信而忘言。开学的苦恼我已经尝够,不想再尝一遍……
从此刻起,我发誓会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行,不断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我能做到,我不会再忘记老师、父母以及好朋友的期望与祝福……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我的初中生活”明确指出了写作的主体是“我”,即作者本人,内容要围绕“初中生活”展开。初中生活是一个宽泛的主题,可以涵盖学习、友谊、探索、挑战、成功等多个方面。题目要求记录的是成长故事,因此文章应突出个人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文章应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展现初中生活对作者成长的积极影响。也可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珍惜、感激和热爱。还可强调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
二、选材构思。题干要求写记叙文,故要写清楚“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选取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如攻克一道难题、参加学科竞赛、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等,展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可以描述与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共同经历困难、分享快乐、互相鼓励等,体现友谊的温暖和力量。可以写一次课外实践活动、科学实验、参加社团活动等,表达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记录一次克服困难的经历,如参加体育比赛、准备重要考试、面对人际关系问题等,展现勇气和毅力。也可分享一次成功的经历,如获得奖项、完成一个项目、得到老师的表扬等,表达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构思上,开头可以用一段简短的话语引入初中生活,如“踏入初中的大门,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主体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选取几个典型事例进行叙述。每个事例都应详细描述背景、经过和结果,同时穿插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在叙述不同事例之间,可以用一两句话进行过渡,使文章更加连贯。结尾总结初中生活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可以用一句富有哲理或情感色彩的话语作为结尾,如“初中生活虽然短暂,但它给予我的成长和力量将伴随我一生”。写作时要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青春梦想
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探索月球奥秘。
理由:受中国探月工程启发,渴望亲自踏上月球,揭开月球更多未知的面纱,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青春梦想
梦想: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
时间
生活片段
作者心理、情感
儿子军训前
①_______
尴尬
期中考试前
“我”强行帮助儿子解题却出了错
②_______
③_______
“我”接受儿子的采访
④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回民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