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各地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片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片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享受语文。
②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③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④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提供了一种资源,搭建了一个平台。
A. ③④①②B. ③④②①C. ③①②④D. ③①④②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中“次”的意思是停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升官。
B. 《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C.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尊君”“令尊”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D. 《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3.下列对《朝花夕拾》《西游记》中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
B. “三打白骨精”一段,妖怪变换花样化成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猪八戒齐心协力打死妖怪,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C. 《琐记》记述了鲁迅先生为“寻找别一类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历。
D.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在阴间”。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4.根据课文默写。
古诗词中,诗人往往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______ ,(2) ______ ”中,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牵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3) ______ ”中,借大雁抒发对家人的思念;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4) ______ ,(5) ______ ”中,借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表达征人思乡的愁苦;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一句“(6) 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烘托出游子羁旅他乡的彷徨凄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 ______ ,(8) ______ ”中,故园的菊花,不仅表达了岑参对故乡的思念,还寄托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5.语文老师开展“寻找名著中的春天”阅读活动,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分享他的阅读体验。
(1) 任务一:请你调动阅读积累,把图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 任务二:小语给《藤野先生》和《二十四孝图》绘制思维导图时,为了使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更加美观,特意配了一幅鲁迅先生的插图,你觉得用于哪一篇合适,或者不合适?请结合其中一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cháng(▲)徉在语文的世界,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充盈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四季美景如画,我们闻到了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的花香;领略了雨在四季柔和滋润、热烈粗犷(▲)、端庄沉静和自然平静的不同情态。 家人亲情似海,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语中对史铁生的殷殷期盼;看到了莫怀戚一家人互相体谅,解决分qí(▲),慢慢走的温馨美好。 A,两位国文老师的谆谆教诲铭刻在于漪心里,催她不断奋进;莎莉文老师将爱的光芒照进海伦的内心,再塑了她的生命。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希望同学们能以书为友,在书的滋养下不断成长。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cháng徉 ______
②酝酿 ______
③粗犷 ______
④分qí ______
(2) 根据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在A处仿写一句话。
(3) 文段中有一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7.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1) 任务一:同学们出了一期黑板报,除了“同学风采”“友谊名言”“交友之道”等栏目外,还粘贴了一组图片,请你给这一栏目拟写一个小标题。
(2) 任务二:研读下面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事迹一】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挥锄如故,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管宁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事迹二】
北宋范仲淹因主张改革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牵连,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大方方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
事迹一: ______
事迹二: ______
(3) 活动三:你的朋友小语最近迷上了网络交友,常常和网友聊天到很晚。不仅影响了休息,还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而且小语还打算和网友见面。作为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不要沉迷于网络交友。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8.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①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②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③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④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的等待。
⑤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他提起警觉,掏出身上的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⑥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他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⑦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森林内透下斑斑银光。他几乎耗尽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过父亲竟然如此绝情冷漠。
⑧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了,他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泥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晚上一直没出现任何动物。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情况下,你等不到援助,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当初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⑨他的双眼润湿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⑩那年,尽管他才 13岁,却一夜间勇敢得像个老猎人。
(1) 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出井口”,“他”经历了一个困难的过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这个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掉进陷阱,期待救援→ ______ → ______ →爬出井口,责怪父亲
(2) 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示例:“他挖一步,向上爬一步。”这句要读得缓慢而坚定,并且重读“挖”和“爬”,表现出他努力爬出井口的艰难和自信。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
(3) 文中⑤⑥两节多次提到了“声音”,请你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些“声音”的作用。
(4) 小文和小语在阅读时对文章的标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小文认为直接用“父爱”做标题就可以了,小语认为以“父爱陷阱”为题才合适,你赞同谁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5) 你觉得文中“父亲”的做法好吗?请联系文章内容和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A】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B】蒿里行①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②。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③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④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①东汉末年,董卓把持朝政,残暴无道。各路军阀推袁绍为盟主,同时兴兵讨伐董卓。然而他们汇合后,各有自己的打算,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此诗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②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③虮(jǐ):虱卵。④生民:百姓。
【 C】魏武尝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
(1)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观沧海》一诗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中的“日月”“星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C.《蒿里行》中“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D.《蒿里行》开篇就称诸将为带兵讨伐“群凶”的“义士”,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魏武尝言 ______
②因语所亲小人 ______
③汝怀刃 ______
④遂斩之 ______
(3)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此人至死不知也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欲危己,己辄心动。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 请结合你对以上诗文内容的理解,说说曹操是个怎样的人。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0.史铁生的母亲把爱藏在“悄悄”里,《散步》一文中的奶奶把爱藏在“小路”里,冰心的母亲把爱藏在无声的“隐蔽”里,万物皆有自己的言语,岁月的暖漫过每一缕光阴,爱的痕迹深藏其中。
请以“藏在_____的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③为总述句,引出语文学习包括的内容;④承接①的基础上;①承接④的“教科书”局限;②承接①总结影响。故排序为③④①②。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2.【答案】C
【解析】A.有误,“左迁”指的是降职,而非升官。
B.有误,《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而非道家。
C.正确。
D.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而非宋朝。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3.【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三打白骨精”一段,孙悟空没有与猪八戒齐心协力打死妖怪,是孙悟空自己坚持到底,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的积累解答即可。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小桥流水人家,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解析】答案:
(1)我寄愁心与明月
(2)随君直到夜郎西 (重点字:郎)
(3)归雁洛阳边 (重点字:雁)
(4)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小桥流水人家
(7)遥怜故园菊(重点字:怜)
(8)应傍战场开(重点字:傍)
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5.【答案】【小题1】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父亲的病》
【小题2】略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在百草园,他享受自然,与昆虫为伴,听保姆讲故事;在三味书屋,他接受严厉的教诲,但仍保持童真。
《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父亲的病》回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经历,描述了几位“名医”的治病的态度、作风、治疗方式等种种表现,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可认为合适,也可认为不合适,结合文章内容和鲁迅先生的插图,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不合适,图中的鲁迅神情严肃,目光冷峻,不苟言笑,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威严,这种威严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对社会的批判。《藤野先生》写了藤野先生对鲁迅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充满了温情,所以不合适。
答案:
(1)①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严格但不乏乐趣的生活。
②“我”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③《父亲的病》
(2)示例:合适,图中的鲁迅神情严肃,目光冷峻,不苟言笑,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威严,这种威严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对社会的批判。《二十四孝图》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批判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所以合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体裁、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这样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6.【答案】【小题1】徜,niàng,guǎng,歧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答案:
(1)①徜
②niàng
③guǎng
④歧
(2)示例:老师恩情似山
(3)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删去“通过”或者“使”。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cháng徉”写作“徜徉”。
②“酝酿”的“酿”读作“niàng”。
③“粗犷”的“犷”读作“guǎng”。
④“分qí”写作“分歧”。
(2)本题考查仿写。
仿写时注意句式要一致,内容要相关。如:老师关爱似风。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使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之美、人情之美”这句话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7.【答案】【小题1】“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
【小题2】患难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
【小题3】
【解析】答案:
(1)示例:交友故事,交友典故
(2)事迹一:“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些和自己习惯爱好、志向不一致的人,我们应远离。
事迹二:患难见真情,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心的朋友。
(3)示例:小语,我觉得你不应该沉迷于网络交友。虽然网络交友扩大了我们交友的范围,我们也能和网友随心所以地交流,但是这些网友都是网上认识的,网上的人和事比较复杂,你都不了解他们的真实身份,说不定他说的都是骗你的,最近发生的网络诈骗还少吗?你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你因为和网友聊天都影响你的休息和学习了,如果你还沉迷下去,你的退步将会更大。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图片“伯牙绝弦”“桃园结义”“割袍断义”“负荆请罪”等故事可知,这都是讲述与交友有关,所以标题可以概括为:交友典故;交友故事等。
(2)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材料一中管宁通过两件事认为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便与他绝交,可从对朋友的选择,结交志同道合的好友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范仲淹被贬颍州,平常与他关系较好的官员都不敢为他送行,只有王质一个人为他送行,患难才见真情,据此分析。
(3)本题考查观点表达。先表明观点,有利方面从网络交友的便捷、自由的特点分析,不利方面从网络交友的复杂性,网络与现实的差距的角度分析。应阐明观点:网上交友有弊。网上的朋友互相之间不熟悉,难得有真心话说,而且网上所说的与现实生活总会有差距,如果把握不好还有可能上当受骗。不能随意听信一个陌生人的话,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再说了,和网友聊天必然会影响休息和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下滑。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8.【答案】【小题1】听到声音,内心警觉
【小题2】积极自救,看到希望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概括为:听到声音,内心警觉。结合“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他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概括为:积极自救,看到希望。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根据“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可知,这是环境描写,表现夜晚的安静,渲染了被困在陷阱,随时面临不可知的危险的恐怖气氛,表现他此时内心的恐惧、着急心情;所以,读时,声音应低沉一些,表现他此时内心的恐惧、着急心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他提起警觉,掏出身上的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分析,声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我”内心的害怕,结合“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他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分析,为下文“我”拿出猎刀挖阶梯自救作铺垫,同时与下文父亲故意制造声音提醒“我”相呼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赞成小语的看法,理由:根据“但是,更多情况下,你等不到援助,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当初挖这口陷阱的初衷”可知,“父爱陷阱”,表面指父亲挖了一口陷阱,在儿子掉进陷阱后有意不去救;实际上,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根据“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终于成功了,当他到井口时”“但是,更多情况下,你等不到援助,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当初挖这口陷阱的初衷”可知,“父爱陷阱”作为本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根据“他的双眼润湿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扑进父亲怀里,他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却开心地笑了”可知,“父爱陷阱”,点明中心,表达深沉的父爱和儿子的理解、感激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从文中“父亲”故意不救助儿子,让儿子自救可知,要理解“父亲”对儿子特殊的“爱”,理解“父亲”的形象。联系现实,简要说明其教育的方法以及这种教育方法的评价即可。
答案:
(1)听到声音,内心警觉 积极自救,看到希望
(2)这句要读得低沉,重读“安静”“夜幕”,表现他此时内心的恐惧、着急心情。
(3)声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我”内心的害怕,为下文“我”拿出猎刀挖阶梯自救作铺垫,同时与下文父亲故意制造声音提醒“我”相呼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
(4)示例:赞成小语的看法。以“父爱陷阱”为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父爱陷阱”一语双关,表面指父亲挖了一口陷阱,在儿子掉进陷阱后有意不去救;实际上指父亲为了让儿子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强自立的能力,学会自救;这体现了父亲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点明中心。
(5)示例:父亲的态度是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生活中,爱的表达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要用心品味才能体会。文中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验式、挫折教育),能使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思想教育和能力的锻炼,比空洞的说教更有作用。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逐步丧铁了独立处事的能力。这样的同学,学习成绩再好,也是“半成品”。
这篇文章讲述了他跟随父亲去打猎,掉进了陷阱在等待没有救援的情况下,自己用猎刀挖出阶梯爬上来了,结果看到父亲就在外面的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对孩子的特殊的教育方式的肯定。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答案】【小题1】D
【小题2】曾经。
【小题3】告诉,对……说。
【小题4】怀揣,怀里装着。
【小题5】于是,就。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蒿里行》整首诗并非抒发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诗中先是称诸将为“义士”,但随着叙述的展开,写出了诸将各怀私心、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以及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军阀的批判和对百姓的同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翻译:魏武帝曾经说。尝,曾经。
②翻译:于是对他亲近的侍从说。语,告诉,对……说。
③翻译:你怀揣着刀。怀,怀揣,怀里装着。
④翻译:于是杀了他。遂,于是,就。
(3)本题考查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人到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按照句子的主谓结构进行断句:此人/至死/不知也。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欲”,想要;“危”,危害,谋害;“辄”,就。翻译:有人想要谋害我,我就会心跳得厉害。
②重点词:“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翻译: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
(5)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从《观沧海》可以看出曹操胸怀大志、气魄雄伟。诗中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出曹操广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从《蒿里行》可以看出曹操对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深感痛心,有一定的忧民情怀。诗中描写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
从【C】文可以看出曹操多谋、狡诈。他为了震慑想要谋害他的人,设计骗杀了亲信侍从,可见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答案:
(1)D
(2)①曾经。
②告诉,对……说。
③怀揣,怀里装着。
④于是,就。
(3)此人/至死/不知也
(4)①有人想要谋害我,我就会心跳。
②和别人约定同行,却抛下别人先离开了。
(5)示例:《观沧海》曹操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现了他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蒿里行》描绘了军阀纷争的事实以及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揭露了军阀祸国殃民,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文言文通过写曹操为了防止别人来谋害他,故意设计杀掉身边亲近的侍从以此来证明自己有特异功能,这表现了曹操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译文:
【A】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B】
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最初期望各路军队在盟津会合,齐心协力攻打长安。然而军队虽然会合了,却不齐心,徘徊不前,像大雁飞行一样。势利使得人们互相争斗,随后就自相残杀。袁术在淮南称帝,袁绍在北方刻制印玺准备称帝。战士们的铠甲上生满了虮虱,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死亡。白骨暴露在荒野,方圆千里都听不到鸡鸣声。一百个百姓当中只有一人存活,想到这些让人悲痛欲绝。
【C】
魏武帝曹操曾经说:“有人想要谋害我,我就会心跳得厉害。”于是对他亲近的侍从说:“你怀揣着刀秘密地来到我身边,我一定会说‘心跳得厉害’,然后抓住你让人把你处死,你只要不说是我让你这么做的,没有别的事,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你。”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于是曹操就杀了他。这个人到死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曹操身边的人认为这是真的,那些想要谋害曹操的人也泄气了。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10.【答案】答案:
藏在严厉中的爱 曾经,我读不懂父亲。小时候,我眼里的父亲不可理喻。当幼小的我做错了事,黑着脸、对我严厉斥责的必定是他。等我稍大些,他虽然不再像先前那样板着面孔训斥我了,却以喋喋不休的方式折磨着我,甚至让我做各种危险的事:走路时,让我从台阶上往下跳;游泳时,无动于衷地看着我独自在水里扑腾;最要命的是,在游乐园里逼我玩一些惊险的游乐项目。吓得我直叫:“爸爸大坏蛋!”他还振振有词:“你胆子太小了,需要好好锻炼。”
我刚上小学,父亲就要求我自己洗袜子、叠被子;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就不再接送我上下学,让我一个人走;我偏食,他却总将我不爱吃的菜硬塞到我碗里,美其名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写了错别字时,父亲毫不留情地罚我抄写,还告诫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为了早早出去玩,潦草写完作业时,父亲坚决让我重做,不做好不能出去……我越来越觉得他处处跟我作对,没有一点儿慈父之心。
然而,我一天天变得乐观自信、坚韧勇敢、做事认真、勤勉向上……我不仅没有越来越讨厌他,反而对他产生了依赖,与他亲近起来。
特别是我有次与母亲闲谈,无意中得知了一些事。虽然小学三年级后父亲很少接送我,却常常默默地跟在我身后保护我。甚至我中考失利后,他一直安慰我、鼓励我,同我一起规划未来,点燃我心中的希望;当我不在他身边时,他却因为我的失利像孩子似的伤心落泪。我非常震惊,不敢相信母亲的话。这时,父亲陪我买鞋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平日父亲很少逛街,更不爱去商场。可那个周末他看到我脚上有些破旧的运动鞋,执意陪我去买鞋。我们走在便道上,一块瓷砖突然从身旁大楼的外墙上掉落,直奔着我的头顶砸下。听到周围人的惊呼声,我抬头一看,立马被吓呆了。就在这一瞬间,父亲毫不犹豫地把我推到旁边,那块瓷砖划破了他的后脑勺儿,顿时血流如注……
在医院,看到父亲头上扎着绷带,颈上戴着颈托,怪模怪样走过来时,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父亲耸耸肩,轻松地笑道:“傻宝贝,你心目中的那个‘大坏蛋’是不会轻易离开你的!”
泪水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使劲眨着眼,不让眼泪掉下来。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父爱,是深沉的,是含蓄的,是动人的,它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感受。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要求以“藏在_____里的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横线要补充的是爱的具体载体,如“藏在时光里的爱”“藏在童年里的爱”“藏在角落里的爱”等等。结合材料可知,重点在于“爱”,它随时随地陪伴着我们、感动着彼此。
第二,立意。“藏”字提醒我们这种爱是不彰显在外的,它隐在某处、某个小环节中,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觉察,只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敏感的心灵,才能够感受、捕捉到。这就提醒我们,“藏”字注定要写作者拨开生活的表相,由表及里,深入认知。“藏在_____里的爱”,“在……里”是一个介宾短语,可以是一个位置、对象,比如枕头、书包、针脚等。
第三,思路点拨。文体要写成记叙文,写作时,思路要打开。重点要突出“爱”,“爱”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融入心灵之后让人感到温暖、阳光、有力。有人说:我们在世间行走,爱是唯一需要携带的行李。爱是什么?是理解,是认同,是接纳,是包容,是长情陪伴……它涉及到的对象很广,可以是父母、手足、老师、朋友、陌生人等。这种抽象的情感需要依托具体的人、事、景、物体现出来。写作时,要善于寻找寄托对象,于细微处窥探,在具象中表达。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选择最有话可说的题材,叙写真实,抒写出真情实感。
严厉斥责“我”,让“我”做各种危险的事,对“我”各种“苛刻”的要求……父亲在“我”心里一度是个“大坏蛋”。可同时,父亲安慰中考失利的“我”,在危险来临时保护“我”,有好吃的让“我”多吃点儿,他也是爱“我”的父亲。文中描写了“我”的情感转变,描写自然,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父女之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直属片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要片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