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0-17335571822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0-1733557182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3-17335572061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3-1733557206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3-17335572062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1-17335571919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1-173355719195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1-17335571919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2-1733557194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2-173355719424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488873/2-17335571942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课件+同步练习(科粤版2024)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4)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整理与复习+单元测试卷(科粤版2024),文件包含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docx、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含答案解析docx、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整理与复习docx、第四单元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化学式第1节一、怎样表示物质的组成与构成1.化学式(1)定义:国际上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①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 ②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2.化学式的含义【注意】如果在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那么此时只有微观意义,无宏观意义,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二、怎样书写单质的化学式1.由单原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直接读元素的名称;(1)金属单质:Mg(镁)、Cu(铜)、Hg(汞)、Na(钠)等;(2)稀有气体单质:He(氦气)、Ne(氖气)、Ar(氩气)等;(3)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C(金刚石)、P(磷)、Si(硅)、S(硫)等。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要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读某气,臭氧除外;(1)气体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l2(氯气)、F2(氟气)、O3(臭氧)等;(2)固体单质:I2(碘)、C60(碳60)等;(3)液体单质:Br2(液溴)等。三、怎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1.元素的化合价(1)概述:不同元素组成化合物时,它们的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显示了这些元素的某种特性,即元素的化合价。化学上用化合价来确定化合物中原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化合的数目。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氯化氢EQ \* jc0 \* hps10 \o(\s\up 9(+1),H)EQ \* jc0 \* hps10 \o(\s\up 9(-1),Cl) 水EQ \* jc0 \* hps14 \o(\s\up 9(+1),H)2EQ \* jc0 \* hps14 \o(\s\up 9(-2),O) 氨气EQ \* jc0 \* hps10 \o(\s\up 9(-3),N)EQ \* jc0 \* hps10 \o(\s\up 9(+1),H)3分子中的原子的个数比: 1:1 2:1 1:3(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①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②“+”“-”符号在前,数值在后③“1”不可省略。R+nR-n即: 例如:EQ \* jc0 \* hps14 \o(\s\up 9(-2),O)表示-2价的氧元素。(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如氯化钠EQ \* jc0 \* hps10 \o(\s\up 9(+1),Na)EQ \* jc0 \* hps10 \o(\s\up 9(-1),Cl)②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EQ \* jc0 \* hps10 \o(\s\up 9(+1),H)2EQ \* jc0 \* hps10 \o(\s\up 9(-1),O)2除外),许多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则显正价。如水EQ \* jc0 \* hps14 \o(\s\up 9(+1),H)2EQ \* jc0 \* hps14 \o(\s\up 9(-2),O) ③部分元素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EQ \* jc0 \* hps10 \o(\s\up 9(+2),C)O、EQ \* jc0 \* hps10 \o(\s\up 9(+4),C)O2 ;如EQ \* jc0 \* hps10 \o(\s\up 9(-3),N)H4EQ \* jc0 \* hps10 \o(\s\up 9(+5),N)O3。④有一些化合物,常常含有带电的原子团,叫做根。它们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它们既可分开计算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也可合并计算总的化合价。如氢氧化钠(NaOH)中的氢氧根 (OH-)、硫酸(H2SO4)中的硫酸根(SO42-)。⑤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0。由于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4)化合价口诀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二四六七锰全占,一至五价都有氮。氢一氧二为标准,正前负后和为零。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氢氧硝酸根 氢氧根离子(OH-) 硝酸根离子(NO3-)负二硫酸碳酸根 碳酸根离子(CO32-) 硫酸根离子(SO42-)负三价是磷酸根 磷酸根离子(PO43-)正一价的是铵根 铵根离子(NH4+)2.化合价和化学式(1)根据化合价书写出化学式方法一:十字交叉法①排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符号,一般来说,正价元素居左,负价元素居右。如H O;②标价: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EQ \* jc0 \* hps14 \o(\s\up 9(+1),H) EQ \* jc0 \* hps14 \o(\s\up 9(-2),O)③化简、: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确定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因为2×(+1)+1×(-2)=0,所以氢的原子数为 2,氧的原子数为1;④交叉:将约分后的数字交叉写在元素的右下角(1忽略不写,原子团个数大于1需要加括号),写出化学式。方法二:最小公倍数法①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负价在右。 P O ②求出两种元素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5×2=10③求各元素的原子数。P=10/5=2;O=10/2=5最小公倍数正价绝对值(或负价绝对值)=原子数④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的化学式。P2O5⑤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等于0时,化学式才能是正确的。(+5) × 2 + (-2) × 5 = 0(2)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依据:在化合物里,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怎样读化合物的化学式两种元素组成的读法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通常规定为从右到左读作“某化某”。如 KCl(氯化钾)、CaO(氧化钙);2.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角标≥2要读,氧元素角标为1也读,读作“几某化几某”。如 SO2(二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注:金属呈低价时,读作“某酸亚某、某化亚某、氢氧化亚某”。含有原子团化合物的读法3.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要读出原子团的名称。(1)含氢氧根(OH-),从右往左读作“氢氧化某”(2)含硝酸根NO3-、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磷酸根PO43-。从右到左读作“某酸某”,阳离子是氢离子读作“某酸”。如KNO3硝酸钾、Na2SO4硫酸钠、CaCO3碳酸钙、磷酸钠Na3PO4等如KNO3硝酸钾、H2SO4硫酸、H2CO3碳酸、H3PO4磷酸等(3)含铵根NH4+含后面为酸根,读作“某酸铵”,如(NH4)2SO4硫酸铵等(4)后面为原子,读作“某化铵”,如NH4Cl氯化铵等如 Ca(OH)2(氢氧化钙)、Na2SO4(硫酸钠)、NH4Cl(氯化铵)、(NH4)2CO3(碳酸铵)五、怎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总和,叫作相对分子质量(Mr)(2)公式:相对分子质量 =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 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原子的个数之和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1)定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之比就是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乘积之间的比值。(2)公式: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该原子的个数的乘积之比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1)定义: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质量总和之比。(2)公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该原子的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100%【典例1】某同学描述了某化学符号的含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一个分子;③表示该物质由三种元素组成;④表示一个分子由三个原子构成。该化学符号可能是 B. C. D. 【答案】D【解析】A.表示氧气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氧分子,表示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B.表示一氧化氮气体,表示一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一氧化氮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C. 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D. 表示次氯酸这种物质,表示一个次氯酸分子,表示次氯酸是由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表示一个次氯酸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典例2】由A、B两元素组成的某化合物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15,且A、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6,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B. C. D.【答案】A【解析】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By或ByAx,元素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M,元素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M;化合物AxBy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7M×x):(6M×y)=7x:6y,根据题意:化合物中A、B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15,则7x:6y=7:15,解得 x:y=2:5,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2B5或B5A2。故选A。【典例3】元素的化合价不同,组成的物质也多种多样。在下列纯净物中,化学式书写及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均正确的是 B. C. D.【答案】B【解析】A、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错误;B、氮气,属于单质,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表示为是,正确;C、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氧元素表示为:,错误;D、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表示为:,错误。故选B。【典例4】对下列“2”的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2中的“2”表示钠离子的个数为2B.中的“2”表示镁的化合价为+2价C.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D.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答案】B【解析】A.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所以2中的“2”表示钠离子的个数为2,此选项正确;B. 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此选项错误;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的个数,所以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此选项正确;D.化学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此选项正确;故选B。【典例5】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酸钙中钙、碳、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0:3:4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gC.该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D. 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1g钙元素【答案】D【解析】A、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其中钙、碳、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1:1:3,故A不正确;B、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单位为:”1“,不是“g”,故B不正确;C、该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故C不正确;D、服用2片这种钙片,可摄入钙元素质量==1g,故D正确。故选D。【典例6】同学们对含有、、的混合物中各元素含量进行探究,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含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6% B.64% C.23% D.32%【答案】A【解析】、、的混三种混合物中含硫、钠和氧三种元素,Na、S个数比=2:1,Na、S元素质量比=(23×2):(32×1)=23:16,经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钠元素、硫元素的质量分数=1-22%=78%,含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A。【典例7】钾肥能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向土壤中施加草木灰,是因为草木灰中含碳酸钾(化学式为),6.9g碳酸钾中钾元素质量为A.3.9g B.3.0g C.4.8g D.7.8g【答案】A【解析】6.9g碳酸钾中钾元素质量为: ,故选A。【典例8】在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生成物中有锰酸钾()。则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 B.+4 C.+5 D.+3【答案】A【解析】锰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2+x+(-2)×4=0,解得x=+6,故选A。【典例9】下列各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A.、NO B.、 C.、 D.、【答案】B【解析】A、N2属于单质,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NO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不相同,故A错误;B、NO2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N2O4中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相同,故B正确;C、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HN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不相同,故C错误;D、NH4Cl中氢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则N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N2O3中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B。第2节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形成假设:生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设计与实施实验:二、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关键点①化学反应:仅适用于 “一切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参加: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未反应完的物质不计算在内。③各物质: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气体不能漏掉。④质量:仅指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3.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分子eq \o\ac(\s\up5(分裂),\s\do0(—————→))原子eq \o\ac(\s\up5(重新组合),\s\do0(—————→))新分子eq \o\ac(\s\up5(聚合),\s\do0(—————→))新物质4.质量守恒的原因(1)宏观上: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质量也没有改变。(2)微观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数目没有变化,因此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5.化学反应中的变与不变5.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1)当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时,该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①装置要密闭②装置体积不变③改进点燃方式④有缓冲气压装置6.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根据元素守恒,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3)计算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4)求反应中某元素的质量(5)推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6)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的原因【典例1】某小组同学通过铜与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a所示),锥形瓶中固体部分变为黑色,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b相符的是铜粉的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答案】A【解析】A、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固体氧化铜,随着反应的进行,铜粉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反应停止,质量不再发生改变,与图b相符,故选项正确;B、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固体氧化铜,铜粉与氮气不反应,氮气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实验过程中瓶内氧元素的质量不变,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D、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固体氧化铜,实验过程中瓶内固态物质的质量逐渐增加,与图b不相符,故选项错误。故选A。【典例2】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气密性必须要好,白磷不一定要过量B.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C.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如果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向左偏D.细沙的作用是隔热,防止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答案】B【解析】A、该实验装置气密性必须要好,以防装置内外物质交换,导致质量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所以白磷不一定要过量,只需要看到白磷燃烧,说明已发生化学变化即可,A选项正确;B、若白磷与氧气刚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若白磷或氧气有剩余,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质量,B选项错误;C、白磷燃烧会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增大。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如果松开橡皮塞,则外界的空气进入锥形瓶,导致左盘上物质总质量变大,天平指针向左偏,C选项正确;D、细沙的作用是隔热,防止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D选项正确。故选:B。【典例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① B.①③⑤⑥ C.①⑥ D.②③【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该过程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保持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元素的种类也不变,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质量不变,则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即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故选B。【典例4】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反应正确的说法是A.消耗氧气32g B.R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C.R中只含有碳、氢元素 D.R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答案】C【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44g+36g-16g=64g,不符合题意;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C、H、O元素,反应物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则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则R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g:4g=3:1,不符合题意;C、由B的分析可知,R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12g,氢元素的质量为4g。12g+4g=16g,则R中只含C、H元素,不含氧元素,符合题意;D、R中C、H原子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典例5】在化学反应中,已知25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C。当反应有6克D生成时,参加反应的A是A.10g B.5g C.25g D.20g【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由25gA与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D物质质量=25g+10g−5g=30g,则反应中物质A和D的质量比=25g:30g=5:6;则当反应有6gD生成时,设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x,x:6g=5:6,x=5g。故选B。【典例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丙一定属于化合物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g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答案】B【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15g-6g=9g,故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9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84g-4g=80g;丙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11g-0g=111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11g-9g-80g=22g,故待测的数值为22g+4g=26g。【解析】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丙一定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6 g,故C错误;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9g:111g=9∶111,故D错误。故选B。【典例7】少量葡萄糖和面粉分别在燃烧匙中完金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碳,由此说明A.葡萄糖和面粉中都含有碳元素B.葡萄糖和面粉的用途相同C.葡萄糖和面粉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D.葡萄糖和面粉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答案】A【解析】A、将少量葡萄糖和面粉分别在燃烧匙中完全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的主要成分都含有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说明葡萄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元素,故A正确;B、葡萄糖和面粉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完全相同,因此用途不完全相同,故B错误;C、葡萄糖和面粉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D、葡萄糖和面粉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的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故D错误;故选:A。【典例8】过氧化钠(Na2O2)可在潜水艇中作供氧剂,它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为A.NaOH和O2 B.Na2O和O2 C.Na2CO3和O2 D.Na2CO3和H2【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和氧气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氧化钠和氧气中都没有氢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中含有碳元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典例9】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碳酸氢铵(化学式为NH4HCO3)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氮肥,不稳定、易分解。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不可能有A.NH3 B.H2O C.CO2 D.HCl【答案】D【解析】碳酸氢铵(NH4HCO3)中含有氮(N)、氢(H)、碳(C)、氧(O)四种元素。A、NH3中含有氮、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可能有NH3,不符合题意;B、H2O中含有氧、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可能有H2O,不符合题意;C、CO2中含有氧、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碳酸氢铵的分解产物可能有CO2,不符合题意;D、HCl中含有氢、氯元素,碳酸氢铵中不含氯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不可能生成HCl,符合题意。故选D。第3节化学方程式一、什么是化学方程式1.定义:这种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作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简称反应式。其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叫作反应物;化学反应后产生的物质,叫作生成物。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C+O2 eq \o(=====,\s\up7(点燃)) CO2为例)(1)定性视角(宏观):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解读:表示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定量视角:①质量关系(宏观):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解读:各物质的质量比=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之比;C:O2:CO2 = 12×1 :(2×16)×1 :(12+2×16)×1 = 12 :32 :44读法: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②比例关系(微观):表示了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微观粒子间的数量关系;解读:各物质粒子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C:O2:CO2 = 1 :1 :1读法:表示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注意事项:①化学计量数是化学式前面的数字,如果为1,则1省略不写。②化学方程式读的时候,“+”应读作“和”,不能读“加”;“”应读作“生成”,不读“等于”。二、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两个原则:(1)以科学实验的事实为根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反应条件;(2)以质量守恒定律为根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同。2.书写步骤(1)写:根据实验事实,在左、右两边分别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连接。P + O2—— P2O5(2)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即在有关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把 —— 改为 ====。P + O2 ==== P2O5(3)标:标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4P+5O2 点燃 2P2O5“无中生有”才要标①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后者用气体符号“↑”标明;2KMnO4K2MnO4 + MnO2 + O2↑②溶液中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质,而生成物中有沉淀,则后者用沉淀符号“↓”标明。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两边都有不用标①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都有沉淀,就不用注“↑”或“↓”。S+O2 SO2表 4-2 化学方程式所用符号(4)查:一查化学式;二查配平;三查条件;四查生成物状态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方法一:最小公倍数法步骤:①左边写反应物化学式,右边写生成物化学式②配平③标明反应条件适用范围:从式子两边个数最多,相差大的原子开始方法指导:①求最小公倍数:2×5=10 (右边是5个O原子,左边是2个O原子,最小公倍数是10)②求化学计量数(P2O5前配2,O2前配5)③配平其它化学计量数(因而P前配4)(2)方法二:观察法——适用难度不大的方程式,复杂化学式入手,酸根按整体配;Fe2(SO4)3+6NaOH===3Na2SO4+ 2Fe(OH)3↓(3)方法三:设1法——将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化学计量数设为1,配平氧元素以外的其余元素,最后配氧,若得出其化学计量数为分数,同时扩大化为整数;2C4H10+13O2点燃8CO2+10H2O(4)方法四:奇数配偶法——方程式两边同一元素多次出现,且两边总数一奇一偶,现在奇数化学式前配2;2Na2O2+2CO2===2Na2CO3+O2三、怎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1.计算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2)根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和比例关系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设”“写”“找”“列”“求”“答”(1)设:设未知量,一般求什么设什么,设x不带单位;(2)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务必检查写对;(3)找:找相关量①根据题目明确已知量和未知量,将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标在化学式的下面;把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标在乘积下面,已知量带单位,x不带单位;②注意:代入的已知物质的质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若物质不纯,必须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度=不纯物质质量-杂质质量;若已知量是气体体积,要先换算成质量再计算:气体的质量m=气体的密度ρ×气体的体积v;(4)列:列比例式,理论量之比=实际量之比,列比例式时已知量要带单位;(5)求:求未知量x,求解结果要带单位;(6)答:回答问题。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题型(1)根据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2)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3)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质量互求(4)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物质的质量比(5)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有关计算【典例1】关于化学方程式H2+Cl22HCl的理解,正确的是A.氢气加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等于氯化氢B.反应物是氢气和氯气,生成物是氯化氢C.2g氢气和35.5g氯气反应,会生成37.5g氯化氢每1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氯化氢【答案】B【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在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不符合题意;B、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之前为反应物,等号之后为生成物,则该反应中氢气、氯气为反应物,氯化氢为生成物,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氯气和生成氯化氢的质量比为,即2g氢气和35.5g氯气反应后,氢气有剩余,生成氯化氢的质量小于37.5g,不符合题意;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份质量的氢气和71份质量的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73份质量的氯化氢,不符合题意;【典例2】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或步骤中,叙述错误的是A.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C.要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沉淀)D.化学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需要改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下标,这样配平容易一些【答案】D【解析】A、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B、若反应有反应条件,则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故B正确;C、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生成物的状态,即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时要标注气体或沉淀符合,故C正确;D、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不能改动物质的化学式的角码,否则违背了客观事实,故D错误。故选D。【典例3】“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新高度。火箭发射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常规推进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2、8、6、8,生成物中含C、H、N、O的个数分别是2、0、6、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8个H、4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典例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A、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C、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方程式为,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D、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故选:B。【典例5】在反应2Mg+O22MgO中,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A.2:1:2 B.48:32:80C.24:32:40 D.24:32:56【答案】B【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镁、氧气、氧化镁的质量比是,故选:B。【典例6】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分解生成氧气质量最多的是A.HgO B.H2O C.KMnO4 D.H2O2【答案】B【解析】A.设四种物质的质量均为100g,100g氧化汞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x=69.6 gB. 设100g水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y=88.9gC. 设100g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z。,z=10.1gD. 设100g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w。,w=47.1g根据以上计算可知,等质量的氧化汞、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最多的是水,故选B。【典例7】将12 克 CO 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 CO 的质量分数为A.80% B.75% C.87.5% D.67%【答案】C【解析】将12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为x,则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则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故选C。【典例8】在反应A+5B=3C+4D中,已知2.2g A与8.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 C.又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8 B.36 C.54 D.72【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D的质量为2.2g+8.0g-6.6g=3.6g;假设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18故选A。物质H2OCNaCl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水这种物质表示金刚石这种物质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表示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微观分子构成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原子构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表示1个碳原子——离子构成表示该物质构成离子个数的最简比————表示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为1:1表示该物质的离子构成————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双氧水分解的反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装置敞口体系密闭体系敞口体系密闭体系反应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H2O2MnO2H2O+O2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NaOH+CuSO4Na2SO4+Cu(OH)2实验现象锥形瓶内均产生较多气泡锥形瓶内均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反应前称量m1m3m5m7反应后称量m2m4m6m8关系m1>m2m3 = m4m5 = m6m7 = m8解释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产生气体且气体逸出,使质量减小所有反应物、生成物都在密闭空间内,反应前后质量相等所有反应物、生成物都在密闭空间内,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装置应密闭;内容6个不变2个一定变2个可能变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物质的种类元素化合价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分子的种类分子的数目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461114反应后质量/g待测15084C + O2 eq \o(=====,\s\up7(点燃)) CO2各物质构成微粒 1 : 1 : 1相对分子质量 12 : 16×2 : (12+16×2) 质量比关系 12 : 32 : 44符号+=====△↑↓意义与、和或跟反应生成加热该生成物是气体该生成物是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