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0.2 滋养心灵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10.2  滋养心灵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1页
    10.2  滋养心灵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2页
    10.2  滋养心灵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具体课时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2 滋养心灵
    大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规划
    (一)主题名称:珍爱我们的生命
    (二)主题概述:
    1.本单元以“珍爱我们的生命”为主题,讲述了对初中时期的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教育意义的话题“生命”,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决定生命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本单元由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和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组成,每课包含两框内容.具体内容围绕着“生命”这一主题融入相关章节或框节中。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
    3.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在重点研读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参照课程标准,立足“珍爱生命”主题,采用现实情境转化为问题或任务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以“认识生命—守护生命—珍爱生命”为主线,构建认识篇、守护篇、珍爱篇的知识链条,构成了以生命发展规律为线索的单元教学设计,体现了立足单元主题,统筹单元活动,实现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每课时都以议题的形式呈现和解决问题,通过情境创设、方法指引、策略探究和发现陈述等方式,力求实现学科内容的学习,体现情境化、建构性、活动型的议题式教学特征。
    (三)主题学情分析:
    1.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可能会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通过本单元的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切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2. 本单元第八课本首先引领学生探问“生命的意义”帮助学生感悟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不可逆和短暂的等特点,理解生命有时尽的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个人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关系,理解生命有接续,初步培养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我”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使命感,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对人与人生命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敏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3.中学阶段,学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关系,自我防护能力不强。本单元第九课聚焦学生守护生命安全,从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两方面来讲解。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守护生命安全,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防护能力。
    4.本单元第十课聚焦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学会从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来保持身心健康,引领学生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培养维护健康、危急情形下自救自护的意识和能力,又要追求充盈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直面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发掘生命的力量。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故事分享、名人事迹赏析、典型事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特点,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学会爱护身体,滋养心灵。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基于上述解读、分析与调查,本单元的大概念可确定为“珍爱生命”,从爱护身体与养护精神两个方面来做生命的主人,既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危机情形下具备自救自护能力,又要追求自身的精神生活,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增强生命的韧性。
    单元评价建议:
    二、具体课时设计:
    10.2 滋养心灵
    1.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课时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的《珍爱我们的生命》,从生命的特点到敬畏生命、守护生命,再到爱护身体,保持身心健康,感受生命,提高生命价值。本节课《滋养心灵》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与精神丰富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滋养心灵的方法。滋养心灵,一方面要知道良好的生命状态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精神丰富;另一方面要学习和践行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学生应当懂得涵养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可以促进幸福生活,培育美好健全的人格。
    3.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停留于身体层面的浅层认识,虽然已经学习了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和技能,但还不能很好地应用这些方法和技能。在心理上,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情绪变化不稳定。尽管他们尚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急于摆脱成年人的束缚,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些叛逆行为,容易用比较极端的方式释放压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如何爱护身体、滋养心灵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迫切和有必要的。
    4.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滋养心灵的要求
    (2)难点: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5.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通过分析“电影热”的原因,懂得滋养心灵的重要性。
    (2)健全人格:通过分析电影情节和参与课堂活动,知道怎样滋养心灵,培养自律自强的品德、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全人格。
    (3)责任意识:通过思考如何构建事实孤儿的保护体系,学会对自己负责,进而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6.设计意图
    由殷若昕执导,王俊凯、邓家佳、陈永胜、潘斌龙主演的电影《野孩子》正在热映中。影片讲述了独自流浪的马亮(王俊凯 饰)遇见了被家人遗忘的轩轩(关子勰 饰),“小偷”哥哥和“孤儿”弟弟结伴走上了流浪路,相似的命运让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家庭”,一场温暖的守护与救赎也由此开始。
    本节课设置三个议学环节“看光影,探寻内心宁静的奥秘——润心田,寻找滋养心灵的秘籍——筑希望,搭建关怀弱者的桥梁”层层递进,通过分析电影情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议学活动进行探究,引导学生了解滋养心灵的原因,并学会如何滋养心灵。
    7.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在今年的电影荧幕上,《野孩子》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常常被忽视的角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拥有一个温暖的家,都应该得到关爱和教育。
    今天,我们通过电影《野孩子》一起探究如何滋养心灵。
    设计意图:通过电影《野孩子》的片段导入,初步让学生了解剧情,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了铺垫。
    (2)自主学习:3分钟
    (3)新课讲授
    环节一:看光影,探寻内心宁静的奥秘
    议学情境:据国家电影局9月18日数据,2024年中秋档总票房3.89亿元,观影人次为957万。国产影片票房为3.32亿元,占比为85.35%。《野孩子》中秋档票房占比超31.7%,成2024年中秋档票房冠军!
    议一议:“电影热”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电影热”说明了人们不仅仅追求健康的身体状态,也逐渐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追求精神的富足;要学会滋养心灵。
    教师: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
    (2)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告诉学生滋养心灵的原因。
    过渡语:我们了解了滋养心灵的原因,一起来学习如何滋养心灵。
    环节二:润心田,寻找滋养心灵的秘籍
    议学情境:当年,马亮的妈妈从四川远嫁到陕西,婚后虽然育有一子一女,但夫妻感情一直不好。在马亮五六岁那年,妈妈撇下马亮姐弟,选择离开。
    妈妈走后,爸爸也出去打工,马亮姐弟就一直寄宿在亲戚家里。
    后来,小小的他还去找过妈妈,希望能带妈妈回来,可妈妈已经再次组建家庭。
    家庭变故中,马亮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念到初中,他便不愿意再去上学。
    议一议:马亮为什么越来越沉默寡言,甚至都不愿意再去上学了?
    学生:长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马亮心理出现了问题。
    教师:(1)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①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
    议学情境:后来的马亮便不再与人交流。从十四五岁开始,马亮学会了离家出走。一开始,十天半个月还回一次家,但从来不说在外面做了什么,遇到什么,后来,直接连家都不回了。
    议一议:请你帮帮马亮,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议学活动:请分享:你知道的调节心理健康的方法!
    怎样滋养心灵?(1)保持心理健康。
    ②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有助于我们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议学情境:后来,街头流浪男孩马亮遇到了无人看管的8岁小男孩轩轩。在与轩轩相依为命的过程中,马亮遇到了很多困难,赚不到钱,生病因为没身份证不能去医院看病,住处被大毛放火烧光尽管如此窘迫,他依然感到非常幸福快乐。
    议一议:现实条件很困难,但是马亮却感到幸福快乐,请你分析这背后的原因。
    学生:马亮的物质生活虽然很贫瘠,但是精神却是满足的,一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二是他的意志力很坚强,不惧困难。
    教师总结:②怎样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心理健康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成长的道路不会总是鲜花铺路,也会有一些坎坷和泥泞。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有清醒的认识,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勇往直前,战胜挫折和困难。
    议学活动:我的“挫折石头”
    如果小人是你自己,最近这段时间,你面对的“石头”是什么样的呢?你认为它长什么样?什么颜色的?有多大?是前进道路上的小石子?还是大山?
    请分享:
    你的“挫折石”叫什么?
    它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和它是怎样的关系?
    “推石头的手”
    请将手掌画在纸上。
    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内在力量和外在支持可以帮助你推动这颗石头前进?请写在画出的手掌上。
    议学情境:影片中的“系鞋带”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马亮第一次为轩轩系鞋带,是在他去参观轩轩爷爷家的时候,全家生活在垃圾回收站,奶奶重病,爷爷暴躁。打了一个“蝴蝶结”,预示着轩轩的生活秩序将会被建立。
    马亮第二次为轩轩系鞋带,是在送轩轩去上学的时候。至此,马亮承担了爸爸的角色,为轩轩建立起社会秩序,以自己的托举,将其送入光明之地。
    议一议:请谈谈你对“系鞋带”的理解,并思考为什么马亮坚持要将轩轩送到学校呀?
    学生:鞋带意味着每个孩子人生路上的秩序。希望轩轩能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师:(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①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②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情境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滋养心灵的方法。
    过渡语:通过上述学习,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滋养心灵,但是我们还需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解决“事实孤儿”的问题。
    环节三:筑希望,搭建关怀弱者的桥梁
    议学延伸: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这种事实层面的“孤儿”大概有50万人。
    他们的父母或是外出务工,或是离家出走,或是服刑,或是不愿、无力承担抚养义务,总之,这些孩子的生活保障标准很低,经济困难,又因为长期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护和精神层面关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请你支支招,怎样才能帮到他们,让他们有个家。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解决方案,一方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破教学难点,培育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8.板书设计
    9.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了解电影《野孩子》,我们明白了滋养心灵的重要性,以及学会了如何滋养心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讲述滋养心灵,因此我将“滋养心灵”作为核心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学生对滋养心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事实孤儿”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习态度
    1.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或创意,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或行动。
    2.能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分享小组合作成果。
    3.在小组合作中善于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4.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了具体的思考与分享任务,效果良好。
    学习程度
    知识获取
    1.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理解生命的特点,了解生命的伟大意义,懂得敬畏生命。
    2.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知道关爱他人的生命,增强安全意识,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3.提高防护能力,拥有科学自救和他救的能力,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
    4.学会爱护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保持身心健康,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能力
    1.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把握机遇,促进自我发展。
    2.能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具备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救和救他能力,增强生命的韧性。
    价值观念
    1.正确认识生命,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
    2.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3.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掌握科学的救护方法,培养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素养达成
    道德修养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
    法治观念
    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健全人格
    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责任意识
    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相关教案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滋养心灵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滋养心灵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知识总结,启思导行,习语分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滋养心灵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滋养心灵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单元目标,课时规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议学情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