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人物的美与悲专题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89935/0-17335752082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红楼梦》人物的美与悲专题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89935/0-173357520834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七单元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通过《红楼梦》中的文字描写,感知十二钗形象之美。
2.通过《红楼梦》中十二钗的结局,体会作品的悲剧性。
学习重点
通过《红楼梦》中相关文字描写,感知十二钗形象之美。
学习难点
通过十二钗的人生遭遇,体会作品的悲剧性。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红楼梦》中,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写了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多女性形象。她们的多数“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口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金陵十二钗的世界,评选出你心中的最美人物。
二、课堂活动
任务一:观其貌,评颜值之美
你认为金陵十二钗中哪位女子的颜值最高呢?请找出文本中与之相关的外貌描写,与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参考:
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曹公描述林黛玉的神态外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病如西子,艳若桃花,风流袅娜,美得清新脱俗。
在《红楼梦》的第八回中曹公描述薛宝钗的神态外貌:“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肌肤胜雪,莹润无骨,举止娴雅,美得简约自然。
总结:《红楼梦》中的女子,不是千篇一律的唇红齿白,而是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个个标致各美其美。
任务二:识其性,评才德之最美
1.居室园艺显其质
你最喜欢大观园中哪位女子的住处呢?请找出文本中与之相关的环境描写,与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参考:
在《红楼梦》的第十七回中曹公描述潇湘馆的环境特征: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潇湘馆清幽素雅的环境衬托了黛玉不落世俗、清雅高洁的气质,就如竹子一般超然物外,高洁自守。
总结:在大观园里,每一个人都有自成一体的独立小天地,无论是潇湘馆的清幽雅致,还是蘅芜苑的满院芬芳,抑或秋爽斋的大气阔朗,都与人物的天性气质相吻合。
2.诗词歌赋展其性
你最喜欢《红楼梦》中哪位女子的诗词呢?请找出文本中与之相关的诗词,任选一首,与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日常的自我形象。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宝钗,以花写人,反映出宝钗的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总结:周汝昌先生说:“过去小说里的诗词,多属附加物的性质,出自旁人或者说书者的口吻,到了《红楼梦》里,诗词,才正式成为小说内容的有机部分。”诗词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创作的诗词的研读,一方面可以直观感受她们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感知人物性格。
3.言行举止彰其德
你对《红楼梦》哪位女子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文本中与之相关的描写,与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写贾母和大家喝酒行令,轮到黛玉行令: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宝钗为何要看黛玉?因为黛玉顺口说出了明代汤显祖的 传奇《牡丹亭·游园》里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后来又接着顺口说出了《西厢记》中的句子。而《西 厢记》《牡丹亭》当时被视为“淫书”,是所谓的禁书。所以,事后第二天,宝钗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中,专门找机会教训了黛玉。林黛玉本也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反唇相讥,只要顺便轻轻地问宝钗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看过禁书?如果你知道,你不是先看过了吗?”那么宝钗的尴尬处境就不言自明了;但黛玉没有这么做,她为人厚道,诚实善良,不想当面让人难堪。
小结:曹公笔下的红楼人物,有“非凡人”的仙子之姿,也有“如水般柔美”的凡尘绝色,他笔下塑造的人物大多各有脾性,经典而不失个性。
任务三:探其源,评思想之最美
1.理想追求明觉醒
你认为《红楼梦》中哪位女子的理想追求最特别呢?请找出文本中与之相关的描写,与大家分享,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中,薛宝钗作了一首《临江仙·柳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独步的志向。
小结:在小说中,“金陵十二钗”的理想大不相同:有的呼唤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勇敢地进行抗争;有的祈祷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和平地听从于“父母之命”;有的悔恨自己不是个男人,“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立一番事业”……但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悲剧结局现主旨
(1)请同学们根据判词,说出众女子的结局。
参考答案:
黛玉痴情夭折,宝钗独守空闺,湘云“白首双星”,元春昙花一现,迎春葬身“狼”口,探春远飘天涯,惜春入庵为尼,凤姐聪明自误,巧姐沦为烟花,可卿风情淫丧,李纨一生守寡,妙玉欲洁不得……
(2)请同学们思考曹公这般安排的用意。
参考答案:
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金陵十二钗”是以其本家族的女性为“模特儿”的。他从自己的家族中看到,“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堂堂须眉”们“锦衣纨袴”“饮甘屡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使曹氏家族日趋败落。而一个个清净洁白的女子却被腐化堕落的“堂堂须眉”污染、伤害,或变成他们“沽名钓誉”的饵料,或变成他们淫逸享乐的工具,或变成他们走进坟墓的殉葬品……而女子们的“行止见识”却远远高出于“堂堂须眉”,她们有才有貌、有理想和抱负。“裙钗”的“美”和“须眉”的“丑”相辉映就更显现出这部以创造妇女典型为宗旨的悲剧作品的悲剧美。
三、课堂小结
“金陵十二钗”都很美,是那样多彩多姿,犹如一座百花坛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有刺扎手’的‘玫瑰花儿’,是探春;那直茎大叶、色彩明快的风荷,是史湘云”;“而那有着丰姿艳色,可使玉堂生春的牡丹,自然是薛宝钗;至于林黛玉的‘风露清愁’和‘孤标傲世’,则又浑似摇曳在霜晨下的竹影兰魂”。虽然大观园的女性一个个香消玉殒,但是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她们对命运的抗争、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在反抗和毁灭中得到了永生。
四、布置作业
在副册或又副册中挑选一位女子绘制人物卡片,梳理她的个人情况(外貌、出身、住所、品性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活动,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课堂活动,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红楼梦》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课堂活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