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山西隰县玉露香梨被称为黄土高原上的“一滴青水”,是由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因其果大形美、香甜酥脆的特点而闻名。如图所示,下列对该梨的大小估测正确的是( )
2.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意存高远,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树来”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B.“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桥流”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满天云不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上青天”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3.超声波指纹是一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超声波信号到手指按压区域,然后传感器接收反射的超声波信号并生成手指的3D图像,从而实现解锁识别功能(如图),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手机应用了这项技术。下列关于该项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耳能够听到超声波
D.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说明声能传递能量
4.从今年5月开始。“歌迷之城,太原宠你”系列演唱会举办超过十场,山西文旅特别提供在太原看演出免费参观各大景点等优惠。关于演唱会中使用的各种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B.观众通过音调分辨鼓和钢琴
C.吉他是通过空气振动发声
D.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5.今年夏天,重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高温炙烤,多地气温突破历史记录,居民生活备受影响,农业也承受巨大压力。因此,重庆气象局实施了一场强度极大的人工降雨。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在云层中升华,从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
B.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水蒸气变成小冰晶
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
D.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热空气,液化成小水滴
6.“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事关生态建设和百姓生活。如图是种基坑气膜,是由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料制成的,可以将施工机械全部罩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就很难散发出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列防治噪声措施中与此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B.防噪耳罩
C.隔音隧道D.消音器
7.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现有四个大小不同的编钟,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图甲所示,其中有一编钟上有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它们,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同一示波器中时显示出对应的波形图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B.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b有裂痕
C.敲编钟a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D.敲编钟c用力最大、编钟d有裂痕
8.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践剑就是一把采用复合金属铸造工艺制作的青铜剑。如图是青铜冶炼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铜是晶体,其熔点为800℃
B.第25min时,青铜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青铜在20~40min内,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D.第45min时,青铜处于液态
9.“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地出行热度大幅上涨,各地饮食消费水涨船高。“不知吃什么就吃火锅”,火锅的强社交属性、伴随旺盛的假期聚餐需求而升温。如图是吃火锅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汁沸腾后,温度会继续升高
B.火锅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
C.汤汁沸腾后改为小火仍能继续沸腾
D.辣汤总是先沸腾,是因为其沸点更高
10.迎泽大桥被誉为“华北第一桥”,2024年9月11日,迎泽大桥加固施工完成,“去迎泽大桥打卡”盛极一时。国庆期间,甲、乙两位同学到迎泽大桥散步打卡,如图是他们散步时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同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在4~8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5m/s
C.在4~12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第8s时,两同学速度不相等
二、简答题
11.在物理科研活动优质课竞赛中,物理老师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装有水的杯子中、在教室里营造出舞台上云雾缥缈的仙境效果、美不胜收,如图所示。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发现杯子外侧附着一层白花花的“粉”。请你解释云雾缥缈的仙境效果和白花花的“粉”是如何形成的。
三、实验题
12.小明了解到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需佩戴耳罩等降噪装备、小明猜想:越大的声音是否对听力的损害越大?为了验证猜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喇叭发声时,观察到烛焰在摆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产生的;
(2)把喇叭音量调高,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观察到烛焰摆动幅度变大,说明___________;
(3)当喇叭音量足够大时,烛焰会被吹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4)这个实验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完成,因为___________;
(5)结合实验,对日常用耳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
13.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坡度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为3.2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4)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当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小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如图甲是某小组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除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
(2)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固定___________(选填“陶土网”或“温度计”);
(3)实验中,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此时水中的气泡应如图丙中___________(选填“a”或“b”)所示。请根据下方表格数据在图丁坐标纸中用描点法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_;
(4)结合图表可知液体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___。
15.冬天、天气寒冷、同学们上完体育课后常用保温杯喝热水。小智发现杯内装水较多时,保温效果较好;装水较少时,保温效果较差。据此,他想知道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杯内的水量有什么关系。于是,他找来五个保温杯在同一天进行实验。
步骤一:上午10∶00将不同体积的初温为98℃的热水,同时装入五个保温杯内。
步骤二:下午6∶00打开五个保温杯,同时测量并记录水的末温,分别计算出水降低的温度。
测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1)选择保温杯时,保温杯规格应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在相同时间内,本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来反映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绘制出水降低的温度随瓶内水量变化的图像__________;
(4)请你分析图像,给同学们提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
16.小智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他准备选择毛毡布或泡沫板充当隔音材料,选哪一种材料隔音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选择方案。___________
17.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是我们学好物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一些工具。
(1)如图甲,测量橡皮的长度,正确的视线方向是长度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橡皮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图乙是用秒表测量校运动会上男子1000m比赛成绩、示数是___________s;
(3)图丙,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发生变化。
四、计算题
18.如图是我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高超音速乘波体滑翔武器。在一次军演中,某导弹运载车的车身长为10m,以90km/h的速度完全通过某一隧道(中途不变道)需要82s。穿过隧道后、发射导弹,导弹仅用200s就可以命中1500km外的目标。(假设导弹做直线运动)
(1)求这次军演中导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秒。
(2)求隧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3)若导弹运载车刚进入隧道时为保持行车安全,减速缓行了360m.耗时17s,则在隧道剩余路段,导弹运载车需要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行才能按原时间完全通过隧道?
五、作图题
19.如图甲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的频闪照片,请你在图乙中完成对应的图像。
六、填空题
20.小明同学在成长笔记中记录了如下的错题。请你帮助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底声呐阵列
在南海的深处,有一种神秘的装置,它能够探测到海底的一切动静,包括那些潜伏在暗处的核潜艇。这种装置就是我国海底声呐阵列,它是我国电科在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的水声探测整体解决方案。这套系统能够对海洋气象水文、水声、油气资源、洋流、地质运动等进行科学观测,也能发现水下的目标,如核潜艇。这套系统适合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及南海四五千米水深布设,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海洋防御能力。
为什么需要海底声呐阵列?海底声呐阵列是一种利用声波进行水下探测的装置,它由多个声呐传感器组成,可发出频率范围为3kHz~97kHz的声,并通过光纤或电缆连接成一个网络,布设在海底的固定位置或者随舰船或无人平台移动。海底声呐阵列有很多用途,如海底地震监测、石油勘探、渔业资源探测、水下目标探测等。其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水下目标探测,尤其是对于核潜艇这种隐蔽性极强、威胁性极大的目标。
我国海底声呐阵列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装置,它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在海洋领域的探测和防御能力,对于维护安全和主权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
(1)声呐除了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还能发出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能够进行科学探测和发现水下目标,说明___________;
(3)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______;
A.猫B.蝙蝠C.狗D.大象
(4)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经过10s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是___________m。(设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梨的大小大约等于人手掌的长度的一半,约为8cm,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树来”是以行舫为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桥流”是以流水为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满天云不动”以人为参照物,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上青天”是以地面为参照物,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即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超声波高于人耳的听觉范围,因此人耳听不见,故C错误;
D.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响度变大,故A正确;
B.观众通过音色分辨鼓和钢琴,故B错误;
C.吉他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故C错误;
D.发出声不一定是乐音,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A.干冰在云层中升华,物质状态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该过程中吸收热量,故A错误;
B.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即物质状态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水蒸气凝华变为小冰晶,故B正确;
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即物质状态由气态变为液态,水蒸气液化变为小水珠,故C错误;
D.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热空气,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加,会熔化变为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将施工机械全部罩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禁止鸣笛,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防噪耳罩,阻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隔音隧道,阻止声音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消音器,阻止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D
解析:
8.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青铜熔化有固定的熔化过程属于晶体,且温度为800℃,保持不变,即熔点是80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第25min时,青铜处于熔化过程,物质状态是固液共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晶体的熔化过程可知,青铜在20~40min内,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第45min时,青铜已经完全熔化完成,处于液态,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根据液体沸腾特点可知,汤汁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内能在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B.火锅上方的“热气”是由于汤中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故B错误;
C.满足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从外界吸热,改为小火后,还在继续供热,故C正确;
D.辣汤里油的密度比水小,油会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一层隔热层,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散失,使辣汤能够更快地达到沸腾的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图像中,甲和乙同学的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迟出发4min,故A错误;
BD.由图像知,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保持不变,4~8s内,乙同学的速度不为1.5m/s,第8s时,两同学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D正确;
C.4~12s,甲通过的路程为10.0m,乙通过的路比10m少,所以两同学通过的路不相等,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见解析
解析:舞台上云雾缥缈,是利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杯子外侧附着一层白花花的“粉”,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12.答案:(1)振动
(2)响度;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能量
(4)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5)听音乐时,音量要小一些(合理即可)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喇叭发声时,空气将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使得烛焰在晃动,因此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量调高,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观察到烛焰摆动幅度变大,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声音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当喇叭音量足够大时,烛焰会被吹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这个实验不能在太空中完成。
(5)结合实验可知,在日常用耳时,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或音量)。
13.答案:(1)
(2)较小;便于测量时间
(3)0.25
(4)偏大
解析:(1)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及对应的时间,据来求得。
(2)为了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应让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
(3)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C间的距离为,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4)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AC段的时间偏小,对应的AC段的路程为准确值,据知,测量的平均速度偏大。
14.答案:(1)秒表;(2)陶土网;(3)92;b;见解析;(4)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刻的对应温度,所以还需要测量的工具是秒表。
(2)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同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所以先固定好陶土网,再悬挂温度计。
(3)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摄氏度,液柱在0刻度线之上,示数为92摄氏度。
由表格数据知,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为98摄氏度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则第1min,水的温度为92摄氏度时,水未沸腾。图丙中,a的气泡在上升时变大,是沸腾时的情况,b的气泡在上升时变小,是沸腾前的情况。
据表格数据,在坐标中描出对应的点,再用线将各点相连,作图如下:
(4)由图像及表格数据都可知道,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持续吸热。
15.答案:(1)相同;(2)水降低的温度;(3)见解析;(4)见解析
解析:(1)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由控制变量法,找五个规格相同的保温瓶。
(2)本实验通过相同时间内水降低的温度来反映保温瓶的保温效果,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3)由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画出图象,如图所示:
(4)由图像可知,为了使保温效果更好,水不要装太多或太少。
16.答案:见解析
解析:为了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效果,应用转换法体现材料的隔音效果,故可以用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表示隔音效果的强弱,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远,则隔音效果弱,故实验器材和步骤如下:
实验器材:手机、毛毡布、泡沫板、鞋盒、卷尺。
实验步骤:将播放音乐的手机用毛毡布包裹好塞满鞋盒,逐步远离鞋盒,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记录此时人到鞋盒的距离为;将上述手机用泡沫板包裹好塞满同一鞋盒,逐步远离鞋盒,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记录此时人到鞋盒的距离为。
实验结论:若,则选用泡沫板充当隔音材料;若,可选用任意一种充当隔音材料;若,则选用毛毡布充当隔音材料。
17.答案:(1)B;2.50;(2)247.5;(3)响度
解析:
18.答案:(1);(2)2040m;(3)26m/s
解析:(1)导弹的平均速度为
(2)导弹车完全通过隧道的速度为
由可得,导弹运载车82s行驶的路程为
隧道的长度为
(3)隧道剩余路段的路程为
剩余路段需要的时间为
剩余路段的速度为
19.答案:
解析:从图像中的频闪照片可以看出:
在0-10s内,汽车行驶了300m,根据速度公式
可得
在10-20s内,汽车行驶了300m,速度为
在20-30s内,汽车行驶了300m,速度为
在30-40s内,汽车行驶了300m,速度为
因此,在图像中,0-40s内速度应保持在不变,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位于的高度。
20.答案:物体运动的时间计算错误;没有正确理解平均速度;见解析
解析:错误之处是:物体运动的时间计算错误应指整段的总时间。
错因分析:没有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正确解答:解:物体运动的路程
物体运动的时间
物体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21.答案:(1)超声波;(2)声能够传递信息;(3)B;(4)7500
解析: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0
—
94
96
98
98
98
保温杯编号
1
2
3
4
5
瓶内水量/L
1.6
1.7
1.8
1.9
2.0
水的末温/℃
79.0
81.5
83.0
85.5
84.5
水降低的温度/℃
19.0
16.5
15.0
12.5
13.5
错题记录
错题改正
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下一个5s通过10m的路程,求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物体运动的路程
,
物体运动的时间
,
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错误之处:___________
错因分析:___________
正确解答: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评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化学试题(02),文件包含理综大同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质量docx、理科综合答题卡pdf、九年级化学答案1pdf、九年级物理答案1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