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达标测试,共6页。
1.通过阅读教材、识读地图、图片、研读史料等学生活动,知道建立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方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识读地图、研读史料、制作示意图等学生活动,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理解分封制在当时乃至对后市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认识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重要规律。(唯物史观)
一、基础达标
1.【时空观念】下边形势图可用于研究( )
A.国家的产生B.朝代的更替C.西周的分封制D.春秋争霸战争
2.【史料实证】中华文明早期,废“天下为公”而行“天下为家”,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人们“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现象开始于( )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3.(2024山东烟台)【史料实证】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D.体现出高超青铜工艺
4.(2024河南)【史料实证】《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 )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
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
5.(2024江苏连云港)【史料实证】 “至于商朝的历史,已大体可以列入信史的范围。”下列证据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且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刻有记录殷墟文字的甲骨B.商汤灭夏的神话传说
C.《史记·殷本纪》的记载D.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
6.【时空观念】公元纪年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纪年方法。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公元前2070年”可以表述为( )
A.公元前21世纪晚期B.公元附20世纪晚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期D.公元前20世纪前期
7.【史料实证】如图材料中长达“八百载”的王朝指( )
A.夏朝B.商朝C.周朝D.西周
8.【史料实证】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灭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9.【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B.夏朝时,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C.周王分封诸侯,稳定了周初政局
D.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
10.【唯物史观】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
A.实行残暴统治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民族压迫D.加强文化专制
11.【史料实证】下面是小李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思维导图,根据内容可推断该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C.分封制D.郡县制
12.【史料实证】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在重要地区建立统治据点,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据此可知,西周实行的新制度是( )
A.禅让制B.选举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3.【史料实证】下表为西周分封制的有关叙述,据此推知( )
A.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B.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C.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14.【时空观念】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15.【历史解释】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二、能力提升
16.【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识读地图、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夏朝形势
(1)相传禹把都城建立在________,它在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处。
(2)结合史实说明,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材料二
(3)商朝前期曾屡次迁都。商朝形势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________,即今河南________,它在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
(4)商朝都城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 夏是说:“天之有日,既否之有民。日有亡稳?日亡告亦亡奏。
——《尚书大梅》
材料四 商对说:“吸叫!我生不有命在失?”
——(尚书》
(5)夏桀将自己的统治比喻为要太阳一样长久,商纣说他会有上天的保佑,没有人能推翻他们的统治。他们的话对吗?假如不对,请张用其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五《文记·黑本纪》记载,“桀不务出而式药百挂,百姓弗堪。”又筑帽容。饰璃台、生活变加秦售房化、对人民的影期和压适也爱加残酷,社会矛后日尖镜。
(6)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上述材料监含的深刻道理。
17.【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识读地图,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宋、晋、吴等。
(2)图中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
A.王都与郡府B.均为郡府C.王都与封国都邑D.均为封国都邑
(3)与《商朝形势》图相比,西周的诸侯国分布区域有何特点?
材料二 封建亲成《亲晨族人),以落屏周(保护周朝)。
——《左传》
材料三 天子违(去)试侯,日迟(查看)狩;巡行宏巡所守也、诸侯朝子天子,司还(讲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孟子》
(4)材料二所述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实行的何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5)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国君或诸侯拥有的权力和应尽的义务。
三、开放创新
18.【归纳总结】请创建表格完成下列内容。
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创建者、亡国者各是哪些人?能够创建国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亡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诗经》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B.《吕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
清华简(出土的
战国楚简)
记载了周幽王进攻申国,申侯联络戎族打败周王,西周灭亡,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D.历史学家的观点
举烽传警乃汉代备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隋炀帝
政策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对农民征收服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的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等
记述
出处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史记》记载,新独家原创《韩非子》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四回答,夏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西周政治制度,三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