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樟树中学2027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樟树中学2027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樟树中学2027届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①如今,诗歌公众号已经成为不少人晚间精神生活的一个私密角落。“为你读诗”与“读首诗再睡觉”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的简介是:“为你读诗,给灵魂片刻自由。每晚 10 点,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诗意生活。”后者是:“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
衰老。每晚 10 点,为你读首诗。”
②这些诗歌公众号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两大要素:功能的有效性与私人时间的约定。于是既保证了“意义”这一功利主义的必然追求,又承诺了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此二者显然构成悖论,但是在诗歌公众号中得到了统一。
③在追寻、阐释、实践这种高级意义的过程中,诗歌公众号推崇的“诗意”美学风格逐渐成形。理想、自我、情感成为诗歌公众号挚爱的主题。它们选择的诗歌,倾向于凸显浪漫主义风格,将诗意和自然意象密切联系,草木、花朵、星光……这些词汇频繁闪现, 编织出一个消费主义时代的田园之梦。在公众号主播优美的朗诵声线中,虚拟性的诗意空间被建立起来。诗歌公众号决心要“反抗焦虑”,试图给出一种温柔平滑的夜之抚慰。人们借助对诗歌商品的消费,将美与生活建立了切实联系,达到自我愉悦。
④有批评者认为诗歌公众号对诗歌发展的多元生态是不利的。但欲使大树开枝散叶, 首先需使其成活;同理,想让诗歌有一个多元发展的生态,首先需打破诗歌圈固化的僵局。诗歌公众号的流行,也可以视为诗歌不死的一个标志,看上去日益小众化、圈子化的现代诗歌,在新媒体全面介入后,成为了流行之物,被广大受众消遣。在诗歌公众号培养一批诗歌爱好者之后,他们必将分流分享,成为专业读者甚至创作者,促进多元诗歌生态的形成。
⑤流行之物总带有一定的导向性,诗歌公众号在选择诗歌时,既要保持诗歌的审美品位,又要兼顾大众的阅读期待,同时还要将诗歌包装为文化产品。这种打造方式是否会拉低大众的审美?不可忽视的是,充分包装在降低读诗难度的同时,确实也限制了对诗歌更为自主的理解。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诗歌作品大同小异,变成了浅显的“金句”。但幸好大众审美并不是被动的,它是一个会自省、会生长的有机体。如果心灵鸡汤风格的抒情诗过分泛滥,消费者也会审美疲劳弃之而去。
⑥诗歌公众号会不会割裂诗歌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以近期引发热议的“新疆棉花事件” 为例。一些国外服装品牌发表了不再使用新疆棉花的声明,“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发布 以“新疆:一场邂逅,就足够美丽”为题的特别推送,呈现诗人和作家笔下的大美新疆。这些推送以文艺的方式有效回应了现实。
(摘编自何瑛《晚上 10 点的微信读诗,为什么吸引人?》)
材料二:
①诗歌在社交媒体的火热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火热的背后理应给予冷静的思考。
②首先,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诗歌的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资本进驻与广告投放。“诗意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幻境,除去第一条推送,诗歌公众号剩下的内容均是以“诗意”为名的商品营销。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为了追逐利润和文化的同质性,不惜剥夺‘本真’文化所具有的批判功能和协商方式,使其丧失了‘说不的勇气’。商业化的过程导致了‘本真’文化的贬值,通过将它变成待售商品的方式降低了准入的门槛。”
③其次,诗歌变得娱乐化。在社交媒体中,长久压抑的诗歌在自由、自我的媒介语境中得到释放,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都有一种“快感”重拾的体会,这种“快感”的失而复得驱使受众对诗歌进行过度消费,诗歌被娱乐化为一种日常的消遣。特别是诗歌与明星的结合,加重了诗歌的娱乐性质,使诗歌被当成日常生活的娱乐符号被受众消费,忽略诗歌内容、深层意义,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或者仅是对读诗人的声音进行消费。
④诗歌依托社交媒体得到推广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让诗歌重新回归生活的中心,却也使诗歌陷入“庸俗化”的陷阱。作品不再按照年代、流派等标准划分,而是被拉到了同一水平,成为均质、庸俗的内容物。它们能否出场,取决于是否与当下生活状况乃至舆论热点相匹配。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导致诗歌作品主题分布不平衡、质量良莠不齐。除了付费阅读的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中每天一篇诗歌主题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寻,无论是读诗的人还是诗本身的质量都得依据不同受众的喜好具体分析。这实质是一种将诗歌庸俗化传播的表现,是一种对受众心理的顺从。换言之,诗歌公众号并没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或者通过对某一类诗歌的传播达到一个效果,其只是做诗歌的搬运工,这样就很难保证传播的质量。
(摘编自柳家旺《社交媒体中的诗歌传播研究》)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诗歌公众号构建了一个虚拟性的诗意空间,统一了构成悖论的功利主义追求和异化劳动之外的个人自由时间。
诗歌公众号能在消费主义时代为人们编织出田园梦想,这与它们在内容上只选择以自然事物为意象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关。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将“本真”文化商业化,虽然让文化门槛不再高不可攀,却不利于“本真”文化的提升。
依托社交媒体的诗歌有了回归生活中心的可能,但质量良莠不齐,这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有关。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诗歌公众号推崇的美学风格、主题,选择的诗歌类型,都是其试图“反抗焦虑”、给予现代人温柔抚慰的尝试。
从眼前看,诗歌公众号是用流行的方式培养诗歌爱好者;从长远看,它们也是在培养隐藏的专业读者和创作者。
诗歌公众号的受众常常会忽略诗歌的内容,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若将诗歌与明星分离,就能够避免诗歌娱乐化。
除付费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推送的诗歌主题依受众喜好而定,这显示了它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诗歌传播商业化”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某诗歌公众号推送了《在这里,诗意地享受美食》一文,用优美的语言推广介绍了北
京的四家餐厅。
苏东坡是一位“快乐的天才”,某诗歌公众号以他为主角,策划了一期“半在尘世半为仙”的内容。
余秀华走红后,某诗歌公众号推出了 12 期的诗歌系列《遇见》,将余秀华、梅婷、春妮集合到一起。
某诗歌公众号将往期内容制作成有声作品集,把它们放在公众号底部的“诗意生活” 栏目,进行展示。
材料一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别使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 分)
针对材料二的说法,概括材料一与之不同的的观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馄饨不混沌
陈峰
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
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瞪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竟。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汤,泛着油花,撒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篮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
材料二
材料一
诗歌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
①
诗歌变得娱乐化
②
诗歌陷入庸俗化陷阱
③
【甲】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毫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乙】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 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羹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嘬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顿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了。
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肉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 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饨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 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 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食客喜欢。
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人们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心里暖暖的, 然后打着饱嗝儿,回家。
(选自《四时之味天然欢喜》,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文章以吆喝声开篇,“寂寞”一词既点明了村庄没有馄饨摊,也暗示了村庄的贫穷, “掀翻”一词突出了馄饨吆喝声对于村庄的重大意义。
馄饨难得,村庄里的人一般只有在身体虚弱时才吃馄饨以开开胃,这也是“我”故意生病的原因,从中体现了孩子特征,也彰显了时代特性。
“我”“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的想法和“总是囫囵吞枣”的行为形成反差,传达出特殊年代里吃一碗馄饨的难得与“我”的珍惜之情。
文章以场景描写结尾,通过想象街角灯下有人等待大饼和馄饨的场景,突出了馄饨依旧能给寒风中人们带来温暖,依旧代表着生活的情调。
关于文中【甲】【乙】两处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甲】处“拨”“抹”“捏”“扔”是对师傅包馄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动作的流畅与手艺的娴熟,也表现了“我”对吃馄饨的渴望。
【甲】处“躺”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馄饨柔软的特点,“接”“挨”两字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馄饨包得多,排得密。
【乙】处多用短句,呈现了包馄饨的一系列动作,生动且直接体现了一碗馄饨的来之不易,也暗含了作者对普通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乙】处善用比喻,将馄饨皮比作羽衣,“星星葱花”比作“柳眼初舒”,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碗馄饨的形态,充分体现了“我”对馄饨的喜爱。
围绕“馄饨”,作者的内心感受随着村里的馄饨铺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 分)
结合文本,分析标题的含义。(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②,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
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 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
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③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
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
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 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释: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唐玄宗二年追谥。②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
一。③靧(huì):洗脸。材料二: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 ①于当涂,公疾亟②,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节选自清代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 试弦歌:代指任县令。 ②亟:病危。亟,急。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字母。
言于 A 玄宗 B 召见 C 金銮殿 D 论当世 E 事 F 奏 G 颂一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与《愚公移山》“其如土石何?”的“其”用法不相同。
B.“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用
法不相同。
C.“帝赐食,亲为调羹”与《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为”用法相同。
D.“白犹与饮徒醉于市”与《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的“于”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李白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惊为“天才英特”,认为他“少益以学”能赶上汉代才子司马相如。
李白个性“骜放”,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的事迹与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的主旨一致。
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由于当初李白救过郭子仪,这时得到郭子仪全力营救,终于免于被斩。
李白和吴筠关系友好,吴筠被诏进京他也到了长安;后经吴筠引荐得玄宗赏识,进而供奉翰林。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
14.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材料找到相关依据。(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秋兴八首①(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抗疏:臣子对君命或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
B.颔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C.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D.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在一起。
16.尾联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情感,这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2) 杜 甫 《 登 高 》 中 用 “ , ” 两 句 写 自 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风格。
( 3 ) 音 乐 由 “ 冷 涩 ” 到 “ 凝 绝 ”, 是 一 个 “ 声 暂 歇 ” 的 过 程 , 诗 人 用“ , ” 的 佳 句 描 绘 了 余 音 袅 袅 、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2021 年 7 月河南特大暴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副热带高压气团相较往年向北偏移了一些,形成了一股东南风,一个原本在沿海的低涡,被吹到了河南。低涡有个特点,① ,从而可能造成降雨。而低涡在河南,就是吸收了太多的水汽,才降下了暴雨。那这么多的水汽是打哪来的呢?台风“烟花”在海上发育,吸收了很多水汽,尽管势力很大,② ,所以控制不住那么多水汽。而甩出去的水汽,没了副高的阻挡,被低涡吸引,被东南风推动, 蜂拥一般源源不断来到河南。水汽被吹到河南后,遇到了两个大麻烦:一是大陆高压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会堵在高空;二是太行山和伏牛山③ 。就这样,一个堵上面,一个堵下面,形成了降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19.下列选项中,使用了和文中画线句子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擦擦眼睛,整了整衣服,抬起头来一看,四面的水光山色又忽而变了样子了。清.清.的
一条浅水,比前又窄了几分,四围的山包得格外的紧了,仿佛是前无去路的样子。并且山容峻削,看去觉得格外的瘦格外的高。向天上地下四围看看,只寂.寂.的看不见一个人。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
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个大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横芜杂的草木。山腰里的那座祠堂,显然破落,只露着些 ① ,屋上面连炊烟都没有一丝半缕,像是好久好久没有人住了的样子。并且天气又来得阴森,早晨曾经露一露脸过的太阳,这时候却 ② ,半箭儿山风时有时无,静下心才能感受到。船靠了山脚,跟着前面背着酒菜鱼米的船夫走上严先生祠堂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③ 地迈着脚步。
20.请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3 分)
21.请说说文中加点的词语“清清”“寂寂”“幽幽”的表达效果。(4 分)
22.请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画线句子。(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意难平”是一个网络流行词,出自宋朝孙应时的《阻风泊归舟游净众寺》:“愁边动寒角,夜久意难平。”现在多指不能释怀、放不下,不甘心的感觉,常常被用于形容令人遗憾惋惜的人或事。
巴黎奥运赛场上,有新人冠军横空出世,有功勋老将续写传奇,他们都受人关注、令人敬仰。但也有一些刻苦训练却没有圆梦的“意难平”们,他们身上的精神同样值得尊敬, 他们也同样是英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西宜春樟树市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第一次)[原题+解析版],共17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樟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27届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