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有限责任公司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有限责任公司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高一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docx、高一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夫妇和孩子聚居于一处,有着两性和抚育上的需要。 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在 中国乡下,那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 情形,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 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 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有类似的情形。
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 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在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 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 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的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 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 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远。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 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 圈子 。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 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一个没有 陌生人的社会。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合村并居”的新闻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合村并居主要是将一些 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大村子或城镇并 居,从而整合资源,节约土地,提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合村并居无疑是一件好事。可合村并居后,对一些群众而言,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人住进了城镇的楼房,心却在牵挂老家的祠堂”。这说明,合村并居不是简单的“拆旧房、建新 居”的物理迁移,它还应包含“人心搬迁”“文脉传承”等软性内容。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土性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特色。中国人素来就有 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终老是乡的习惯传统。乡村是承载中国文化与精神的基石,是乡土文脉赓 续的重要空间。
不管是被动的合村并居,还是自然的城市化进程,大量村庄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这是客观 现实。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大约有360万座自然村,而到了2010年该数字已下降到 270万。长期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学者冯骤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
一旦村庄消失,中国传统的乡土精神和历史记忆也将失去依托。比如,遍布乡村的祠堂是 乡村中重要的传统文化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其主要功能是祭祖敬祖、宗亲联谊、 家风传承。合村并居过程中,如果村子里的祠堂被简单地拆掉,那真的可能会祭拜祖宗都找不 到地方,孝亲敬祖的传统可能因此就断裂了。
面临同样命运的,还有那些农村的老房子。不少村子尤其古村落都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 筑或古民居,但有些村落规模较小,离城镇较远,人口也流失严重,如果按照一些地方合村并居 的标准,可能会一并了之、一拆了之。当那些老房子、古建筑,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应声倒下时,我 们丢掉的不是几片残砖断瓦或几根石柱木梁,而是老房子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是通过老房子 与历史进行对话的机会。
不幸的是,合村并居过程中,不少地方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更多关注合村 并居中“钱值”(经济价值)和“颜值”(景观价值)的开发,而忽略了“文值”(文化价值)的保育。 有的地方按照城市商业住宅的统一标准,给村民设计房子,楼越盖越高,可原来各具特色的村落 格局全都消失了。还有一些,生硬照搬外国风格改造农村的院子,结果使得乡村建筑中出现 “欧洲补丁”“美国碎片”等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奇葩景观。乡村景观城市化与建筑 西洋化,不仅割裂了乡土原生文化传承,也污染了乡土文化精神。丢弃乡土文化特色,一味地进 行克隆复制,很难将新社区建成让群众拥有独特记忆的精神家园,也很难让搬入其中的村民拥 有踏实的幸福感。
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 马路,于是土窑洞被水泥、瓷砖取代,青石板路上覆盖了厚厚的水泥,合村并居也成了一种现实 选择。只不过,环境变了,生活变了,基于生活之上的习俗、文化、历史等也都会随之改变。因 此,合村并居与保护乡土文脉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这其实也是现代社会发展中广泛存在的一 个文化悖论。
(摘编自《合村并居,别丢了乡土文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在中国社会,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B.中国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但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以看到只有一户人家的小 社区。
C. 中国乡村里,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D. 将一些人口偏少、位置偏远的小村子甚至“空心村”进行整合是乡村振兴的一件重要举措。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些村落规模较小,也没有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或古民居,可以将这些村落的人们迁往 大村子或城镇并居。
B. 冯骥才评估中国每天大约有80到100个村庄消失,这是被动的合村并居和自然的城市化 进程的结果。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C. 将经济价值和商业考量置于首要地位,过分关注合村并居中的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是得 不偿失的。
D. 农民要住更新的房子,村庄要修更宽的马路,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结果。
3.下列不可以视为“合村并居”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3分)
A.陕西安康谭坝借助发展民宿的契机,对村子里的老房子进行保护性的改造。
B.云南山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传承于古时最底层老百姓的生活,不够高雅,可以 取缔。
C.对于那些因合并而消失的村子,可以帮其编写村史、村志,有条件的可以建村史馆。
D.对于人口流失严重、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前景的村庄的老旧危房,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可以 进行拆除。
4.材料一第一段主要采用对比论证,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5.近日,某市就合村并居如何开展面向社会征集意见。请结合材料给出几条合理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纸上(节选)
苏沧桑
那时候,晒纸不叫晒纸,叫烘纸。 那时候,晒纸房叫铁熵弄、熵弄。 那时候,他十六岁,她十五岁。
幅,是富阳土话,用火烘干的意思,铁熵弄也就是烘房,专门用来烘干手工竹纸的房子,格局 狭小,称为“弄”。外墙用砖头垒砌而成,中间夹缝里是一个巨大的烧火灶,房里安放一只几十 米长的焙壁——长方形的盛满水的铁柜,俗称烘缸。柴火日夜燃烧,一百度的水温传递到烘缸 上,晒纸人将半干的湿纸从板上“牵”下来,托到烘缸壁上,用毛刷横竖刷扫,十来秒钟后,将烘 干的纸揭下来,便是一张元书纸。
那是一个奇怪的洞天,常年没有冷暖,常年弥漫着水蒸气、纸的味道、汗的味道。又是一个 热闹非凡的社交场所,熵弄外,柴火终日噼啪作响;熵弄内,欢声笑语比水蒸气更热腾。烘出了 纸,也烘出了姑娘小伙水润的肌肤、筋道的骨骼,以及爱情。
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清晨,朱家门村造纸世家后人、十五岁的晒纸姑娘美容走进了离家仅三 百米的幅弄,看见了一个猫一样敏捷的身影。晨光从天窗漏下来,照见他紧抿的唇、黑亮的眼 睛,他赤裸着壮实的上身,汗水在他黝黑的皮肤上闪闪发亮。他用木制的“鹅榔头”在压干的纸 筒上横竖各划了几下,被压实的纸便发松了。他用食指和拇指撮住纸叠右上角捻了一捻,使纸 角微微翘起,再鼓起嘴轻轻一吹,粘在一起的湿纸便张张分开了。然后,他揭起一张湿纸,一手 托着,一手连同晒帚垫着,迅速托到了烘缸壁前,将纸贴了上去,随之右手里的晒帚快速将纸张 刷平实,又回转身去牵纸……后两张纸刷上去后,第一张纸也干了,他转身将纸揭下,轻轻放在 一叠新纸上。
他的一揭、一托、一刷、一牵,轻盈迅捷,一气呵成。
高一语文第3页(共8页)
美容的祖辈都是做纸的,父亲手艺高超,远近闻名,从小跟着大人在纸槽间出没的美容,早就 潜移默化、无师自通。“透火焙干”是《天工开物》中竹纸造法主要步骤里的第五个。一般人揭纸 就要学整整三年。父亲说,牵纸时,动作要轻巧柔和,不使硬力,否则半湿的纸会破。刷纸、揭纸一 定要快捷,稍慢一点的话,纸就糊了。晒纸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个“巧活”。
这个熟悉的身姿,不能说技艺已炉火纯青,但在生产队的年轻人里,已经算学得精到的了。
十六岁跟师傅学做纸的朱中华兄弟,是村里最能吃苦的人。生产队里共十六七个年轻人, 分成了四组,天天在熵弄里学晒纸,但每一组分到的时间只有三个半小时,朱中华像一枚针一 样,哪里有空就插到哪里。
不知几时起,蒸汽弥漫的晒纸房里,人群在朱中华眼里渐渐模糊,视线里只剩下一个个子小 小的仙女,红润的圆脸,被蒸汽熏得湿湿的眉睫,嘴角往上弯起,不爱说话,总是羞涩安静的模 样。她轻轻接过他手里的纸刷开始“轻歌曼舞”,当然并没有歌声,但他在心里听到了,并且,他 觉得这个歌声是暖的,这份暖,一直绵延至他凄冷的梦里。
不知道从哪天起,她在哪里,他就会在哪里。一个烘纸一个揭纸,指尖会相撞,目光会相撞, 几年后,他们成了一家人。
成了一家的人,远远不止他们两个,村里几乎所有年轻人的罗曼史,都是从熵弄开始的,热 气腾腾的烘纸房,像一个孵蛋器,孵出了一个个造纸人家。然而,三十年后,这些夫妻里,只剩下 他俩的身影还在熵弄里忙碌。
有一些阳光钻进了密不透风的晒纸房里,美容轻轻牵起一大张半干的元书纸,往一百摄氏 度的壁上贴。贴纸,刷纸,揭纸,旋转腾挪,曼妙如蛇舞。她手上的每一张纸,都来自五百米外的 捞纸房。隔了五百米,她仍能听见丈夫朱中华捞纸时淅淅沥沥叮叮咚咚的水声。真热啊,真累 啊,恨不得像一滴汗水一样落到地上就彻底躺下来。她咬咬牙想,我晒的每一张纸,都是他捞 的,他捞的!
五百米外,朱中华把快要冻僵的手伸进电饭煲的热水,白色的热气里,浮现了妻子忧伤的面 容。她的笑依然很好看,嘴角弯弯的,露出半截雪白的牙齿,她晒纸的“舞姿”也很好看,她的声 音也很好听。从前每晚临睡前,她会轻轻告诉他,今天的纸厚了还是薄了,还会跟他说,今天儿 子乖了,还是调皮了……如今,曾经红润的脸,在和从前一样的光线下,却透着疲惫。她看纸的 眼神,不再和他一样像看一个孩子,而是透着深深的厌倦。寂静的午后,小土狗趴在浆槽边发出 了梦呓,汽车车轮在门外沙沙碾过。隔了五百米,他听见晒纸房里妻子汗水滴落的声音,滴答, 滴答。空洞的回音,像一个甜蜜而忧伤的入口。
千百年来,富春江千帆过尽,船到大源镇,便能看见芦苇丛中纸槽如花朵般遍地绽放。风吹 皱了江水,吹走了那些花朵,也吹老了两个做纸的少年。工人可以说走就走,他俩没法走。工人 多少能赚得到钱,但老板赚不到钱。他知道她心里一天都不想干了,却从来不埋怨他一句。
要做最好的纸,就得提升,还要去研修、调研,要自己设计、制造热量更均匀的电热烘缸,烘 出更薄更好的元书纸,都得花钱。
小满近了。朱中华5月15号要去参加北京的一个研修班,而16号就要开始砍竹子了,怎 么办呢?
她又淡淡地说了一句:“放心去吧。”
朱中华是放心的。几千里之外的课堂上,他像个小学生一样端坐在第一排。五月的微风从 窗外经过,绿影婆娑中他听见了朱家门村后山响起的当当声,看见妻子喘着粗气爬上山坡,笑意 盈盈地给兄弟们端上一碗碗亲手做的热饭菜、一杯杯自家酿的葡萄酒。汗水像雨水一样在她通 红的脸上流淌,十几根被她拔掉又新长的白发像刺一样迎风而立……
他听见老教授在说,看人和看纸是一样的,不能光用眼睛,还要用时间和心。
(有删改)
高一语文第4页(共8页)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前三段大体构成排比段,又均以“那时候”开头,营造出比较浓郁的抒情氛围,能将读 者带入到往昔的故事之中。
B.铁熵弄的“格局狭小”,这与从前村民的眼界有关;朱中华眼界开阔,所以他要去研修,提升 自己,来烘出更薄更好的元书纸。
C. 文本以“纸”为线索,不仅记叙了朱中华和美容的动人故事,也展现了朱家门村乃至大源镇 造纸的盛衰变化,充满悲凉之感。
D. 作者善用比喻,如将朱中华比作“一枚针”,将烘纸房比作“孵蛋器”,将劳累的美容比作 “一滴汗水”,都生动贴切,极为形象。
7.关于文中画横线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运用肖像、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了美容温柔、美丽、娴静的少女形象。 B.所有人都逐渐“模糊”,唯有小“仙女”清晰,是因为她此时占据了朱中华的内心。 C.“轻歌曼舞”本来形容歌声悦耳、舞姿美好,文中借以形容美容刷纸技艺的娴熟。
D. 这一段落承上启下,叙述了朱中华和美容相恋的经过,为下文二人成婚做了铺垫。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甜蜜”和“忧伤”的内涵。(4分)
9.文章最后一段说,看人“不能光用眼睛,还要用时间和心”。请分别从朱中华和美容的角度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 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 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 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 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 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 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 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磷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磷起 兵反,白逃还彭泽。磷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 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 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 ·李白传》)
高一语文第5页(共8页)
材料二: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 《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 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节选自孟枭《本事诗 ·高逸》)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遂荐A 于玄宗B 召见C 金銮殿D 论回时事国因G 奏且颂一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谢曰”与“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 、B.“乘酒捉月”与上文“乘醉跨驴经县治”两句中的“乘”字意思相同。
C.“复请所为文”与“为人谋而不忠乎”(《十二章》)两句中的“为”字意思不同。
D.“泣鬼神”与“座中泣下谁最多”[《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泣”字用法和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出现而生下了他,因此就用“白”为他取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 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救助穷人。
B.李白生性洒脱,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人交往,号称“竹溪六逸”,在京城时与贺知章等人 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C,李白有一次醉醺醺地路过县衙门口时故意羞辱县令,县令派人把李白押解到公堂上责 问,后来知道是李白就把他放了。
D.李白在并州时曾解救过郭子仪。后来李白因受永王牵连入狱,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解除自 己的官职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14.两则材料对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一事起因的记载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戊午元日二首(其一)
刘克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①列,瞽言曾献兽樽②前。 磷溪淇澳③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注】①鸠杖:老人所拄的拐杖。②兽樽:宴会上盛酒的器皿。③碲溪,河流名,借指周公,周公 晚年在溪钓鱼;淇澳,淇河的曲岸,借指卫武公,卫武公晚年在淇水之滨享受田园之乐。
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道,时光岁月匆匆而过,要想让白发变黑就像让黄河变清澈一样困难。
B. 颔联“孔子从心岁”和“三倍周郎”是诗人对自己年事已高的委婉说法。
C. 颈联表示自己纵然年老,仍然在宴会上发表过不明事理的见解,是自谦之词。
D. 尾联言志,连续运用周公、卫武公和白居易三位古人的典故,委婉表达情感。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序)》中 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____ ”。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如《琵 琶行(并序)》中“ ”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 与苦闷。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 是:“ 。”
(3)自古以来,秋天一直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味不已的季节。借助秋景表达内心悲伤的诗句 不胜枚举,如“ ”就写出了秋天的凄清。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仿佛是村庄悄无声息地深吸一口气,用厚实宽广的胸膛包裹住疲惫的村民,再长长呼一口气,重 新出现的人们便焕发出新的神采。门前的空地上、小河边、大树下,到处都是人们摇着蒲扇纳凉 的身影。晚饭后的夏夜,令人感觉轻松又快活。
人们纷纷出来乘凉。大人们聊着天气和庄稼,孩子们则不安分地跑来跑去 地追 逐藏在树林和草丛中的萤火虫。盛夏时节的乡村傍晚,萤火虫是 的主角之一。在我 的家乡,人们习惯称萤火虫为“哩了”——形容光线暗的常用词。窃以为,把它理解为“微光”更 为合适,再多一点诗意的话,可以理解成“阑珊”。 处,流萤点点光,很有画面感
萤火虫在草丛间飞舞,偶尔停在草尖上,发出一明一暗的光亮。大人们喜欢指着萤火虫,讲 一些玄之又玄的故事吓唬孩子们,(甲)。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萤火虫更有趣了。不一 会儿,孩子们的玻璃瓶里就有了不少“战利品”,如小灯笼一般,照亮孩子们稚嫩兴奋的脸庞。
①萤火虫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②被古人赋予了美好的含义,无数次被诗人们咏唱。 ③李白赞美“若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④杜牧的一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更是动静相生,余韵悠远。⑤中医认为萤火虫可以入药,有明目、解毒等功效。⑥但我心中总觉 得,这样美好的生灵,更适合飘飞在慢悠悠的夏夜,治愈我们的心灵。
夜深了,( )。萤火虫大概也累了,已不见踪影。村庄仿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 眼前的一切揽入怀中,酣然入眠。
18.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倦鸟归巢,暮色四合
②人们从广阔的田野走出来,汇聚在小路上
③ 又在小路的尽头四散开来
④连接庄稼地与村庄的小路变得热闹
高一语文第7页(共8页)
⑤ 走进一扇扇亮着灯光的大门
⑥ 短暂的空寂之后,人们又出现在村庄里 A.①②③④⑤⑥
g.①④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⑤④⑥
D.①③②⑤④⑥
19.依次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A.兴致勃勃举足轻重万籁俱寂 B: 兴致勃勃不可或缺灯火阑珊 C.津津有味不可或缺灯火阑珊 D.津津有味举足轻重万籁俱寂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4分)
22.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点点、悠悠、深深”,说说它们和“点、悠、深”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 不同。(4分)
四、写作(60 分 )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普遍向往没有压力的生活,也有人说,“压力是人生成长的助推器”。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8页(共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泰雅实验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