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A. 淀粉B. 蛋白质C. 葡萄糖D. 水
    【答案】D
    【分析】不同化合物在活细胞中的含量不同,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宁波洞桥“8424西瓜”瓜瓤又红又甜,其中的色素和糖类储存的主要场所是( )
    A. 叶绿体B. 液泡
    C. 内质网D. 细胞质基质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组成,营养物质主要位于液泡中.
    【详解】ABCD、细胞内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色素、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吃西瓜时,吃进去的西瓜瓤有甜味,这些糖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
    故选B。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B.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并建立了细胞学说
    C. 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D.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进行完整的生命活动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统一性,A错误;
    B、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B错误;
    C、细胞学说中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4. 关于蓝细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以细胞壁作为细胞的边界B. 均含有DNA和RNA
    C. 均含有染色质(体)D. 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详解】A、蓝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不是细胞的边界,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
    B、蓝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均具有DNA和RNA,B正确;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质(体),C错误;
    D、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不具有核仁,但具有核糖体,所以蓝细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B
    5. 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中的无机盐都以离子形式存在
    B.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C. 氮和铁都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
    D. 人体血液中缺乏钙离子会出现抽搐等症状,所以钙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答案】C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错误;
    B、无机盐具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比如HCO3-)的功能,也可以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Fe参与合成血红蛋白,B错误;
    C、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为C、H、O、N、Fe,氮和铁都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元素,C正确;
    D、人体血液中缺乏钙离子会出现抽搐等症状,钙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6. 图1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某作物产量的关系;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钙对该植物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1说明该种作物对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不同
    B. 图1中甲浓度为a时,最有利提高该作物产量
    C. 图2说明组成花粉管和花粉的细胞所含的无机盐种类具有很大差异性
    D. 图2说明钙对花粉管生长有明显影响,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几乎不影响花粉的萌发
    【答案】C
    【分析】图1分析:对于甲离子来说,浓度为a时,作物的产量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a,作物的产量都会降低;对于乙离子来说,浓度在c~d之间时,作物的产量比较最高,高于或低于该浓度段,作物的产量都会降低。
    图2分析:钙离子浓度影响花粉管的生长速率,不影响花粉萌发率。
    【详解】A、依据图1可知,当甲的浓度为a,而乙的浓度在c~d范围内时,作物的产量相对较高,说明该种作物对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的需求量不同,A正确;
    B、依据图1可知,当甲种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为a时,作物产量最高,即甲浓度为a时,最有利提高该作物产量,B正确;
    CD、依据图2可知,在一定的钙浓度范围内,随着钙浓度的增大,花粉管生长速率逐渐升高,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钙浓度的增大,花粉管生长速率逐渐降低,而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钙浓度对花粉萌发率几乎无影响,但不能说明组成花粉管和花粉的细胞所含的无机盐种类的差异性(图2只涉及到钙元素),C错误,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组织细胞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斐林试剂(本尼迪特,下同)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红黄色,下同)
    B. 加入斐林试剂,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鉴定物中含有葡萄糖
    C. 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混匀后逐浙变成紫色
    D.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答案】A
    【详解】A、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组成,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A正确;
    B、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鉴定物中含有还原糖,还原糖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
    C、氨基酸溶液中不具有肽键,所以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C错误;
    D、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D错误。
    故选A。
    8. 糖类和脂肪(油脂)是人体的能源物质,随着运动强度的变化,脂肪与糖类的供能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中氢原子较糖类中氢原子多,脂肪中氧原子较糖类中氧原子少
    B. 鉴定脂肪时,用染色剂染色后,需用消水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C. 中等运动强度时,脂防和糖类的供能比例相同,消耗量也相同
    D. 随运动强度增强,脂肪可转变为糖类,说明脂肪是主要能源物质
    【答案】A
    【分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但是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供应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详解】A、脂肪中氧的数量低于糖类,而氢的数量高于糖类,A正确;
    B、鉴定脂肪时,用染色剂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B错误;
    C、依据曲线图可知,中等强度运动,糖类和脂肪的供能比例相等,但由于糖类储存的能量比脂肪少,所以消耗糖的量多于脂肪,C错误;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9. 如图为糖类的概念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麦芽糖
    B. 若形成的物质②的碱基是尿嘧啶,则形成物质②的单糖A为脱氧核糖
    C. 若③存在于植物体内,均可作为能源物质
    D. ①②③④可能存在于同一细胞中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的某种单糖A与磷酸、含氮碱基组成了②④,则A为核糖或者脱氧核糖,②④为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某种单糖A与葡萄糖合成了①,则①是二糖,可以根据A的种类而不同;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则A是葡萄糖,物质③是多糖。
    【详解】A、蔗糖分子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因此若单糖A为果糖,则它与葡萄糖缩合失去1分子水后形成蔗糖,A错误;
    B、若物质②中的碱基是尿嘧啶,则物质②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则其含有的单糖A是核糖,B错误;
    C、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则A是葡萄糖,物质③是多糖,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是纤维素,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错误;
    D、据图分析,图中的某种单糖A与磷酸、含氮碱基组成了②④,则A为核糖或者脱氧核糖,②④为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某种单糖A与葡萄糖合成了①,则①是二糖,可以根据A的种类而不同;单糖A经缩合反应形成物质③,则A是葡萄糖,物质③是多糖,因此同一个细胞中可能存在核酸、二糖、多糖,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为某多肽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是一种三肽化合物
    B. 该多肽由4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C. 形成该多肽时,脱去的水中的氧分别来自羧基和氨基
    D. 这几种氨基酸(数量不限)可以形成81种四肽化合物
    【答案】D
    【详解】A、据图分析,该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是一种四肽化合物,A错误;
    B、氨基酸的种类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图中的多肽由4个氨基酸(其中两个氨基酸R基相同)脱水缩合而成,共三种类型的氨基酸,B错误;
    C、形成该多肽时,肽键形成时脱去的氧元素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氢元素来自羧基和氨基,C错误;
    D、图示的多肽结构中共含有3种氨基酸,在数量不限的情况下,这三种氨基酸可以形成34=81种四肽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1.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 两种激素的氮都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C. 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D. 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答案】C
    【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由图可知,两种激素都是由六肽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化合物,A错误;
    B、氨基酸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但在形成肽链后,氨基会参与脱水缩合反应,氮元素更多的是存在于肽键中,B错误;
    C、催产素和加压素结构相似,但氨基酸的种类不完全相同,所以生理功能不同,C正确。
    D、由于R基中可以有氨基,所以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有关,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所示真核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B. 乙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丙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其中含有糖类
    D. 线粒体、叶绿体均含有结构1和结构2
    【答案】A
    【分析】题图分析: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组成成分,结构2是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和DNA (组成元素是C、H、O、N、P);结构1是生物膜,主要成分是磷脂(组成元素是C、H、O、N、P)和蛋白质,所以甲是磷脂,乙是蛋白质,丙是DNA。
    【详解】A、结构1表示生物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甲表示磷脂,乙表示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A正确;
    B、结合A项可知,乙表示蛋白质,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代谢的终产物是CO2、H2O和尿素,B错误;
    C、结构2是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和DNA (组成元素是C、H、O、N、P),所以丙表示DNA,DNA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其中含有五碳糖——脱氧核糖,C错误;
    D、线粒体、叶绿体含有结构1生物膜,不含有结构2染色体,D错误。
    故选A。
    13. 如图中甲、乙和丙构成了化合物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只含C、H、O三种元素,丙含P,甲含N
    B. 丙表示碱基,在DNA和RNA分子中各有4种
    C. 若丙为腺嘌呤,则丁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丁在真核细胞中有8种,在原核细胞中有4种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磷酸基团、乙表示五碳糖,丙表示含氮碱基,丁表示核苷酸。
    【详解】A、甲表示磷酸基团、乙表示五碳糖,丙表示含氮碱基;乙只含C、H、O三种元素,丙含N,甲含P,A错误;
    B、丙表示碱基,在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和RNA分子含有A、U、G、C四种碱基,B正确;
    C、若丙为腺嘌呤,则丁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丁在真核细胞中有8种,在原核细胞中也有8种,D错误。
    故选B。
    14. 关于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元素都有C、H、O、N四种元素
    B. 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 生物大分子的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
    D. 生物大分子不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B
    【分析】生物大分子如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单体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而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单体的核心元素是C元素,因此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详解】A、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
    B、核酸、多糖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是由单体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聚体,所以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
    C、不是所有的生物大分子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如核酸不能作为能源物质,C错误;
    D、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所以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错误。
    故选B。
    15.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B. 在水溶液中②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亲水部位在中间
    C. ②和④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都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D. ③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A、①是糖蛋白, 分布于细胞膜外侧面,A错误;
    B、②是磷脂分子,在水溶性介质中可自发形成双层结构,疏水部位在中间,B错误;
    C、④是膜蛋白,其和②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都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C正确;
    D、③是胆固醇,分布于动物细胞膜中,使得细胞膜既有一定的流动性,又比较坚实,D错误。
    故选C。
    16. 细胞骨架对细胞而言至关重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与细胞骨架有关
    B. 植物的细胞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C. 真核和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骨架
    D. 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活动
    【答案】B
    【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持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有关,变形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所以变形虫的变形运动与细胞骨架有关,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而非纤维素构成,B错误;
    C、细胞骨架存在于细胞质中,支持着细胞器的结构,真核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器,所以,也都有细胞骨架,C正确;
    D、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所以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活动,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的膜面积较大能为酶提供较多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 叶绿体内膜向内折叠若干层利于光合色素附着
    C. 细胞核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D. 核膜与细胞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答案】A
    【分析】在代谢旺盛的细胞内分布有大量的线粒体,以保证能量的供应,同时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内的核仁体积较大,因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保证了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内质网膜膜面积比较大,增加了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加快催化反应,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A正确;
    B、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增加了膜面积,为光合作用有关酶和色素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B错误;
    C、细胞质是细胞多种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C错误;
    D、核膜与细胞膜的相连通过内质网实现,D错误。
    故选A。
    18.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线粒体产生的一种外膜蛋白可以引起其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线粒体外出现双层膜而成为“自噬体”,进而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噬体”具有8层磷脂双分子层
    B.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的多种水解酶可以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C. 当细胞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菌细胞自噬作用可能增强
    D. 溶酶体与自噬体相互识别后能发生融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C
    【分析】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发生基因突变而损伤,损伤的线粒体形成自噬体,自噬体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分解。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损伤的线粒体形成的“自噬体”具有四层生物膜,故有8层磷脂分子,A错误;
    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B错误;
    C、自噬体形成后被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分解,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被细胞重新利用,因此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增强,C正确;
    D、‌溶酶体与自噬体相互识别后能发生融合,这体现了细胞内的信息交流功能,而不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
    故选C。
    19. 野生型水稻籽粒糊粉层细胞内,高尔基体出芽的囊泡在其膜上G蛋白作用下定位至液泡膜并融合,从而将谷蛋白靶向运输至细胞液中:某突变体因G蛋白异常,囊泡发生错误运输后与细胞膜融合。正常细胞中谷蛋白运输过程如图。下列关于水稻细胞中谷蛋白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谷蛋白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小
    B. 囊泡的定向运输依赖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
    C. 囊泡①、②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完全相同
    D. 突变体中谷蛋白被运输至细胞膜上
    【答案】B
    【详解】A、谷蛋白运输过程中,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小,即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A错误;
    B、根据题意,囊泡在其膜上G蛋白作用下定位到液泡膜并融合可知需要信号分子,细胞骨架和囊泡的运输有关,B正确;
    C、囊泡①由内质网出芽,囊泡②由高尔基体出芽,囊泡运输的物质有差别,其中的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根据题干,囊泡发生错误运输以后和细胞膜融合,可以理解为胞吐,应该是把谷蛋白运输到细胞外了,D错误。
    故选B。
    20. 大分子物质与核输入受体结合后,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进入细胞核内,过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是双层膜,该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穿过0层膜
    B. 核孔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可能与受体、中央栓蛋白有关
    C. 人体成热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少,对核内外的信息交流有一定影响
    D. 核输入受体可通过核孔返回细胞质中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大分子物质可与核输入受体结合,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大分子物质入核,从而实现定向转运。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该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膜的层数是0层,A正确;
    B、据图可知,大分子物质与核输入受体结合后,通过核孔中的中央栓蛋白才能入核,说明核孔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可能与受体、中央栓蛋白有关,B正确;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膜没有细胞核,不具有核孔,C错误;
    D、核输入受体与大分子物质的结合是在细胞质基质,所以位于细胞核中的核输入受体可通过核孔返回细胞质中,D正确。
    故选C。
    21. 以黑藻为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在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B. 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看到细胞质围绕着叶绿体运动
    C. 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会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D. 用黑藻叶片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答案】C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详解】A、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A错误;
    B、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分布在大液泡周围并随细胞质移动,即叶绿体随着细胞质围绕着液泡运动,B错误;
    C、黑藻叶绿体的分布会随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光照太强造成的叶绿体损伤,同时也有利于在弱光下接受更多的阳光,C正确;
    D、用黑藻叶片做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因为叶绿体有颜色,避免了染色的麻烦,D错误。
    故选C。
    22.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沉淀物,S1-S4表示上清液。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采取逐渐降低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B. DNA仅存在于P1、P2、P3中
    C. 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仅在S1、S2、P3中
    D. P2、P3、P4均能合成蛋白质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P1为细胞核、细胞壁碎片,S1为细胞器。S2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P2为叶绿体。S3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P3为线粒体。S4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P4为核糖体。S1包括S2和P2;S2包括S3和P3;S3包括S4和P4。
    【详解】A、差速离心法采取的是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起始的离心速率较低,让较大的颗粒沉降到管底,小的颗粒仍然悬浮在上清液中,然后收集沉淀,改用较高的离心速率离心上清液,将较小的颗粒沉降,以此类推,A错误;
    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因此 DNA存在于 S1、S2、P1、P2和P3中,B错误;
    C、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其存在于仅在S1、P2、S2、P3中,C错误;
    D、P4中有一种无膜结构的核糖体,根据内共生学说可推测,P2、P3中也含有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23. 图1、图2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若A为0.3g/mL蔗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
    B. 图1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 图2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多次操作后h的高度保持不变
    D. 图2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答案】C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下一刻怎么变化无法确定;图2和3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
    【详解】A、蔗糖为二糖不能透过半透膜,图1中,若A为0.3g/mL蔗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高于B侧液面,A正确;
    B、葡萄糖为单糖可以透过半透膜,图1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B正确;
    C、图2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C错误;
    D、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图2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则a的渗透压大于A的渗透压,即a中蔗糖微粒数目多于A中蔗糖微粒数目,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达到平衡后,Ma>MA,D正确。
    故选C。
    24. 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如图为某一时刻细胞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基质
    B. 图中浓度关系为:N>M,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强
    C. 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一定相同
    D. 该实验过程中未设对照组,但存在对照实验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至于图示下一步的情况,无法根据图示做出判断,图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原生质体,N表示外界溶液。
    【详解】A、图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中L是细胞壁,M是原生质体,N是外界溶液,A错误;
    B、根据图示情况无法对该细胞下一步的变化做出判断,因此N和M的浓度大小无法做出比较,B错误;
    C、在相同外界溶液浓度条件下,图示的各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有差别,据此可推测图示各细胞初始细胞液浓度未必相同,C错误;
    D、该实验过程中未设对照组,但存在对照实验,即对装片中细胞的状态进行了自身前后对照,D正确。
    故选D。
    25.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清水处理外表皮后,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体积及细胞液浓度的变化。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AB、当用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后,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小,液泡的体积也变小,细胞液浓度变大,A正确,B错误;
    CD、先用蔗糖溶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后,会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变小,液泡体积也变小,细胞液浓度变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细胞吸水,细胞体积变大,液泡体积也变大,细胞液浓度变小,所以图中细胞体积和液泡体积的变化趋势是先减小,后增大,细胞液浓度先增大,后减小,CD错误。
    故选A。
    26. 下列生理活动中,要消耗能量的是( )
    A.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 溶酶体为维持膜内酸性环境,吸收H+
    C. 人体皮肤细胞吸收甘油
    D. 叶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
    【答案】B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植物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水分子的运输,水分子的运输方式之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溶酶体为维持膜内酸性环境,吸收H+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符合题意,B正确;
    C、甘油是脂溶性小分子,其被人体皮肤细胞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蒸腾作用中水分的散失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27.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可以分泌很多种激素,例如卵巢细胞以胞吐方式分泌雌激素
    B. 主动运输使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C. 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
    D.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需要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答案】D
    【分析】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详解】A、雌激素属于脂质类激素,其合成后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而不是胞吐方式,A错误;
    B、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会使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进一步增大,而不是趋于一致,B错误;
    C、乙醇是有机物,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C错误;
    D、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例如受体蛋白识别等,D正确。
    故选D。
    28.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丰富的水通道蛋白,硝酸银(AgNO3)可使水通道蛋白失去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
    B. 未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变小
    C. 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细胞质浓度下降
    D. 经AgNO3处理的红细胞在高渗蔗糖溶液中细胞质浓度不变
    【答案】D
    【分析】水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不消耗能量。
    【详解】AB、未经AgNO3处理过的成熟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水分子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快速进出细胞,所以在低浓蔗糖溶液中会迅速膨胀,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迅速失水变小,AB正确。
    CD、AgNO3处理过的成熟红细胞的水通道蛋白会失活,水分子还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所以红细胞在低渗蔗糖溶液中会吸水膨胀,细胞质浓度下降;在高渗蔗糖溶液中会失水细胞质浓度变大正确,C正确、D错误。
    故选D。
    29. 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蛋白(LDL)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LDL在组织细胞内发生一系列代谢活动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具有疏水性,很难在以水为主要组成成分的血液中运输
    B. 图1中LDL膜与图2的溶酶体膜,构成两者的基本支架结构相似
    C. 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D. ⑤溶酶体将LDL中的胆固醇分离出来,推测原因可能是溶酶体中含有催化磷脂和蛋白质水解的酶
    【答案】B
    【分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覆盖或贯穿于其中。糖蛋白分布于膜的外表面,与细胞的识别等有关。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详解】A、胆固醇的元素组成为C、H、O,因其具有疏水性,所以很难在以水为主要组成成分的血液中运输,A正确;
    B、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LDL膜是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B错误;
    C、 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这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有关,C正确;
    D、⑤溶酶体能将LDL中的胆固醇分离出来,根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推测其原因是溶酶体中含有催化磷脂和蛋白质水解的酶,D正确。
    故选B。
    30. 细胞迁移又叫细胞爬行、细胞移动。有迁移能力的动物细胞边缘常见不规则突出物,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电镜下发现这些突出物具有石榴状结构(PLS),如图1。科研人员将细胞中只参与PLS形成的特定蛋白质用荧光蛋白标记,追踪在细胞迁移过程中PLS数目的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用细胞迁移促进剂和抑制剂处理可迁移细胞,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PLS是细胞膜碎片,则其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
    B. 据图2结果,推测PLS的形成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
    C. 细胞沿迁移路径形成的PLS的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不需要消耗能量
    D. 迁移细胞在某处产生PLS,后续细胞经过此处时,若观察到荧光标记出现在后续细胞中,则说明PLS被后续细胞捕获
    【答案】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不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详解】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所以若PLS是细胞膜碎片,则其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和蛋白质,A正确;
    B、依据图2可知,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细胞迁徙促进剂处理后,PLS增多,细胞迁徙抑制剂处理后,PLS减少,所以可推测PLS的形成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B正确;
    C、细胞沿迁移路径形成的PLS的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迁移细胞在某处产生PLS,后续细胞经过此处时,若荧光标记物又在后续细胞中出现,则说明后续细胞将PLS捕获,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 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光学显微镜,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______(填序号)。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______。换成高倍镜后,若视野中物像模糊不消,应调节______至物像清晰。
    (2)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物像的面积为M,换用40×的物镜观察(目镜不变),物像的面积变为______(填字母)。
    A. MB. 4MC. 40MD. 16M
    (3)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或细胞的图像(C为某种病毒,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科学家依据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填字母)。
    ②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填字母)。
    ③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因而属于______(自养/异养)生物。
    【答案】(1)①. ②③⑤ ②. 转换器 ③. 细准焦螺旋 (2)D
    (3)①. 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②. A、B ③. 细胞 ④. A、B ⑤. B ⑥. 自养
    【小问1详解】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镜筒的长度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所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表示物镜,物镜镜筒的长度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所以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高倍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小,所以要使放大倍数最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玻片间距离的组合应为②③⑤。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像模糊不清,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小问2详解】
    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观察到某细小物体的物像面积为M,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即长和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了4倍;所以物像的面积变为16M,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小问3详解】
    ①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依据题图可知,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C无细胞结构,为病毒;D是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所以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
    ②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图中A和B均为单细胞生物,还可以表示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③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B蓝细菌细胞,其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自养型生物。
    32. 冠状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内部是由RNA链构成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外侧是蛋白质。新冠病毒一共有4种蛋白质:包膜蛋白(E),刺突蛋白(S),膜蛋白(M),核衣壳蛋白(N)。研究表明,S蛋白和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密切相关。S蛋白前体在宿主的细胞质中合成以后会被切成两个部分,S1和S2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其被切割形成的S1亚基约700个氨基酸,S2亚基约600个氨基酸。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常压下56℃时30分钟即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1)该病毒遗传物质中文名称是______,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有______种。
    (2)该病毒______(能/不能)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原因是______。
    (3)该病毒的4类蛋白质差异体现在_____。加热可以杀死病聋是因为破坏了病毒中______的空间结构。
    (4)S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的______中合成,该细胞器的成分为______。S蛋白前体被切割后得到的产物至少含有______个氨基,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切割后产物的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______。
    (5)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能否用青霉素治疗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______(填“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1)①. 核糖核酸 ②. 6
    (2)①. 不能 ②. 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
    (3)①. 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②. 蛋白质
    (4)①. 核糖体 ②. RNA和蛋白质 ③. 2 ④. 1300m—23364(如果写1300m—18×1298,也可)
    (5)①. 否 ②. 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冠状病毒不具有细胞壁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小问1详解】
    冠状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内部是由RNA链构成的遗传物质,即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中文名称为核糖核酸,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磷酸和四种含氮碱基(A、U、G、C),共6种小分子。
    【小问2详解】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只能在活细胞中寄生,因此,该病毒不能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小问3详解】
    该病毒中含有4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差异体现在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这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
    【小问4详解】
    S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该细胞器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S蛋白约由1300个氨基酸组成,其被切割成的S1亚基约700个氨基酸,S2亚基约600个氨基酸,即S蛋白被切割为两条多肽,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2;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切割后产物的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氨基酸总量减去脱去的水量,可表示为:1300m-18×(1300-2)=1300m-23364。
    【小问5详解】
    青霉素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裂解,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而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有细胞壁,可见,青霉素不能对冠状病毒起作用。
    33. 图甲为人接种某疫苗后体内某细胞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药物模型。
    (1)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图甲中的_______(填序号),该细胞虽然有较大的膜面积,却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原因是_______。
    (2)图甲细胞中与抗体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_______,其功能的复杂程度直接取决于_______。
    (3)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图甲所示细胞的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可以用下列哪些元素标记亮氨酸( )
    A. 18OB. 15NC. 3HD. 32P
    (4)若患者已被该病毒感染,科学家拟利用磷脂分子构成脂质体(如图乙),将药物送入特定靶细胞中进行治疗。若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则应包裹在图乙所示结构中_______(填“药物1”或“药物2”)所在的位置。
    【答案】(1)①. ⑥ ②. 核膜和具膜细胞器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2)①. ③⑤⑦ ②. 生物膜系统 ③.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3)C
    (4)药物2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⑤是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图乙为脂双层,药物1为水溶性的,药物2为脂溶性的。
    【小问1详解】
    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图甲中的⑥中心体,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而洋葱属于高等植物,该细胞虽然有较大的膜面积,却不适合作制备细胞膜的材料,因为该细胞中含有核膜和具膜细胞器,因而会对细胞膜提纯造成干扰。
    【小问2详解】
    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②核糖体上;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可见抗体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涉及的具膜细胞器有③内质网,⑦高尔基体,⑤线粒体;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以及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功能的复杂程度直接取决于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则相应的膜结构功能越复杂。
    【小问3详解】
    科学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图甲所示细胞的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18O和15N属于稳定元素,不具有放射性,3H具有放射性,且在蛋白质中含有,因而可用作该过程的标记;而32P尽管有放射性,但一般情况下蛋白质不含P元素,即C正确。
    故选C。
    【小问4详解】
    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由于该药物为脂溶性药物,所以应该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间,即药物2所在的位置。
    34. 如图甲表示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乙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纵坐标)随环境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
    (1)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图甲中______(填字母),与图乙中的______(选填①/②/③)曲线相符。
    (2)图乙③曲线与图甲中的______(填字母)代表的运输方式一致;图乙中的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K+的吸收显著减少,而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若图乙中的曲线②表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有同学认为是主动运输,有同学认为是易化扩散。请设计实验加以研究。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______。
    b.若_____,则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______。
    【答案】(1)①. b ②. ①
    (2)①. a ②. 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3)该毒素抑制了K+载体蛋白的活性
    (4)①. 抑制细胞呼吸 ②. 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③.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④. 若甲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高于乙组 ⑤. 主动转运##主动运输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分析:a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自由扩撒,c表示协助扩散;
    乙图分析:①表示自由扩散,②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表示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C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与图甲中的b相对应,与图乙中的①曲线相符。
    【小问2详解】
    氧气浓度与有氧呼吸强度有关,有氧呼吸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所以图乙中③曲线消耗能量,其代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所需要的条件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与图甲中a代表的运输方式一致;图乙中的曲线BC段之所以会到达平衡,与主动运输的条件之一,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有关。
    【小问3详解】
    心肌细胞吸收K+和心肌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依据题干信息,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结果K+的吸收显著减少,而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的作用与能量无关,所以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K+载体蛋白的活性。
    【小问4详解】
    图乙中曲线②可代表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和主动运输,二者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能量是由细胞呼吸提供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呼吸条件,观察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加以判断,具体过程如下: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
    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抑制细胞呼吸;
    第三部: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a.若甲、乙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基本相同,则说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能量无关,为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
    b. 若甲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高于乙组,则说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能量有关,为主动运输(或主动转运)。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如图是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如图是致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 某科研小组研究了“IL-1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