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94%,二氧化碳占0,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试卷满分为100分,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胶带纸、修正液。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Ar (H)=l Ar (C) =12 Ar(O)=16 Ar (K) =39 Ar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 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氮气B. 氧气
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选A。
2. 人们常说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铁质”指的是( )
A. 单质B. 元素C. 原子D. 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铁质,这里“铁质”是指元素,而它存在于物质的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 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 )
A. 分类回收垃圾B. 用餐提倡光盘行动
C. 核废水直接排放入海D. 将CO2转化成燃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垃圾分类回收,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B、光盘行动,能珍惜资源,该选项做法正确;
C、核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该选项做法不正确;
D、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燃料,能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C。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B. 加入铁块
C 加热液体D. 蒸发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气密性时,应向试管中加水使长颈漏斗形成液封,防止试管内气体与大气相通,不能检查出装置的气密性,选项错误;
B、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试管横放,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缓缓竖起试管,图中操作容易砸破试管,选项错误;
C、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的外焰,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喷溅,选项错误;
D、用蒸发皿蒸发液体时,应边加热,边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选项正确;
故选D。
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B. 水C. 氯化钠D. 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空心玻璃微珠用作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时,最主要利用的性质是( )
A. 低导热B. 低密度C. 高强度D. 耐腐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心玻璃微珠用作飞船返回舱隔热材料,最主要利用的性质是低导热;
故选A。
7. 请听厨房中几种物质的“谈话”,其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蔬菜:我腐烂了B. 食醋:我挥发了
C. 菜刀:我生锈了D. 煤气:我燃烧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蔬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食醋挥发,是醋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煤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灭火方法主要是利用“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原理的是( )
A. 踩灭烟头B. 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
C. 用水浇灭炭火D.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
【答案】B
【解析】
【详解】A、踩灭烟头,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灶阀门熄灭火焰,利用的是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符合题意;
C、水汽化吸热,用水浇灭炭火,是利用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原理,不符合题意;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B. 分子间空隙:汞蒸气>汞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Al汞,故B正确;
C、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大于铁的含量,故C错误;
C、碳酸氢铵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氨气和水,碳酸氢铵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小,至反应完全,减小至0,故D错误,;
故选B。
10. 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稀土中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钬元素是金属元素B. 一个钬原子中有67个中子
C. 钬的元素符号为HD. 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4.9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钬元素名称含有 “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7,不是中子数为67, 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钬的元素符号为 H,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4.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B. 加热铜绿可观察到绿色粉末逐渐变黑
C. 加热砂糖、NaC1,白色固体均逐渐变黑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热“铜绿”,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因此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砂糖在加热后变成黑色是因为砂糖发生了碳化,但NaC1加热不会变黑色,砂糖与NaC1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用如图所示的自制净水器处理河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能杀菌消毒B. 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 活性炭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D. 小卵石、石英砂主要起吸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要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需要加入消毒剂,而图示净水器中不含有该类物质,故A说法不正确;
B、净水器通过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膨松棉等过滤,只能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处理后的水仍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为混合物,故B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在净化过程中吸附水中一些色素和异味,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故C说法正确;
D、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小卵石、石英砂主要起到过滤作用,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 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 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 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D. 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1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错误;
C、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2):(6×1)=12:1,错误;
D、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10%,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C:两个碳元素 B. H2O:水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C. Fe2+:一金属元素带两个正电荷 D.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则2C中的“2”表示2个碳原子,故错误;
B、标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
故选D。
15. 现有SO3、SO2、M、H2S四种物质,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其中M可能是( )
A. SB. Na2SC. H2SO3D. 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SO3中S的化合价为-6,SO2中S的化合价为+4,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题意,M物质中S元素的化合价应该介于+4和-2之间,符合该条件的只有S,其中S元素化合价为0;Na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H2SO3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 形成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 守恒观:2g食盐溶于 10g水得到 12g食盐水,故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分类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但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如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但金刚石不属于金属,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于水中,无新物质生成,笔试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7.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H4HCO3→CO2B. CaCO3→H2O
C. FeFe2O3D. NaOH溶液→Cu(O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Fe2O3),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能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食盐,选项错误;
B、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可以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选项正确;
C、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用石灰水检验氧气,检验氧气应使用带火星的小木条,选项错误;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两种气体,选项错误;
故选B。
19.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1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设备测得U形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b
B. 0-1min,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氨分子静止不动
C. 实验证明了氨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慢
D. 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U形管a用电热丝加热,温度比处于常温的U形管b高,氨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对较快,因此U形管a先于U形管b测到氨气浓度,且U形管a中氨气浓度比于U形管b中大,故曲线X对应的U形管为a,选项A不正确;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曲线显示,0-1min内U形管中氨气浓度为零,是因为氨分子还没有扩散到传感器探头,选项B不正确;
C、U形管a用电热丝加热,U形管b处于常温下,U形管a先于U形管b测到氨气浓度,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选项C不正确;
D、氨气易溶于水,U形管口的湿棉花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选项D正确。
故选D。
20.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2B. X的取值范围:8≤X≤32
C. 当Y≤8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 X+Y=28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参与反应的丙质量为8g-4g=4g,参与反应的丁的质量为8g-0g=8g。参与反应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4g:8g=1:2,选项正确;
B、反应前的总质量为4×8g=32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X+Y+4g,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设Y的质量为0,32g=X+4g,X最高为28g,选项错误;
C、当Y≤8时,说明乙丙丁为反应物,甲为生成物,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4×8g=X+Y+4g+0g,解得X+Y=28g,选项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0分
21.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开启了寻找火星水和生命的新征程。资料显示:火星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90%;其次是氮气、氩气,约各占1.9%,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氧气、水蒸气、磷化氢(PH3)等气体。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氩气 ②氮气 ③氧气 ④磷化氢
(1)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② (2)③ (3)④ (4)①
【解析】(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保护气,故填②。
(2)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故填③。
(3)磷化氢是由磷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填④。
(4)氩气属于稀有气体,故填①。
2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相激火生”是指爆炸。所有爆炸___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庄子·杂篇·外物》记载“木与木相摩则然(燃)”,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里的“鍊药燃灯清昼同”,烟花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
(4)李重元的《忆王孙·夏词》里的“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分子的角度分析“荷花满院香”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不一定 (2)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3)镁##Mg (4)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解析】(1)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等。
(2)当木材相互摩擦时,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使木材的温度升高。如果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那么木材就会燃烧起来,故从燃烧条件分析“木与木相摩”的取火原理是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3)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烟花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物质可能是镁。
(4)能闻到荷花香,是因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荷花花香,则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3. 2024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健康体魄”。
(1)制作牙刷柄的材料从自然条件下难降解的聚丙烯塑料改为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体现了化学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
(2)牙釉质中含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写出其中一种原子团的符号___________。
(3)在牙膏中添加少量的H2O2,可杀菌消毒、美白牙齿。H2O2在口腔中酶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牙膏磨擦剂,既能去除食物残渣,又能避免牙釉质的损伤。碳酸钙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碳酸钙、牙釉质中硬度较大的是________。
【答案】(1)环保(绿色化学)
(2)##OH-
(3)2H2O22H2O+O2↑
(4)①. 难 ②. 牙釉质
【解析】(1)制作牙刷柄的材质从聚丙烯塑料转向为在自然界中易降解的聚乳酸塑料,故制作牙刷柄材质的变迁,体现化学服务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易降解、环保(绿色化学);
(2)牙釉质中含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羟基磷酸钙中的原子团有磷酸根和氢氧根,氢氧根显-1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磷酸根的化合价为+3价,磷酸根和氢氧根的符号为、OH-;
(3)过氧化氢杂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钙难溶于水;根据碳酸钙是一种常用的牙膏磨擦剂,既能去除食物残渣,又能避免牙釉质的损伤,则碳酸钙、牙釉质中硬度较大的是牙釉质。
24. 氢气的发现、生产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18世纪,科学家利用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易燃空气”(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氢气被誉为未来理想燃料,从环保角度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
(3)2023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步骤I中,反应前后铁基催化剂的质量和___________均不发生改变。
②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___________(写一个)。
【答案】(1)Fe+2HCl==FeCl2+H2↑
(2)其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3)①. 化学性质 ②. 物理 ③. 成本低
【解析】(1)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清洁污染物,所以被誉为未来的理想燃料;
(3)①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可知步骤I中,反应前后铁基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②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容易获取和储存,氨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不苛刻,耗能小,成本低。
三、探究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25. 请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分析A~E仪器装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发生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C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其原因是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填“a”或“b”)处通入。实验结束后,欲回收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反应涉及的其它固体均能溶于水),需要进行溶解、_______、洗涤、干燥等操作。
(3)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G所示。
①将集气瓶在水平面上反复摇晃后,玻璃管中的液面将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可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为确保实验成功应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4)实验室要制取氧气1.6g,至少需用高锰酸钾多少g?(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 长颈漏斗 ②. 锥形瓶
(2)①. 2KMnO4K2MnO4 + MnO2 + O2↑ ②. A ③.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④. b ⑤. 过滤
(3)①. 下降 ②. bc
(4)解: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则
x=15.8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锥形瓶。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
C装置中的水变红色,说明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则原因为试管口没有塞棉花;
氧气密度比水小,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b处通入;
若想回收二氧化锰,则可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
(3)①由于氧气能溶于水,则将集气瓶在水平面上反复摇晃后,玻璃管中的液面将下降;
②a、氧气不易溶于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装置漏气,则会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
(4)见答案。
26. 某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活动1:证明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Ⅰ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步骤Ⅱ中的现象①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活动 2:探究不同除氧剂的除氧效果【实验 1】按图-1所示装置,测定红磷燃烧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 2】按图-3所示装置,测定钢丝棉生锈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
(5)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有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2、图-4所示。据图可知,________(填“红磷”或“钢丝棉”)的除氧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
活动3:如 图用钢丝棉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7)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白磷浸没在水中与氧气隔绝/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白磷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4)缓冲/防止冲塞
(5)①. 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 所用药品要足量
(6)①. 钢丝棉 ②. 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是8.6%,实验2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要耗尽
(7)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
【解析】(1)红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Ⅰ中白磷始终不燃烧的原因是白磷浸没在水中,未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步骤II中,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白磷与氧气接触,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后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故填白磷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4)磷燃烧时放出热量,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故该实验中,气球能够调节装置中的压强,避免气体膨胀时将橡皮塞弹出,故填缓冲或防止冲塞。
(5)以上两个实验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装置冷却后空气会进入装置,使结果不准确,如果所用药品的量不足,不能完全消耗氧气,也会使结果不不准确,故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所用药品要足量。
(6)由图-2、图-4可知,钢丝棉消耗氧气多,故钢丝棉的除氧效果更好;因为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是8.6%,实验2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要耗尽。
(7)实验结束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4处,故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
27. 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在闪电时空气中的物质先发生反应生成NO,NO再逐步转化成硝酸(HNO3)。具体流程如下图:
(1)X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③中___________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O2 (2)①. 2NO+O2=2NO2 ②. 化合反应
(3)N##氮元素 (4)NO
【解析】(1)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X和氮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X为氧气,化学式是O2;
(2)反应②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3)反应③在常温下即可发生,即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物NO2中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4价,反应物H2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生成物NO中氧元素显-2价,氮元素显+2价,生成物HN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则氮元素显+5价,故反应③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4)NO开始有用作原料,后面有产出,故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NO。
28. 臭氧(O3)广泛应用于消毒和污水处理等领域。
活动 1:制取臭氧
原理:先制取O2,再将O2通过臭氧发生器,部分O2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 O3。
(1)工业上常用___________法来制取O2,其原理是利用 N2、O2的___________不同。
(2)O2转化为O3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图示中反应后的气体属于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类别)。
活动 2:探究 O3降解水中污染物A的影响因素
(3)实验1:分别取10mL调节成中性的含A污水,在10℃、20℃、50℃时分别以一定流速通入O3体积分数为0.06%的气体,测得A的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_________对O3降解A的影响,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为分析实验1中A降解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实验 2。取三份 10m的水,将含O3的气体以与实验1相同的流速分别通入其中,在10℃、20℃、50℃时,测量水中O3质量与起始通入O3质量的比值(a)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实验2还需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据此,你对实验1所得结论的解释为___________。
【答案】(1)①. 分离液态空气 ②. 沸点
(2)①. 3O22O3 ②. 混合物
(3)①. 温度 ②. 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
(4)①. 通入的气体中O3体积分数为0.03% ②. 时间相同时,随温度升高等量的水中含有O3的量下降
【解析】(1)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可制备氧气;分离液态空气可获得氮气和液态氧,原理是两者沸点不同。
(2)根据微观示意图,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臭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
反应后的气体含有氧气与臭氧,故反应后的气体属于混合物。
(3)实验1中温度不同,其他因素相同,故目的是探究一定时间内温度对臭氧降解A的影响;根据图像,可得出结论: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
(4)为分析实验1中A降解率变化的原因,进行实验2。取三份10mL的水,将含O3的气体以与实验1相同的流速分别通入其中,实验1中是以一定流速通入一定体积O3体积分数为0.06%的气体,根据图示,实验2降解完全所需的时间约是实验1中时间的一半,则实验2还需控制的条件是均控制臭氧体积分数为0.03%;
实验1中相同时间内,随温度升高A的降解率下降,是因为温度升高,O3溶解度降低,降解A的质量减小,导致降解后A的质量增大,最终导致降解率下降。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水中的食盐
过滤
B
鉴别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C
检验氧气
加入澄清石灰水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8
8
8
8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4
0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Ⅰ.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
红磷燃烧,放热,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Ⅱ.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
现象①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一模]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4年九年级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0,说法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