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赏析,表达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酝酿了两个多月的初中校园生活终于开始啦!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cù,目不暇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是牧童嘹亮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体现着百草园的神奇;瘫痪的史铁生在菊花开得泼泼洒洒的秋天,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海伦·凯勒面对不幸的命运,自强不息,终于在黑暗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光明……在语文的世界里,寻一方静mì之处,读一本成长之书,这让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不再怅惘,奋力前行。
(1)给加点字注音。
酝酿( ) 应和(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团锦cù( ) liá( )亮 静mì( )
(3)对文段中划线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动词 名词 名词 名词B.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C.动词 名词 动词 动词D.动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答案】(1)niànɡ hè
(2)簇 嘹 谧 (3)D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
①酝酿(yùn niàng):酿酒的发酵过程;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思想情感等的积蓄、培养与发展;气味、氛围等的混合与形成
②应和(yìng hè):表示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表示附和、赞同;表示顺应、适应。
(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①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花朵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美好事物汇集在一起。
②嘹亮(liá liàng):形容声音清晰响亮。
③静谧(jìng mì):形容环境安静;形容心境平静。
(3)本题考查词性。
传递:递过去、辗转递送,属于动词;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属于名词;
面对:当面对着(人),属于动词;
光明:光亮;明亮,属于名词。
2.读下面文段,补充诗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古代读书人有着建功立业的使命,正如一代枭雄曹操在《观沧海》中借助想象之景“①___________,若出其中;②___________,若出其里”表达的伟大抱负。一代代读书人为了实现梦想,背井离乡,“思乡”也便成了诗歌的重要主题。当年李白出蜀时挥笔写下的《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③___________”言犹在耳,四处飘零的他又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是唐朝的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写到“④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而安史之乱后的岑参更是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到“⑤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李益则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道“不知何处吹芦管,⑥___________”;几百年后,元朝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出了更为伤感的“夕阳西下,⑦___________”……
【答案】①日月之行 ②星汉灿烂 ③影入平羌江水流 ④书何处达 ⑤遥怜故园菊 ⑥一夜征人尽望乡 ⑦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美丽的天象令人心旌摇曳,难以忘怀。
B.讨论会上,这位同志说话咄咄逼人,那气势可真让人受不了啊。
C.这首歌旋律优美柔和,真是美不胜收。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人迹罕至:人很少到的地方。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句中形容北极,使用正确,准确地表现了北极地区的荒凉与偏僻,符合语境;
B.咄咄逼人:意味着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此句中形容讨论会上同志说话的气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该词一般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等数量众多,而不是形容一首歌的旋律,使用对象错误;
D.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用在素质教育让学生各展其长的语境中,是合适的,指学生在素质教育下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罪”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D.学校德育处的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答案】D
【解析】考查病句修改。
A.两面对一面,改“能够”为“能不能”;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C.否定不当,改“不再”为“再次”。
5.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D.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先从关键词“春日”“青芜如毯”分析得知,内容是关于春天的草的描写,与③中的“绿茵”相对应,故③在第一个位置;
“雨声淅沥”是对雨的描写,其特征与①中的“千缕”相对应,故①在第二个位置;
“秋日”“花叶相辉”是对秋季景物的描写,与④中的“红叶”相对应,故④在第三个位置;
“冬日”“雪意”是对冬季白雪的描写,与②中的“玉田琼屋”“洁白”相对应,故②在第四个位置。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令尊、令堂、令郎”中“令”是敬辞,用于称对方亲属;“家父、家严、家慈”都是谦辞。
C.《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家喻户晓。
D.《论语》是一部语录体儒家著作,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有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茶馆》是话剧不是小说。
7.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因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打字多采用拼音输入法。 原因二: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看书时间非常少。
(2)多动笔书写作业,不要沉溺网络,上课认真做好笔记,规范书写汉字。
二、阅读与赏析(共38分)
(一)(6分)
8.阅读《朝花夕拾》选段,完成问题。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1)请结合选文,体会划线句的作用。
(2)有人说:“读《朝花夕拾》,我们时常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又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结合整本书,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划线句补充交代了“我”年龄之小,与《鉴略》的晦涩难懂形成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读到了天真的“小鲁迅”对百草园中趣景、趣事、趣闻的喜爱;在《二十四孝图》中我们读到了深沉的“大鲁迅”对封建孝道的厌恶和批判。
【解析】
(1)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结合“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可知,这句话通过描述上学年龄的习惯,巧妙地交代了“我”当时的年龄,只有“七岁”,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细节的关注和记忆的深刻。
结合“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我”在父亲教导下读《鉴略》和背诵《鉴略》,“我由于年纪小,对《鉴略》不熟悉,可父亲不理会这些因素,他命令“我”当场熟读并背诵出来,这令“我”感到很痛苦。由此可见,划线的句子中的“七岁”突出当时的“我”年龄很小,《鉴略》晦涩难懂,作者将这两者进行对比,突出了封建教育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是对孩子天性的无知和抹杀。
(2)本题考查理解人写作特点。
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天真的“小鲁迅”表现的是幼年时期的鲁迅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之心,具有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特点。深沉的“大鲁迅”表现的是成年的鲁迅回忆往事时,掺杂自己对人或事的发表的议论或抒情句子,表现作者深刻的情感。结合具体文章来谈理解即可。
示例:
结合《五猖会》“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等内容可知,这里写“我”准备去看迎神赛会,工人在忙碌地准备去看神赛会的东西,“我”就在旁边很兴奋地看着他们,“笑着跳着”体现儿童看赛会前的喜悦之情,在这里体现了了天真的“小鲁迅”;
根据《藤野先生》“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等内容可知,“我”虽然与藤野先生分别很久了,但每次想起他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总有一些感动,为老师的热心教导和不倦的教诲而感慨万分,表现作者对先生的无比怀念之情。在此读者能感受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他在多年以后,回忆恩师时,对恩师的感激怀念之情。
(二)(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9.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10.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答案】9.“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意思相近即可)
10.“七十五”运用夸张的手法,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家乡的遥远,突出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等)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揣摩实施的情感。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意为: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这里的“寒”是环境描写,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更是自己的内心。再联系下一句“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可知,诗人认为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这里的苦苦回头眺望、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更可看出诗人内容的苦闷与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寒”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
“故乡七十五长亭”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这里的“七十五”写出自己所处的位置离家乡相隔七十五个驿亭,运用的的夸张的修辞手法,这一夸张的数目表现了家乡离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很远,很远。联系上一句“不用凭栏苦回首”可知,诗人认为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所以从“故乡七十五长亭”一句中“七十五”可以得出作者思乡之切,思乡而又不得返乡后内心的落寞、失落之情。
(三)(12分)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①虞人:管理山泽的官。
1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B.是日(这)
C.天雨(雨水)D.公将焉之(哪里)
12.选出与“身自罢之”中的“之”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公将焉之B.学而时习之
C.君子之交D.日月之行
13.翻译下列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14.请结合本文,说说在与人交往方面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1.C 12.B
13.于是(文侯)便前往,亲自停止了宴席。
14.魏文侯与官员约定打猎,即使天正在下雨、和友人正在聚会也坚持赴约,这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不能轻易违背承诺。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句意:天下起雨来。雨:下雨。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身自罢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打猎这件事;
A.句意:您要去哪里呢?之:动词,到,去;
B.句意:学习并且要按时复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C.句意:贤者之间的交情。之:结构助词,的;
D.句意: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之:结构助词,的。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乃:于是;身自:亲自;罢:停止,取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在这个故事中,魏文侯和虞人约定了打猎。当这一天到来时,他正在饮酒作乐,并且天还下着雨。此时他的左右侍从都劝他不要去了,因为饮酒正酣且天气不佳。但魏文侯却坚持前往,他认为既然和虞人约好了,就不能失约,哪怕有享乐的诱惑和不利的天气因素。他亲自前往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这种行为展现了他对承诺的重视。这启示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如果轻易违背承诺,就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而像魏文侯这样坚守约定,即便有困难也不食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参考译文:
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四)(15分)
想起母亲就想哭
①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15.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16.母亲最简单的话语常寄寓最深刻的情感和最朴质的人生哲理。史铁生的母亲总把“好好儿活”挂在嘴边,文中的母亲总把“学好,甭惹事”挂在嘴边。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甭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17.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精选动词,展现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形象。本文中也有这种方法的使用,请模仿示例,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加点词的妙处。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通过写母亲见“我”极端暴躁时“躲”这一个动作,写出了母亲不想打扰我,不想再次激怒我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她的良苦用心。
18.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5.(1)“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2)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3)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6.“学好”一是要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甭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
17.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
18.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甭惹事惹事”和得失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①段说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可据此归纳出第一空的答案:“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
由第③段“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可知,第二空应填: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
由第⑦段“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可知,第三空应填: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题,可以从选文第⑥段寻找答案。抓住“‘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这两句进行揣摩可知,“学好”既指要学好知识,更懂得自律,做好人。同时,“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这句话写的是母亲的动作,是她失语后见到“我”的情景。我们通过“冲我笑笑”“溢出了泪水”“呜呜地叫着”“往我怀里撞”等动作描写,可以揣摩出母亲见到“我”兴奋、激动的心理,因为母亲生病说不出话但她又想急于表达的那种伤心和着急的心情。
【18题详解】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首段中的“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可知,母亲是一个少言寡语,性格内向的人。
根据第②段中的“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可知,母亲是一个任劳任怨。
根据第④段中的“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可知,母亲是一个心地善良,思想淳朴的人。
根据第⑤段中的“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和第⑦段中的“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可知,母亲是一个关心和爱护孩子的人。
三、表达与写作(50分)
19.作文。
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动听的声音萦绕着我们。山泉叮咚,是来自自然的悦耳之音;生命拔节,是来自成长的顽强之音;关爱叮咛,是来自师长的幸福之音;强国有我,是来自青年的奋进之音……
请以“最动听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要有真情实感。(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案】略。情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1)
(2)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3)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2024-2025八年级上期中试卷docx、2024-2025八年级上期中试卷pdf、2024-2025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答案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卡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文件包含初一语文试卷docx、初一语文试卷pdf、初一语文试卷pdf、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卡pdf、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检测答题卡pdf、初一语文答案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