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
A. 牛顿B. 库仑C. 焦耳D. 安培
【答案】D
【解析】A.牛顿是著名物理学家,也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为纪念其在力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将力的单位为N来表示,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切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故C不符合题意;
D.安培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为纪念其在电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把电流的单位用安培来表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以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 铁块B. 人体
C. 塑料尺D. 食盐水溶液
【答案】C
【解析】A.铁块的导电性好,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导电性好,是导体,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尺的导电性差,是绝缘体,故C符合题意;
D.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好,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原子内部带负电的微粒是( )
A. 核子B. 质子C. 中子D. 电子
【答案】D
【解析】由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
【答案】C
【解析】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我国深地科探井钻探深度突破万米。钻头钻探过程中内能增大,下列事例中内能改变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 炙手可热B. 抱团取暖
C. 扬汤止沸D. 钻木取火
【答案】D
【解析】钻头钻探过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
A.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抱团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小明观看亚运会比赛时,看到以下场景,其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 滑板运动员的滑板装有轮子B. 自行车运动员刹车时用力捏闸
C. 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D. 长跑运动员鞋底有粗糙的花纹
【答案】A
【解析】A.滑板运动员的滑板装有轮子,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
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体操运动员在手上涂防滑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长跑运动员鞋底有粗糙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小文同学家安装了密码门锁,能通过输入密码或利用钥匙单独驱动电动机工作而打开门锁。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A.图中两个开关和电动机串联,两个开关同时闭合,电动机才能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只闭合开关S1,电动机不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只闭合开关S2,电动机不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两个开关并联后再和电动机串联,闭合开关S1,电动机工作,闭合开关S2,电动机工作,故D符合题意。
8. 如图所示是可调亮度的台灯中用于调节亮度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电位器应该和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
B. 若将b、c接入电路中,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变亮
C. 若将a、b接入电路中,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灯变暗
D. 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横截面积来改变阻值大小的
【答案】B
【解析】A.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因此电位器与灯泡串联,才能影响灯泡的亮度,故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将b、c接入电路中,当滑片顺时针转动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变大,则灯会变亮,故B正确;
C.将a、b接入电路中,逆时针转动旋钮时,电位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灯变亮,故C错误;
D.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的亮度的,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越长,电位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大,故D错误。
故选B。
9. 如图是用苹果自制的一个水果电池,将水果电池接入电压表后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是该水果电池的正极
B. 水果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若不能估计水果电压的大小,应选择较小量程试触
D. 如果少串联一个水果电池,电压表示数将变小
【答案】ABD
【解析】A.电池正极是接在电压表正接线柱上的,铜片接在正接线柱上,所以铜片是水果电池的正极,故A正确;
B.水果电池和伏打电池、蓄电池类似,属于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
C.若不能估计水果电压的大小,应选择较大量程试触,以免损坏电压表,故C错误;
D.由于少串联了一个水果电池,那么电路中的总电压将减少这个被去掉的水果电池所提供的电压值,所以少串联一个水果电池后,电路的总电压将变小,故D正确。
故选ABD。
10. 思思用电磁炉煮水饺时发现:水饺下锅后先沉底,加热几分钟后上浮并最终漂浮。漂浮时与沉底时相比(忽略水饺和锅内水的质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水饺的体积不变B. 水饺所受浮力变大
C. 锅对电磁炉的压力不变D. 水饺所受重力变小
【答案】BC
【解析】ABD.加热过程中,水饺的体积变大,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质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最后漂浮,故AD错误,B正确;
C.忽略水饺和锅内水的质量变化,总质量不变,由G=mg可知总重力不变,锅对电磁炉的压力不变,故C正确。
故选B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第11-19题每空1分、连线1分,第20题a分,共60分。
11. 2024年8月3日晚,巴黎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女子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孙颖莎与陈梦,成功会师决赛,再度巅峰对决,决战金、银牌。
(1)乒乓球场馆内灯火通明,场馆内的照明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______的。
(2)看台上的观众为两人加油呐喊,呐喊声是由于人们声带的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入耳中的。
(3)以赛场上的乒乓球台为参照物,孙颖莎发出的“神仙球”是______的。
【答案】(1)串联 (2)振动 空气 (3)运动
【解析】(1)照明灯的通断用开关控制,两者需要串联连接。
(2)[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观众发出的呐喊声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孙颖莎和陈梦听到观众的呐喊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3)以赛场上的乒乓球台为参照物,孙颖莎发出的“神仙球”和乒乓球台有位置上的变化是运动的。
12. 暑假期间,思思一家乘车前往长春北湖宁溪公园。
(1)一路上“鸟语花香”,闻到“花香”这是___________现象;
(2)紧急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是由于人具有___________;
(3)晴朗的夏日午后,思思划船时用桨向后划水,船向前行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思思感觉到扶手晒得发烫,而水较凉,说明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_。
【答案】(1)扩散 (2)惯性 (3)相互 大
【解析】(1)闻到“花香”,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这是扩散现象。
(2)紧急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人下半身由于摩擦阻力作用,会随车一起减速而停止,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倒。
(3)[1]人划船时用桨向后划水,水给船一个向前的力,船向前行进,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人感觉到扶手晒得发烫,而水较凉,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与其他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比较小,因此感觉比较凉。
13. 手机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华为、小米等自主品牌的手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青睐。
(1)手指触碰感应区,识别出正确的指纹后手机自动开锁,感应区相当于手机电路中的______,给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相当于______。
(2)“小米4”手机的散热材料是石墨烯晶体,石墨烯______(填“有”或“没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______(填“导热”或“导电”)性能。
【答案】(1)开关 用电器 (2)有 导热
【解析】(1)[1]用手指轻轻触碰手机的感应区,手机识别出正确的指纹后,手机自动开锁,然后可以操作手机了,这个感应区相当于手机电路中的开关。
[2]当我们给手机进行充电时,手机电池消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手机的电池里,手机电池相当于用电器。
(2)[1][2]石墨烯是晶体,因此有固定的熔点;用石墨烯做散热材料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可迅速将热量向外散发。
14. 思思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这样做温度计的示数会偏______;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当时大气压可能______标准大气压;
(3)在图丙中__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分析图丁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
【答案】(1)大 (2)98 低于 (3)a (4)持续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温度计在使用时,感温泡不能触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因此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感温泡触碰到了烧杯底,由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较高,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会偏大。
(2)[1][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示数为9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可知当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前,下部温度高,上部温度低,因此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外围水蒸气不断液化,气泡越来越小;水沸腾时,上下温度一致,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汽化的水蒸气进入气泡,因此气泡上升过程中越来越大,因此a图是沸腾时的情景。
(4)沸腾过程中不能熄灭酒精灯,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由图丁所示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沸腾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15.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附有量角器的半圆形白纸板竖立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分别沿AO、BO、CO入射,在纸板上观察到的光路如图甲所示,说明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光束CO绕O点顺时针转过后的反射角为________度;
(2)图甲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入射,反射光沿OA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图乙中,要在右侧纸板上看到反射光,需将右侧纸板向________折。
【答案】(1)等于 30 (2)可逆 (3)前
【解析】(1)[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分别沿AO、BO、CO入射,在纸板上观察到的光路如图甲所示,由图中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束CO绕O点顺时针转过后,入射角变成了,故反射角为。
(2)[3]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入射,反射光沿OA射出,光线可以沿原光路返回,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4]图乙中,要在右侧纸板上看到反射光,需将右侧纸板向前折,此现象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16. 小遥同学在做“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小遥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3)通过比较丙、丁两图得出结论:同种液体,_________,压强越大;
(4)若图丁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8cm,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5)小遥还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向图丁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1)取下软管再重新安装 (2)不属于 (3)深度越深 (4)800 (5)错误 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
【解析】(1)[1]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当使用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只需要取下软管再重新安装,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调节压强计时。
(2)[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液体压强计的左端是密闭的,所以不属于连通器。
(3)[3]比较乙、丙两图可知,液体密度相同,丙中探头深度大,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大,液体压强也大,故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4)[4]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8cm时的压强为
(5)[5][6]向丙图烧杯中多次加盐水,改变了液体密度的同时也改变了液体深度,没有控制液体的深度相同,故结论错误。
17. 思思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思思在做实验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_____;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A。
(2)他先将电流表接A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₂发光,但灯L₁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
(3)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将电流表分别接入A、B、C三点处,闭合开关,测出了一组电流并记录在表格中,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电流规律。请你指出他们实验应改进方法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思思又利用器材连接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图,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A₂的示数______。
【答案】(1)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0.24 (2)灯 L1断路 (3)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 (4)变大
【解析】(1)[1]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即反向偏转,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表的示数为0.24A。
(2)将电流表接A处,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L1所在支路断路,即L1断路。
(3)只测一组数据就立即得出了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所以为了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实验应改进方法是: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进行实验。
(4)由图丁可知,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由灯泡L1的简单电路变为两灯泡并联接入电路,此时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2示数变大。
18. 【实验名称】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器材】: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_______;
【实验步骤】
(1)如图甲,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_____。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小红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填序号);
A .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问题解决后,某次实验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示数为 _____V;为了测量小灯泡的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此时应该将图甲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____(选填“A”或“B”)端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
(3)多次移动滑片P,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丙;
(4)根据图丙所给信息,计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______Ω;
【拓展】若想利用该实验装置探究其他电学规律,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_____(填字母序号)。
A.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B.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答案】【实验原理】 (1)断开 B (2)1.8 B (4)10 【拓展】C
【解析】【实验原理】[1]在测量小灯泡电阻中,用电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计算电阻。
【实验步骤】(1)[2]为了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3]闭合开关,小红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小灯泡不亮,说明灯泡实际功率可能太小,因此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4]问题解决后,某次实验的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电压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0.1V,其示数为1.8V。
[5]此时的实际电压小于其额定电压,根据串联分压规律;必须增大灯泡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故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阻值小的方向移动,即向B端移动。
(4)[6]由图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25A,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拓展】[7]A.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不同位置,可以测出不同位置的电流,所以可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电压表分别测量灯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以及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故可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大小不变,而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如图,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有如下器材:两节干电池,两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1)为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L1、L2最好选择规格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灯泡;
(2)根据甲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连接完整,并用电压表测灯泡L1两端电压;
(3)小组采用正确方法测量后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可得出此实验结论:___________;
(4)实验需要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即可)。
A. 减小实验误差B. 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1)不同 (2) (3)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4)B
【解析】(1)为使探究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避免偶然性,L1、L2最好选择规格不同的灯泡。
(2)甲图可知两个灯泡串联,且电压表测量L1的电压,两节干电池,电源电压约为3V,因此电压表选择0~3V量程即可,如图所示: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UAC=UAB+UBC,即串联电路中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本实验需要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0. 某物理实践小组设计了一种工程上的压力测量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轻质绝缘的压力检测板M与可变电阻R相连。R的阻值与压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试问:
(1)如图乙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电阻R的阻值______,检测板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
(2)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多少?(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所应用的公式及最后结果)
(3)若要提高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值,请写出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______。
【答案】(1)增大 1.2V (2)6×103N (3)减小定值电阻等
【解析】(1)[1]由图像可知,当检测板所受压力增大时,可变电阻R的阻值变小,则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电路的电流增大,电压表的测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2]由图像可知,检测板不受压力时,力敏电阻的阻值,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两端的电压为
即电压表的示数为。
(2)当电压表示数达到时,该装置测量的压力达到最大值,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两端的电压为
的阻值为
由图像可知,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压力为。
(3)因电压表量程固定,要想提高最大压力值,即电路中可变电阻的阻值更小,且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超过3V。故可将定值电阻换为阻值较小的电阻或在定值电阻两端并联一个阻值适当的电阻等。
次数
AB间电压/V
BC间电压/V
AC间电压/V
1
1.0
1.8
2.8
2
1.2
1.6
2.8
3
1.1
17
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